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傳

王安石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東鄉縣上池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一般所說的王安石傳,一指宋史列傳第八十六王安石傳,二指梁啓超所著圖書《王安石傳》。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王安石傳


作者:梁啓超 著,解璽璋 編譯
出版社: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2-1
字數:350000
開本:16開
ISBN:9787561347928
定價:¥32.00
內容簡介

作為千年不遇的傑出人士,生前卻被世人責難,死後數代都不能洗刷罵名,在西方有英國之克倫威爾,在中國則有宋代王安石。乾百年來,王安石被罵作集一切亂臣賊子之大成的元兇。其實,他是數千年中華文明史上少見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頃之陂,其氣節岳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設施之事功,適應於時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傳諸今日莫之能廢。
梁啓超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的先行者。本書是代表其立憲理想的現代傳記經典。鉤稽甲乙、衡量是非,還原一個真實的王安石、一段真實的歷史。本書視角獨特、意識創新、論述嚴謹、評判公允,可謂是人物傳記中的經典之作,讀來耳目一新,啟人心智。

作者簡介

梁啓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少年得志,12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1890年起師從康有為。1895年在北京與康有為發動“公車上書”,參加強學會。鏇為上海《時務報》主筆。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1898年參加“百日維新”,同年變法失敗,逃亡日本,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1913年歸國,出任共和黨黨魁,不久又組織進步黨,並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晚年在清華大學講學。 一生著述宏富,涵蓋政治、經濟、哲學、法學、歷史、新聞、語言、宗教等領域。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 他是西方學術、思想和文化的傳播者,是民智的啟蒙者。在清末民初這個動盪不安、急劇變革的時代,能將輿論、政治、學問三者集於一身並能登峰造極者,惟梁一人而已。

目錄

例言
敘論
王安石的時代(上)
王安石的時代(下)
王安石小傳
執政前的王安石(上)
執政前的王安石(中)
執政前的王安石(下)
王安石與宋神宗
總論——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綱領(一)
分配、稅收和國家財政——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綱領(二)
軍隊和國防——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綱領(三)
教育和選舉——王安石的政治主張和施政綱領(四)
王安石打了哪些仗
罷官之後的王安石
王安石新政的成績
王安石新政受到的阻撓和破壞(上)
王安石新政受到的阻撓和破壞(下)
王安石的用人和交友
王安石的家庭
王安石的學術成就
王安石的文學成就(上)
王安石的文學成就(下)

圖書信息

書名:王安石
作者:梁啓超 
出版社中國旅遊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7-1
ISBN:9787503237812
開本:16開
定價:29.80元

內容簡介

作為一位孤獨的改革家,在中國歷史上,可能沒有比王安石更具爭議的人了。古往今來對於他的評價有天壤之別,在變法、學問、人格各側面均有所牴牾;同時代的蘇軾、司馬光更在不同時期有過褒貶不一的論斷。本書系統論述了王安石的時代政局、思想成長軌跡、執政前後活動、新法內容及成敗、學術與文學、家庭與交友等幾個方面,作者以敏銳的學者眼光、嚴謹的史家筆法,引證史料著作不下百部,並以近代歐美政治為參照,透徹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敗得失;並作“考異”十九條,力圖還歷史煙塵中的王安石以真實面孔。本書角獨特、思想新銳、資料宏贍、論述嚴謹,一卷在手盡覽北宋政壇、文壇的萬千氣象,讀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啟人心智。

編輯推薦

為官從政必讀傳記經典,為人處世必修方圓之道。
一代國學大師體大思精之作,首部白話譯本通透曉暢之文,大師眼中夏商周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於一身之全才。
其德量汪然若千頃之波;其氣節躍然若萬仞之壁;其學術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梁啓超

作者簡介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涵蓋政治、經濟、哲學、法學、歷史、新聞、文化藝術、文學音韻、語言、國小、宗教等領域,其著作編為《飲冰室合集》。代表作有《王安石傳》《清代學術概論》《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等。

媒體評論

不知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蘇東坡
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朱熹
有學問,有文采,有熱心腸的學者,求之當世能有幾人?——梁實秋

圖書目錄

譯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敘論
第二章 荊公之時代(上)
第三章 荊公之時代(下)
第四章 荊公之略傳
第五章 執政前之荊公(上)
第六章 執政前之荊公(中)
第七章 執政前之荊公(下)
第八章 荊公與神宗
第九章 荊公之政術(一)總論
第十章 荊公之政術(二)民政及財政
第十一章 荊公之政術(三)軍政
第十二章 荊公之政術(四)教育及選擇
第十三章 荊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罷政後之荊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績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下)
第十八章 荊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荊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荊公之學術
第二十一章 荊公之文學(上)
第二十二章 荊公之文學(下)詩詞
原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敘論
第二章 荊公之時代(上)
第三章 荊公之時代(下)
第四章 荊公之略傳
第五章 執政前之荊公(上)
第六章 執政前之荊公(中)
第七章 執政前之荊公(下)
第八章 荊公與神宗
第九章 荊公之政術(一)總論
第十章 荊公之政術(二)民政及財政
第十一章 荊公之政術(三)軍政
第十二章 荊公之政術(四)教育及選舉
第十三章 荊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罷政後之荊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績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撓及破壞(下)
第十八章 荊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荊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荊公之學術
第二十一章 荊公之文學(上)
第二十二章 荊公之文學(下)詩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