聽楊絳談往事

聽楊絳談往事

《聽楊絳談往事》實際上相當於一本楊絳的自述。書中記錄了自楊絳出生至九十八歲的經歷,在大量楊先生口述的一手資料基礎上,加入作者自己的所見所聞及蒐集的材料,史料翔實且具有高度的準確性,敘述清晰生動,與楊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近似。書稿完成後,楊先生題簽並作序。序中明確說明:經傳主本人認定的傳記只此一本。書中並插有珍貴的照片,其中有從未發表過的錢、楊一家不同時期的圖片。

基本信息

簡介

《聽楊絳談往事》不是對一個家庭私生活的津津樂道,而是對中國讀書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對一個時代的知識分子的生活狀態、生存空間的關注。

作者簡介

吳學昭,今年79歲,生於北京,長於上海北京燕京大學畢業。曾任《中國兒童》主編;《中國少年報》副秘書長,負責編輯事物;新華社、人民日報駐外記者;人民日報國際評論員;久任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學者、教育家吳宓先生的女兒。

楊絳簡介

楊絳是楊蔭杭之女,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
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並認識錢鍾書,二人結成夫婦。
1935年至1938年與丈夫錢鍾書一同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求學,後轉往法國巴黎大學進修。育有一女錢瑗(1937-1997)。
1938年,楊絳隨錢鍾書帶著一歲的女兒回國。
1953年,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劇本有《稱心如意》.《弄真成假》、《風絮》;小說有《倒影集》、《洗澡》;論集有《春泥集》、《關於小說》;散文集《將飲茶》《幹校六記》;譯作有《1939年以來的英國散文選》、《小癩子》、《吉爾·布拉斯》、《堂·吉訶德》,楊絳本身通曉英、法兩國語言,為使《堂吉訶德》翻譯得更準確,她又學習了西班牙語,並最終在文革中將書稿保護下來。楊絳《堂吉訶德》譯本被公認為優秀的翻譯佳作,迄今已累計發行70萬冊,是該書中譯本當中發行量最多的譯本。1978年《堂吉訶德》中譯本出版時,正好西班牙國王訪問中國,鄧小平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西班牙國王。八十年代以後的楊絳,沒有再將精力放在大作品上,而是偶爾的寫寫散文,雜文,回憶短文一類的。雖然都比較短小,但從平淡文字中透露出來的一種樸素而真摯的情感,從大白話中顯現出的智慧,至今還被喜愛她的讀者津津樂道。90年代後因為錢鍾書先生和錢媛相繼生病去世,楊絳基本停止了各種工作。在父女兩人相繼去世後,她更是隱入深居。一直到她92歲高齡之時,才重新提筆,打開塵封多年的記憶,其中不僅僅用夢幻文學的方式講述了錢鍾書和錢媛生前最後一段時光,而且回憶了很多當年夫婦遊學歐洲,以及建國後的種種往事。
寫於1984年的《老王》被選為初(高)中教材。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目錄

聽楊絳談往事聽楊絳談往事
序(楊絳)
1、北京女孩
2、阿季回南
3、啟明小鬼
4、振華女生
5、東吳高材生
6、清華借讀生到研究生
7、留學牛津
8、在巴黎
9、振華分校校長
10、酷哉此別離
11、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12、妻子·情人·朋友
13、重返母校清華
14、我是一個零
15、體味人生
16、我仍是一個零
17、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18、剩了我一個
19、“逃——逃——逃——”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