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定義為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企業法人制度為主體,以有限責任制度為核心,以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條件的新型企業制度。 企業是在一定的財產關係基礎上形成的,企業的行為傾向與企業產權結構之間有著某種對應關係,企業在市場上所進行的物品或服務的交換實質上也是產權的交易。

產權

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
所謂產權,是財產權利的簡稱,指財產所有權以及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利。

產權的基本內涵包含了 占有權、 使用權、 收益權和 處分權等,是涵蓋一組權利的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講,產權的總和相當於所有權的概念。但是,產權和 所有權並不是對等的關係。在所有權的內在權能發生分離的情況下,所有權就只是產權的一種而不是唯一的表現形式,產權代表著與產權客體處置有關的一組財產權利。在這組財產權利中,所有權處於核心地位,其他一切財產權利都是從 所有權中派生出來的。

功能

(1)保障產權主體的合法權益。產權具有排他性,產權所有者的權益受法律的保護,他人不得侵犯。產權的這種功能是維護社會的所有制與生產關係,穩定 社會經濟結構的重要法權支柱和基礎。

(2)有利於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產權具有可讓渡性和可分性。任何一項交易活動實質上就是不同產權之間的交易,明確界定的產權可以提供一種對經濟行為的規範或約束。

(3)為規範市場交易行為提供制度基礎。 產權強調的是規則或行為規範,它規定了財產的存在及其使用過程中不同權利主體的行為權利界限和約束關係。產權關係的複雜化和明晰化乃是 市場經濟的重要特徵,也是其順利運行的法權基礎。

(4)有助於解決 外部性問題。 外部性是指經濟當事人之間一方對另一方或其他諸方利益造成的損失或提供的便利不能用價格來準確衡量,也難以通過市場價格進行補償或支付。對一些外部性問題,通過明晰產權,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談判,當事人有可能找到各自利益損失最小化的契約安排。

其他資料

是發展保障

企業失敗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成功的原因則差不多。永煤集團的成功,正是由於它做了一個優秀企業應該做的事情。比如,進行了比較規範的企業改制,在改制中引進了多元投資者;較好地實施了以煤為主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在技術創新、內部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等等。把這些因素歸結為一點就是,永煤集團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可以說,這是成功的國有企業帶有普遍性的特點: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者決定了企業的成功。那么,一個企業怎樣才能永遠保持成功呢?

如果企業的競爭力僅僅維繫在一個領導者身上,這種發展是難以持久的。一個優秀企業要實現永續發展,就要使企業管理者的崗位上永遠屹立著優秀的管理者,這就要靠制度。從企業來講,這個制度就是現代企業制度、現代產權制度,它的核心是資產結構,或者叫產權結構。解決了制度問題,創新精神、經營管理變革等就會隨之而來;有了好的制度,企業管理者的崗位上就可以永遠屹立著優秀的管理者。

要使企業真正建立起以產權結構最佳化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既需要改善企業內部環境,也需要改善企業外部環境。

第一,應在企業中形成一個合理的制度,營造一個使企業管理者能夠與時俱進、因事而變的內部環境。

第二,應為企業創造一個靠市場機制選擇管理者的外部環境。

以人為本

員工是企業的主體,現代企業也常常宣稱自己以人為本,可是真正以人為本的企業卻堪比鳳毛麟角,絕大部分企業未必真正懂得什麼是以人為本。

南懷瑾先生曾坦言自己無非是拾人牙慧而已,在此,我亦無妨再拾人牙慧。2000多年前的姬夷吾首先提出以人為本,他勸導齊桓公:得天下之眾者王,得其半者霸。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為本。齊國百姓,公之本也。

所謂知子莫若父,天下真正關心子女的父母一定是真正了解子女的父母。一個企業也好,一個國家也罷,要想稱霸天下,成就輝煌,都必須真正了解自己的員工,自己的百姓。姬夷吾說,民者,服於威殺然後從,見利然後用,被治然後正,得所安然後靜者也。

雖然此話聽起來總覺得有些不舒服,但對於治國平天下而言,確是金玉良言。

治國的君臣如果不了解民眾,那么這至少是一個悲哀的年代。

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惡害,是故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天下所謀,雖立必隳;天下所持,雖高不危。

故曰:安高在乎同利。這就是治國之道,李世民深深懂得百姓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感慨水可載舟,亦可復舟的同時,自然也就奠定了盛唐的基業

新加坡政府政府能保證居者有其屋,每年還給老百姓分紅,這就是與民同利。

IBM創始人和寶潔前董事長曾放言,只要留住我的員工,我就能再造輝煌,這不是空穴來風。然而,中國現代的企業,有幾個真正把員工當做財富?不逼出人命來就已經不錯了。

如今,80後的獨生子女逐漸成為就業主力軍,試問,有幾個企業真正意識到中國應試教育體制和獨生子女政策這雙重壓迫所帶來的危害?

企業有何應對良策?管子告誡我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所以,聖人者,明於治亂之道,習於人事之終始者也。其治人民也,期於利民而止。

故其位齊也,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利民就是唯一的準繩,只有真正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的政府才是值得稱道的政府,同樣的,只有真正給員工謀福利的企業才是值得尊敬的企業。

企業只有在堅持這個準繩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合理的區別對待金領階層、白領階層和藍領階層的員工,形成人本管理的基礎。

制度的意義

(1)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公司制,是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的方向。有限公司在現代企業中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組織形式。

(2)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公司制,對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搞好搞活大中型企業具有重大意義:第一、有利於實現政企職責分開。第二、有利於規範企業經營者的行為。第三、有利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第四、有利於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第五、有利於同國際慣例接軌。

怎樣建立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一項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企業經歷了整整一個世紀才發展成現在的樣子,即使是新興的工業國家和地區也經歷了幾十年的時間。我們剛剛開始進入市場經濟,因此既要積極又要慎重,當前必須防止一哄而上,把本來很好的事搞糟了。

(一)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即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各種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國有大中型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必須搞好。

(二)將轉換企業經營機製作為當前的工作重點,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轉機條例》和即將頒布的《監管條例》,把企業各項權利和責任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目前重要的是企業要轉變觀念,克服對政府的依賴思想,樹立競爭觀念、效益觀念,建立起約束激勵機制。同時要加強企業管理,特別是基礎管理,包括質量、勞動、技術、銷售、信息、財務、成本等管理。

(三)推行現代企業制度,要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益探索”,但並不是把所有國有大中型企業都改組為公司。要防止把不需要或不具備條件的企業硬性改為公司,或簡單更換名稱,搞翻牌公司。現代企業制度分類推進的主要思路可考慮:1一部分企業仍要保持國有國營的形式。如涉及國家安全、國防、尖端技術、某些特定行業、特定產品的企業。其中有適合公司制經營的,按國家獨資公司改組。2條件具備的國有大中型企業,按一般的公司制改組。其中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中的骨幹企業實行國家控股。3積極穩妥地發展一批以公有制經濟成份為主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其內部形成多層次的大公司體制。4國有小型企業也按現代企業制度加以規範,有的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有的搞股份合作制企業,有的還可採取其他形式,如承包、租賃、拍賣等。5城鄉集體企業在產權界定清楚的前提下,可以選擇更加靈活的形式。

(四)進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通過試點,把三中全會《決定》的精神落到實處,使試點企業按規範進入公司制的運行軌道,起到示範作用,以此促進國有企業徹底轉換經營機制,真正走向市場。

(五)加快現代企業制度配套法律法規的立法步伐。《公司法》已經出台,但是面對全國現已存在的眾多不規範的公司和國有企業、集體企業以及鄉鎮企業相當一部分要改組為公司制的實際,必須抓緊制訂與《公司法》相配套的法規。如《現有公司清理、變更和註冊登記管理辦法》、《國有企業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實施辦法》、《國有企業改組為股份有限責任公司條例》、《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與部門行為規則》、《國有獨資公司資產監督管理辦法》、《國家控股公司條例》、《國家購買與轉讓股份管理辦法》等。還包括有關市場主體法律法規的制訂,如獨資企業法、合夥企業法、股份合作企業法等。有關涉及市場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規,如商事行為法、反壟斷法,還有《破產法》實施細則等,都急需制訂或修訂。

(六)加快改善企業外部環境的步伐。如政府職能的轉變,以及巨觀調控體系、完備的市場體系和各類中介組織的建立等。當前影響現代企業制度建立的主要因素是社會保險制度的建立和解除國有企業不合理負擔等問題,需要制定具體的配套措施加以解決。可考慮:第一,要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建立企業資本金制度。對企業因外部原因造成的不合理負擔和債務,區別情況,經核實批准,分別採取沖銷銀行呆賬準備金、轉增國有資本金或掛帳停息等措施解決。第二,加快建立社會保險制度。建立社會保險基金,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採取開徵社會保障稅等辦法。第三,減輕企業辦社會的負擔。企業自辦的學校、醫院等後勤部門,創造條件,分別採取由社會承接、獨立經營、出售等辦法,逐步從企業中分離出去。第四,培育產權交易市場。企業產權經評估、競價後,可依法轉讓,所得收入用於再投入。第五,發展和規範各類市場中介組織。組建和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發揮對企業的技術服務、產業導向、信息交流、監督協調等作用。第六,其他配套措施。建立國家訂貨制度,減少對企業擴大再生產的審批內容,實行公開化、規範化管理,按統一稅制納稅,對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在融資、進出口等方面採取放寬措施。支持和扶持重點產業、幼稚產業的振興等。

把握的要點

第一,要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為了尋求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的有效途徑,使國有企業有更強的活力,更高的效益,絕不是搞私有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保持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也就是說,要保持公有制的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據優勢;有關國計民生的產業為國家所控制;國有大中型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我們提出的產權明晰,主要是處理好市場經濟條件下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正確關係,兩者既有聯繫,又相互獨立。這種關係的確立,絕不意味著削弱和動搖國家作為出資者的地位和作用,法人財產權也絕不是把國家財產劃給個人。我國所要建立的現代企業制度中的企業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義務主體資格的經濟組織。企業法人財產權,是指企業法人代表在向出資者負責、保證資產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對資產的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這些並不改變企業的所有制性質。

第二,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依法規範的企業制度。

我國企業按財產構成可以有多種組織形式。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有益探索。規範的公司,能夠有效地實現出資者所有權與企業法人財產權的分開,有利於政企職責分開、轉換經營機制,企業擺脫對行政機關的依賴,國家解除對企業承擔的無限責任。除公司制企業外,還有非公司制企業,如個體業主企業、合夥企業、股份合作制企業和國家獨資的國有企業等,形成我國的企業制度體系。其中,就企業總的戶數而言,大多數可能為非公司制企業;就大型骨幹企業而言,公司制可能是主要的企業組織形式。每個企業採取哪種組織形式好,不強求一律,要因企業實際情況而異,以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標準。現代企業制度講的是企業制度,是指“現代的企業制度”,所有企業都應朝這個方向努力,逐步改變原有的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制度。現在有一種誤解,以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就是將所有企業都“公司化”,“公司化”就是股票上市。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我國國有企業要依據行業和企業的特點選擇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可以是公司制,也可以是非公司制。就改制為公司的企業而言,可以是股份公司,也可以是國有獨資公司,也就是說,除了搞多個股東的公司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規定的條件,國有企業還可以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建成股份有限公司也不等於都能股票上市。需要指出的是,企業不是改稱為公司就實現了現代企業制度,而是要以《公司法》為規範的依據,在產權明晰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轉變經營機制。

第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要全面實行“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四句話,當前要特別注意實現政企職責分開,轉變政府職能。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改變國有企業是政府機構的附屬物,國家實際上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的狀況。國家作為出資者,享有資產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要搞好監督,不干預企業的具體經營活動。企業獨立經營,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成為擁有法人財產權的獨立法人實體,企業法人要依法正確運用企業法人財產權,對所有者承擔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政企分開,主要是政府與企業職能的分開,各司其職。通過試點,也要把政府和企業的不同職能具體化。

第四,現代企業制度是一個完整的制度體系。

它的建立涉及到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市場、企業與社會之間多方面生產關係的調整。因此,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同步配套改革尤為重要。當前迫切需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轉變政府職能,進而實行機構改革,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二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第五,要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

不論是公司制企業還是非公司制企業,都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精神實質,建立健全科學的組織管理體系、領導體制和經營管理制度,要根據各自行業特點,千方百計地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第六,現代企業制度是依法規範的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組織制度有多種形式,包括股份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個體業主企業、合夥企業和我國民眾創造的股份合作制企業等,都要通過法律確定其獨立地位和債務責任。這樣才能保持這一制度的公平和有效。這次國務院確定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是根據李鵬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國家將組織一批國有大中型企業,按照《公司法》進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點”精神進行的。這次試點工作就是要按照《公司法》來進行。企業改革還會遇到大量的法律問題,要進一步加強企業法制工作,建立和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制度。

現代企業制度

第一,獨特的組織領導體制

獨特的組織領導體制(企業的領導體制)。例如,黨委領導成員與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班子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等。

第二,獨特的企業組織(黨組織)功能

獨特的企業組織(黨組織)功能例如,規定“黨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實行黨管幹部、黨管人才的原則”,明確了一系列黨管幹部、管人才的具體實施意見,規定“設立董事會提名委員會的企業,原則由書記兼任”,等等。

第三,獨特的運行機制。

獨特的運行機制。明確了企業黨組織(黨委)與法人治理結構之間進行溝通、交換、協商、醞釀、協調等方式,企業黨組織應幫助、參與決策。同時,堅持、支持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行使各自的職權和職責,企業黨組織則具有向上級黨委反映問題的權利,向下(黨組織員工)徵求意見和動員落實的職責、權利等。在運行機制中,黨組織與法人治理結構實行信息共享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雙重考核制度等。同時,規定在經濟決策失誤或損失中,黨組織承擔政治責任。這些都反映了民主集中制在企業運行機制中的實現形式。

第四,獨特的“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和制度

獨特的“以人為本”的企業理念和制度。在有關中央和地方黨委的檔案、國務院法規或《公司法》中,都強調要在實行現代企業制度後,繼續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方針,強調建立和堅持職代會、廠務公開制度,堅持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測評(評議),堅持通過選舉產生職工董事、職工監事,參加法人治理結構,維護員工合法權益與企業、股東利益的統一。堅持協商談判,簽訂集體協定制度,保護員工在工資、福利、勞動保護、勞動權利方面的合法權益等。這些都使我國的現代企業制度與我國的憲法、國體、政治體制相銜接、相一致。這也是我國企業制度與西方企業制度在理念、理論、制度上的重大區別之一。

企業管理專業的三要素

企業管理專業的企業管理專業的三要素

第一,顯然,管理的第一個要素是目標,經營概念講績效,非經營概念講目標。

第二,一定是在組織範圍內才是管理。一個行走在沙漠中的人,一旦不屬於任何組織,就沒有了管理問題,除非把對他自己的管理也叫管理。所以談管理離不開組織,只有組織才需要管理,這是由特定的目標和資源的稀缺性決定的。任何目標都是在有限的人和資源條件下達成的,目標確定就需要管理,目標不存在的時候就不需要管理了。

第三,設定人在組織中的活動方式和遊戲規則,如激勵、約束和懲罰等,這始終是管理的重點。管理人的行為,目的就是要用最有效、最經濟的資源最快最準確地達到目標。

現代企業管理定義

一.企業的管理模式

任何非正式的、正式的組織,都存在著自己的特有管理模式。企業作為一種特殊的組織,也存在著它相應的管理模式,而且它的管理模式將會隨著企業內部環境變化,如股東的變化,經營代理人的變化等而產生很大的改變,同時也會因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現今影響企業的外部環境變數越來越多,頻率越來越大,影響的程度越來越深,每一個企業家都面臨著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即“如何使企業的內部條件適應外部環境,並達到最優境界”。而G管理模式就是以追求管理最優境界作為一切管理工作的出發點而創立的一種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體系。在運作規範化的企業組織中,體現其管理模式特性的是企業的管理制度。即一個企業有什麼樣的管理模式就有什麼樣的管理制度。因此,企業的管理制度應是動態的柔性的,需要隨著企業內外環境變化而有所改變、取捨或徹底變革。其目的是適應環境變化,調控企業行為,保證企業穩健、快速、健康運行。

二.G管理模式與企業制度創新再造

G管理模式是在總結大量管理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針對企業管理的具體實際需要提出來的一套管理思想、管理程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論體系。企業管理活動是一項極為複雜和應變性較強的活動,在這種複雜活動中,企業需要靈活解決各種管理問題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框架,G管理模式正是在適應企業的這種需要情況下而產生的。企業管理學是企業管理的理論體系,企業管理模式是在企業管理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操作思想和操作方法,G管理模式的特點主要在於它具有符合實踐需要的可操作性。G管理模式是“人+制度+創新”模式,G管理模式中的 "G" 是英文General的縮寫,既然叫“通用管理模式”,就要總結出企業管理中共性的方面。管理實踐可以千差萬別,管理環境也可能變幻莫測,但是管理思想在一定條件下卻個有普遍性。只有在科學的管理思想指導下經營企業,才能使企業的經營獲得真正的成功,並使之真正掌握管理模式的精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G 管理模式認為人是企業中最重要的資源,人是企業管理之本,制度是企業管理之法,創新是企業管理之魂。人本管理使企業能夠存在,制度管理使企業能夠發展壯大,創新管理使企業經久不衰。儘管G管理模式中包含了眾多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共性內容,但絕非指其內容可以不加選擇地適用處於不同環境、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企業。任何一個管理模式,都要以企業的具體實際需要作為其作業的出發點,否則就會步入管理誤區。另外,全面系統地認識管理活動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單純強調某些方面而忽視另一些方面都會合管理活動陷入困境。現在許多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形成制度陷阱,就是此原因,表現在各種制度有的過分繁瑣、有的過於簡單、有的太多漏洞、有的銜接不當、有的環境失真、有的過時等等,造成企業的各項制度如同虛設。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制度創新和制度再造使企業制度重新發揮出作用將十分重要。

三.怎樣進行企業制度創新和制度再造

G管理模式認為企業的全面再造是企業新生的開始,只有經過無數次企業再造的企業才是真正經久不衰的企業。企業再造的關鍵是選準再造的切入點,正確地選準企業再造的切入點是企業再造的前提。企業創新的核心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是企業創新的第一製造者。再造意味著揚棄,再造意味著創新,再造意味著新生,只有經過全面再造的企業才是能經得住風流的企業。成功的企業都在某些方面或所有方面經過了企業再造,有些企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企業再造的產物,適時把握企業再造的良機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制度創新是企業永恆的主題,優秀的管理者是那些能夠以其敏銳的洞察力發現現存制度中各種缺陷的智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