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洲效應

綠洲效應

綠洲效應(英文Oasis effect)是指在沙漠地區,因為無水又高溫低濕,因此無動植物存活。但是沙漠地區只要有水源,水分與空氣混合,降低空氣溫度,提高相對濕度。濕潤的空氣適合作物生長,形成人類可居住的條件。

定義

綠洲效應綠洲效應
在沙漠地區,因為無水又高溫低濕,因此無動植物存活。但是沙漠地區只要有水源,水分與空氣混合,降低空氣溫度,提高相對濕度。濕潤的空氣適合作物成長,形成人類可居住的條件。在氣象學此種空氣與水混合,空氣的熱量使得水分自液體轉變為氣體(蒸發作用),空氣的熱量被水分吸收因此減少。空氣溫度因此降低(冷卻作用)。水分變成水蒸氣又進入空氣之內,因此空氣內相對濕度增加。此種水與空氣混合產生降溫加濕的結果與沙漠中綠洲的形成十分相似,因此稱為綠洲效應。此種過程也稱為蒸發冷卻作業。

套用

在乾旱或半乾旱地區,進行大面積的人工灌溉可以引起氣候變化,產生綠洲效應。經過灌溉的土地,土壤濕潤,熱容量增大,水份蒸發量也隨之增加,土壤和近地面層氣溫的晝夜變化趨向和緩,相對濕度加大。就好比在沙漠中出現綠洲一樣。大面積的灌溉可使局部範圍內的氣候相應改變,額外水份的蒸發將引起雲、輻射和降水等氣候變化。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在6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進行灌溉,結果使當地初夏增雨10%。有些科學家還曾構想建立半徑達50米的巨型輸水管道,橫跨大西洋,將南美亞馬遜河口的淡水輸送至非洲撒哈拉沙漠灌溉,形成廣闊的綠洲,以改良其極端乾旱的氣候狀況。

作用條件

綠洲效應來自水與空氣的混合。因此綠洲效應的作用條件在於:

1.有足夠的風量與風壓,

2.有足夠的水量,

3.有足夠的時間使水與空氣得以混合。

極限

綠洲效應並不是沒有極限。荷蘭人將空氣比喻成海棉。一塊海棉吸水的水量有其極限。海棉如果愈潮濕,原來已有的含水量愈多,在吸水飽和之前, 可吸水分則愈少。相反地如果海棉愈乾燥,原來已有的含水量愈少,在吸水到飽和之前能夠吸收的水量則愈多。和吸水同時發生的降溫效果。空氣吸收的水分愈多降溫效果愈好。而空氣吸滿了水分不能再吸水,降溫能力即到了極限,不能再降溫。

由此可知,潮濕的空氣代表已帶了許多水分的海棉,乾燥的空氣代表僅帶了一些水分的海棉,空氣愈乾燥相對濕度愈低,與水分混合時能夠吸收更多水分,因此降溫的效果愈好。空氣愈潮濕相對濕度愈高,與水分混合時僅能吸收少量水分,因此降溫的效果不佳。

在大陸氣候區的夏天,典型氣溫36℃,相對濕度僅為10%RH。經過水分混合,蒸發冷卻進行降溫,空氣溫度可降低至18℃。在台灣夏天,溫度36℃時,相對濕度約50%,經過水分混合,蒸發冷卻降溫至26.5℃。因此台灣夏天冷卻降溫的效果不如乾燥地區,其降溫極限為26.5~27℃。

理論

在社會保障理論中有個“綠洲效應”,就是把沒有享受社會保險的人比作沙漠,把享有社會保險的人比作沙漠中的綠洲,沙漠是永遠要吞噬著綠洲的;保護綠洲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沙漠儘快地改造成綠洲。

當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只對一小部分公民有效時,就會異化為一種“特權”,而不能享受這種特權的常常又是貧弱群體,這時,社會保險制度不但沒有起到縮小貧富差別的作用,反倒是擴大了貧富差別。

綠洲

含義

綠洲指在大尺度荒漠背景基質上,以小尺度範圍,但具有相當規模的生物群落為基礎,構成能夠相對穩定維持的、具有明顯小氣候效應的異質生態景觀。相當規模的生物群落可以保證綠洲在空間和時間上的穩定性以及結構上的系統性;其小氣候效應則保證了綠洲能夠具有人類和其它生物種群活動的適宜氣候環境,有利於形成景觀生態健康成長的生物鏈結構。
形容綠洲的詞語有,沙海明珠、鬱鬱蔥蔥、水草豐茂、星羅棋布等。

形成因素

沙漠的地底下有著豐富的水源,流淌著一條條地下河。這些地下河的水來自「綠洲」附近的高山。高山上積有厚厚的冰雪,夏季冰雪消融,雪水穿過山谷的縫隙流到沙漠的低谷地段,隱匿在地下的沙子和黏土層之間,形成地下河。這些地下水滋潤了沙漠上的植物,也可供人畜飲用,給沙漠帶來生機,形成了一個個綠洲。在撒哈拉沙漠,人們甚至能從沙漠的地下河裡釣魚。

知名綠洲

亞洲
新疆吐魯番地區窪地,中國
月牙泉綠洲,中國敦煌附近,已緩慢消失
哈爾湖(HalLake),位於蒙古西部科布多的大湖盆地(GreatLakesBasin)區
大衛河沙漠綠洲(DavidRiverOasis)、恩戈地,以色列
蓋提夫綠洲(QatifOasis),沙烏地阿拉伯
赫勒堡綠洲(HellerFortOasis),阿曼
歐洲
赫度布雷林達綠洲(Hereubreiearlindir),冰島
美洲
FishSpringsNationalWildlifeRefuge,美國猶他州
馬倫豪沙漠湖綠洲(Maranhaodesertlake),巴西
瓦卡奇納綠洲(Huacachinaoasis),秘魯
非洲
廷吉爾綠洲(Tinerhiroasis),摩洛哥
姆扎卜綠洲(M'zaboasis),阿爾及利亞
舍比凱綠洲(ChebikaOasis,Tunisia),突尼西亞
烏拜里綠洲(UbariOasis),利比亞
提米亞綠洲(SaharanoasisofTimia),尼日

氣候效應

氣候效應 更多森林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森林百科
地球表面上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大氣物理作用所表現出的氣候效果叫做氣候“效應”。大自然氣象萬千,氣候“效應”繁多,有一些是大自然本身就存在,有一些卻是人為造成的。
雨島效應 | 霧島效應 | 乾島效應 | 綠洲效應 | 大湖效應 | 雨影效應 | 冷島效應 | 湖泊效應 | 煙囪效應 | 油膜效應 | 山體效應 | 城市水文效應 | 水庫水文效應 | 森林水文效應 | 盆地效應 | 混濁島效應 | 濕度效應 | 洋面封凍效應 | 焚風效應 | 狹管效應 | 溫室效應 | 陽傘效應 | 海洋沙漠化效應 | 綠島效應 | 雨導效應 | 陽傘效應| 高原效應 | 陽傘效應 | 奎明效應 | 蝴蝶效應| 熱島效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