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公神像

皖公神像

天柱山又稱皖公山、皖山,皖公、皖山、皖省自古以來水乳交融,血脈相連。大自然以古皖勝跡為素材,在天柱山寫下諸多的神奇手筆,“皖公神像”與“皖省地圖”堪稱天柱山人文自然景觀中的兩篇精彩叫絕之作。

基本信息

概述


天柱山風景區西關神秘谷入口處,有一樽石像,人們敬為“皖公神像”。說起皖公,有史記載:“潛山周時屬皖國”、“周封皖伯大夫治皖”。皖伯大夫執政期間,體察民情,關心百姓冷暖疾苦,深得擁戴,人們尊稱他為“皖公”。為弘揚皖伯大夫治皖有方,清明德政,天柱山便此稱為“皖公山”、“皖山”。皖公摯愛天柱山,常攜友人登山吟詩,暢遊於峰谷之間。以功業“融於皖山”、“惠澤皖民”乃皖公生平夙願,皖公如願以償。據說,皖公逝後, 他的神靈真的在天柱山作化神像,他終歸蹤皖山皖地這方熱土。皖公神像悄然佇立於神秘穀穀口,默默地呵護著皖山的安寧祥和。神像高近兩米,遠看體魄魁偉,剛毅威嚴,近觀五官輪廊分明,面帶笑容,神情盡展皖公和藹可親,德高望重的人格風采。聆聽山谷松濤陣陣,皖公當年天柱詩吟尤在耳邊。順著皖公側目眺望的視線,皖江皖水盡收眼底,風帆點點,百舸爭流,遙遠歲月的繁華興盛再現眼前。風霜雪雨,四季更迭,皖公與皖山千載滄桑相濡以沫。

皖公傳說

很久以前,天柱山周圍瘟疫流行,許多村子死著人停在家裡,找不到人抬出去掩埋。春節臨近,活著的人都怨天怨地。有人提議“我們這裡是歸司命真君主管,二十三是送他上天的日子,我們可以寫個狀子請他呈到天上去。”大夥認為這話有道理。到了臘月二十三晚上,各家各戶裝一碗水,點一柱香,燒幾張黃表,由家主跪著說:“一碗清水一柱煙,我送灶神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天柱山民最可憐。” 司命真君把人民的怨言帶上了天庭。玉皇問清了原由,慎重其事地說:“看來是要派一位星君下去治理一番,派誰去?”玉皇把眼睛盯到了天王星身上。說:“怎么樣?勞駕你去一趟。”就這樣天王星領旨下凡,在一偃姓人家作了長子,名叫治邦。他從小就心地善良,勤奮好學,肯動腦筋,通情達理,且足智多謀,愛打抱不平。治邦十幾歲那年,本地發生一起借刀殺人案,不明真相的人都認為是死者生前的冤家對頭王九所殺,官府把他抓進大牢,他在大堂上直喊冤枉。治邦一看,覺得不對頭。第一,王九為人膽小、忠厚,遇事都怕樹葉子打破頭,不會下這個毒手;第二,案發那天,王九正在離家四十多里的舅父家做屋,接連三天都未回來;第三,兇器是一把尖刀,王九家也沒有這種東西……。他把這些情況寫明,證明王九不是兇手,而真正的兇手還在逍遙法外,建議官府“將錯就錯”,引蛇出洞。官府認為此人是個人才,不僅用事實說明我們抓錯了人,而且提出緝拿真兇的主張。官府依計而行,終於使為謀財而害命的楊友原形畢露,案件真相大白。 從此,地方上遇到什麼疑難之事,都少不了求他幫忙。官府對他也很器重,積極推薦他應試考取功名。一舉成名後,派他回天柱山當官。治邦一上任,就到屬下私訪,路近就挑著貨郎擔走村串戶;與百姓促膝談心;路遠就扮作商人,跋山涉水,得到了許多真實材料。回府後分門別類,認真整理,然後發下去執行。百姓反映,府衙里出來的公文,說的是老百姓心裡話,公正廉明,賞罰分明。人民民眾把官府的檔案,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使人心穩定,社會安定。天柱山經過偃治邦的多年治理,人民安居樂業,連年豐收,豐衣足食。可是轉眼間幾十年過去了,治邦也老了。一天晚上,明星亮月,突然聽到玉皇要召他回天庭的聲音,知道自己離開人間的時日到了。儘管老百姓萬般挽留,但治邦還是死了。不過他把老百姓的心聲和要求,向玉帝作了稟報。玉帝說:“老百姓那樣喜歡你,你就在天柱山上留個像吧!”

歷史記載

安慶知府張凱寫的安慶府志上,曾有一段描述:“大夫皖伯,史逸其姓氏,稱為周大夫雲,周封大夫於皖,而皖之名始著。大夫則周之賢者也,是以得封於皖。其在皖志,逸其政績,然皖山之陽有廟焉,五尺童子莫不知為皖伯廟,加禮敬焉,無政與惠,而有是乎。不賢與才,而有是乎,可以占皖伯矣。”

塑像事件

1
2010年11月,安徽省潛山縣斥資約600萬元,在該縣東大門建立了一尊巨型“皖公”塑像,2011年11月接近完工。 塑像有近30米高,地點在高界高速公路潛山縣車軸寺出口、318國道旁一處低洼的空地上,矗立著一尊巨大的人物雕像,形象是春秋時代的人物裝扮。順著長長的台階走下,雕像前是一個巨大的廣場,有2000多平方米。走到近前,雕像底座為城牆形狀,正中書著“皖公”兩個大字,下面還寫著“皖國古都”四個大字。雕像的北面底座有個入口,進入後沿梯而上,走上城牆。

“皖公”巨像落成後,引起了不少遊客和當地民眾的熱議。一位網友說,潛山有很多的歷史文化名人,他不知道當地政府為何為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建如此巨大的雕像?任何景點都需要深厚的人文底蘊做襯托,不要僅僅樹了一塊碑,立了一尊像,就是一景了!另一位網友說,花大把的錢做這些垃圾景觀,不如花錢把潛山縣張恨水故居修修,將有限的錢修復那些亟待修復的文物景點。

“皖公”巨像業主單位潛山縣城建局一位副局長告訴記者,潛山縣東大門入口,是前往潛山縣城和天柱山的必經之處,更是潛山對外展示的第一張名片。過去多為破舊民房和雜樹林,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進行綜合建設刻不容緩,由於這裡是318國道改線處,出現一處三角地帶,不便建設其他建築,於是縣裡決定在此建設一個景點,最好能反映出潛山的特色。他說,潛山作為皖文化的發源地,不論是從歷史,還是從地理環境各方面來說,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皖公”是安徽的“開山鼻祖”,於是經過多方論證和公示後決定建設一尊“皖公”巨像。他介紹說,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000多萬元,總占地69619平方米。中心景區占地1480平方米,正中心矗立著一尊高約30米的大型“皖國公”石雕。這不僅可以成為景點的標誌雕塑,更能給遊客以深刻印象。據了解,“皖公”雕塑的高度為19米,加底座的總高度為28.8米,聘請中國美院進行雕塑設計,雕塑人物、基座及基礎總投資600餘萬元。

潛山縣宣傳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安徽為何稱皖?皖之源在哪裡?有資料顯示:在安徽6862萬人中,能回答上這個問題的尚不足四分之一。這對於皖之源天柱山來說,不能說不是一個巨大的遺憾!民間傳說每座山都有一個守護神,如果在天柱山神秘谷入口處的天然石崖上,有一尊皖公神像,這便是天柱山的守護神,也是安徽的守護神。於是當地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方論證後,斥資興建了這座“皖公”巨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