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鄉

白石鄉

白石鄉位於汶上縣東北部,東與泰安市的寧陽接壤。全鄉46個行政村,3.8萬人,面積77.9平方公里,耕地7.2萬畝,白石鄉資源豐富,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極具開發潛力,具有對外開放和快速發展的良好基礎。還有洋縣白石鄉、興安縣白石鄉、重慶市黔江區白石鄉、張家界市桑植縣白石鄉。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白石村、西崗村、武村、興化寺村、龐樓村、北泉村、後樓村、金村、紙坊村、賈村、夏村、房莊村、大孟莊村、韓崗村、滿營村、賈莊村、於堂村、侯莊村、西泉村東泉村、小劉莊村、馬辛村、南河莊村、小樓村、北陳村、案子村、後鄭城村、西營村、東營村、東劉崗村、前鄭城村、後營村、南楊莊村、崔河村、南孔莊村孔辛莊村、鵝河廠村、東路莊村褚家莊村、郭莊村、李莊村、毛村、北何莊村郭林村、北辛莊村、紅溝崖村

農業發展

白石屬於低山丘陵,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地瓜、棉花。全鄉擁有高價值農作物2萬畝。林果生產有美國黑核桃香玲核桃、油桃、凱特杏、日本金太陽杏等,養殖業有波爾山羊、小尾寒羊、利木贊牛、西門塔爾、瘦肉型長白豬等,已形成了高效種植、畜禽養殖和林果業生產三大主導產業。

民營經濟

白石鄉白石鄉
白石英鐘鄉境內優質花崗岩石資源豐富,儲量達1億立方米,花色品種主要有白、黃、紅、灰、黑、綠六種類型,以豐富的石材資源為依託,大力發展石材加工業,現已成為白石支柱產業,全鄉現有石材加工廠38處,刨石機、鋸解機近630台(套),年開採加工能力15萬立方米,有來自福州、廈門、寧波、諸暨、泰順、黑龍江大慶、臨沂、荷澤、聊城、煙臺等外地客商投資辦廠,石材產品品種有路沿石、台階石、公園風景石、步行石、廣場石、橋欄石、板石、園柱石、異型石等十大系列50多個品種,產品涵蓋周邊大中小城市,並暢銷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白石盛產地瓜,澱粉加工業發達,全鄉有制粉企業34家,產品遠銷台灣、韓國、蒙古、俄羅斯和國內市場。

洋縣白石鄉

白石鄉白石鄉
鄉鎮概況

白石鄉位於陝西省洋縣城北11公里處,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9432畝,其中水田4890畝,旱地4542畝,轄10個行政村,54個村民小組,2096戶,7329人。2004年全鄉完成農業總產值1559萬元,其中,多種經營總產值1200萬元,實現財政收入36.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2元。

行政區劃

白石鄉下轄村:范夏村柳冉村、王莊村、張桃村、馮嶺村白石村任家灣村、貫嶺村、上坪村、韓家灣村

白石鄉白石鄉
基礎設施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和鄉村基礎建設。一是投資174。86萬元,投勞3000個,對縣城經洋州鎮草壩村到白石鄉的6。7公里公路進行了全面的水泥硬化,同時整修、擴建鄉村道路2l條、106公里,達到村村通公路。二是籌措資金33。2萬元,建成人飲工程4處,解決了2200人吃水困難問題,三是全鄉共投資4。3萬元,投勞5000個,對三條主幹渠道76公里進行全面整修拓寬,新開挖渠道2條34公里,擴大灌溉面積200畝。累計安裝程控電話780門,達到了村村通電舌;建成中國聯通通訊塔一座,移動電話網覆蓋率達95%以上。

經濟發展

鄉上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立足鄉情,以發展梨園、中藥材為主,狠抓產業結構調整。至2004年底,發展優質梨果800畝,以黃姜刺薊籽為主的中藥材3200畝,建成養羊小區1個,生豬養殖小區1個,養牛大戶4戶,養雞大戶3戶。2003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先進鄉”。

興安縣白石鄉

白石鄉白石鄉
概述

白石鄉位於興安縣東南部,總面積86.9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總人口1.2萬人,農業人口占絕大部分,居民以漢族為主,瑤、壯族為輔,交際操西南官話。有耕地面積13149畝。山上只能種植早稻、玉米、紅薯、山下水田種植水稻。盛產白果、有林面積53582畝。

白石是典型的丘陵岩溶地貌,人均水田不足0.5畝,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谷地為輔。山體呈東北一西南走向,岩溶地貌奇特,境內有一公里之內就集四座天生橋於一體的世界奇觀,有著近千年歷史的水源頭古村秦家大院,保存完好。2000年,中科院劉少創博士以“唯遠”、“唯大”為依據提出“湘江主源頭在興安白石”更是使白石鄉美名遠播。2001年,自治區旅遊局規劃設計院組織精幹的人力、物力為白石鄉做好了《湘江源——天生橋群旅遊景區開發規劃》,為白石鄉今後的發展奠定的基礎。

白石鄉白石鄉
經濟狀況

白石鄉黨委、政府立足於本地實際,堅決貫徹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發展白石經濟,制定了"自然資源+種養亮點=生態旅遊觀光農業"的發展思路。既圍繞旅遊規劃招商引資,大力發展綠色種養業。在“種”字上以白果種植為主,努力打造銀杏之鄉。“養”字上,以“塘口鵝”鵝種為突破口,打造品牌農業,同時對傳統農業則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為主,利用當地溫差大的特點,積極發展反季節蔬菜生產,主抓白果高位嫁接,短抓西紅柿辣椒、茄子生產,引導農民走科技致富之路。

重慶市黔江區白石鄉

白石鄉白石鄉
基本概況

白石鄉位於黔江區西北邊陲,政府所在地白石關,轄原白石鄉所屬行政區域及原九龍鄉的改革、安山、茶坪、九龍、尤汪、瓦塘等6個村,共19個行政村、169個村民小組、5410戶、19659人。幅員面積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297畝,其中:田12070.5畝,土7226.5畝。2001年全鄉財政收入45.6萬元,財政支出16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3元,低於全區平均水平143元,人均糧食占有量609公斤。有市級特困村5個,區級特困村4個。

全鄉機構設定為四辦一所五站,鄉政府機關幹部職工72人,另有中學、國小、信用社、醫院、糧站、繭站等6個區屬在鄉部門,村三職幹部57人。

白石鄉白石鄉
小集鎮建設

白石鄉確立了“以貿興鎮”的集鎮建設戰略,採取業主開發的方式,在集鎮東北角建立了有效攤位120個、占地12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規範了集鎮商貿秩序,改善了集鎮形象,在電力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安裝了街道路燈,結束了集鎮每到夜晚一片漆黑的歷史,硬化集鎮街道500米(用瀝青鋪築),投資20萬元建成了中學防洪堤。與此同時,該鄉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2008年上半年新發展個體戶14家,為集鎮經濟增添了活力。該鄉正在積極籌資擬在集鎮西北修建畜牧市場,計畫投資10萬元修建集鎮北面的半截橋,並重建集鎮人飲工程,解決飲用水水源水質差的問題。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計畫在今冬修建政府後面長500米的河堤。

白石鄉白石鄉
特色經濟

白石鄉的支柱產業是以畜牧業為主的生豬養殖。為了提高生豬養殖的科技含量,鄉黨委、政府明確提出了今年實現生豬品種改良“三級擴繁”60頭的目標,並以兩河口和周邊鄉鎮的生豬二級擴繁場為依託,積極引導農戶進行三級擴繁。積極爭取畜牧部門的支持,決定為飼養“洋三元”母豬的農戶給予每頭一百元的補助;鄉信用社也向農戶公開承諾,凡飼養戶若缺乏資金,可申請小額貸款。全鄉已有200戶農戶到鄉畜牧站登記,43戶到信用社申請了小額貸款。

同時,全鄉正在為萬畝桑園、萬擔繭而努力奮鬥。已完成退耕還桑4000畝,全鄉桑園總面積達4500畝,秋季將再退耕還桑2000畝,達到6500畝規模,明年將再實現退耕還桑2500畝,到2005年確保產繭5000擔。如今,很有一部分農民已經賞到了養蠶的甜頭。秋季桑園管理已接近尾聲。為了能讓農民更快的走上致富路,經該鄉領導班子研究,已於2008年6月上旬組織了各辦、所、站負責人和村幹部及村裡的蠶桑大戶到濯水、兩河、馮家等蠶桑生產發展較早的鎮學習桑樹管理和養蠶技術。

本著“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大力發展番鴨養殖。已規模養殖5000隻。

積極穩妥地發展水產養殖。在山河村2、3組、九龍村2、7組發展了31畝稻田養魚,通過這些示範點的帶動作用,力爭明年達到200畝。

白石鄉白石鄉
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新的行政體制確定後,鄉黨委政府在深入各村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三興戰略”,即“搶抓機遇,調整結構,以桑興蠶,科技興畜,以貿興鎮,著力構建黔西北絲綢、肉製品原材料基地和片區商貿中心”。

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目標是:抓住退耕還林的政策機遇,在2002年和2003年分別退耕還桑4000畝,形成10000畝在地桑(截止2000年,全鄉已形成在地桑園260畝,2001年新建園2245畝),到2005年實現產繭10000擔、產值600萬元;生豬品種改良在2003年完成60%以上,2005年達到100%,全鄉增加瘦肉型生豬6000頭,實現畜牧產值2000萬元,保證人平畜牧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力爭到2005年財政收入突破100萬元大關,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300元,村村通電話、光纖電視,集鎮化水平達15%以上。

張家界市桑植縣白石鄉

白石鄉白石鄉
概述

白石鄉位於桑植縣東北角,東鄰常德石門縣,南接人潮溪鄉,西臨婁水河,與官地坪隔河相望,北與湖北鶴峯縣交界。鄉政府距縣城121公里。1995年被併入人潮溪鄉,1998年10月份設立白石鄉。全鄉總面積12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054畝,其中水田1650畝,旱地5404畝。下轄12個行政村,7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555戶,總人口5612人。主要民族有土家族、白族、苗族、漢族等,白石鄉是高寒偏僻山區,降水量少。

經濟狀況

2000年全鄉糧食總產量2700噸。草山資源豐富,18萬畝南灘草場是國家農業部的種草養畜示範基地,也是省、市、縣的重點項目。2001年農業總產值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0元。

該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大力發展養殖業和種殖業,實行產業結構調整,以南灘草場為龍頭,以發展養殖業為主,輔以發展菸葉、反季節蔬菜、磨芋、木瓜、獼猴桃等種高效種植產業,大力培植財源,確保農民增收。全鄉已有8個村通公路,其它4個村級公路正在修築過程中。在艱苦的條件下,基本實現村村通電話。境內南灘水庫,蓄水量34萬立方米,南灘電站裝機容量144千瓦,三級電站正在施工過程中。全鄉有中國小12所,在校學生740餘人,衛生院等單位一應俱全,科教文衛事業有很大發展,白石鄉將加快步伐,順應改革開放的時代潮流,在新世紀的道路上闊步向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