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革命

維基革命

維基革命是指因維基解密網站曝光政府及一些機構的內幕而引起的革命。維基解密網站於2010年12月公開美國國務院2009年6月的機密電報,指突尼西亞是“警察國家”,總統早跟人民脫節,更把操控全國經濟的總統家族跟黑手黨相提並論,催化人民反政府的決心。因此,2011年1月15日的突尼西亞政局動盪,被認為是世界首場維基革命。

事件背景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當地時間2011年1月15日,突尼西亞憲法委員會認定,總理穆罕默德·加努希在本·阿里總統逃往沙特後繼任總統的行為違憲,同時裁定眾議院議長福阿德·邁巴扎當天起代行總統職權。
2011年1月14日晚間,突尼西亞總理加努希通過國家電視台宣布,由於執政已超過23年的總統本·阿里已於當晚“棄國出走”,根據憲法第56條的規定,他本人從即日起代行總統職權。
然而突尼西亞憲法委員會指出,根據該國憲法第56條規定,在總統暫時離開國家或暫時不能履行職權時,應通過委託書形式授權政府總理代行總統職權。但是鑒於目前突尼西亞的國內局勢,該委員會認為本·阿里總統是“徹底而不是暫時”不能履行總統職責,此外他也沒有以委託書的形式授權總理加努希代行總統職權。基於以上理由,憲法委員會根據憲法第57條的相關規定,總理加努希繼任總統的行為違憲。

2011年1月15日,憲法委員會認定眾議院議長邁巴扎應該臨時行使總統職權,同時負責在60天內舉行全國大選,選出新一任總統。
2011年1月15日下午,邁巴扎在參眾兩院議員的監督下正式宣誓就任代理總統。隨後他在向全國民眾發表的電視講話中表示,將在這個特殊敏感時期支持警察和軍隊在各地恢復安全秩序,同時承諾與其它政党進行合作,要求加努希儘快組建由各黨派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並在60天內進行總統大選。

騷亂持續

突尼西亞警察荷槍實彈街頭巡邏突尼西亞警察荷槍實彈街頭巡邏

雖然突尼西亞於2011年1月14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但是該國的騷亂仍然持續不斷。2011年1月15日凌晨,位於首都南部的莫納斯提爾市的馬赫迪耶監獄發生囚犯越獄縱火的事件,目前官方稱已有至少42人死亡,約1200名犯人全部逃跑。
“當時整座監獄都處於一片火海之中,一切都在燃燒,”住在離馬赫迪耶監獄僅約200米的當地居民伊梅迪表示,“犯人試圖逃跑,警察便向他們開槍,現在監獄裡面已經空無一人了。”
2011年1月15日,有身份不明的槍手在首都突尼西亞街頭向汽車隨意射擊。該國一名高級軍方人士透露,前總統本·阿里的支持者很可能是槍擊事件的幕後主使。

革命原因

維基揭秘成革命催化劑

維基解密曝光腐敗,逼得原總統逃亡沙特。對於突尼西亞騷亂的原因,媒體報導得比較多的是總統家族腐敗、失業率高以及食品價格上漲等,這些因素促使人們走上街頭。不過,在這些因素的背後,網路發揮了重要作用。前一段時間紅遍全球的維基解密網站曝光了美國外交官有關這個國家政府腐敗的電文,而示威民眾正是通過社交網站Facebook來發布信息,相互串聯。一些西方媒體甚至因此認為這是世界首場維基革命。
2011年74歲的本·阿里離開突尼西亞之前統治該國23年,他領導的政權突然垮台讓人多少覺得有些吃驚,在這背後有很多因素。不過,不少媒體認為維基解密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這個網站向民眾展示了本·阿里及其家族的本來面目。

維基革命維基革命

2009年6月的一份電文形容本·阿里家族猶如黑手黨,控制著整個國家經濟的方方面面。另一份2009年的電文描述了在本·阿里女婿的豪宅里舉辦的一次宴會。羅馬時期的文物隨處可見;客人們享用著用私人飛機從法國南部小鎮空運來的優酪乳;一隻寵物老虎在花園裡漫遊。還有一份電文題為“突尼西亞的腐敗:你的就是我的”,文中稱,在突尼西亞,只要是總統家族成員看上的,無論現金、土地、房屋甚至遊艇,最終都得落入他們手中。
民眾對於總統家族的腐敗早有耳聞,不過這些曝光的電文卻讓人們知道高層腐敗的細節,顯然正是因為這些赤裸裸的腐敗細節再加上社會上出現的各種問題,最終導致人們走上街頭。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稱,維基解密網站曝光的電文是突尼西亞這次革命的催化劑,這或許稱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場“維基革命”。

2011年74歲的本·阿里離開突尼西亞之前統治該國23年,他領導的政權突然垮台讓人多少覺得有些吃驚,在這背後有很多因素。不過,不少媒體認為維基揭秘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這個網站向民眾展示了本·阿里及其家族的本來面目。

民眾通過社交網站傳遞信息

網路的力量恐怕還不僅如此,一些社交網站對於示威活動的組織也有很大貢獻。人們還清楚地記得2009年伊朗大選後出現的騷亂,當時剛剛興起的微博網站推特(Twitter)在其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示威者正是通過這個網站來交流信息。為此,美國國務院還專門要求該網站的運營方暫時終止維護工作,而繼續向用戶開放,目的是不想因為技術維護讓示威者之間失去相互聯繫的渠道。
這次突尼西亞騷亂扮演重要角色的是社交網站Facebook。在突尼西亞,有不少網站被禁。不過,Facebook並沒有被禁,10個突尼西亞人當中就有一人擁有Facebook賬號。人們正是通過這個網站來傳遞示威的信息,放大官方對示威者的鎮壓,激發民眾的不滿。位於法國巴黎的一個市民運動組織的負責人本·哈桑認為Facebook對於傳遞民眾的不滿發揮了重要作用,它讓原本膽小怕事的普通民眾開始打破沉默。

幕後組織

最近一個多月,抗議活動橫掃了突尼西亞。但是關鍵組織者“阿里”(àli)卻在首都之外的一座中等城市中,幾乎沒有離開家半步。
最近一個多月,抗議活動橫掃了突尼西亞。但是關鍵組織者“阿里”(àli)卻在首都之外的一座中等城市中,幾乎沒有離開家半步。實際上,他連離開桌子都沒有幾次。在電話採訪中,阿里由於擔心被捕,要求使用匿名。他估計自己每天至少在電腦前花費18個小時維持Facebook頁面。而這個頁面,卻成為了突尼西亞抗議活動中,最主要的信息來源。
阿里是SBZ新聞(SBZNews)團隊的領頭人。團隊由15名網路活躍份子組成,致力於從全國各地收集新聞報導、圖片和視頻,然後將它們張貼在Facebook上,同時通過Twitter更新。
在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乘坐飛機逃離國家幾個小時之後,阿里說,相對於風險,他能得到這個結果,之前的努力值了。
“是,我是擔心,”他說,“不過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不僅僅是為了推翻本·阿里,同時也是為了感受自由,和暢所欲言。”
從上月抗議開始之後,突尼西亞政府開始封鎖關鍵的新聞網站,以及由抗議者創建的Facebook頁面。阿里說,SBZ已經創建了六個頁面,現在使用的是其中之一。突尼西亞政府甚至從Facebook和email賬戶上騙取過登錄密碼。根據記者保護委員會(CommitteetoProtectJournalists)和記者無國界組織(ReportersWithoutBorders)的報告,突尼西亞至少有5名部落格作者遭到逮捕。
然而,突尼西亞的年輕人卻在同時接二連三的傳播訊息——政府長久以來設立的審查政策已經教會了阿里這樣的一代人怎樣在網路上突破封鎖。
分析家稱,突尼西亞政府監控網路的能力位居世界第三,而繞過其臭名昭著的審查也十分困難。阿里通過代理、加密和VPN繞過審查。“我們通過匿名聯繫,”阿里說道。他認為在國內不穩定的政治局勢下,保持警惕很有必要。“現在我們在電話上的通話,政府能記錄下來。”
他同時也在做著記者的份內之事——核實信息的真實性。一有可能,阿里就會開車趕赴現場確認。活動家、部落格作家麗娜·本·赫尼(LinaBenMhenni)還週遊全國,為那些抗議和據稱在政府鎮壓中被殺死的人們拍攝照片視頻

維基革命維基革命

“在這,沒有記者做這些。而且官方媒體開始對發生的一切撒謊。”此外,本·赫尼還說起了自己為什麼選用實名在部落格上報導:“即便用暱稱,他們也能抓到你。(使用實名)就會給別人樹立榜樣。他們會說:‘看,她不害怕。’”
如同伊朗綠色革命期間那樣,社會媒體的主要功能已經避開了突尼西亞政府控制信息流動的鐵拳。國際媒體能夠從阿里那樣的頁面上直接獲得信息,然後通過衛星電視再播放給突尼西亞。而在這個過程中,半島電視台又扮演了特別重要的角色。社會媒體同手機簡訊和傳統的口頭傳播一起,同時也成為了協調尚沒有人領導的草根抗議活動的重要工具。突尼西亞的示威運動背後,沒有任何政黨和統一組織,但在得到外界關注之前,卻開展了將近一個月。
在柏林開設Nawaat.org網站的突尼西亞僑民薩米·本·加比亞(SamiBenGharbia)是另外一個聚合抗議信息的關鍵人物。他說,由於突尼西亞人民精通網路,而全國360萬的網路用戶中,又有一半是Facebook用戶,突尼西亞的網路激進運動才能在現實中得到呼應。“這十分草根,無論是線上上還是線上下。”本·加比亞說,“在現實中,人們只召集彼此信賴的朋友。在網上,人們彼此信賴。”

腐敗總統

2011年1月17日,突尼西亞民族團結政府宣布成立,主要反對黨領導人均獲得職位。當天,首都突尼西亞市的主要大街上出現上千人遊行,示威者要求逃亡總統本·阿里的執政黨下台,拒絕其成員留在新政府。

示威者與警方發生衝突

突尼西亞前總統阿里14日逃亡沙特。17日,突尼西亞民族團結政府宣布成立,突尼西亞總理穆罕默德·加努希任命新政府成員。國防部長、內政部長、財政部長和外交部長均在新政府中保留職位,主要反對黨的領導人也獲得職位。加努希說,新政府將對那些擁有巨額財富、有腐敗嫌疑的人展開調查。
新政府名單宣布前,民眾舉行了抗議執政黨“憲政民主聯盟”的遊行。1000多名示威者出現在首都的博古伊巴大街上,這條大街兩邊有內政部等政府大樓。示威者手持標語,高呼“獨裁政黨滾出去”等口號。

總統攜1.5噸黃金出逃

許多突尼西亞人認為阿里家族偷走國家大部分財富,因此阿里的侄子位於哈馬麥特的地中海度假別墅就成了民眾發泄的對象。
最近幾天,大批民眾闖入別墅,將室內沒能帶走的東西搶劫一空,包括電線甚至灌木叢等都被民眾帶走。還有人在別墅內外拍照留念。
17日,法國媒體引述該國情報人員的話說,阿里逃亡前,從突尼西亞中央銀行取出了1.5噸的黃金,並將其轉運到了海外。
情報人員說,上周阿里的妻子蕾拉派人從突尼西亞中央銀行取出了大批黃金,按目前的市價計算,價值約6500萬美元。

動亂回顧

2010年12月19日至20日
有大學畢業生自焚抗議失業,引發騷亂,數十人被捕
2010年12月24日
警方向示威者開火,2人死亡
2011年1月8日至10日
3天暴亂,超過50人在衝突中身亡
2011年1月11日
衝突蔓延至首都突尼西亞城及近郊,學校停課
2011年1月12日
警方殺死3名平民,政府宣布實施宵禁
2011年1月13日
本·阿里稱將於2014年下台,下令警方停止開槍
2011年1月14日
全國爆發示威,本·阿里解散政府,出走沙特

阿拉伯世界發生連鎖反應

葉門大學生示威抗議

2011年1月16日,葉門大約1000名大學生在首都薩那舉行示威活動,要求葉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下台。 在1月初舉行的葉門全國人民大會上,165名執政黨議員對憲法修正案投了贊成票。該修正案取消了總統只能擔任兩個任期、每個任期為7年的條款,將總統任期改為5年,且總統有權提名自己無限連任。這也就意味著現任總統薩利赫有可能成為終身總統。抗議者表示,他們反對總統終身制和政權世襲制。

阿拉伯國家政局不穩

在黎巴嫩的埃及人在歡呼,在加拿大的約旦人在歡呼,在美國的敘利亞人在歡呼,《紐約時報》中東新聞編輯部的官方部落格匯總了一大批阿拉伯文的“讚美詩”,這些流落他鄉的人們都在慶祝一件與他們“不相干的”事情——統治突尼西亞23年的宰因·阿比丁·本·阿里倉皇流亡沙烏地阿拉伯。與此同時,累積的民怨轉化為中東各國相繼出現自焚事件,在近一周時間內,埃及發生一起,阿爾及利亞連續發生四起自焚事件。多家西方媒體將突尼西亞的柔性政變與上世紀80年代末的波蘭“團結工會”(Gdansk)相提並論,他們迫不及待地將突尼西亞人比作阿拉伯世界的“格但斯克”。1989年,“團結工會”所掀起的政治巨浪最終引發蘇東劇變,那么突尼西亞能否引發阿拉伯世界的一場政治運動?

自焚事件頻發

這一個月以來,阿爾及利亞也在上演著類似突尼西亞的民眾遊行。元旦以來,阿爾及利亞部分食品價格上漲幅度達到30%,在全國多個地區引發騷亂,已致使3人死亡,約400人受傷。16日開始,該國媒體先後傳出四宗自焚事件,第一起來自首都阿爾及爾以西350公里的莫斯塔尕嫩市,一個名叫賽努西·圖阿特的男子將自己澆滿汽油後自焚,不過暫時無生命危險,這起自焚事件並未說明自焚緣由。第二起事件則有明確理由,德貝薩省的莫桑·布特爾非福因抗議市長未能保護好他的房產而選擇在上周四自焚,但所幸被及時救起。另外兩起自焚事件在昨日相繼傳出,26歲的阿維齊亞·穆罕默德上周三自焚身亡,隨後一個不明身份男子在吉傑爾鎮(Jijel)自焚。阿爾及利亞的《AlWatan》評論道:“政府曾投資數億美元用於發展民生項目,卻未取得任何正面效果改善阿爾及利亞普通民眾的生活,絕望與悲觀情緒蔓延鄉野,阿爾及利亞的街道在顫抖,極有可能發生更激烈的暴力衝突。”埃及一位50歲的中年男子也感到了絕望。昨日,阿卜杜·阿布得爾·穆內因前往埃及議會大廳,為窮苦的生活狀況討個說法,“他無法用小鎮發給他的配給定額券買到足夠多的生活基本必需品。”當穆內因點著身體那一剎那,大批保全圍上前來,因此穆內因全身只有15%的燒傷面積。

阿拉伯密切注視突尼西亞

類似本·阿里式的家族統治在中東地區十分常見,某位強人、某個家族或者某個政黨長期把持政權。而突尼西亞所有的矛盾中東各國幾乎都有,加之現在通訊發達、網路普及,難免不讓人聯想阿拉伯其他國家的人民會不會也“揭竿而起”。摩洛哥和沙烏地阿拉伯同樣是君主專制國家;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在位30年,長期把持政權,開羅的突尼西亞大使館前民眾高舉布條寫著:“本·阿里請告訴穆巴拉克,流亡專機正在等他!”定居英國的阿拉伯專欄作家阿布得爾拉曼·阿爾·拉希德在倫敦的《中東報》撰文指出:“也許所有阿拉伯政府正睜大眼睛,監控突尼西亞情勢發展。阿拉伯國家尚未爆發大規模示威的主因是民眾的心理障礙,但在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之後,民怨已經超越心理障礙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