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藍提取物

甘藍提取物

甘藍提取物的提取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十字花科植物甘藍的莖葉, 含有花青素(Anthocyandins);花色甙(Anthocyanin)等成分。甘藍提取物產品為棕色粉末,能夠益腎補髓、和胃止痛。治腰冷酸痛、骨軟無力、耳鳴、健忘、胃脘脹痛、噯氣。主要用於治腰冷酸痛,建議用量30-60克,內服:煮食,煎湯或絞汁服。目前,西安金綠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是甘藍提取物的主要生產企業和研發單位。

【品 名】甘藍提取物
【英 文 名】Cabbage PE.
【拉 丁 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ata L.(原植物甘藍)
【別名】藍菜,西土藍,包心菜,洋白菜,捲心菜,蓮花白,葵花白菜
【名稱考證】甘藍《本草綱目拾遺》,藍菜《千金要方》、西土藍《本草拾遺》、包心菜、洋白菜《中國蔬菜栽培學》、捲心菜、蓮花白、葵花白菜《中國藥植圖鑑》
【科目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十字花科植物
【藥用部位】甘藍的莖葉。
【規 格】10:1 20:1
【檢測方法】 TLC
【性味歸經】《千金・食治》:“甘,平,無毒。”入胃、腎二經。
【功效主治】益腎補髓、和胃止痛。治腰冷酸痛、骨軟無力、耳鳴、健忘、胃脘脹痛、噯氣。
【用法用量】內服:30-60克,煮食,煎湯或絞汁服。
【用藥忌宜】胃有積滯者宜慎。止痛宜鮮品生用。
【用藥配伍】配飴糖,和胃止痛。
【炮製方法】淨制:取去根甘藍,除掉不潔的外葉,洗淨用。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有栽培。
【藥材鑑定】基生葉大,肉質肥厚,倒卵形或長圓形,長約15-40厘米。灰藍綠色,表面有粉狀蠟質;莖生葉狹,基部有時抱莖,包於外部的葉色深,內部的葉色白,層層重疊,至中央密集成球形狀。
【古籍考證】 ①《胡洽百病方》:“甘藍,河東隴西多種食之,漢地甚少有。其葉長大厚,煮食甘美。經冬不死,春亦有英,其花黃,生角結子。子甚治人多睡。”②《本草拾遺》:“甘藍是西土藍,闊葉可食。”③《綱目》:“甘藍,亦大葉冬藍之類也。”
【化學成分】甘藍含葡萄糖蕓薹素(Glucobrassicin)和吲哚-3-乙醛。前者的含量在嫩葉為0.5~ 0.9%,老葉為0.05~0.2%。含酚類成分黃酮醇、花白甙(Leucoan-thocyanins)和綠原酸,異硫氰酸烯丙酯,含硫的抗甲狀腺物質。這種抗甲狀腺物質在烹調加熱以後即消失。此外,含維生素U樣物質甚多,有治胃潰瘍痛的作用。種子含脂肪油35%,異硫氰酸烯丙酯和異硫氰酸3-丁烯酯125毫克%,以及抗甲狀腺物質ι-5-乙烯基-2-硫代?唑烷酮(ι-5- Vinyl-2-thiooxazolidone)。此外,尚含多種胺基酸、甲硫胺基酸等。
【原生形態】甘藍二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體具白粉。基生葉廣大,肉質而厚,倒卵形或長圓形,長15~40厘米。 如牡丹花瓣樣,層層重疊,至中央密集成球形,內部的葉白色,包於外部的葉常呈淡綠色;莖生葉倒卵圓形,較小,無柄。花軸從包圍的基生葉中抽出,總狀花序,花淡黃色;萼片4,狹而直立,星袋形;花瓣4;4強雄蕊;罐蕊1。 長角果呈圓錐形。花期5~6月。
【保 質 期】 兩年
【包裝說明】 雙層塑膠袋外加紙板桶(25公斤/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