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祖師

純陽祖師

純陽祖師即呂祖,呂洞賓,號純陽子。由於道教全真道派奉呂洞賓為純陽祖師,故世稱呂祖。

呂洞賓生平

純陽祖師純陽祖師
呂洞賓,原名呂岩,故鄉在河中府永樂鎮(今山西永濟縣)。他出生於世代官宦之家,祖輩都做過隋唐官吏,呂洞賓自幼熟讀經史,有人說他曾在唐寶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進士,當過地方官吏。

後來,他因厭倦兵起民變的混亂時世,拋棄人間功名富貴,和妻子一起來到中條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對可望,遂改名為呂洞賓;“呂”,指他們夫婦兩口,兩口為呂;“洞”,是居住的山洞;“賓”,即告訴人們自己是山洞裡的賓客。他的道號為純陽子。他在棄官出走之前廣施恩惠,將萬貫家產散發給貧民,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

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民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

呂洞賓(798--?)唐代道士,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一說為唐朝宗室,姓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改為呂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棲,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仙”、“酒仙”、“詩仙”。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等故事,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為託名。

飛劍斬黃龍

呂洞賓飛劍斬黃龍是明朝馮夢龍《醒世恆言》小說中的故事。

白雲觀。在呂祖殿有一疊複印的手寫的有關呂祖的材料,內容不多,但卻很珍貴。裡面有:1、呂祖自述詩一首;2、贊一首;3、又贊一首;4、傳聞正誤;5、呂祖寶誥。這裡我只摘錄傳聞正誤一部分。

1、“洞賓戲牡丹”,乃宋人顏洞賓,非呂祖也。又“黃粱夢”乃鍾離雲房點化呂祖,俗為盧生,亦誤。

2、又明馮夢龍撰“醒世恆言”。造作“純陽子飛劍斬黃龍”,世人不曉此乃虛構之小說,竟以為真。呂祖曾作《題鳳翔天慶觀》詩自辨曰:
得道年來八百秋,不曾飛劍斬人頭。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貸烏金混世流。
清康熙年間,呂祖再降黃鶴樓,題云:“世傳飛劍斬黃龍,乃宋散仙顏洞賓也,豈有上真而嗔惱不除者乎?”另據元人輯《純陽帝君神化妙載》,呂祖原有一詩:
拋卻行囊踏碎琴,飄然拂袖出儒林。
自從一覺黃粱後,始知從前用錯心。

蓋喻自見鍾離後,始棄儒學道也。馮氏故意將“一覺黃粱”篡為“一見黃龍”。清人彭定求編《全唐詩》時,亦依馮說而錄入此改後之詩,遂致繆說廣傳也。

顏洞賓與呂洞賓的事跡常被混淆,明朝的王崇簡《冬夜箋記》也考證出:「俗傳洞賓戲妓女白牡丹,乃宋人顏洞賓,非純陽也。」楊良弼則說:「祖嘗言『吾道雖於房中得之,卻非御女之術。』一言已破千古之疑。凡若此者,以偽亂真,皆呂祖之罪人也。」

楊良弼認為,呂祖清心修道,必斷女色。若胡亂傳言,則是「呂祖之罪人」。另方察之,「十試」之中,呂祖女色且已斷,得道之後,又如何「三戲名妓白牡丹」?世人時常混淆呂祖與其他人的事跡,尤其是與呂祖表字相近的「顏洞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