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病

疝氣病

疝氣病也叫小腸疝氣,醫學名詞是疝,分類有有臍疝、腹股溝直疝、斜疝、切口疝、手術復發疝、白線疝、股疝等。簡單地說,疝是腹壁肌肉組織的撕裂或者破洞,病人小腸等器官或者組織通過這一破洞離開原來位置而突入身體的其它部位,就象一個汽車輪胎,外胎破了,內胎通過破洞突出;多是是因為咳嗽、噴嚏、用力過度、腹部過肥、用力排便、婦女妊娠、小兒過度啼哭、老年腹壁強度退行性變等原因引起。

基本信息

病理介紹

疝氣病疝氣病
當人體內的任何組織臟器離開了正常的、固有的部位,通過人體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缺損部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即稱之為疝。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疝氣。人體的疝多出現於腹部。這是因為腹腔上承胸腔,下接下肢。腹腔內容了胃、肝、腸、腎、胰和脾等多種主要臟器及大血管,在解剖上形成多個孔隙,薄弱、缺損部位,使疝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解剖學基礎,如此時出現疝氣形成的誘因,則可形成疝。這就是疝多發於腹部的主要原因。 腹部的疝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腹腔內的臟器或組織(如腸管)經腹壁或盆腔的薄弱、缺損部位等,向體表突出而形成的疝,稱之為腹外疝;另一類為腹腔內臟器或組織不正常地進入原有的或因病變、手術而形成的腹內孔隙而形成的疝,稱之為腹內疝。在日常生活中,腹外疝是最為常見的外科疾病,而腹內疝僅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發生,並不常見。

症狀介紹

疝氣病疝氣病
疝氣病如果任其發展,不進行治療,將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而出現嚴重的後果.。一般來說,除滑動性疝外,最初均為易復性疝,除腹股溝處有一隆起包塊,令病人感覺活動不便或自覺不甚雅觀外,多不會伴有其他不適症狀。部分病人因症狀不明顯而不積極就醫,有的可拖延數年甚至幾十年之久。隨著時間的延長,疝內容物反覆性疝,終致疝內容物不能回納而長期突出於體表,給日常生活造成許多不便。
還有部分患者疝環原本十分狹小,或因反覆摩擦出現局部炎症改變,從而形成瘢痕攣縮致疝環更加縮小。當疝內容物通過狹小疝環疝出時不易回納,形成嵌頓疝。如若嵌頓的疝內容物為腸管時,未得到及時治療,可形成絞窄性疝。甚至可出現感染中毒性休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所有疝患者均不能因其無明顯的疼痛症狀,交其視為小事一樁而不就醫治療,或因多種自身的原因而諱疾忌醫,以致原來 很容易治癒的疾病,逐漸演變為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疾病。有些患者即便沒有生命之虞,也需付出管切除等部分臟器損傷﹑缺失的不必要痛苦。

術後護理

一、疝氣由於術後陰囊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腫脹,一般2到3天時間就會消退,若腫脹不消和發硬,可能有淤血,要請醫生檢查一下。若腫脹和發硬不再發展了,淤血就會慢慢被吸收。
二、因為術後麻醉藥作用消失後傷口會有不同程度上的疼痛,應多哄一哄或轉移病兒的注意力,儘量避免大哭大鬧,要是哭鬧不止,可注射或口服鎮靜藥,讓孩子安靜人睡。
三、手術後要讓患兒側身睡,用一塊軟的棉質尿布折成長條狀夾在會陰部,如果右側手術,應讓孩子左側臥位,一旦尿了,就不會尿在紗布上而污染傷口。如果非兜尿布不可,應把傷口處的紗布露在尿布外面。
四、治療後注意保護好傷口,特別是嬰幼兒,不要讓孩子將覆蓋在傷口上的紗布抓掉;更不能因大小便弄髒紗布面污染傷口,造成傷口感染、化膿。疝氣護理很重要,要從人體的內因著手。要控制引起腹內壓增高的慢性疾病,並且加強鍛鍊,強化腹部肌肉。在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並且少吃或不吃易引起腹內壓增高、便秘的食物。

檢查

B超可以確診。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一歲以下幼兒可暫不手術,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可採用棉線束帶或繃帶壓住深環。
2.手術治療
疝氣如不及時處理,疝塊可逐漸增大,終將加重症狀,甚至發生嵌頓或較窄而威脅患者生命,故應儘早施行手術治療。

相關疾病

1.腹外疝
2.腹股溝滑動疝
3.腹股溝疝
4.盆底腹膜疝
5.復發性腹股溝疝
6.臍疝
7.嵌頓性腹股溝斜疝
8.切口疝
9.創傷性膈疝
10.先天性胸腹裂孔疝
11.小兒先天性膈疝
12.肺疝
13.十二指腸旁疝
14.盲腸旁疝
15.腹內疝
16.坐骨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