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朗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勖學》:“天然爽朗而不可謂之君子者,不識大倫之臧否也。”

詞目:

爽朗 shuǎng lǎng

解釋

近義: 坦率、爽氣、爽快
反義: 陰暗、沉悶

基本解釋:

1. 明朗而令人爽快
山巒爽朗,湖水清淨。——《天山景物記》
2. 明快開朗;爽直
他們的爽朗的笑聲,落到水上,使得河水也似在笑。——《風景談》
詳細解釋
1. 開朗;直爽。
葛洪 《抱朴子·勖學》:“天然爽朗而不可謂之君子者,不識大倫之臧否也。” 唐 高適 《奉和鶻賦》:“豁爾胸臆,伊何凌厲以爽朗。”《明史·盧迥傳》:“爽朗不拘細行。”柳青 《創業史》第二部第七章:“她帶著肅然不可侵犯的神情,爽朗地笑著。”
2. 形容天氣明朗或空氣流通,令人舒暢。
黃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覺大師碑銘》:“翌日,巖谷爽朗,煙霞飛動,雲菴既立,月構鏇隆。” 清 趙翼 《海珠寺》詩:“我來一登臨,爽朗豁心意。”郁達夫 《遲桂花》:“窗內窗外已飽浸著晴天爽朗的清晨光線。” 鄒韜奮 《萍蹤寄語》一○三:“風景的美麗,陽光的和煦,清風的爽朗,我們竟好象到了 瑞士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