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樓洞

羊樓洞

羊樓洞位於赤壁市區西南26公里的羊樓洞鎮,為湘鄂交界之要衝,明清之際系蒲圻6大古鎮之一,為“松峰茶”原產地,素有“磚茶之鄉”的美稱。

簡介

中文簡介

羊樓洞羊樓洞
自唐太和年間皇詔普種山茶起,本地就開始培植、加工茶葉。宋代曾一度以磚茶作為通貨與蒙古進行茶馬交易。羊樓洞茶馬古道始於宋,繁榮於明清。明嘉靖初,制茶業已相當發達,集鎮隨之而興。極盛時有茶莊200餘家,人口近4萬。古鎮有5條主要街道,百餘家商旅店鋪。“洞茶”遠銷邊疆和海外,羊樓洞譽稱“小漢口”。

羊樓洞是青磚茶的原產地,已有兩百多年的生產歷史。羊樓洞商人雷中萬於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開辦“羊樓洞茶莊”,後又將“羊樓洞茶莊”更名為“洞莊茶號”。茶號設在羊樓古鎮廟場街中段,廠房設在觀音泉下60米處,以羊樓洞茶為原料,引觀音泉水製作。因觀音菩薩座駕為蓮花,故所產磚茶“以蓮花為案,以洞莊二字為識”,至今,已有200餘年歷史,有"磚茶之源,百年洞莊''之說。古詩:羊樓古巷青石幽,洞莊百年木樓秋,千載修得茶香繞,觀音泉韻洗風流。便是描寫的羊樓洞著名的觀音泉與洞莊磚茶史。它以老青茶為原料,經蒸汽高溫壓制而成,湯色澄紅清亮,濃釅馨香,味道純正,回甘雋永。飲用青磚茶,除生津解渴外,其具有的化膩健胃,降脂瘦身,禦寒提神,殺菌止瀉等獨特功效為其它茶類所不及。主要銷往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西北地區和蒙古喬治亞俄羅斯英國等國家。

羊樓洞古鎮在中國茶業發展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三百年前,萬里茶路沿途的國家把羊樓洞作為對中國茶的理解。這片面積不足0.7平方公里的土地,匯集了來自各俄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各個國家的精英商賈,行成了一個人口逾四萬的“中國大茶市”。

鎮區現存一條以明清建築為主的古街,主街寬4米,長2200米,伴有數條丁字小巷。古街建築面積0.7平方公里。街面全部以青石鋪設。歷代運茶的“雞公車”將石板碾成寸餘深槽。東西松峰港上多為吊腳木樓,有3座長條石橋貫通港東。街道隨松峰港曲折逶迤,別具一格。街東南松峰山下,有觀音名泉,水質清澈甘醇,是歷代精製名茶的水源。

羊樓洞明清石板街可稱為中國制茶業發展的歷史縮影,1996年,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被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2010年12月,羊樓洞被國家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英文簡介

BriefIntroductionofYangloudong
LocatedatthehubofthejunctionofHunanandHubeiofChina,Yangloudongisoneofthe"SixAncientTownsofChibiCity",andtheoriginof"SongfengTea".Sheiswellknownasthe"BrickTeaTownofChina"!
SincetheTaiheyearsofTangDynastywhentherewasanImperialedictcalledonplantingcamelliainlargescale,thelocalbegantocultivateandprocesstea.InSongDynasty,thebrickteawasonceusedasacurrencyfortea-horsetradingwithInnerMongolia.
InearlyJiajingyearsofMingDynasty,theteaindustryhadbeendevelopedverywell,andthemarket-townwasbooming.Inthemostprosperousperiod,thereweremorethan200teafirmsandapopulationofnearly40,000.Theancienttownoncehad5mainstreetsandabout100shopsandhotels.Atthattime,the"DongTea"exportedoverseas,Yangloudong,whichwascalled"SmallHankou",becameagreatteamarketofChina.
WithbuildingsofMingandQingDynasties,thereareHeritageStreetsremainattheancienttown.Themainstreetis4meterswide,2200meterslong,withseveralT-shapedalleies,andtheconstructionareaoftheancientstreetis0.7squarekilometers.Thewholepavementofthestreetwasbuiltwithbluestones,andthewheelbarrows(transportthetea)ofsuccessivedynastiesrolledthestreetwithdeepgrooves.
Ineastwestofthetown,therearepillar-supportedwoodhousesneartheSongfengRiver,and3stonebridgesthrougheastandwest.It'sveryuniquestylethatthestreetzigzagswiththeSongfengRiver.Ineastsouth,atthefootofMt.Songfeng,thereisafamousspringnamedGuanyinSpring,thewater,clearandsweet,isalwaysthebestchoiceformakingtea.
AsanepitomeofChinateaindustrydevelopmenthistory,TheancientstreetofYangloudongwaslistedasarchitecturalheritageatcitylevelforpreservationin1996andwaslistedasprovinciallevelin2002.

歷史沿革

1854年(鹹豐4年)5月,湘軍王鑫部在羊樓洞被太平軍陳玉成部擊潰。

10月9日,太平軍四路撲營,湘軍羅澤南命兵勇偃旗息鼓,佯裝無備,而後抄尾猛攻,太平軍大敗,死80餘人。次日,羅澤南部進入羊樓洞。

10月17日,太平軍崇陽總制廖敬順,探知羅澤南大部未進羊樓洞,便調3000餘人挺進羊樓洞,羅令槍隊12人佯敗而走,廖令部追擊,羅振鼓馳突,廖部死200餘人,被俘18人。

1855年(鹹豐5年)

羊樓洞厘金專局成立,開辦厘金稅收。10月,太平軍派遣六營共3000餘人馳援蒲圻,敗湘軍於羊樓洞。

冬月,羅澤南進攻崇陽太平軍餘部,同時進攻羊樓洞,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率2萬餘人迎戰,與羅部李續賓交戰,雙方各有傷亡。

1861年(鹹豐11年)

七月,太平軍忠王李秀成率部攻克包括羊樓洞在內的通山,鹹寧,通城、嘉魚、蒲圻等地。隊伍發展到15萬人。

1863年(同治2年)

俄商在羊樓洞、羊樓司開設茶行。

1900年(光緒26年)

戊戌變法失敗後,唐才常為給譚嗣同復仇,密秘領導兩湖師範生計擬暴動,羊樓洞人饒振啟積極回響,發展隊伍600餘人,因行蹤暴露,遭官兵鎮壓,致使臨湘、蒲圻、通城、崇陽、大治等縣有5000餘人參加的農民暴動中途夭折。

1904年(光緒30年)

9月,羊樓洞高等國小堂在文昌閣設立,堂長宋道銓。

1907年(光緒33年)

廣東人魏鑒彬首次在羊樓洞用手搖發電機發電放映無聲電影。

1910年(清宣統2年)

6月21日,湖北高等農業學堂教務長劉太令、教習美代清彥(日本人),率畢業生楊德榮等12人來到羊樓洞茶廠學習制茶技術。

1913年(民國2年)

縣公立女子學校在羊樓洞創辦。

羊樓洞羊樓洞

1914年(民國3年)粵漢鐵路武漢機務段段長饒生階,運來電報機1台,在羊樓洞開展電報業務,為茶商服務。

1920年(民國9年)

武昌至羊樓洞長途電話線架成通話。

羊樓洞“長盛川”茶莊老闆張仲山(山西人)從武漢購得舊火車頭一部,供壓制磚茶動力之用。

1930年(民國19年)

7月1日,彭德懷率紅五軍到羊樓洞殲滅國民黨反動武裝第22師1團易秉幹部,在趙李橋休息2天后經羊樓司開赴岳陽

8月3日,《紅軍日報》第三期刊載特訊:蒲圻羊樓司、羊樓洞的工農民眾組成自己武裝的紅軍獨立師,在當地開展游擊戰。

1938年(民國27年)

11月日軍沿鐵路進犯,1日,中伙鋪淪陷,4日,縣城淪陷,7日,羊樓洞、趙李橋、新店淪陷,8日,羊樓司淪陷。

11月中旬,日軍燒毀羊樓洞觀音口至灣上沿港兩旁房屋上千間,拆毀栗樹咀茶坊街全部房屋。

1939年(民國28年)

2月11日,趙李橋維持會強抓難民3000餘人,聚集在羊樓洞附近,用鐵絲圈圍起來,隨時為日軍服勞役。

2月17日,國民黨政府軍攻占羊樓洞,日軍鈴木部傷亡400餘人。

2月26日,羊樓洞游擊支隊全殲日軍鈴木部第一中隊、第二中隊。

9月上旬,日軍竄到羊樓洞伴旗山,燒毀房屋數百間,殺害老幼30餘人。

冬,日軍對羊樓洞伍家溝一個村莊進行大屠殺,該村五戶19人全部被殺光。日冠先用機槍掃射,射殺數人後用火將藏在屋子裡的十多人燒死。後人稱此地為“燒人坡”。

1940年(民國29年)

5月國民黨政府軍195師在趙李橋、羊樓洞、羊樓司一帶抗戰,打掉日冠碉堡8個,炸毀鐵路多處。

9月4日晚,日軍120輛汽車從羊樓洞開往通城,國民黨政府軍中途中伏擊,擊毀20輛汽車,擊斃日軍百餘人。

1946年(民國35年)

8月,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從通城遷往羊樓洞,改名“蒲圻師範”。

1947年(民國36年)

1月17日,新國軍第2師18團營長龔炳臣和餘少清等在羊樓洞設立情報機關。

國民黨政府軍在羊樓洞設立傷兵醫院。

1948年(民國37年)

10月1日,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特設“中原臨時中學”從河南遷至羊樓洞,當時遷來的有高中及師範部的32個班1600餘名學生,該校為“中原臨時中校本部”。

1951年

羊樓洞明清古街羊樓洞明清古街

6月21日,設於羊樓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7預備醫院,正式接收志願軍傷病員,至1953年7月,共接收傷員3100人,治癒2700餘人。該醫院後遷蘄春,改為湖北省第一康復醫院。

1952年

6月7日下午,湖北省民生茶葉公司羊樓洞茶廠烘烤房失火,燒毀半成品倉庫一棟,花茶半成品5.2萬公斤,青磚成品552箱。

同年,縣禁菸禁毒委員會在城關、車埠、新店、羊樓洞查獲販賣煙毒犯72名,吸毒犯77名,依法處決一名,判刑20名,管制9名。

1953年

8月,羊樓洞磚茶廠由羊樓洞遷趙李橋,改名“湖北省趙李橋磚茶廠”。

1958年

縣人民政府文教科增設三中(城關)、四中(官塘)、五中(神山埠頭)、六中(羊樓洞)、七中(車埠)5所初級中學。

1978年

10月19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為農業服務加工工業考察團”一行16人,來羊樓洞參觀扇筷廠、茶葉加工工廠參觀。

12月14日,省革委會同意,將羊樓洞茶廠與蒲圻縣示範茶廠合併,定名為“國營羊樓洞茶廠”。

1984年

羊樓洞鎮馬家洞村五組農民黃俊傑夫婦自籌資金2000元,購買圖書千餘冊,辦起農村圖書室,全年接待讀者4萬人次。

相關古詩

- 廖道南(明)

萬嶂入羊樓,雙溪繞鳳丘.

天開珠洞曉,月旁石潭秋.

翠入梧桐秀,香來蕙草幽.

登臨一長嘯,日夕紫煙浮.

《洞莊頌》

羊樓古巷青石幽,

洞莊百年木樓秋,

千載修得茶香繞,

觀音泉韻洗風流。

物產豐富

沿著茶的線索,你會找到不少地方繁榮或者衰敗的歷史。穿過時間的迷霧,在那些紛繁複雜的因素之中,你最終發現的是,茶在怎樣悄然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羊樓洞,一個對於許多人來說完全陌生的、被大山擁抱著的、蒲圻縣的一個小鎮,如今冷清得如一眼古井。明清的石板街頭;遠處的青山,淡煙般依稀可見;鄉道,故牆。房屋老舊,行人稀少,窄窄的小街上,只有閒坐的老人和嬉鬧的孩子。由九眼泉井涌流而成的溪水,如今只能給洗衣的婦人帶來一點方便。唯有老街上被磨去了所有稜角的石板路,和石板路上被獨輪車碾出的深槽,還在無言地訴說著它的歷史,訴說著羊樓洞昔日的光榮。

羊樓洞將軍寺羊樓洞將軍寺

記得羊樓洞的過去的,有這樣一位老人,在他傳承祖輩的記憶里,這裡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大約在1736年,由羊樓洞茶莊老闆雷中萬先生製作的第一塊青磚茶就誕生在這裡,用九眼泉井的水製成的青磚茶很快便聞名遐邇,因此,它被人們稱為洞磚。從那以後,每年幾十萬擔的茶磚,就由那些當地或來自江西的精壯農民,用吱呀作響的獨輪車,日夜不停地運往三十里外的新店,再運往漢口,運往包頭和張家口,直至遙遠的俄羅斯

湖北的大山裡的羊樓洞,用青磚茶緊繫著北方廣遠的地域上的人們。然而這一切結束了,為了不再用獨輪車,為了不再讓那些當地或江西的農民汗流浹背地運進茶葉送出茶磚,人民政府將茶廠遷到了幾里路外的趙李橋。

時代前進了,而羊樓洞被冷落了。

不變的是老青磚茶,還是那樣色澤青褐,香氣純正,還是那樣緊密結實,份量足稱,還是那樣深受蒙古族牧民的歡迎。

內地的人是永遠也不會真正理解青磚茶的。事情是這樣的奇怪,在一片風景如此秀麗的土地上出產的東西,卻天然地屬於幾千里之外的風景酷烈的蒙古草原,以及甘肅、寧夏焦渴的土地;屬於那些在酷寒與乾熱中縱馬馳騁舉杯豪飲的人們。你能說出箇中的緣由嗎?然而,這就是青磚茶。以老青茶作原料,經壓制而成青壓青茶,其產地主要在湖北省鹹寧地區的蒲圻,鹹寧、通山、崇陽、通城等縣,已有100多年的歷史。青磚茶外形長為長方磚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滋味尚濃無青氣,水色紅黃尚明,葉底暗黑粗老。每片青磚重2公斤(其中灑面、二面占0.125公斤,里茶1.75公斤)大小規格為34X17X4厘米。青磚茶飲用時需將茶磚破碎,放進特製的水壺中加水煎煮,茶汗濃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人禦寒,化滯利胃,殺菌收斂,治療腹瀉等多種功效,陳磚茶效果更好。

名勝古蹟

羊樓洞的松峰山-松峰茶的發源地羊樓洞的松峰山-松峰茶的發源地

將軍寺位於以磚茶和古板街稱名於世的赤壁羊樓洞內,與赤壁四十八泉之一的觀音泉和赤壁著名景點陸水湖相毗鄰,是鄂西南海內知名的一大古剎。羊樓洞既是一歷史名鎮,山清水秀又是一旅遊勝地。

將軍寺始建於唐代,本祀羊樓洞先仁唐敕忠烈將軍雷萬春。唐至得德年間的安史之亂,雷公奉肅宗李亨平叛令與蒲圻人平原將軍覃國良隨張巡、許、南霽雲等鎮守睢陽,以飢疲之軍先後與敵軍戰三百餘回,殲敵十萬餘人,扼守江淮,叛軍聞風喪膽,始終無法下江南,後城破不屈與三十六義士忠義殉國。叛亂平定後,雷公褒封忠烈將軍,並諭民間立廟祭祀。《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政通鑑》等史書均有記載。宋名臣文天祥曾撰寫過萬春公傳。

唐下至今,將軍寺代有興廢。時或雄偉壯觀,香火鼎盛,法務興隆;時或廢墟殘洹,滿目蒼痍。清道光鹹豐年間,茶市興隆,磚茶遠銷歐亞諸國,將軍寺亦馳名中外,海內外信眾眾所仰慕;清乾隆年間堙滅不聞,《蒲圻縣誌》乾隆版有:“將軍寺,今廢”的字樣。共和國建國之初,將軍寺計有三重巍峨大殿,廊柱排列,規模宏大,莊嚴無比;十年文革之亂,毀之蕩然無存。

當今社會,政通人和,物阜民豐,內改外開。乘時代之勁風,揚家國之優良傳統,觀古今,看世界,光大先賢美德,教育啟迪後昆,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信眾的強烈要求下,決定重修將軍寺,再現歷史輝煌。這樣一則讓先賢勇擊叛逆、捍衛國家安全的壯烈氣節彪炳千秋,永激後人;一則讓佛法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精神得以一弘揚的場所;讓四眾弟子能在學習工作之餘安心健康地過好宗教生活,從而為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和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新建的將軍寺位於羊樓洞北山村四組,距原廟址500米處,占地面積約1000多平方米,計有大雄寶殿、天王殿、將軍殿和說法堂等。重建後將軍寺不但能為佛門播酒清涼,而且與毗鄰的觀音泉、陸水湖互映生輝,必將為羊樓洞這一國際名鎮再現昔目風姿、為赤壁的旅遊經濟和宗教事業著上濃濃的一筆。

然創建偉業,非數人盡心可哉,而需仰賴大家助力,得能財聚如恆河之沙,功成佛日之輝。眾擎易舉,集腋成裘,將軍寺之鐘鼓再鳴,香火重光,深信指日可待,莊嚴道場,維護十方,人文昌泰,物我同輝,皆賴我四方信眾之功德,天人之感應,此功此德,必將長銘於鐘鼎鐵塔,受福無疆,唐不唐捐。仰冀:各方大德、諸山長老鼎力相援,隨喜功德。集腋之數,乃一至百千元,均無量功德,自當刻碑勒石,昭示永久。敬謹虔誠合十為禮。

松峰疊翠在古城赤壁羊樓洞的南麓,有座松峰山,以產綠茶出名,山坡遍植茶樹,是松峰綠茶的故鄉。這裡出產的松峰綠茶,由於香正味純,做工精細而獨樹一幟,成為全省優質名茶,譽滿楚天。遠眺茶園,千頃碧波,茶海綠浪,山水相依,氣象萬千,贏得人們深情讚賞,成為中外遊客觀光遊覽的地方。1980年聯合國曾派出有三十二個國家的代表團來這裡觀光考察。

這真是:

綠遍松峰譽更芳,春山如海採茶忙。

千行歌繞千重翠,萬畝花開萬仞香。

觀音泉位於羊樓洞松峰山腳下,這口惠泉養育了許許多多的羊樓洞人,幾乎每一個羊樓洞人都嘗過觀音泉的水,觀音泉會繼續給羊樓洞帶來福氣和好運,讓幸福如泉水般萬年流淌......

觀音泉

關於觀音泉的由來,有一個美好的傳說......

也不記得是什麼年代了,天下大旱,田裡的莊稼眼看全乾涸了。松峰山腳下,一老年農民正愁在了自家的田邊,烈日炎炎,汗水撲哧撲哧地往下掉。沒辦法啊,老天爺不照顧你!看來今年又得鬧饑荒了。

不行,不能眼看著莊稼全完了。於是,這位老農硬是從里許外用水桶往田裡挑水。汗水浸濕了衣衫,老伴從家裡送來了一瓶水,老漢沒捨得喝,這大熱天,水太不容易了。他幹得眼冒金花,搖晃著身體打開瓶蓋,正準備痛飲一翻,一個陌生的老婆婆不知何時來到了他的背後。只見老婆婆駝著背,臉部布滿皺紋,衣服破爛不堪,一看就知道是個乞丐。可這年頭,農家與乞丐又有什麼區別呢?

觀音泉觀音泉

老婆婆吃力地說:“好心人,我實在太渴了,能給點水喝嗎?”“這,……”老農遲疑著。“給點吧,我都快乾死了。”老婆婆懇求道。老漢猶豫著,終於將手中的水瓶遞了過去。老婆婆接過後,一昂脖子全喝乾了。“好心人,我這裡也有一個瓶,不過是空的。你把它挖個坑埋下,對你有好處的。”說完金光一閃,化作了觀世音,微笑著點點頭,化為一抹彩虹飛走了。老漢又驚又喜,立即將水瓶埋在了田邊。“轟隆”一聲,埋水瓶之處出現一口大泉,一股清泉自泉眼中澎湃而出,淌進了水田裡,淌進了鄰里鄉人的水田裡,淌進了………………

從此,人們就叫這口泉為“觀音泉”。從此,這裡的水稻年年豐收。

相關研究

羊樓洞與世界茶文化 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利用茶葉的國家。茶區遼闊,東起台灣阿里山,西至西藏察隅河谷,南自海南島的瓊崖,北達山東半島。茶類齊全,品種眾多。茶樹栽培與制茶技術經驗,在世界上享有盛譽。 茶葉具有明目、益思、利尿、助消化等功效。現代科學證實,茶葉具有很豐富的營養價值和獨特的藥理功能。古代茶葉開始於藥用,以後發展為飲料,並由野生髮展為人工栽培。據《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巴蜀所產的茶,周武王時已列為貢品,可見三千年前,中國即開始栽茶、制茶。西漢時王褒《童約》中即有“買茶”與“烹茶”的記載,說明兩千多年前茶葉已成為商品。唐代陸羽系統總結了先民種茶、制茶的經驗,於公元780年撰寫的著名《茶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唐朝茶葉已分布於南方43州1郡,形成山南、淮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八大產區。到宋代發展到66個州,242個縣。 中國人有飲茶的習慣。世界各國飲茶、種茶,都是由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去的。公元729年飲茶首先傳到日本。1610年荷蘭商人從中國購入茶葉,以後轉運至歐洲各國,茶葉隨之成為世界性的飲料。中國種茶技術也是最早傳播到日本,805年日僧最澄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學佛,帶回茶籽種植於日本的台麓山地區。1780年印度東印度公司,從廣東引進茶籽種於加爾各答植物園。1883年俄國從湖北羊樓洞買回茶籽茶苗種植於尼基特植物園內。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種茶產茶。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前後,中國茶葉處於生產盛期,1886年茶葉總產量達22.5萬噸,出口量為13.4萬噸。抗日戰爭時期,茶區大部淪陷,茶園遭到嚴重破壞。到1949年全國茶園面積只剩下15.47萬公頃,僅及抗日戰爭前的40%;茶葉總產量只有4.1萬噸。 正值春竹破土,滿山杜鵑報春時,我們來到湖北省的南邊,趙(李橋)崇(陽)公路以南的古老集鎮——聞名中外的羊樓洞鎮進行了一次為時二天的自助旅遊。我們為羊樓洞鎮的古老靜謐,為松峰山的美麗、原始,為山里人的淳樸好客而感慨、而難忘。

傳說

傳說一:

據說很久以前,這裡有一個姓徐的人家在松峰山腳下蓋了一座竹樓,上面養羊,下面塘里養魚,他家栽的一棵梨樹結了一個鮮紅鮮紅的梨子,三年不落果。有一晚,兒子徐光福夢見一位老太婆叫他把梨子摘下,在羊樓後面石壁上敲三下,將可獲得一筆財富。第二天他摘下梨子,拿去一試,果然石門洞開,光福進去一看,只見綠的翡、紅的瑪瑙、白的珍珠、黃的金子,光彩奪目,眼花繚亂,正打算拿點什麼,忽然洞頂上一條蛟龍蜿蜒而下,嚇得徐光福抓了幾把珍珠放在衣兜里就往外逃,一時心慌,忘記把梨子帶出來。剛跨出洞門,石門緊閉。他向衣兜一看,哪裡是什麼珍珠!原來是一衣兜茶籽。徐光福把茶籽撤在松峰山腳下,從此那裡就長出一片綠油油的茶樹。人們後來就把這裡稱作羊樓洞。

傳說二:在唐文宗太和年間,一個名叫才子梅青竹與鄰家女柳蘭香相戀,碰上皇帝選妃,柳蘭香之父柳天貴仗著女兒長得艷麗,做著國丈的美夢,造了冊子準備候選。一個深秋的晚上,青竹與蘭香步入東籬,傾訴苦衷。他倆商量好一陣,決定逃跑,遠避他鄉。就在這晚,青竹帶了行李,蘭香牽出白馬,雙雙向西南而逃,來到松峰山下,這裡山清水秀,百花飄香,倆人便在一石洞中安身。一天,柳天貴帶著家丁追來了。正在萬分危急之時,出現了一個穿白衣白裙的婦人,她對驚慌失措的青竹與蘭香說:“別怕,快躲到我裙子裡。”倆人便藏在白衣婦人的裙子裡。柳天貴喝問白衣婦人剛才一對年輕男女哪裡去了。白衣婦人說:這裡沒有年輕男女。柳天貴指著白馬說:“這馬是我的,難道盜馬人不在嗎?”白衣婦人說:“你眼睛看花了,這是一隻牡羊,不是白馬。”柳天貴再定眼一看,果然是一隻牡羊。柳天貴在洞內洞外搜查一遍,什麼也沒有,只好走了。白衣人喚出青竹與蘭香,倆人在向恩人拜謝時候,一眨眼功夫,只見白衣婦人足踏蓮花,升空而去,這才知道恩人是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從此梅青竹和柳蘭香就在松峰上定居下來,他們在洞旁搭了個竹樓,用青石板修了一條長長的石巷直達山下的茶市。青竹與蘭香在這裡種植綠茶,還將制好的茶葉儲在竹樓上的泉洞裡。遠近的茶商買到這種茶葉,打開木箱,香氣四溢,用觀音泉水泡茶,更是甘美異常,人們把這茶呼為“離魂草”。年長月久,人們常找青竹與蘭香買茶,見到牡羊竹樓洞茶三絕,便把這三絕叫做“羊樓洞”,羊樓洞因此而得名,洞茶由此揚名遠方,青竹與蘭香也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一個神奇而美麗的愛情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