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

絳,jiàng,漢字,簡體部首:糹部外筆畫:6。總筆畫:9。形聲字,從糸(mì), 聲, 為降省。本義為大紅色,《說文》,“絳,大赤也”。《釋名》,“絳,工也,然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大紅難染,染成者即為巧工。亦有絳草,植物,也稱紫草,可做染料,《爾雅》,“絳,絳草,出臨賀郡,可以染食”。 一種顏色,即大紅色;地名,春秋時代晉國都城。

基本信息

輸入編碼

絳

五筆86:XTAH

五筆98:XTGH

倉頡:VMHEQ

鄭碼:ZRMB

筆順編號:551354152

四角號碼:2715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7EDB

詳細釋義

jiàng

【形】

絳

(形聲。從糸(mì)。本義:大紅色)同本義〖deepred〗

絳,大赤也。——東漢·許慎《說文》

纁謂之絳。凡九旗之帛皆用絳。——《廣雅》

絳樹在其南。——《淮南子·地形》

綸組紫絳。——左思《吳都賦》

絳皓駁色。——清·姚鼐《登泰山記》

又如:絳帳(絳幃。紅色帷帳;對師長之尊稱);絳脂(大紅胭脂);絳紗(紅色的紗帳);絳幘(大紅色頭巾。代指宮中侍衛人員);絳節(紅色符節)。

jiàng

【動】

染為絳色〖redden〗。如:絳天(把天空染為絳色)

Jiàng

【名】

今縣名.山西省運城市屬縣.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部,縣境東部和南部由中條山環抱,高峻而挺拔;西部和北部由平川和盆地構成,低凹平坦。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相鄰,北部自東向西由翼城、曲沃兩縣和侯馬市環繞。

地理坐標為:東經100°24′—110°48′,北緯35°20′—35°38′。東西長49.1公里,南北寬35.4公里,總面積993.49平方公里。

古都名。春秋晉地〖Jiangcapital〗

絳人也。——《國語·晉語》。註:“晉國都,在今山西絳縣。”

又如:絳人(絳縣的老人);絳侯(指漢高祖劉邦的大臣周勃,他以功封絳侯,在剷除諸呂中起了重大作用);絳老(本指春秋晉國絳縣的老人,後泛指高壽的老年人)。

絳紫

jiàngzǐ

〖darkreddishpurple〗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又如:絳人

絳jiàng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巷切,音降。《說文》大赤也。《釋名》絳,工也。染之難得色,以得色為工也。《急就篇注》絳,古謂之纁。《左思·吳都賦》綸組紫絳。《注》絳,絳草也。出臨賀郡,可以染。
又地名。《左傳·莊二十六年》士蔿城絳。《注》絳,晉所都也,今平陽絳邑縣。
又水名。《史記·魏世家》絳水可以灌平陽。《注》絳水,源出絳山。

漢英互譯

◎ 絳

crimson deep red

方言集匯

◎ 粵語:gong3

◎山西忻州一帶、甘肅隴中一帶,常用絳來意指彩虹。

◎魯南一帶,如山東棗莊、濟寧,地方方言也指彩虹。

拼音是jiang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