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筋[食物]

牛筋[食物]

牛筋,即牛身上的筋也,富有韌勁。也就是牛的韌帶。牛筋向來為筵席上品,食用歷史悠久,它口感淡嫩不膩,質地猶如海參,故有俗語說:“牛蹄筋,味道賽過參。”可牛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認死理,不懂變通。所以牛筋就是太會認死理的意思。牛筋有強筋壯骨功效,其作用:益氣補虛、溫中暖中,治虛勞羸瘦、腰膝酸軟、產後虛冷、腹痛寒疝、中虛反胃。牛筋的食用禁忌:感染性疾病、肝病、腎病的人慎食;黃牛肉為發物,患瘡疥濕疹、痘痧、瘙癢者慎用。高膽固醇、高脂肪、老年人、兒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牛筋牛筋
元曲中稱農村有財勢或好事的少年子弟。
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一折:“王留他情性狠,伴哥他實是村,這牛表共牛觔,則見他惡噷噷輪著粗桑棍。”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沙三,伴哥,牛表,牛觔,你每一齊的都來。”

釋義1

牛肌腱或骨頭上的韌帶。
周禮·考工記·弓人》:“牛筋蕡灂。”《宋史·李椿傳》:“會詔市牛筋,凡五千斤。椿奏:‘一牛之筋纔四兩,是欲屠二萬牛也。’”《中國民間故事選·木且苦苦的故事》:“他們一聲不響地割斷了拴在呷那郎吉手上的牛筋。”

釋義2

比喻倔強固執。張天民《路考》:“老梁在門口,回過頭,聲音顫抖,‘好你死牛筋!’”

釋義3

木名。
花葉皆如楝而細小,多植庭園中供觀賞。材可為弓弩乾。又取汁漬米作烏飯,食之健。又名南燭。
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瑤光寺》:“珍木香草,不可勝言。牛筋、狗骨之木,雞頭、鴨腳之草,亦悉備焉。”參閱三國吳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山有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木三·南燭》。
牛筋
(《本草從新》)
【來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蹄筋。
【功用主治】《本草從新》:"補肝強筋,益氣力,續絕傷。"

菜譜做法

參芪蹄筋

原料:蹄筋500g;蔥段4-5段;薑片4-5片;乾辣椒3-5個;桂皮、大料、料酒適量。
做法:
1、蹄筋用高壓鍋壓一下,在鍋中放水(高於蹄筋2厘米即可),加入蔥段、薑片、乾辣椒、料酒、大料、
桂皮,以開鍋冒氣後15分鐘為宜。
2、取出蹄筋,切小段。湯汁留用。蹄筋放入砂鍋內,加入原汁莫過蹄筋。
3、在砂鍋內放入人參切片3克(只能少,不能超過3克),黃芪5-6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煮30分鐘即可

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呢,可以補氣益血,強筋健骨喔。

香辣牛筋

原料:
蹄筋600克、蚝油辣味滷汁1鍋
製法:
1、蹄筋用水煮40分鐘後,撈起瀝乾水分備用。
2、將蚝油辣味滷汁煮滾後,放入牛筋,用小火慢鹵約60分鐘,可用筷子插入,如果能穿透的話,表示牛筋已入味,將牛筋盛入盤中,用少許香菜裝飾即可。
原料
水發牛筋225克,京蔥50克,植物油45克,料酒5毫升,味素1克,鹽2克,胡椒粉0.2克,醬油10毫升,澱粉6克,糖3克,湯70克。
做法
1、發好的牛筋用水過涼,改成條狀。京蔥白一剖兩開改成5厘米長的段。
2、用毛湯將牛筋出兩次水,浸上。
3、鍋上火入油,京蔥下鍋用小火煸至牙黃色取出待用。原鍋沖入湯,加鹽、味素、料酒、醬油、糖、胡椒粉,下入牛筋(瀝淨水),改用小火燒至筋糯,嘗好味,用水澱粉勾芡,下入京蔥段,推勻出鍋即成。
特點:
金紅色、口味醇濃鹹鮮,蔥香四溢。

滷牛筋

滷牛筋滷牛筋
材料:
牛筋、五香粉小茴香、料酒、生抽、醬油
做法:
1、炒糖色,鍋中放油,放糖,待糖變成棕黃色後,將牛筋下鍋爆炒。
2、加料酒、生抽、醬油、五香粉和小茴香,然後加些湯燉。
3、其實牛筋已經很爛的,所以湯加的很少,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入味和收汁,待汁收乾後關火。撒上香菜即可。

麻辣拌牛筋

材料:
生牛筋一斤、蔥2支、姜3片、八角1顆、酒2大匙、醬油3大匙、豆苗4兩
調味料:
大蒜屑1大匙、花椒粉1小匙、蔥屑2大匙、醋2大匙、醬油2大匙、辣椒粉1/2小匙、辣油1大匙、麻油1大匙、味素少許
1.將牛筋投入半鍋開水內燙煮1分鐘,撈出後切除皮膜及肥油等非筋部分,沖冷水洗

2.燒熱1大匙油,煎香蔥姜後淋下酒及醬油,放下牛筋並注入開水6杯,用小火燒煮2
小時至牛筋夠爛為止
3.將牛筋夾出切成細條一寸長之小段
4.在一隻碗內調和麻辣料後,放入牛筋及煮牛筋之湯汁半杯,仔細拌勻裝盤
5.青菜用油炒熟,加鹽少許調味,即可放在盤邊上桌

蘿蔔燉牛筋

原料:
牛筋一斤半,切約一寸見方的塊在沸水中氽一下撈出;白蘿蔔兩斤半(可依個人喜好增減)切約兩厘米見方的塊在沸水中煮一分鐘撈出;豆瓣兩大匙;八角一粒;香菜五棵;花椒二十多粒,冰糖或白糖一大匙,鹽適量。
做法:
1、鍋置火上放油燒至四成熱,放入豆瓣、糖炒至呈櫻桃色。
2、加約兩斤水,再倒入除蘿蔔外的其它所有用料,燒沸後撇盡浮沫倒進高壓鍋,壓三十分鐘
3、待高壓鍋冷卻後打開鍋蓋,倒入蘿蔔,放適量鹽不再加蓋煮約十分鐘至蘿蔔軟。
4、放適量味素鏟勻後起鍋,再撒上香菜即成。

滋補酸辣牛筋煲

酸辣牛筋煲酸辣牛筋煲

製作:1、牛筋用姜、蔥氽水,加入白醋用清水浸2小時以上,傾出水分沖洗乾淨。
2、甘筍去皮切塊;番茄洗淨切塊;乾蔥去衣;陳皮浸軟刮瓤;紅椒洗淨切細粒。
3、燒熱油1湯匙,爆香乾蔥、薑片、蔥、下牛筋略炒,再下甘筍、陳皮、紅椒、番茄和調味料,用中火煮10分鐘,後改用慢火煮20分鐘,熄火焗10分鐘,重複3至4次;如水分不足可注入滾水補充。

宮爆牛筋

材料:
牛蹄筋、蒜、姜、蔥、乾辣椒、乾花椒、辣椒粉、醬油、糖、料酒、鹽、油、帶皮花生
做法:
1、牛蹄筋洗乾淨,加姜蔥片,用高壓鍋壓40分鐘左右.
2、撈出沖涼水,切小塊.
3、鍋內熱油,約4成熱時,小火炸帶皮花生.顏色變深後即可.
4、鍋內熱油,放乾辣椒,乾花椒,蒜片,蔥段,炒香後,放入牛蹄筋翻炒.加入醬油,辣椒粉,料酒,糖.收乾湯汁.
5、最後加入炸好的花生.拌勻.即可.

香菜拌牛筋

材料:
牛筋,八角適量,蔥段適量,桂皮適量,姜塊適量,醬油適量,料酒適量,香菜,辣油,鹽巴少量
做法:
1.牛筋飛水(就是冷水鍋內下生的牛筋,等水滾開,續燒2分鐘,用冷水沖洗血沫),瀝乾.
2.另起乾淨的鍋,放入牛筋加水剛好沒過牛筋,把八角,桂皮,蔥段,姜塊,和醬油料酒適量通通加好,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滷製至牛筋酥爛.普通鍋歷時至少一個小時.
3.等牛筋很輕易地用筷子就可以扎進去的時候,撈出,放容器中,待涼,加蓋入冰櫃冷藏.
4.切片後,把香菜和少量鹽巴和辣油合拌起來即可.最好用自己熬制的紅油,沒有的話普通辣油也可以,添點香油更好.最後撒少許熟芝麻.

營養價值

牛筋向來為筵席上品,食用歷史悠久,它口感淡嫩不膩,質地猶如海參,故有俗語說:“牛蹄筋,味道賽過參。”
【功效】
牛筋中含在豐富的膠原蛋白質,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並且不含膽固醇。能增強細胞生理代謝,使皮膚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皮膚的衰老。有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膝酸軟、身體瘦弱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有助於青少年生長發育和減緩中老年婦女骨質疏鬆的速度。
【適用人群】
老少皆宜。
【適用量】
發制好的牛蹄筋每次100克。
【特別提示】
乾牛蹄筋需用涼水或鹼水發制,剛買來的發制好的蹄筋應反覆用清水過洗幾遍。用火鹼等工業鹼發制的蹄筋不要吃。

中藥材

基本信息
【出處】出自《本草從新》
【拼音名】NiúJīn
【英文名】tendonsofbeef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牛或水牛的蹄筋。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2.BubalusbubalisLinnaeus.
採收和儲藏:宰牛加工牛肉時取下蹄筋,洗淨,鮮用或烘乾。
原形態
1.黃牛,體第1.5-2m,體重一般在280kg左右。體格強壯結實,頭大額廣,鼻闊口大,上唇上部有兩個大鼻孔,基間皮膚硬而光滑,無毛,稱為鼻鏡。眼、耳都較大。頭上有角1對,左右分開,角之長短、大小隨品種而異彎曲無分枝,中空,內有骨質角髓。四肢勻稱,4路,均有蹄甲,其後方2趾不著地,稱懸蹄。尾較長,尾端具叢毛,毛色大部分為黃色,無雜毛摻混。
2.水牛,體比黃牛肥大,長達2.5m以上。角較長大面扁,上有很多工發紋,頸短,腰腹隆凸。四肢較短,蹄較大。皮厚無汗腺,毛粗而短,體前部較密,後背及胸腹各部較疏。體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黃褐色或白色的。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其性格溫馴,生長較快。食植物性飼料。
資源分布:1.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2.全國大部分地區均飼養,以南方水稻田地區為多。
化學成份
每100g牛蹄筋,含水分69g,蛋白質30.2g,脂肪0.3g,灰分0.2g。
功能主治
【性味】味甘;性涼
【歸經】肝經
【功能主治】補肝強筋,祛風熱;利尿。主筋脈勞傷;風熱體倦;腹脹;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適量。
【注意】《藥性考》:牛筋多食令人生內刺。
【各家論述】《本草從新》:補肝強筋,益氣力,續絕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