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

書中全收了各種版本《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歌謠、古文、書札、謎語、酒令、聯額、對句等體裁形式的文字,包括一般不易見到的脂評抄本中獨存的詩作,收錄最為齊全。為使讀者加深理解,每首都加了“說明”、“注釋”、“鑑賞”或”評說“,有的還有“附錄”或“備考”,較難讀懂的《芙蓉女兒誄》,還加了“譯文”。書中論述精彩紛呈,給人以很大的啟發。“附編”中新收的內容,都是對研究《紅樓夢》及其作者重要的極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其中“《紅樓夢》版本簡介”一文,吸收了紅學界在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很值得一讀 。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此書作者在二十餘年來享譽海內外之《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一書基礎上,增添篇目內容,加重藝術分析,改寫而成的。書中全收了各種版本《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歌謠、古文、書札、謎語、酒令、聯額、對句等體裁形式的文字,包括一般不易見到的脂評抄本中獨存的詩作,收錄最為齊全。為使讀者加深理解,每首都加了“說明”、“注釋”、“鑑賞”或“評說”,有的還有“附錄”或“備考”,較難讀懂的《芙蓉女兒誄》,還加了“譯文”。書中率述精彩紛呈,給人以很大的啟發。“附編”中所收的內容,都是對研究《紅樓夢》及其作者重要的極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其中《<紅樓夢>版本簡介》一文,吸收了紅學界在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很值得一讀。(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修訂重排本)內容簡介)

目錄

曹雪芹與《紅樓夢》

論《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

石上偈

自題一絕

太虛幻境對聯

嘲甄士隱

中秋對月有懷口占一律

詠懷一聯

對月寓懷口號一絕

好了歌

好了歌注

一局輸贏料不真

嬌杏贊

智通寺對聯

榮禧堂對聯

西江月.嘲賈寶玉二首

贊林黛玉

捐軀報國恩

護官符

春困葳蕤擁繡衾(第五回)

寧府上房對聯(第五回)

秦氏臥房宋學士秦太虛所書對聯(第五回)

春夢歌(第五回)

警幻仙姑賦(第五回)

孽海情天對聯(第五回)

薄命司對聯(第五回)

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第五回)

又副冊判詞之一

又副冊判詞之二

副冊判詞一首

正冊判詞之一

正冊判詞之二

正冊判詞之三

正冊判詞之四

正冊判詞之五

正冊判詞之六

正冊判詞之七

正冊判詞之八

正冊判詞之九

正冊判詞之十

正冊判詞之十一

仙宮房內對聯(第五回)

紅樓夢曲(第五回)

引子

終身誤

枉凝眉

恨無常

分骨肉

樂中悲

世難容

喜冤家

虛花悟

聰明累

留餘慶

晚韶華

好事終

收尾·飛鳥各投林

朝扣富兒門(第六回)

得意濃時易接濟(第六回)

十二花容色最新(第七回)

古鼎新烹鳳髓香(第八回)

嘲頑石幻相(第八回)

通靈寶玉吉讖(第八回)

瓔珞金鎖吉讖(第八回)

早知日後閒爭氣(第八回)

贊會芳園(第十一回)

一步行來錯(第十三回)

夢秦氏贈言(第十三回)

豪華雖足羨(第十七、十八回)

題大觀園諸景對額(第十七回)

曲徑通幽處(賈寶玉)

沁芳(賈寶玉)

有鳳來儀(賈寶玉)

杏簾在望——稻香村(賈寶玉)

蓼汀花漵(賈寶玉)

蘭風蕙露(清客)

蘅芷清芬(賈寶玉)

紅香綠玉(賈寶玉)

贊省親別墅(第十八回)

上賈妃啟(第十八回)

題大觀園正殿額對(第十八回)

大觀園題詠(第十八回)

續《莊子·胠篋》文(第二十一回)

題寶玉續莊子文後(第二十一回)

《山門》中“寄生草”曲(第二十二回)

參禪偈(第二十二回)

寄生草·解偈(第二十二回)

弘忍弟子所作二偈(第二十二回)

春燈謎(第二十二回)

其十(薛寶釵)(後人增)

四時即事(第二十三回)

癩和尚贊(第二十五回)

跛道人贊(第二十五回)

嘆通靈玉二首(第二十五回)

黛玉哭花陰(第二十六回)

哭花陰詩(第二十六回)

葬花吟(第二十七回)

小曲(第二十八回)

“女兒”酒令(第二十八回)

題帕三絕句(第三十四回)

招寶玉結詩社帖(第三十七回)

送白海棠帖(第三十七回)

詠白海棠(第三十七回)

白海棠和韻二首(史湘雲

藕香榭對聯(第三十八回)

螃蟹詠(第三十回)

探春房內對聯(第四十回)

牙牌令(第四十回)

其四(薛寶釵)

其五(林黛玉)

其六(賈迎春 )

代別離·秋窗風雨夕(第四十五回)

吟月三首(第四十八回、四十九回)

蘆雪廣即景聯句(第五十回)

賦得紅梅花(第五十回)

訪妙玉乞紅梅(第五十回)

點絳唇·耍的猴兒謎(第五十回)

燈謎詩(第五十回)

懷古絕句十首(第五十一回)

真真國女兒詩(第五十二回)

賈祠聯額三副(第五十三回)

酒令三首(第六十二回)

《邯鄲記》中“賞花時”曲(第六十三回)

花名簽酒令八首(第六十三回)

老梅——霜曉寒姿(李紈)

海棠——香夢沉酣(湘雲)

荼縻花——韶華盛極(麝月)

並蒂花——聯春繞瑞(香菱)

芙蓉——風露清愁(黛玉)

桃花——武陵別景(襲人

深閨有奇女(第六十四回)

五美吟(第六十四回)

尤三姐自刎(第六十六回)

桃花行(第七十回)

柳絮詞(第七十回)

如夢令(史湘雲)

中秋夜大觀園即景

姽嫿詞三首(第七十八回)

芙蓉女兒誄(第七十八回)

紫菱洲歌(第七十九回)

歌謠(第八十三回)

親友慶賀賈政升官(第八十五回)

與黛玉書並詩四章(第八十七回)

黛玉見帕傷感(第八十七回)

琴曲四章(第八十七回)

悟禪偈(第八十七回)

望江南·祝祭晴雯二首(第八十九回)

贊黛玉(第八十九回)

黛玉照鏡(第八十九回)

嘆黛玉病(第九十回)

感懷(第九十回)

答黛玉禪話(第九十一回)

薦包勇與賈政書(第九十三回)

匿名揭帖兒(第九十三回)

賞海棠花妖詩三首(第九十四回)

尋玉乩書(第九十五回)

嘆黛玉之死(第九十八回)

與賈政議探春婚事書(第九十九回)

散花寺簽(第一百一回)

骰子酒令四首(第一百八回)

重遊幻境所見聯額三副(第一百十六回)

酒令(第一百十七回)

吟句(第一百十八回)

離家赴考贊(第一百十九回)

離塵歌(第一百二十回)

詠桃花廟句(第一百二十回)

頑石重歸青埂峰(第一百二十回)

結紅樓夢偈(第一百二十回)

脂本《石頭記》評詩選釋

浮生著甚苦奔忙

有情原比無情苦

天地循環秋復春

陰陽交結變無倫

請君著眼護官符

萬種豪華原是幻

風流真假一般看

幻情濃處故多嗔

生死窮通何處真

一物珍藏見至情

自執金矛又執戈

兩宴不覺已深秋

富貴榮華春暖

積德於今到子孫

五首新詩何所居

《紅樓夢》中的詩論選評
編新不如述舊十七
才子佳人書中的詩賦一
只要套得妙十七
不過是寄興寫情三十七
忌過於新巧求生三十七
不喜限韻三十七、三十八
巧之得失三十八
背面傅粉三十八
烘染三十八
切題形容三十八
小題目要寓大意三十八
格律何難四十八
李義山佳句四十
不以詞害意四十八
盛唐三大家詩作底子四十八
詩之三昧四十八
夢中得詩四十八
三評香菱吟月詩四十八、四十九
老生常談四十九
長詩起法五十
設限難人五十二
鐵門檻六十三
善翻古人意六十四
不落套七十
杜詩亦多樣七十
好的留後頭七十六
禁體物語七十五
莫沖淡警句七十六
收結該歸到本題七十六
作詩有別路七十八
見題先度其體格七十八
長歌須詞藻點綴七十八
師楚人之有微詞七十八
一路平韻末轉仄八十九
聲音之原不可不察九十三
題敦誠《琵琶行傳奇》(斷句)(曹雪芹)
有關曹雪芹生平事跡的詩歌選注
寄懷曹雪芹霑(敦誠
贈曹雪芹(敦誠)
佩刀質酒歌(敦誠)
挽曹雪芹(敦誠)
挽曹雪芹甲申(敦誠)
附錄荇莊過草堂命酒聯句(敦誠)
芹圃曹君霑別來已一載餘矣(敦敏
附錄閉門悶坐感懷(敦敏)
題芹圃畫石(敦敏)
贈芹圃(敦敏)
訪曹雪芹不值(敦敏)
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敦敏)
附錄曾次亮《曹雪芹卒年問題的商討》(摘錄)
河乾集飲題壁兼吊雪芹(敦敏)
附錄西郊同人游眺兼有所吊(敦敏)
懷曹芹溪(張宜泉
附錄春夜止友人宿即席分賦(張宜泉)
附錄晴溪訪友(張宜泉)
和曹雪芹西郊信步憩廢寺原韻(張宜泉)
附錄為過友家陪飲諸宗室(張宜泉)
題芹溪居士(張宜泉)
傷芹溪居士(張宜泉)
因墨香得觀《紅樓夢》小說吊雪芹三絕句姓曹(永忠
題紅樓夢(明義
《紅樓夢》版本簡介
初版《評註》後記(節)
增訂版《評註》編輯後記(鄧慶佑)(節)
後記

出版信息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

作者: 蔡義江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

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社

出版/發行時間:2001-10-01

ISBM: 7-101-02858-6

版次: 1

開本: 1/32

頁數: 558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修訂重排本)

作者:蔡義江

出版社:中華書局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修訂重排本)封面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修訂重排本)

出版/發行時間:2004年9月1日
ISBN:9787101028584
條形碼:9787101028584

版次:第1版

開本: 1/32
頁碼:547頁

定價:38元

作者簡介

蔡義江,1934年生,浙江寧波人。著名紅學專家、學者、教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54年畢業於前浙江師範學院(現浙江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78年調京,籌創《紅樓夢學刊》,成立紅學會;1986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宣傳部部長。曾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副會長。在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唐宋詩詞、紅學研究方面成績顯著。出版的主要著作有:《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論紅樓夢佚稿》、《紅樓夢》校注、《蔡義江論紅樓夢》、《紅樓夢叢書全編》、《稼軒長短句編年》、《香港上海書局》、《清代文學概論》(日本每日交流社)、《宋詩精華錄》注釋、《宋詞三百首》詳析(台灣建宏書局)等。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修訂重排本) 前 言

我編寫過一本《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1975年以“杭州大學教育革命組”名義內部出版;後經改寫,於1979年在北京人民出版社(後改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十年後,又重新修訂,於1991年由團結出版社重排出版,也印行過多次。至今前後共發行七十餘萬冊,還銷往港台和海外,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高校列為漢文必讀參考書。受讀者如此之青睞,當然是件令人高興的事,也因此更增強了我的責任感。.去年年底,中華書局張文強同志約我為“中華活頁文選”撰寫《{紅樓夢)詩詞曲選讀》小冊子(2000年14期),談起我國歷代優秀的詩詞曲賦作品都有鑑賞書,唯獨鑑賞《紅樓夢》中詩詞曲賦的書還沒有。他認為我那本《評註》其..

蔡義江著作摘錄:

1、紅樓六家談

2、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本書作者是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中國古典文學普及研究會副會長。在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在古典詩詞與“紅學”研究方面碩果纍纍。所著《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一書蜚聲海內外,自問世以來印刷已逾百萬冊,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威斯康星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列為漢文必讀參 ...

3、宋詞三百首全解——詞,原本是音樂文學,是為配合樂曲而填寫的歌詞,所以全稱為“曲子詞”,簡稱為“詞”。既要按曲子節奏填詞,就很難都用整齊的五言、七言來填,因為鏇律總有長短快慢。所以除有極少數的例外,一首詞中句子總是長短參差的,故詞又稱“長短句”。詞還有“樂府”、“歌曲” ...

4、追蹤石頭:蔡義江論紅樓夢——這是一部居於紅學學術前沿、對一系列重大問題都提出了新見的著作,最為可貴的是其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明辨慎思的探索精神以及平朴清淺的行文風格。一部具有如此學術含量的書,讀來卻平易樸實,極具親和力,不愧大家。兩百多年來,對紅樓夢的研究著作成千上萬,但 ...

5、蔡義江點評紅樓夢——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之死,與續書中所寫的是完全不同性質的悲劇。其原因,不是由於賈府在為寶玉擇媳時棄黛取釵,也沒有王熙鳳設謀用“調包計”來移花接木的事,當然林黛玉也不會因為寶玉變心而怨恨其薄倖……林黛玉之死與婚姻不能自主並無關係,促使她“淚盡夭亡”的 ...

6、紅樓夢詩詞品鑑——本書所用插圖選自《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新鐫繡像紅樓夢》《增評補像全圖金玉緣》《繡像紅樓夢》《增評補圖石頭記》《增評加注全圖紅樓夢》《全圖增評金玉緣》。這部紅樓夢詩詞品鑑分一百二十回進行講述。 ...

7、蔡義江解讀紅樓——本書為著名紅學家蔡義江全面解構《紅樓》之作,向我們揭示神瑛歷世、石頭作記的奧秘,解讀原著的結構藝術、前八十回留下的結局線索,指出了程高續書與原著的悖離之處……各個篇章寫來亦莊亦諧、精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就如一部引領讀者進入撲朔迷離的《紅樓夢》的 ...

8、陸游詩詞選評——本書發揚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四十六年來出版普及讀物的優良傳統,也集結了多方面的正反經驗:名家撰作,深入淺出,知識性與可讀性並重,固然是其基本特點,而文化傳統與現代的特色的結合,更是她新的關注。 ...

9、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此書作者在二十餘年來享譽海內外之《紅樓夢詩詞曲賦評註》一書基礎上,增添篇目內容,加重藝術分析,改寫而成的。書中全收了各種版本《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歌謠、古文、書札、謎語、酒令、聯額、對句等體裁形式的文字,包括一般不易見到的脂評抄本中獨存的。

著作摘錄

1、曹雪芹與《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品,也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驕傲。

《紅樓夢》故事被作者曹雪芹隱去的時代,其實就是他祖輩、父輩和他自己生活的時代,即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這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帝國的鼎盛時期,然而,在國力強大、物質豐富的“太平盛世”的表象背後,階級鬥爭和政治鬥爭在加劇,各種隱伏著的社會矛盾和深刻危機正在逐漸顯露出來,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已日益腐朽,封建倫理道德的虛偽、敗壞,政治風雲的動盪、變幻,統治階層內部各政治集團、家族及其成員間興衰榮辱的迅速轉【傳】遞,以及人們對現存秩序的深刻懷疑、失望等等,都說明封建社會的上層建築也在發生動搖,正逐漸趨向崩潰。這些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時代徵兆。作為文學家的曹雪芹是偉大的,他以無可比擬的傳神之筆,給我們留下了一幅封建末世社會有重要時代特徵的、極其生動而真實的歷史畫卷。

《紅樓夢》寫到的東西太多了,諸如建築、園林、服飾、器用、飲食、醫藥、禮儀典制、歲時習俗、哲理宗教、音樂美術、戲曲遊藝……,無不頭頭是道,都有極其精彩的描述。這需要作者有多么廣博的知識和高深的修養啊!在這方面,曹雪芹的多才多藝是無與倫比的,也只有他這樣的偉大天才才能寫出《紅樓夢》這樣一部涉及領域極廣的百科全書式的奇書。

2000年7月於北京東皇城根南街84號

2、論《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

真正的“文備眾體”

我國人民引以為榮的偉大文學家曹雪芹,除了有一部不幸成為殘稿、由後人續補而成的長篇小說《紅樓夢》傳世以外,幾乎什麼別的文字都沒有保存下來。然而,誰也不會懷疑他的多才多藝。小說家要把複雜的生活現象成功地描繪下來,組成廣闊的時代畫卷,這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修養。在這一點上,曹雪芹的才能是非凡的。他能文會詩,工曲善畫,博識多見,雜學旁收,三教九流無所不曉。

自唐傳奇始,“文備眾體”雖已成為我國小說體裁的一個特點,但畢竟多數情況都是在故事情節需要渲染鋪張或表示感慨詠嘆之處,加幾首詩詞或一段贊賦駢文以增效果,所謂“眾體”,實在也有限得很。《紅樓夢》則不然,除小說的主體文字本身也兼收了“眾體”之所長外,其它如詩、詞、曲、歌、辭賦、歌謠、諺、贊、誄、偈語、聯額、書啟、燈謎、酒令、駢文、擬古文等等,也應有盡有。以詩而論,有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歌行、騷體,有詠懷詩、詠物詩、懷古詩、即事詩、即景詩、謎語詩、打油詩,有限題的、限韻的、限詩體的、同題分詠的、分題和詠的,有應制體、聯句體、擬古體,有擬初唐《春江花月夜》之格的,有仿中晚唐《長恨歌》、《擊甌歌》之體的,有師楚人《離騷》、《招魂》等作而大膽創新的……。五花八門,豐富多彩。這是真正的“文備眾體”,是其它小說中所未曾見的。

。。。

總之,《紅樓夢》中的詩詞曲賦,從小說的角度看,藝術成就是很高的,它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是一個十分特殊的現象。我們要了解它的藝術特點,讀懂它,欣賞它,才不致辜負曹雪芹這位偉大文學家的一片苦心。

紅樓夢詩詞曲賦鑑賞

石上偈(第一回)

正文頁正文頁

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

此系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

【說明】

作者虛構空空道人見青埂峰下有一塊頑石,上面敘著它被攜入紅塵後的經歷見聞,後面又有一偈,就是這首七言絕句。偈(ji記),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本是音譯佛教梵語“偈陀”的略稱,義譯是“頌”。

【注釋】

1.補蒼天——出自古代神話。傳說遠古的時候,天塌壞了,女媧(音蛙)氏煉五色石把天修補了起來。無才補天,是借神話故事說自己無力挽救社會制度的瓦解。《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四條撐著天的柱子)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因崩壞而不能把地都蓋住),地不周載(因塌陷而不能載負萬物)。火爁焱(音練硯,猛烈延燒的樣子)而不滅,水浩洋而息。猛獸食顓(音專,善良)民,鷙鳥(猛禽)攫(音覺,抓捕)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音敖,大海龜)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救助)冀州(中原地帶),積蘆灰以止淫(洪)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

2.“枉入”句——白白地來到人世間這么多年。作者感慨年華虛度。紅塵,班固《西都賦》:“紅塵四合,煙雲相連。”本寫長安之盛,後用以說世間的熱鬧繁華。小說中有石頭“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的情節。

3.“此系”句——這是石頭身前和身後所經歷的故事。小說中說賈寶玉身前本是頑石,在人世經歷了一番以後,被“引登彼岸”,仍化作頑石,所以這樣說。

4.“倩(qing慶)誰”句——請誰替我抄了去做奇聞流傳。倩,央求。奇傳,即傳奇,為押韻而顛倒,意即奇異故事可以相傳者,它本是唐代興起的一種用文言寫的短篇小說。這裡只取新奇傳聞義。

【鑑賞】

這是作者依託神話表明《石頭記》創作緣由的一首序詩。他在小說的楔子中虛構了此書抄自石上所刻的故事,其原作者便是幻化為通靈寶玉、讓神瑛侍者(賈寶玉的前身)“夾帶”著它一起下凡、經歷過一番夢幻的補天石,而曹雪芹自己只不過是“披閱增刪”者。但這一點已被為此書加評、謄清的脂硯齋揭穿,說“作者之筆狡猾之甚”,作者其實就是曹雪芹自己。

詩中借頑石說自已不能匡世濟時,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只好轉而著書,把自己對現實的觀察和感受寫成小說《紅樓夢》。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的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作詩人”的感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同流俗的傲骨。

小說產生的清朝乾隆年間,正是中國的歷史上最後一個皇朝由盛至衰的轉折時期,一些舊式的經濟基礎已隨時代的潮流,吸收了其它國家的思想,改變成一種新的生產關係。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後,看出了社會制度將有所改變。他不滿現實,而想“補天”,挽回已頹敗的大勢,可是,他又看到當時社會的“天”已那么破殘,根本無法修補了,所以有枉生世間的悲嘆。這也正是《紅樓夢》中經常流露的虛無悲觀的思想。

但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堅持了他所說的“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者”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這樣,勢必如恩格斯所說:“就不得不違反自己的階級同情和政治偏見,他看到了他心愛的貴族們滅亡的必然性,從而把他們描寫成不配有更好命運的人。”(《致瑪·哈克奈斯》)這就使我們從曹雪芹所敘的“身前身後事”,亦即小說中所真實描繪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過程,看出了整個封建階級必然“一敗塗地”的無可挽回的歷史命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