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傳

明朝瞿佑編寫的一本描寫愛情悲劇的小說。

內容摘要

題名】翠翠傳
作者】瞿佑
所屬朝代明代
作品體裁小說
內容摘要
故事出自《剪燈新話》, 金定和劉翠翠,本是自主擇婚、過著美滿生活的恩愛夫妻,但戰亂卻拆散了他們,使得劉翠翠成了李將軍的寵妾。金定為了訪妻,備經險阻,夜行露宿,到了李將軍處,還只能以兄妹相認,最後是雙雙殉情而死。故事較為悽惋動人。
《剪燈新話》主要敘述靈怪、艷情之類的故事,由於作者抱有明確的“勸善懲惡”目的,所以絕大多數故事充斥著因果報應的說教,帶有較濃厚的迷信色彩。其中少數篇章表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主的願望,從側面反映了元末戰亂給人民帶來的不幸遭遇。不少故事的情節較為曲折,文筆也還明淨清新,有一定的藝術感染力。但作者為了顯示自己才學,所記答問,有時詩詞動盈篇幅,反而破壞了傳奇小說的結構,顯得支蔓蕪雜。

原文分析

正文
翠翠傳①
翠翠,姓劉氏,淮安民家女也②。生而穎悟,能通詩書,父母不奪其志,就令入學。同學有金氏子者,名定,與之同歲,亦聰明俊雅。諸生戲之曰:“同歲者當為夫婦。”二人亦私以此自許。金生贈翠翠詩曰:
十二闌乾七寶台,春風到處艷陽開。東園桃樹西園柳,何
不移教一處栽?翠翠和曰:
平生每恨祝英台③,淒抱何為不肯開?我願東君勤用意,
早移花樹向陽栽。
已而,翠翠年長,不復至學。年及十六,父母為其議親,輒悲泣不食。以情問之,初不肯言,久乃曰:“必西家金定。妾已許之矣,若不相從,有死而已,誓不登他門也。”父母不得已,聽焉。然而劉富而金貧,其子雖聰俊,門戶甚不敵④。及媒氏至其家,果以貧辭,慚愧不敢當。媒氏曰:“劉家小娘子,必欲得金生,父母亦許之矣,若以貧辭,是負其誠志,而失此一好因緣也。今當語之曰:‘寒家有子,粗知詩禮,貴宅見求,敢不從命。但生自蓬蓽⑤,安於貧賤久矣,若責其聘問之儀,婚娶之禮,終恐無從而致。’彼以愛女之故,當不較也。”其家從之。媒氏復命,父母果曰:“婚姻論財,夷虜之道⑥,吾知擇婿而已,不計其他。但彼不足而我有餘,我女到彼,必不能堪,莫若贅之入門可矣。”媒氏傳命再往,其家幸甚。遂涓日結親⑦,凡幣帛之類,羔雁之屬⑧,皆女家自備。過門交拜,二人相見,喜可知矣!是夕,翠翠於枕上作《臨江仙》一闋贈生曰:
曾向書齋同筆硯,故人今作新人。洞房花燭十分春!汗
沾蝴蝶粉,身惹麝香塵。
殢雨尤雲渾未慣⑨,枕邊眉黛羞
顰。輕憐痛惜莫嫌頻。願郎從此始,日近日相親。邀生繼和。生遂次韻曰:
記得書齋同講習,新人不是他人。扁舟來訪武陵春⑩:仙
居鄰紫府(11),人世隔紅塵。
誓海盟山心已許,幾番淺笑輕
顰。向人猶自語頻頻。意中無別意,親後有誰親?二人相得之樂,雖孔翠之在赤霄(12),鴛鴦之游綠水,未足喻也。
未及一載,張士誠兄弟起兵高郵,盡陷沿淮諸郡,女為其 318部將李將軍者所擄。至正末,士誠闢土益廣,跨江南北,奄有浙西,乃通款元朝(13),願奉正朔(14),道途始通,行旅無阻。生於是辭別內、外父母,求訪其妻,誓不見則不復還。行至平江,則聞李將軍見為紹興守御(15);及至紹興,則又調屯兵安豐矣(16);復至安豐,則回湖州駐紮矣。生來往江淮,備經險阻,星霜屢移,囊橐又竭,然此心終不少懈。草行露宿,丐乞於人,僅而得達湖州。則李將軍方貴重用事,威焰赫奕(17)。生佇立門牆,躊躇窺俟,將進而未能,欲言而不敢。閽者怪而問焉。生曰:“仆淮安人也,喪亂以來,聞有一妹在於貴府,是以不遠千里至此,欲求一見耳。”閽者曰:“然則,汝何姓名?汝妹年貌若干?願得詳言,以審其實。”生曰:“仆姓劉,名金定,妹名翠翠,識字能文。當失去之時,年始十七,以歲月計之,今則二十有四矣。”閽者聞之,曰:“府中果有劉氏者,淮安人,其齒如汝所言(18),識字善為詩,性又通慧,本使寵之專房。汝信不妄,吾將告於內,汝且止此以待。”遂奔趨入告。須臾,復出,領生入見。將軍坐於廳上,生再拜而起,具述厥由(19)。將軍武人也,信之不疑,即命內豎告於翠翠曰(20):“汝兄自鄉中來此,當出見之。”翠翠承命而出,以兄妹之禮見於廳前,動問父母外,不能措一辭,但相對悲咽而已。將軍曰:“汝既遠來,道途跋涉,心力疲睏,可且於吾門下休息,吾當徐為之所。”即出衣裳一襲,令服之,並以帷帳衾席之屬,設於門西小齋,令生處焉。翌日,謂生曰:“汝妹能識字,汝亦通書否?”生曰:“仆在鄉中,以儒為業,以書為本,凡經史子集,涉獵盡矣,蓋素所習也,又何疑焉。”將軍喜曰:“吾自少失學,乘亂崛起。方響用於時,趨從者眾,賓客盈門,無人延款(21),書啟堆案,無人裁答。汝便處吾門下,足充一記室矣(22)。”生,聰敏者也,性既溫和,才又秀髮,處於其門,益自檢束,承上接下,鹹得其歡,代書回簡,曲盡其意。將軍大以為得人,待之甚厚。然生本為求妻而來,自廳前一見之後,不可再得,閨閣深邃,內外隔絕,但欲一達其意,而終無便可乘。荏苒數月,時及授衣,西風夕起,白露為霜,獨處空齋,終夜不寐,乃成一詩曰:
好花移入玉闌乾,春色無緣再得看,樂處豈知愁處苦,別
時容易見時難!何年塞上重歸馬?此夜庭中獨舞鸞!霧閣
雲窗深幾許?可憐辜負月團圓!詩成,書於片紙,折布裘之領而縫之,以百錢納於小豎而告曰:“天氣已寒,吾衣甚薄,乞持入付吾妹,令浣濯而縫紝之,將以禦寒耳。”小豎如言持入。翠翠解其意,折衣而詩見,大加傷感,吞聲而泣,別為一詩,亦縫於內以付生。詩曰:
一自鄉關動戰鋒,舊愁新恨幾重重!腸雖已斷情難斷,
生不相從死亦從。長使德言藏破鏡(23),終教子建賦游龍(24)。
綠珠碧玉心中事(25),今日誰知也到儂!生得詩,知其以死許之,無復致望,愈加抑鬱,遂感沉痼(26)。翠翠請於將軍,始得一到床前問候,而生病已亟矣。翠翠以臂扶生而起,生引首側視,凝淚滿眶,長吁一聲,奄然命盡。將軍憐之,葬於道場山麓。翠翠送殯而歸,是夜得疾,不復飲藥,展轉衾席,將及兩月。一旦,告於將軍曰:“妾棄家相從,已得八載;流離外境,舉目無親,止有一兄,今又死矣。妾病必不起,乞埋骨兄側,黃泉之下,庶有依託,免於他鄉作孤魂也。”言盡而卒。將軍不違其志,竟附葬於生之墳左,宛然東西二丘焉。
洪武初,張氏既滅,翠翠家有一舊仆,以商販為業,路經湖州,過道場山下,見朱門華屋,槐柳掩映,翠翠與金生方憑 320肩而立(27)。遽呼之入,訪問父母存歿,及鄉井舊事。仆曰:“娘子與郎安得在此?”翠翠曰“始因兵亂,我為李將軍所擄郎君遠來尋訪,將軍不阻,以我歸焉,因遂僑居於此耳。”仆曰:“予今還淮安,娘子可修一書以報父母也。”翠翠留之宿,飯吳興之香糯,羹苕溪之鮮鯽(28),以烏程酒出飲之(29)。明旦,遂修啟以上父母曰:
伏以父生母育,難酬罔極之恩(30);夫唱婦隨(31),夙著三從
之義(32)。在人倫而已定,何時事之多艱!曩者漢日將頹,楚氛
甚惡(33);倒持太阿之柄(34),擅弄潢池之兵(35)。封豕長蛇(36),互相
吞併;雄蜂雌蝶,各自逃生。不能玉碎於亂離,乃至瓦全於倉
卒(37)。驅馳戰馬,隨逐征鞍。望高天而八翼莫飛(38),思故國而
三魂屢散。良辰易邁,傷青鸞之伴木雞(39);怨偶為仇,懼烏鴉
之打丹鳳。雖應酬而為樂,終感激而生悲。夜月杜鵑之啼,
春風蝴蝶之夢(40)。時移事往,苦盡甘來。今則楊素覽鏡而歸
妻(41),王敦開閣而放妓(42),蓬島踐當時之約(43),瀟湘有故人之
逢(44)。自憐賦命之屯(45),不恨尋春之晚。章台之柳,雖已折於
他人(46);玄都之花,尚不改於前度(47)。將謂瓶沉而簪折,豈期
璧返而珠還(48)。殆同玉簫女兩世因緣(49),難比紅拂妓一時配
合(50)。天與其便,事非偶然。煎鸞膠而續斷弦(51),重諧繾綣;
托魚腹而傳尺素(52),謹致丁寧。未奉甘旨(53),先此申復。父母得之,甚喜。其父即賃舟與仆自淮徂浙,徑奔吳興。至道場山下疇昔留宿之處(54),則荒煙野草,狐兔之跡交道,前所見屋宇,乃東西兩墳耳。方疑訪間,適有野僧扶錫而過(55),叩而問焉,則曰:“此故李將軍所葬金生與翠娘之墳耳,豈有人居乎?”大驚。取其書而視之,則白紙一幅也。時李將軍為國朝所戮,無從詰問其詳。父哭於墳下曰:“汝以書賺我,令我千里至此,本欲與我一見也。今我至此,而汝藏蹤秘跡,匿影潛形,我與汝生為父子,死何間焉?汝如有靈,毋吝一見,以釋我疑慮也。”是夜,宿於墳。以三更後,翠翠與金生拜跪於前,悲號宛轉。父泣而撫問之,乃具述其始末曰:“往者,禍起蕭牆(56),兵興屬郡(57)。不能效竇氏女之烈(58),乃致為沙吒利之驅(59)。忍恥偷生,離鄉去國。恨以蕙蘭之弱質(60),配茲駔儈之下材(61)。惟知奪石家買笑之姬(62),豈暇憐息國不言之婦(63)。叫九閽而無路(64),度一日如三秋。良人不棄舊恩(65),特勤遠訪。托兄妹之名,而僅獲一見;隔伉儷之情(66),而終遂不通。彼感疾而先殂(67),妾含冤而繼殞。欲求祔葬(68),幸得同歸。大略如斯,微言莫盡。”父曰:“我之來此,本欲取汝還家,以奉我耳。今汝已矣,將取汝骨遷於先壠,亦不虛行一遭也。”復泣而言曰:“妾生而不幸,不得視膳庭闈(69);歿且無緣,不得首丘塋壠(70)。然而地道尚靜,神理宜安,若更遷移,反成勞擾。況溪山秀麗,草木榮華,既已安焉,非所願也。”因抱持其父而大哭。父遂驚覺,乃一夢也。明日,以牲酒奠於墳下,與仆返棹而歸。至今過者,指為金、翠墓雲。
【注釋檔案】
翠翠傳
①本篇被凌濛初改成話本《李將軍錯認舅,劉氏女詭從夫》,列於《二刻拍案驚奇》卷六。清代人袁聲的《領頭書》、葉憲祖的《金翠寒衣記》都以此為題材。文中寫元明之際一對青年的悲劇,揭示戰亂中普通百姓追求幸福的願望破滅。行文有模仿唐人傳奇的痕跡,但刻畫人物心理深婉真實,不乏新意。
②淮安:今江蘇淮安縣。
③祝英台:民間故事“梁祝”中的女主人公。
④敵:相當。
⑤蓬蓽:分別為兩種草名,喻貧者之所居。
⑥夷虜: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貶稱。這裡指野蠻。
⑦涓日:擇取吉日。涓,選擇。
⑧羔雁:小羊和雁。古代卿大夫相見時的禮物,後來作為聘婦訂婚的禮物。
⑨殢(tì替)雨尤云:形容男女相愛歡合,戀昵不離。
⑩武陵春:本為詞調名,這裡意同“武陵源”。陶淵明《桃花源記》記武陵郡人曾誤入人間樂土桃花源。後遂用武陵源稱神仙境界,或愜意快樂的境界。
(11)紫府:道家指仙人的居所。《抱朴子·祛惑》:“及到天上,先過紫府,金床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
(12)孔翠之在赤霄:孔雀和翠鳥翱翔於高空。《晉書·張華傳》引《鷦鷯賦》云:“鵾雞竄於幽險,孔翠生乎遐裔。”
(13)通款:與敵人通好言和。(14)正朔:本指正月初一。封建時代,每逢朝代更易,就改定元旦。後用來指正統的君主和朝廷。
(15)守御:地方的帶兵官,負責一個區域的防禦。(16)安豐:今安徽壽縣。
(17)赫奕:顯要,貴盛。
(18)齒:年齡。
(19)厥由:其原由。厥,其。
(20)內豎:負責內外通令的僮僕。豎,童子。(21)延款:接納款待。
(22)記室:書記。負責文書工作的人。
(23)“長使”句: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娶後主妹樂昌公主,國破時,夫妻各執半鏡,冀得相見,終因鏡而圓。後以破鏡重圓比喻夫婦離散後又完聚。
(24)“終教”句:子建,曹植的字。曹植曾作《洛神賦》,相傳是抒寫他與已故甄后的一段戀情,其中形容洛神云:“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游龍,形容動作柔和。
(25)綠珠:晉朝石崇的愛妾,孫秀向石崇索要,石崇不肯。後孫秀捉拿石崇,綠珠跳樓自盡。碧玉:唐代喬知之的婢窈娘,小名碧玉,美貌善歌舞。後為武承嗣奪去,喬知之作《綠珠怨》諷示,碧玉投井死,武承嗣因害喬知之。
(26)沉痼(gù固):積久難治的病。
(27)憑肩:並肩。(28)苕溪:水名。有二源,出自浙江天目山,到吳興縣城中,二水合流。(29)烏程:即浙江吳興縣。
(30)罔極:無邊。《詩經·小雅·蓼莪》:“父兮鞠我,母兮育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形容父母之恩像天地一樣無邊。(31)夫唱婦隨:語本《關尹子》:“夫者倡,婦者隨。”唱與倡通。
(32)夙著:平素恪守。三從:封建社會束縛婦女的道德規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33)“曩者”二句:漢,指漢族。日,封建皇朝的比喻。漢日將頹,說漢族的皇朝就要崩潰。楚氛甚惡,語本《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晉大夫伯夙對趙孟說此語,謂楚國要襲擊晉國。這裡比喻天下大亂。
(34)倒持太阿:授人以柄,自己反受害。太阿,古寶劍名。相傳春秋時楚王曾命歐冶子、干將鑄龍淵、太阿、工布三劍。
(35)“擅弄”句:語本《漢書·龔遂傳》:“其民困於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兵於潢池中耳。”謂海濱人民被迫為盜,猶如小兒偷竊兵器,戲弄於池塘邊一樣。後遂以“潢池弄兵”指叛亂、造反。潢(huáng黃)池,池塘。
(36)封豕長蛇:比喻貪暴的首惡分子。封豕,即大
323豕。這裡指元末的割據勢力。
(37)“不能”二句:表示在亂世中損節苟活。
(38)八翼:《晉書·陶侃傳》:“(侃)又夢生八翼,飛而上天,見天門九重,已登其八,唯一門不得入。閽者以杖擊之,因墜地,折其左翼。”後用來形容意願不遂。
(39)青鸞:鏡名。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載,罽賓國王買得一鸞,欲其鳴,不可致,精心裝飾、飼養,三年不鳴。夫人告知鸞見同類則鳴,何不懸鏡照之。王從其言,鸞睹影悲鳴,沖霄一奮而絕。後因稱鏡為青鸞鏡。木雞:語本《莊子·達生》:“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者,反走矣。”成玄英疏云:“神識安閒,形容審定……其猶木雞不動不驚,其德全具,他人之雞,見之反走。”後用木雞形容修養深淳,以鎮定取勝的人。此形容翠翠被掠後呆滯痴愣的神態。
(40)“夜月”二句:表現翠翠的悲傷和絕望。杜鵑之啼,杜鵑亦名催歸。相傳為古蜀王望帝杜宇所化。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蝴蝶之夢,《莊子·齊物論》說莊子曾夢為蝴蝶,後用來形容夢幻非真之意。
(41)楊素覽鏡而歸妻:用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鏡重圓的故事。亂離中,樂昌公主入楊素府,楊素知情後,把樂昌公主還給徐德言。參看注(23)。
(42)王敦開閣而放妓:《世說新語·豪爽》載,王敦荒恣於色,體為之敝。左右諫之,王敦曰:如此,甚易。遂開後閣,驅諸婢妾數十人出,任其所之。
(43)蓬島:即蓬萊,傳說為仙人所居。
(44)瀟湘:湘水。傳說舜死後,二妃娥皇、女英化而為湘水神,出沒於瀟湘之間。
(45)賦命之屯(zhūn諄):命運艱難。屯,艱難。
(46)“章台”二句: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安史亂中,韓翃有姬柳氏離散,出家為尼。韓使人寄柳詩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亦應攀折他人手。”事別見《太平廣記》四八五卷許堯佐《柳氏傳》。
(47)“玄都”二句:唐代詩人劉禹錫因寫《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諷刺權貴,被外放十四年,回京後又寫了《再游玄都觀》。前詩云:“玄都觀里桃千樹。”後詩云:“前度劉郎今又來。”這裡指桃花。
(48)“將謂”二句:“瓶沉而簪折”,語本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額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璧返,用“完璧歸趙”的典故。珠還,比喻失而復得。後漢孟嘗為合浦太守,海出珠寶,孟嘗不事采求,珍珠之遠徙者皆還故處。故有成語“合浦還珠”。見《後漢書·孟嘗傳》。
(49)“殆同”句:小說家言唐韋皋游江夏,館姜氏,與侍婢玉簫有情。韋別時,送一枚玉指環給玉簫。一別七年,玉簫絕食而死。後韋皋做西川節度使,與再世玉簫相會,玉簫為韋皋侍妾。見唐范攄《雲溪友議》。元代喬吉有《玉簫女兩世姻緣》雜劇。
(50)紅拂妓一時配合:相傳隋末李靖以布衣謁越國公楊素,楊侍婢羅列,中一執紅拂者貌美,矚目於李。李歸逆旅,五更,紅拂妓來投,兩人奔投太原。見《太平廣記》卷一九三《虬髯客》引杜光庭《虬髯傳》。
(51)“煎鸞膠”句:《漢武帝外傳》云:“西海獻鸞膠,武帝弦斷,以膠續之,弦兩頭遂相續,終日射,不斷。”古人用琴瑟喻夫婦,用續弦喻妻死再娶。這裡指重理舊弦。
(52)托魚腹而傳尺素:意謂寄遞信函。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又有詩云:“尺素如殘雪,結成雙鯉魚,要知心裡事,看取腹中書。”(53)甘旨:美味。多用來作奉養父母之詞。
(54)疇昔:往日。疇,助詞,無義。《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舉,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註:“疇昔,猶昔日也。” (55)錫:即錫杖。僧人所持。
(56)蕭牆:喻極近的地方。《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57)屬郡:鄰近的郡邑。(58)竇氏女:唐代宗時,奉天縣(今陝西乾縣)竇氏二女伯娘、仲娘被盜賊所獲,二女相繼跳谷自盡。
(59)為沙吒利之驅:韓翃婢柳氏曾被蕃將沙吒利所得,此用其典。參看注(46)。
(60)蕙蘭:蘭的一種,形瘐。常用來形容弱質女子。
(61)駔儈:做生意的居間人,過去叫掮客。這裡形容李將軍之粗俗。(62)石家買笑之姬:指綠珠。
(63)息國不言之婦:指息媯,後世稱息夫人。春秋時楚文王滅了息國,納息夫人。曾為生二子,但終不開口說話。
(64)九閽:九門。傳說天帝住的地方。
(65)良人:指丈夫。
(66)伉儷(kànglì抗麗):本指妻子。後用作夫妻的通稱。
(67)殂(cú徂):死亡。
(68)祔(fù付)葬:合葬。
(69)視膳:指舊時子媳養親,視寒暖,問膳食。
(70)首丘:歸葬故鄉。《禮·檀弓上》:“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孔穎達疏:“丘是狐窟穴根本之處,雖狼狽而死,意猶向此丘。”屈原《九章·哀郢》:“鳥飛返故鄉,狐死必首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