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樓鄉

田樓鄉

田樓鄉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的東北部,北臨黃海,西接204國道,南臨黃金水道——灌河,北依新沂河,兩河交匯入海,連鹽高速從境內經過。交通便捷,距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港口僅70公里,沿海高速穿鄉而過。鄉域面積52平方公里,耕地4.1萬畝,有3.5萬人口,是典型的農業鄉。2004年,田樓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8億元,同比增長12.1%;工農業總產值4.8億元,增長17%;農民人均純收入3147元,財政收入606萬元,增長33%。

基本信息

物產資源

田樓鄉田樓鄉
田樓鄉是革命老區,150多年以前,一田姓人家來到現田樓鄉做生意,由於善經營,積聚不少錢財,建了一幢木瓦結構兩上兩下樓房,以後逐步形成集市,人們趕集時都習慣稱“田家樓”,時間一長,就稱為“田樓”。田樓鄉地勢平坦,屬淤質土壤,略偏鹼,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帶。適宜種植小麥、棉花、水稻等多種農作物。在田作物呈稻、麥、棉、椒格局,棉花辣椒常年種植面積在萬畝左右,縣委、縣政府命名為“棉花之鄉”、“辣椒之鄉”。盛產優質大米。在新沂河沿線已建成魚鴨立體養殖基地,年規模飼養蛋鴨5萬隻,銷售鴨蛋10萬公斤,是灌南縣有名的“鴨蛋之鄉”,“新沂河牌”蛋製品聞名遐邇,“新沂河牌”辣椒醬頗受青睞。農副產品深加工的發展潛力遠大。
田樓鄉田樓鄉
田樓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147元,財政收入606萬元,增長33%。支柱產業、私營企業連雲港天意消防器材有限公司生產的滅火器產品,暢銷國內大中城市,“灌河”牌滅火器獲得全省同行業第一個“質量信得過產品”稱號。確立“穩棉、擴糧、增養、創特”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糧經比例達6.5:3.5,是全縣有名的“棉花之鄉”、“辣椒之鄉”、“冬瓜之鄉”。村村通上水泥路。新引進宏業、達歐兩個化工企業,投資規模近億元。土地流轉工作處於全市先進行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鄉鎮財政一般預算超常規增長鄉鎮。田樓鄉工業基礎較好,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76個,鄉骨幹企業“連雲港天意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是蘇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滅火器生產廠家,12個滅火器系列產品遠銷國內大中城市,“灌河”牌消防器材已擠入越南、韓國等地市場。中韓合資連雲港勝達軸承座廠生產的外球面軸承座系列產品遠銷美國東南亞等地。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較快,農用噴霧器吊滑車水泥預製等產品市場前景廣闊。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較為完善。鄉建有文化中心,為農民民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水、電、通訊、教育、衛生等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田樓鄉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2所,中心幼稚園1所,田樓鄉在校學生4600人。民風淳樸,是廣大有識之士成大事謀發展較為理想的場所,熱忱歡迎大家在化工、鑄件、消防器材,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勞動密集型等項目上投資興業。

勞動力轉移

田樓鄉田樓鄉
連雲港市灌南縣田樓鄉本著“只有大幅度減少農民,才能迅速富裕農民”的思路,加大力度,以多種形式引導富餘勞動力從農村轉移。至7月31日,田樓鄉共轉移勞動力11680人,占農村總勞力的86.5%。田樓鄉人均耕地只有1.1畝,為了實現經濟倍增目標,田樓鄉黨委、政府把勞動力轉移工作擺上突出位置,在政府引導下,在外勞力經營觸角已伸展到工業、農業、建築業、服務業各個角落,合興、振東、六圩3個村300多名種菜能手到縣外承包土地種植蔬菜,分布於上海蘇州無錫等10多個市縣(區),共承包種菜面積3000多畝,這些“蔬菜軍團”一年賺回2000多萬元的收入。600多名農民在南京常熟深圳浙江等地從事建築裝潢、機械維修和砂石行銷等項目。七圩村70多農民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帶動下,在蘇州乾起了搓背、修腳等服務行業。開發本地就業市場是該鄉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又一重要舉措。田樓鄉在做大做強鑄件、橫機編織、服裝、林業加工5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引進上海、福建等地的老闆前來投資辦廠,田樓鄉民營企業已發展到50多家,帶動全鄉2000多名農民就業,就地轉移勞動力平均年收入7000多元。麗宇羊毛衫廠60名職工,人均月工資1200元,最高的達1500元。田樓鄉還鼓勵有一技之長的農民到國外去打工賺錢。田樓鄉共有6名農民到日本約旦阿聯等國家從事建築和服裝縫紉,月收入近5000元以上,收到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選民工作

田樓鄉田樓鄉
在選民登記過程中,田樓鄉針對農民外出打工,流動人口急劇增加等情況,做到“四上”,即上網登記,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登記;上站登記,選民到定點登記站進行選民登記;上線登記,通過電話傳真信件等多種形式,對選民進行登記;上門登記,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選舉工作人員進組入戶進行登記,使田樓鄉選民登記工作得到順利有序推進。與此同時,田樓鄉人大還通過印發選民登記簡要情況統計表、選民登記“回頭看”情況統計表等表格,檢查各選區選民登記情況,儘量避免混居重登、人在戶不在、漏登等問題的出現。為使工作紮實開展,該鄉選民登記工作還做到“四統一”,即統一印製表格,統一解答問題口徑,統一工作要求,統一檢查標準,從而確保選區選民登記的準確無誤。

農業普查

田樓鄉田樓鄉
田樓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縣委、縣政府關於開展第二次農業普查的檔案精神,切實做好田樓鄉農業普查工作,並召開專題會議,在思想上提高認識,在內容上明確旨意,在形式上力求多樣,在時間上統一計畫,在責任上考核到位,確保農普工作按上級要求的序時進度推進到位。首先是加強領導,保證機構人員到位。該鄉成立了農普領導小組,抽調了6名責任心強,有豐富統計工作經驗的同志組成工作班子,並制定了制度與方案,配備了電腦等辦公設備。其次是加強宣傳工作,保證輿論氛圍到位。召開了全體村組幹部黨員大會,以組為單位召開了民眾大會,發動民眾積極參與到農業普查中來,開闢了宣傳專欄,專題宣傳農業普查知識。三是加強資金投入,保證經費到位。田樓鄉在農普工作的前期,就已將普查工作所需經費進行估算後列入本年度的財政預算,確保按時足額撥付到位。還儲備了一定經費,用以保證農業普查工作後續資金的追加投入。第四是加強培訓教育,保證質量到位。按照縣政府會議精神,從小區劃分,分村組摸底到入戶登記都進行了先培訓後上崗的制度,確保普查數據的質量。第五是加強責任落實,保證考核到位,開展巡查督導,檢查督促在普查過程中嚴格執行《統計法》《全國農業普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情況。同時,鄉、村簽訂各階段責任狀,村與各普查小區普查員簽訂責任書,全面推行目標承諾,保證普查工作的嚴肅性和重要性。

訪談大集

田樓鄉田樓鄉
田樓鄉“訪談大集”的紅紅火火舉辦,使得田樓鄉輕鬆地解決了農村的難事。連鹽高速公路和田鹽500千伏輸出線路等重點工程都經過該鄉的大莽牛村浦東村,需要占用該村土地850畝,拆遷民眾106戶。該鄉及時在這兩個村舉辦“訪談大集”,向民眾實事求是地傳達政策檔案,該給予民眾的補償一分錢也不少地發給民眾,同時徵求民眾意見,出台土地調整方案,民眾全力支持重點工程建設,僅用一周多時間,就順利地做好了民眾拆遷等事情。田樓鄉依託“訪談大集”的深入開展,積聚了民眾的智慧,創新了開展農村工作的新舉措。田樓鄉外出勞務人員多,其家中責任田無力耕種,出現了拋荒現象。在“訪談大集”中,田樓鄉多方面聽取民眾的意見和建議,在嚴格執行國家土地政策的前提下,推行了對農戶退包土地實行“集中連片,公開發包”的流轉新機制,田樓鄉土地流轉面積9201畝,並取得了土地流轉戶、種田大戶和村集體三方共贏的好結果。其土地流轉經驗在全縣得到推廣,並吸引淮安宿遷等地10多批農業部門領導前來考察學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