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文縟節

繁文縟節

繁文縟節(拼音:fán wén rù jié),漢語辭彙。指繁瑣的、不必要的規定或禮儀。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清·魏源《治篇十一》:“以繁文縟節為足黼太平。”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詞 目】 繁文縟節

繁文縟節繁文縟節

【拼 音】fán wén rù jié

【解 釋】 文:規定、禮儀。 縟:繁多。 節: 禮節。 繁瑣的、不必要的儀式或 禮節。也指繁瑣多餘的事項或手續。

【示 例】 辦事要講求實效,不要那么多~。

【近義詞】 附贅懸疣、 連篇累牘。

【反義詞】言簡意賅、放浪形骸、因陋就簡

【英 文】 red tape;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

【用 法】 聯合式;作 主語、 賓語、 分句;含貶義,比喻繁瑣、多餘的手續。

【感情色彩】貶義

清朝-見面繁文縟節清朝-見面繁文縟節

【使用頻率】 常用

相關典故

三千年前,武王伐紂,取了殷人的江山,大封諸侯。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分封到今天的曲阜一帶,是為魯公,而武王的軍師姜太公被分封到今天山東的海邊,是為齊公。 武王去世後,周公姬旦因為輔佐年幼的君主成王,一直在首都的朝廷做官,魯公由他的兒子伯禽擔任。伯禽到魯國上任,過了三年才給周公匯報他治理的情況。周公問,為什麼這么遲才來?伯禽回答說,“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而後除之,故遲”。而姜太公到齊國後,過了五個月就向周公匯報工作。周公問,為什麼這么快?太公說:“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也”。兩相對比,周公慨嘆說,“嗚呼!魯後世其北面而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延展閱讀

【成語出處】宋·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議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節;則一歲可以再郊。’”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unnecessary and overelaborate formalities;red tape;riualistic [trivial] formalities;superfluous rules and usages;

例句

陷入繁文縟節和官僚制度中的創新方法。

Innovative ideas that get bogged down in red tape and bureaucracy.

申請被官僚的繁文縟節所耽擱。

The application has been held up by red tape.

澳大利亞的合資企業由於政府的繁文縟節而被耽擱。

The australian joint venture has be hold up by government red tape.

我們曾陷入官僚主義繁文縟節的泥沼之中。

We had been bogged down in bureaucratic red tape.

申請批准牽涉許多繁文縟節。

Apply for approval involve a great deal of red tape.

我在得到證書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各樣的繁文縟節。

To get my certificate, I met all the red tape.

我們必須跳過所有的繁文縟節,以便迅速實現目標。

We have to cut through all of the red tape to quickly attain a goal.

我們沒那么多時間去管政府的繁文縟節。

We don't have time to go through the red tape.

規章制度和繁文縟節的情況不斷加重,讓小企業的負擔越來越重。

Regulation and red tape continue to get worse and impose greater burdens on small businesse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