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尾復蝦虎魚

矛尾復蝦虎魚

矛尾復蝦虎魚(Synechogobius hasta),俗稱沙光魚、海鮎魚、扔巴魚。為鱸形目、蝦虎魚科、復蝦虎魚屬、暖溫性中小型底層雜食性魚類,耐溫性和耐鹽性超強。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黃渤海海域分布極廣。蝦虎魚肉質鮮嫩、口感潤滑,營養豐富,骨刺少而細軟,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隨著近海資源的日漸枯竭,其產量呈連年下降趨勢,蝦虎魚的市場價格也在連年上升,矛尾復蝦虎魚嘴大貪食。

基本信息

特徵

矛尾復蝦虎魚矛尾復蝦虎魚

矛尾復蝦虎魚體延長,前部亞圓柱形,尾部側扁。頭大,略扁平狀。吻中長,圓鈍。口裂大,下頜微突出,齒小而細密。眼小,上側位,眼間隔寬平。體被圓鱗,尾部鱗大。背鰭兩個,分離。腹鰭發育成吸盤狀,能固定於海床上。尾鰭尖長。體表黃褐色,有不規則暗淡斑紋,體色隨棲息環境不同有所差異。腹部色淺,性成熟期呈淡黃色,腹鰭泛紅。一般體長25厘米-30厘米,尾重150克-200克,最大個體長可達50厘米以上,尾重超過500克。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黃渤海海域分布極廣,是北方沿海地區釣魚人喜釣的魚種。

功能及營養

據《食物本草》所記載,蝦虎魚可“暖中益氣,食之主壯陽道,健筋骨,利血脈……”,是藥膳食補的佳品。現代醫學證明,蝦虎魚肉質中維生素A含量豐富,能促進人體皮膚新陳代謝,使之保持彈性水嫩,具有美容養顏的功效。蝦虎魚肉質富含水分,骨刺少而細軟,是加工美食上好的烹飪原料。“家燜胖頭”香氣四溢,口感鮮美;“椒鹽胖頭”外焦里嫩,唇齒留香;“蒸鹹魚乾”筋道味濃,風味獨特,是佐酒下飯的佳肴,歷來被漁家作為待客的特色菜品,也是海鮮餐廳的招牌菜,廣受本地饕餮客和外地遊人的青睞。

棲息環境

矛尾復蝦虎魚矛尾復蝦虎魚

矛尾復蝦虎魚屬底棲魚類,棲息習性無苛刻要求,多棲息於沙質和淤泥地質海床,細沙與礁石混合地帶亦有分布。釣場選擇應以沙質海灣,淤泥並混雜礫石的淺水區,河流入海口鹹淡水交匯區等水域為首選。蝦塘、海參養殖塘,鹽場和水產品養殖區循環水溝渠地質多淤泥,也是不可多得的釣場。矛尾復蝦虎魚對棲息水質和水深要求十分寬鬆,故其它海洋魚類無法生存的輕污染、淺水水域同樣有大量分布。大量的矛尾復蝦虎魚混入蝦塘會吞食蝦苗,是養殖對象的主要天敵,足以使養殖戶蒙受巨額損失,所以在蝦類生長期到蝦塘釣取蝦虎魚,很容易得到精明塘主的允許和配合。但在排水售蝦以後,塘主為捕獲已長成的蝦虎魚彌補損失,則不再允許他人到蝦塘伸竿。海參養殖塘口因蝦虎魚對所養殖產品不構成嚴重威脅,加之塘主擔心釣鉤錨傷海參和有趁機盜捕海珍品情況發生,所以非同尋常的人際關係難越“參”池半步。養殖池塘水域垂釣蝦虎魚,釣點應首選閘門進水口處,此類水域屬池塘內沖刷形成的深水區,溶解氧及有機物豐富,魚群分布密度相對而言要高於周邊水域。

繁殖

矛尾復蝦虎魚生命周期僅一冬齡,親魚早春4月產卵後大部分死亡,入夏及初秋季節,當年生魚苗多在岸邊淺水區索餌育肥,釣獲食用價值不大。秋風送爽,矛尾復蝦虎魚進入加速生長階段,特別是深秋初冬節氣,近岸淺水區蝦虎魚個大體肥,是垂釣的“黃金季節”。雪花飄零,燕雀南飛,強冷空氣和降雪使得北方沿海地區氣溫和水溫驟降,魚群為適應生存環境,結群遷徙至深水區越冬,岸邊下鉤基本“西線無戰事”。池塘、排水溝等封閉水域,魚群雖然無法及時逃逸,但因水溫急劇回落,蝦虎魚鑽入洞穴中冬眠,勉強出釣必遭敗績。

釣此魚的方法

釣具

海竿釣具配置,應考慮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量力而行。釣場開闊,釣位平坦,施釣者身強力壯,拋投技術嫻熟,一組4支長4.5米的硬調遠投海竿得心應手。反之,釣位狹小,腳下凹凸不平,施釣者年老體弱,使用3.6米或3.9米釣竿則要省力許多,且裝備也應適當減少。硬調遠投海竿要匹配大型鏇壓式繞線輪,或叉形齒槽式手撥輪,蓄線量應達到150米以上。釣組以底墜串鉤最為常見,墜重100克~150克,視釣竿的負荷而定。墜繩長約1.2米~1.5米,等距離拴制3枚~5枚釣鉤。腦線一般長20厘米,根據魚情可適當縮短,以便能安排更多的釣鉤同時“上崗”。腦線的線徑宜粗不宜細,防止收線過程中釣獲鏇轉,致使腦線扭傷而斷裂。矛尾復蝦虎魚口裂大,攝食習性貪婪兇狠,故吞鉤後摘鉤比較麻煩,建議使用長柄大鉤。遼寧“長海牌”305號釣鉤,或通用16號釣鉤基本符合要求。

釣法

矛尾復蝦虎魚在高水溫生存環境下,攝食瘋狂,出擊果斷,決不拖泥帶水。表現訊號或竿梢狂舞亂抖,或鈴聲急促,常常會讓施釣者欣喜若狂。其致命弱點是“記吃不記打”,吞雙鉤、脫鉤後再次中鉤司空見慣,吞鉤深達腹腔,少有吐鉤逃生的能力。所以,第一次魚訊不必心急,待其多次扯線報警,揚竿必是“一石二鳥”、“連中三元”。入冬以後,水溫持續降低,攝食強度變弱,吃餌謹慎刁滑,只將鉤餌含入口中而並不急於逃竄,中魚訊號表現微弱,應及時揚竿刺魚。由於此時蝦虎魚口腔骨質厚硬,要求揚竿刺魚的動作和力度要迅猛,防止收線過程中跑魚而功虧一簣。

海竿遠投,底墜串鉤,北方沿海地區傳統釣法。海竿投釣用餌不必過於講究,釣餌用沙蠶、蛤蜊肉、魚肉和小活魚等均可。當然,活餌蠕動強烈,目標明顯,且腥氣撲鼻,垂釣效果當仁不讓優於質次釣餌。如果釣餌短缺,氧化嚴重暗紅髮黑的鹽漬餌,照樣對蝦虎魚有著不可抗拒的誘惑力。海竿投釣法屬於廣種薄收,多支釣竿同時上陣,釣距遠近隨心所欲,覆蓋面大小靈活掌握,加之十數枚利鉤同時誘敵,釣獲亦相當可觀。在泥沙灘涂、養蝦池和排水溝內實施海竿釣法,因釣點水域少有底棲生物蠶食釣餌,故不必頻繁收回釣組檢查釣餌,久等無魚只需將釣組拖動幾米,引起釣點附近魚群的注意,誘其主動獵殺餌鉤即可。海參養殖池塘,水下縱橫交錯分布著大量的塔狀石錐,供養殖對象攀附棲息,投竿之際要瞄準石錐的間隙,千萬不要讓釣組偏離靶心,更不可頻繁地拖動釣組去誘魚,否則必被障礙物所截留。

有鉤釣具配置

硬調碳素手竿一支,竿長5.4米~6.3米。短於釣竿40厘米主線一段。浮漂可用七星漂或大號立漂。將主線的一端結成Q形扣,留作與竿纓相連線,先在主線的另一端穿入一枚太空豆,接著穿入棗核狀螢光漂五六枚,再穿入一枚太空豆和5克通心墜,最後系在8字環上。腦線長短無統一標準,只要便於操作,釣組線總長長於釣竿也未嘗不可。因操作靈活方便,揚竿頻率極高,最好使用小號碳鋼釣鉤,鉤尖鋒利無比,可以有效地增加釣獲量。至於立漂釣組,從淡水懸墜釣法那裡抄襲而來,在此不敢班門弄斧。

無鉤釣具配置

因釣具店少有長短合適、得心應手的家什,故釣竿基本都是自製。用一根長約30厘米的木質手柄,在較細端一分為二鋸出深度8厘米,厚0.5厘米的一段鋸口。再找一片1.2米新竹刨光滑,削成一端尖細一端寬扁狀,把大頭一端鑲嵌在手柄的鋸口中,用手鑽鑽透過竹板,再用螺絲釘擰緊即成。竹梢細端要固定一個導線環,環上固定釣線,尾端拴蝦虎魚皮肉一條,即是一根得心應手的釣竿。中國海釣網-D9\uu,j!`

釣法

手竿撅釣蝦虎魚,可在礁石上,池塘邊,溝渠堤壩上選擇釣位。釣鉤掛鮮沙蠶或蝦虎魚皮肉。調漂水上留浮子三粒,釣鉤攜餌觸海底,待浮漂黑漂揚竿即可得魚。在海參養殖池塘釣浮,不可以讓浮漂走遠,以防中鉤的獵物鑽入石錐縫隙中,致使釣組有去無回。在一些海床平坦、水淺波平的海灣中,少數釣友會身穿膠皮水褲下水作業。這種釣法多不用浮漂,以手感為判斷信號,感覺到有魚咬鉤便提竿,摘魚後裝入身邊帶網兜的車內胎中,省時省力,快速便捷,揚竿之頻率,常常令岸上釣友羨慕不已。
至於無鉤釣法,筆者以為屬於民間釣法。在養殖池塘邊,鹽場、養殖區循環水溝渠上,河水深1.2米左右的淺水區,施釣者左手端著一柄口徑大、網眼細的短把抄網,右手持釣竿,感覺到有蝦虎魚問津釣餌,便緩緩向上提竿。生性痴傻,食性貪婪的矛尾復蝦虎魚豈肯放棄即將入口的食物,緊咬著釣餌便被提出水面。待其發現大事不妙,準備放棄食物時已經錯過時機,不偏不歪正落入釣魚人為其準備的大抄網裡。一片魚肉釣多條魚不下崗,無需摘鉤工序,高效快捷,仿佛變魔術一般,令人倍感釣趣之妙。

延繩釣法

釣具

整根多股尼龍主線300余米,釣鉤400余枚,盛線木箱,自製風帆,是延繩釣法的基本家當。延繩釣組在綁制釣鉤過程中,主線的前端要留有懸空線,釣組全部入水後,還要在後端留出調整釣組位置的預留線。中間部位每隔0.5米綁上一枚釣鉤,腦線長不得超過20厘米,能有效克服相鄰釣鉤彼此間纏繞。主線分段要加設重鉛,能夠讓釣組落在或貼近海底,從而達到魚群的泳層,避免主線及鉤餌被海流沖離海底。延繩釣組屬於以靜制動,等待魚群送上門來,由於時間較長,魚獲均為吞死鉤,吐鉤逃生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所以,價廉物美的“長海牌”305號釣鉤足以勝任。

釣法

施釣前統一掛好所有釣餌,再依序把鉤子鑲嵌在木箱邊緣齒形橡皮條縫隙中。釣餌最好使用半乾的鹹沙蠶、鹹蛤蜊肉、分割蝦虎魚皮肉和體型細小的魚箴魚段。放線由自製小風帆順風向遠處引領,亦可兩人合作,一人“蹬圈”送線,另一人在灘上配合理鉤。在半封閉海灣橫向放完線後,即可穿水褲下海遛線收魚,更換破損的釣餌。如果是縱向朝海深處放線,可等待一小時左右,估計釣鉤上釣餌損耗殆盡,即可收回釣線摘魚,一次收穫十分可觀。延繩釣組主攻矛尾復蝦虎魚,並可兼攻石鰈、小黑鯛等底棲魚類,考慮到這些魚類的口裂較小,釣鉤的型號可加用一些10號小鉤,對底棲的小雜魚非常奏效。選擇延繩釣法釣場應是沙泥底少錐石地帶,避免整套釣組全軍覆沒,同時應注意遠離海濱浴場,防止傷人事件發生。

矛尾復蝦虎魚潰瘍病及其防治方法

2009年8-9月間,江蘇連雲港贛榆縣多家蝦蟹養殖塘混養矛尾復蝦虎魚發生嚴重疾病。病魚主要表現為頭部、鰓蓋、眼眶、體表、鰭及鰭基部出血,部分病魚眼球突出,有白內障,部分病魚肌肉潰爛,嚴重的露出骨骼;個別病魚體表有囊腫物;剖檢可見病魚肝臟出血、腫脹,腸壁發紅,個別病魚肝臟糜爛。取病情嚴重的病魚經75%酒精棉擦拭消毒並颳去表層,以該深層潰爛組織、肝胰臟劃線接種於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28℃培養24小時檢查,取分離菌移接於普通營養瓊脂斜面(28℃培養24小時)做純培養。被檢蝦虎魚潰瘍組織、肝胰臟抹片經革蘭氏染色,均存在大量革蘭氏陰性、散在或成雙排列、兩端鈍圓的桿菌。自被檢蝦虎魚的潰瘍組織、肝胰臟中均分離到了菌落特徵一致的大量細菌。菌落:圓形光滑、邊緣整齊、較隆起、不透明、乳白色,培養24小時檢查直徑多在1毫米左右。試驗證明分離菌為引起矛尾復蝦虎魚大量死亡的病原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