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渚鎮

社渚鎮

社渚鎮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古稱“社川”,享有”千年古鎮”之美譽。現行政區劃面積207平方公里,總人口7.6萬人,轄30個行政村和3個居委會。社渚鎮位於溧陽市的西南部,東經119°29′,北緯31°25′。東鄰江蘇省旅遊名鎮天目湖鎮,西靠南京市高淳區,北接溧陽市南渡鎮,南臨安徽郎溪縣。社渚鎮距溧陽城區約28公里,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約80公里,距常州奔牛機場90多公里。G104國道、揚(州)溧(陽)高速公路、蕪申(蕪湖—上海)運河、S239省道穿境或緊鄰而過,以及待建的溧(陽)廣(德)高速設社渚、周城各一處互通,規劃的S360省道(宜興—高淳)、S456省道(上興高速互通—天目湖)即將開工,為蘇錫常與皖東南連線的交通樞紐,屬茅山革命老區,是江蘇省省政府確定的“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江蘇省衛生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特色文化之鄉,2010年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014年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中心鎮”名單。社渚——中國青蝦之鄉和中國儺戲之鄉。

基本信息

城鎮綜述

歷史由來

社渚鎮歷史源遠流長,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至今有近千年的歷史,享有“千年古鎮”的美譽。
北宋徽宗宣和年間,社渚地屬溧陽金淵(即瀨江一帶),當時稱社川。
明宏治11年(1489年)縣誌記載:溧陽全境只有兩個鎮,一為舉善鎮(今戴埠)、另一即社川鎮,當時已稱社渚鎮。
民國初年(1912年),溧陽上設七市九鄉,社渚屬於壽山市桂壽區,社渚是區行政局所在地,是這一地區的政治中心,溧陽西南的大鎮。
民國二十年(1932年),溧陽建立區鄉制,社渚屬第五區,區公所在南渡,社渚屬南渡管轄。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戰勝利後設第七區,社渚為第七區公所在地,管轄範圍為周城、河口、河心、殷橋等,社渚除設區公所外,還設有鎮公所,鎮管轄社渚鎮及花山鄉、桃元鄉、崗南鄉、昇平鄉等、相當於現在的社渚鎮鎮域範圍。
1949年,建立社渚人民政府;
溧陽市社渚鎮區點陣圖
溧陽市社渚鎮區點陣圖
1950年冬,社渚區劃分為12個鄉;
1957年,撤區並鄉,將新圩、於壩、城喬、山丘、社渚合為社渚鄉;
1958年,社渚與殷橋合併建立了東風人民公社;
1959年,周城公社併入社渚,從此東風人民公社的規模得以進一步擴大;
1962年,恢復社渚、周城、殷橋三個公社;
1983年,社渚公社改為社渚鄉;
1984年,社渚撤鄉建鎮;
2000年1月,河口鎮、河心鎮、殷橋鎮與社渚鎮合併為新社渚鎮;
2007年3月,社渚鎮與周城鎮合併為新社渚鎮。現行政區劃面積207平方公里,總人口7.6萬人,轄3個居委會、30個行政村、622個村民小組,有304個自然村。2014年曆經多次重組,社渚鎮現轄社渚居委會、周城居委會、社渚村、宜巷村、新塘村、王家村、宋村、新山村、殷橋村、大田村、上蔣村、孔村、湖西村、姚巷村、下西村、河口村、乘馬圩村、東升村、周城村、金山村、金峰村、金莊村、梅山村、丁山村。

城鎮現狀

憑茶葉、無公害香腸、羊肉火鍋、鹹鵝、無籽黃瓜等高效優質農副產品馳名四海,市場繁榮商賈雲集,全鎮工商企業逾千家,基礎設施齊全功能完備。
社渚鎮的宜巷村、乘馬圩村和湖西村分別成功創建成國家、江蘇省、常州市級生態村。在溧陽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成功典型。
社渚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名鎮、青蝦名鎮、畜牧名鎮”工作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建設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生態文明為基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不斷推進農業農村工作。社渚的現代農業風生水起,從丘陵山區綜合開發破題,社渚新增高效農業3.49萬畝,其中漁業1.45萬畝,林茶果業0.86萬畝,牧業0.19萬畝,觀光農業0.79萬畝,大棚0.2萬畝。全鎮高效農業面積已達6.74萬畝,青蝦3.5萬畝,青蝦基地已成為我省最大的青蝦養殖基地。擁有26家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青蝦銷往大江南北多個城市,實現青蝦總產值2.37億元。
林茶果區、畜禽養殖區、水產養殖區、生態觀光區、農產品深加工區等五大特色農業區已經形成。“社渚”青蝦被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為原產地商標,成了省內外客戶青睞的香餑餑。小青蝦,大產業,全鎮僅青蝦所創造的農業年收入就有2.37億元。下西村肢殘人虞曉付創辦水產養殖基地,全年水產銷售超過4000萬元,他本人水產養殖面積達300畝,帶動周邊6個水產養殖場,實行產供銷一條龍生產,出現農民抱團闖市場的新局面。在新農村建設中創建“小康家園示範村”1個、“五化三有”村5個、“三清一綠”村16個。完成植樹造林、綠化6743畝。
咬住青山不放鬆的精神,社渚始終堅持工業經濟第一經濟不動搖,始終堅持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不動搖,始終堅持平台構建和項目推進不動搖。近年來,社渚的國民生產總值以17%的年增長率駛入快車道,工業納稅銷售從2008年的56億元增至2011年的121億元,增長114.8%;2012年達到141.42億元,年增長16.5%;預計2013年達到203.65億元,年增長45%。工業經濟發展氛圍日益濃厚,發展步伐不斷加快,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三年培育納稅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7家,其中百億元企業1家、10至50億元企業3家、1至10億元企業23家。
作為江蘇省重點中心鎮、新型示範鎮,集鎮建設已成為社渚的一張靚麗名片。該鎮從規劃入手,以美化、淨化、靚化為目標,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鎮村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集鎮城市化的建設水平,彰顯省重點中心鎮的區域特色。社渚集鎮建設以“東拓南延”的發展戰略,構建南北貫通、東西交織的道路系統,配套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功能。科學規劃、合理布置,編制了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結合上位規劃編制了集鎮新鎮區的城市設計和集鎮老鎮區的街景改造設計,引導集鎮積極健康快速發展,為集鎮近中期的發展提供依據和基礎。立足長遠,建設與管理並重,在完善鎮域村鎮體系規劃和鎮區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集鎮商住區和工業園區開發框架基本形成。
近年來該鎮上下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富民強鎮、先行“兩個率先”和構建和諧社會為目標,解放思想,創新思路,真抓實幹,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全鎮的經濟和社會事業突飛猛進,為新一輪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和淳樸濃郁的民俗風情使江南古鎮活力飛揚、魅力無限。

發展方向

社渚鎮圍繞“做大農業、做強工業、做活第三產業”的整體發展思路,確立“工業強鎮、旅遊帶動”的發展戰略。社渚的旅遊特色是“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力爭融入全市旅遊規劃,重點做活“山水”文章、打好文化牌,深入挖掘獨特的自然、文化等旅遊資源,努力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產業。
在新一輪溧陽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根據社渚鎮的區位條件、資源條件及在旅遊產業體系中的地位,將社渚鎮旅遊發展方向定位為溧陽市重要的文化旅遊發展區,位於溧陽市文化旅遊發展軸的一端,重點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和鄉村文化旅遊。隨著國內大旅遊需求層次的變化、溧陽旅遊發展整體環境的變化以及周邊的高淳、郎溪等區域的旅遊發展的變化,綜合考慮旅遊業在未來社渚鎮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社渚鎮在溧陽市旅遊發展中的地位以及外部旅遊發展的競合關係,將社渚鎮旅遊發展定位為:以溧陽市旅遊“全域一體,全國一流”的發展戰略為依託,圍繞“文化為魂、生態為先、休閒為主”的理念,以民俗文化體驗和山水田園結合為特色,把社渚鎮打造成為以“文化、生態、養生、度假”為主題的集文化旅遊、山水休閒、養生度假、會議度假、修學旅遊、田園美食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溧陽文化休閒旅遊地和江蘇省知名的旅遊新鎮。
特色是旅遊地的靈魂和生命,也是旅遊形象塑造的基礎。社渚鎮應找準和突出自身特色,形成鮮明的、富有個性的旅遊形象,並加以精心包裝,大力宣傳,才可能成為對國內外遊客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社渚鎮不僅是天目湖旅遊度假區和高淳椏溪國際慢城之間的聯繫紐帶,自身也有較為豐富的旅遊資源,特別是文化旅遊資源是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因此,社渚鎮的旅遊形象應是多側面、多層次、多樣性的。
總體旅遊形象定位為:社鼓村歌、渚往來福;神韻社渚、民俗寶庫。
社渚——中國青蝦之鄉和中國儺戲之鄉

地方企業

社渚鎮溧陽廣道針織有限公司
溧溧陽廣道針織有限公司座落在西南重鎮社渚。公司興建於2001年,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現有職工人數486名,其中技術人員38人,管理人員56人;公司固定資產800萬元,各類針織橫機500餘台,所有生產設備齊全,工藝完善,產品質量穩定,是集織造、水洗、繡花、成衣等一條龍生產企業。公司以南京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為依託,原河心針織服裝廠為核心,強強聯合,擁有下屬各緊密型加工企業30多家,年產各類針織毛衫100萬件套,產品全部銷往日本美國法國德國瑞典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
江蘇金峰水泥集團位於溧陽市西北部的社渚鎮,始建於1980年,集團的前身是溧陽市金山水泥廠,2000年1月更名為溧陽市金峰水泥有限公司,2004年10月創建江蘇金峰集團。幾年來通過不斷的技改擴能,從年產水泥不足10萬噸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四條(一條2500T/D三條5000T/D)新型乾法鏇窯水泥熟料生產線的大型企業,年水泥生產能力達1000萬噸,是目前江蘇省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集團現有固定資產19.58億元,占地面積96公頃,職工2800多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0多人,本科學歷的工程師60多人,擁有強大的生產管理、技術創新、市場行銷團隊。近三年來公司綜合經濟效益平均增長率分別為86.5%、25.1%和46.6%。

發展產業

社渚鎮社渚鎮
電子信息:重點發展電腦整機及周邊產品、數碼產品、通信器材、半導體軟體等。
工程機械:車輛配件鼓勵發展工程機械、汽車零配件及特種汽車,重點發展工程儀表、家用智慧型化儀表製造業及其產業延伸。
生物醫藥及精細化工:主要發展以酶製劑為主的生物醫藥、生物保健品、生物農藥、氯鹼系列精細化工、PVC系列產品、醫療器械。
食品飲料和旅遊產品:重點發展天目湖啤酒為主的酒類系列產品,以果蔬汁、植物蛋白飲料為主的飲料系列、以畜禽水產深加工為主的生熟製品,以糧油林果產品深加工為主的方便休閒食品,竹木工藝品等。
金屬冶煉和加工:鼓勵發展塑鋼、型鋼,鋼結構、不鏽鋼等新型建材和新型線材、管材,板材、汽車用鋼、工程用鋼、工具用鋼等特種鋼材。
紡織服裝:重點發展高檔服飾的新型面料、高級裝璜和家飾材料、新型化纖長絲和非纖維聚脂切片及其延伸產品、無紡材料、系列品牌服裝和服飾品、系列地毯和箱包產品。
服務貿易: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旅遊休閒、諮詢服務、人才培訓等。

文化遺址

神墩遺址

神墩遺址位於溧陽市社渚鎮孔村,這裡雖然偏僻,卻是蘇皖兩省通衢之地。外觀為平原地帶高出四周地面1至2米的長條型土墩,東西約150多米,南北約200米,總面積近3萬平方米。神墩遺址的南部和西部被溧梅支河環繞,東為引水渠,北為農田,西為孔村。溧梅支河向東200米後注入發源於宜溧山地由南向北流淌的梅渚河並在三尖嘴附近匯入南河,向東經宜興南溪河可入太湖,向西經高淳胥河固城湖石臼湖可達長江,構成了太湖水系的有機組合部分,成為古代先民對外交流的便利通道。由此可見,這裡是古代居民的密集性活動區。神墩遺址於1982年在文物普查時發現,2003年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12月、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2006年2月至7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常州市博物館溧陽市文化局對神墩進行了三次主動性科學發掘,累計發掘面積1002.5平方米。
社渚鎮神墩遺址

神墩遺址的文化層平均厚度為1.5-2米之間,發現了距今7000-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時期相對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共清理墓葬252座,嬰幼兒瓮棺葬16座,房址10座,灰坑102個,溝1條。同時還發現了距今5300-5000年的良渚文化墓9座和距今3700-3300年的夏末早商時期灰溝遺存1條。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銅器等文物和動植物標本,填補了太湖西部古文化的空白,對深入研究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分布範圍、面貌特徵、相互交流和影響傳播等具有重要意義,也為中國史前考古學研究增添了一份極其豐富的實物資

社渚鎮神墩遺址
料。可以說,神墩遺址是溧陽境內年代最早、保存最為完好的史前遺址,也是太湖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在神墩遺址的三個文化層面中,主要遺存的年代跨度為7000至6000年左右,分為早晚兩大時期。早期遺存為7000至6500年,相當於馬家浜文化早期,晚期遺存為6400至6000年,相當於馬家浜文化晚期並出現了向崧澤文化過渡的傾向。早期發現了釜、豆、罐、盆、缽、甑、匜、器蓋器座、支座、陶拍等大量陶器。陶系以夾細蚌末紅陶為多,有一定數量的紅衣陶、黑衣陶和褐陶,陶胎較為一致,細蚌屑的含量較高,基本不見泥質陶和夾砂陶。胎質較為疏鬆,火候相對較低。相當多的陶器呈現外紅內黑的狀態。平底器占絕大多數,也有少量三足器和圈足器,不見圜底器。紋飾簡單,大多為素麵,僅有少量鋸齒紋、鏤孔、刻劃紋、凸棱等。平底釜是最為重要的炊器,數量最多,形制也多種多樣。陶釜腰檐以上多施紅衣,少量施黑衣。器體碩大、造型古樸。

石屋山鑄劍池

社渚歷史源遠流長,石屋山山頂的鑄劍遺坑和50多個石砧始終不渝默默堅守著歐冶子的神奇,烽火狼煙早已成為古代歷史,而二千多年來人們追尋歐冶子和石屋山的足跡卻從未間斷過,吟誦起從前人留下的詩詞歌賦似乎歷史就在眼前。
歐冶子鑄劍場遺址位於社渚鎮石屋山頂,系春秋時代。據光緒溧陽縣誌載:吳王闔閭名歐冶子於此鑄鐵造劍以伐楚,該遺址約1500平方米,環山分布有石墩56個,均以自然石加工而成,大者3平方米,小者1平方米。山之西側有橢圓形土坑,坑長20米,坑寬10米,為當年鑄鐵用水處,其水終年不枯。2003年6月14日溧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及保護範圍。2006年9月29日溧陽市人民政府重新調整並公布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公布其保護範圍:整個山頂約1500平方米。2013年升格為省級文保單位。

陳橋兵站

新四軍第五兵站設在陳橋村,又稱陳橋兵站。此站建於1938年,是陳毅在溧陽時親手建立的,它是接通皖南新四軍軍部到溧陽水西村的重要樞紐,從涇縣到寧國、宣城之間經廣德、郎溪到溧陽之水西,共設定五個兵站,都設在交通線上,屬江南指揮部領導。陳橋兵站就設在陳橋村的宗祠內。五間三進的祠堂,當年承擔著遞送情報,送物資,護送部隊人員,組織動員百姓支前、籌集部隊給養及開展統戰和建立地下黨組織等工作。這裡還做過新四軍的後方醫院。村里住著許多新四軍的官兵,還有許多女兵。在祠堂邊上的井台,每天新四軍戰士在這裡打水、洗衣、洗繃帶等。陳毅常來此地看望部隊和傷員,戰地服務團也常來村里給百姓和傷員演出。當年村裡的許多百姓為新四軍傳送情報,最後參加了新四軍,加入了革命的隊伍。
抗戰期間國軍63師駐紮社渚,曾與日軍在小金山進行過激烈的戰鬥,重創了日軍,但63師也在此次戰鬥中犧牲了許多官兵,付出了十分沉重的代價,2000多名官兵幾乎全軍覆沒。據說參戰士兵很少返回,而用幾條船運回了屍體,掩埋在文化公園,並立了一塊石碑,稱之為“六三公園”。石匾上“六三公園”是時任國軍第三戰區第二游擊區總指揮、陸軍第63師師長冷欣題寫。
今天,我們可以而且應該充分利用陳橋兵站這一紅色景點,通過打造,讓人們更進一步地加深對革命歲月的了解,同時也更直觀地看到當年新四軍在艱難的條件之下,怎么依靠民眾、發動民眾、武裝民眾、帶領民眾進行抗日救國,以及新四軍將士們怎樣為理想而活,為民族而戰、為革命而犧牲的精神。陳橋兵站就是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教材和良好基地。[8]
窯頭村的九座宋代古窯,是宋代名將韓世宗抗金兵,做地雷的窯,生產的瓶叫金瓶。

前宋水庫西面還有岳飛跑馬崗,練兵場等遺址。
除此之外,社渚還有眾多文化遺址,如周城爐頭進士坊,河口三塔盪,社渚老街,及散落村間唐井、宋窯等。古人讚揚石屋山、三塔盪、九龍山的古詩較多,充分表明社渚為古人常來常往之地。史書記載早在很久以前三塔盪已成為聞名江南的風景名勝區,只可惜早年毀於一旦,現為水產養殖區。

古詩吟社渚

三塔寺阻雨張孝祥(南宋詞人)
一塔上一鈴語,湖頭三日風。
蒼山在煙外,高浪與天通。
市迥新篘少,僧殘像教空。
不妨留滯好,且看夕陽紅。
二倦客三杯酒,高僧一味茶,
涼風撼楊柳,晴日麗荷花。
鐸語時鳴塔,漁歌晚釣槎。
停艫快清憩,步穩襯明霞。
三塔盪寒光寺張孝祥
亭依三塔占清幽,松竹環除翠欲流。
曉色晴開千幛月,波光冷浸一天秋。
瓊瑤影里詩僧屋,雲錦香中釣客舟。
風送不知何處笛,雁聲驚起荻花洲。
過三塔寺岳柯(岳飛之孫、岳霖之子)
嘉定丁卯,余守檇李召還,郡人見餞於三塔灣。
偶至此寺,因名有感。
往年曾佩雙湖組,古剎猶題三塔灣。
墮雁重尋湖浩渺,斷虹渾記水迴環。
兩州隔涉名無改,二紀棲遲老復還。
病衲雖無分別想,經門莫作少年看。
夜宿橋岸岳柯
褰纜宿前灣,平蕪泱漭間。
舫移星在戶,岸回斗藏山。
淺瀨不勝揭,浮生何日閒?
夜深溫過櫓,知是溧陽還。
久客思歸言志仇遠(宋末詩人)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
水天散鷗鷺,四望山蒼蒼。
向來於湖翁,詩詞題屋枋。
幾思一遨遊,歲月飛羽忙。
聞有白龍寺,石塔標鐵梁。
老僧頗能吟,年來曾遊方。
須乘未歸時,秋晴呼野航。
九龍山彭若龍(明詩人)
九龍山中風日清,九龍山前湖水明。
下移青松四時色,長伴白雲千古情。
優遊歲月老將至,坐嘯林泉意未成。
安石和曾果忘世,恐將虛望系蒼生。
九龍山馬繩元
山中陰陰時欲雨,黑雲狂飛風正怒。
松濤一涌千萬里,奔泉沖奪遊人路。
重岡四合如層城,峰峰相連還相顧。
岑寂僧寮無俗塵,蔽門翠竹不知數。
客來悚栗不少留,亦復徘徊戀煙樹。
登盤白山彭儒(明代)
獨抱尋幽興,來登盤白山。
雨後苔徑滑,風靜落花閒。
勝地多靈氣,高人盡古顏。
塵心應自遠,日暮不思還。
梁成湖彭諳(明代)
萬頃梁湖浸碧空,遠峰列峙影重重。
寒光台榭空明月,赤壁層崖亂點松。
霜冷芙蓉秋共老,鯨吞溟渤醉初濃。
中流蕩槳穿波底,劃破青天驚臥龍。
寒光亭劉致中(明代)
三塔湖邊草樹秋,寒光亭下水空流。
行人慾問當年事,明月清風一白鷗。
登盤白山錢自勉(明代)
孤峰高潔出塵埃,試拂春衣坐石苔。
眺望思隨雙鳥度,應時心逐百花開。
野芳散地難將去,樹色臨湖欲過來。
怪得山中多伴侶,鹿群呼趁不相猜。

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人們崇尚原生態的時候,溧陽社渚儺(nuo,音同挪)文化閃亮登場了,它以誇張奇麗的儺面具和威猛、彪悍、古樸的表演風格,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每年正月初八,社渚鎮舉行蔚為壯觀的儺事表演,2003年以來,儺文化節已經成為該鎮每年正月初八不可或缺的春節節日文化活動的“壓軸戲”,同時活躍在溧陽市的10支儺文化表演隊伍也已成了溧陽市多個大型活動的重頭戲,並從一個社渚鎮延伸到了蘇皖兩省20多個鄉鎮。文化廣場幡錦招展,華蓋成雲,鼓樂喧天,以嵩里跳幡神為首的民間藝術隊伍,在人們的簇擁下,在鼓樂的氛圍中,挨次走進廣場,進行了精彩表演。這就是儺文化。以前許多人只知道社渚跳幡神,不知道這是“中國古代音樂舞蹈的活化石”。由於不清楚其深厚的底蘊,就像外行人將無比珍貴的玉石,當作一塊普通的山石。
儺文化源於新石器時代,商代的甲骨文,證實它是黃河文化的重要源頭。儺文化的套用,西周王朝首當其衝,待到漢代已盛行於世。在宮廷,季春時節,主祭官披熊皮、戴面具、穿黑衣、手執戈盾,率領眾奴隸在宮廷內驅邪逐疫,謂之大儺、皇儺;軍隊征戰前舉行儺祭儀式,以壯軍威,謂之軍儺;王朝倡導,民間風行,祀福消災,謂之鄉儺。漢代儒家思想強盛蓋世,儺文化漸從王宮淡出,走向消亡,可在民間深入人心,終年不絕。

嵩里跳幡神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獲中國民間最高藝術獎“山花獎”。

蔣塘馬燈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祠山廟會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劉家邊跳祠山

河口祠山祭鼓

帳墓鼓樂

乘馬圩凍煞窠(跳祧神)

大田村跳五猖

新塘跳觀音

宋村跳關公

社渚舞龍

河口舞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