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火炬

潮流火炬

潮流火炬是廣州亞運會火炬,潮流火炬擁有世界上領先的低氮燃燒、仿真技術、智慧型控制、防熄火保護等行業高端技術。為了體現亞運會綠色環保的主題,潮流還採用了低碳環保、純度達90%以上的商品丙烷作為燃料,該燃料無色無味,燃燒後所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既達到了亞組委要求的火焰高度、飽滿度和飄逸感,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更加環保全全。

簡介

潮流火炬潮流火炬

繼四年前牽手北京奧運火炬後,享有“火炬王”之稱的中山華帝股份公司再次成為廣州亞運會火炬製造商,廣州亞運會火炬“潮流”即將按時全部交付亞組委使用。
廣州亞運會火炬“潮流”,其外殼設計借鑑了廣州牙雕玲瓏剔透的藝術特點,由44朵各不相同的鏤空花紋裝飾,彰顯出動感與激情。“這樣精緻繁細的工藝同時也為火炬的製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儘管如此,華帝仍克服了重重技術難關設計研發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火炬芯。”華帝燃具股份總裁黃啟均對記者說。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體現亞運會環保的主題,“潮流”採用了低碳環保的碳氫化合物作為燃料,不但能夠達到亞組委要求的火焰高度、飽滿度和飄逸感,其燃燒後所生成的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更加環保全全。燃燒的火焰顏色為亮黃色,在不同背景下都比較醒目,這樣的顏色便於識別和適應電視轉播、新聞攝影的需要。

特點

“潮流”火炬融合水的和諧與火的激情,火炬整體造型挺拔中見靈動。火炬方案整體風格與本屆亞運會徽、運動圖示高度統一。
鏤空部分吸收了廣州牙雕剔透玲瓏的藝術特點,其形如升騰、飄逸的火焰,彰顯動感與激情。
實體部分則似生生不息的流水,寓意兼容並蓄、變化常新的嶺南文化精神。
里外雙層結構豐富了造型層次,增添了神秘和莊嚴;外部採用廣州市花木棉的獨特紅色,體現生命的力量和激情;內部採用稻穗的金黃色,象徵主辦城市“穗城”。
螺鏇發散狀出火口象徵亞運精神的傳播。

特色

潮流火炬潮流火炬
火炬形象是一屆亞運會的重要標誌,也集中體現了辦會理念及主辦城市特點。亞組委為此進行了一年多的設計準備。亞組委邀請的4家設計團隊最初選送了數十套設計方案提交評審,亞組委從中選出“潮流”和“進取”兩種火炬形象作為候選作品。
為讓更多的民眾關注和參與廣州亞運會火炬傳遞,評選自己喜歡的火炬形象,亞組委去年9月將候選火炬造型“潮流”和“進取”放在網上,接受全民票選。在媒體發布票選火炬訊息的第一天,亞運官網當天的點擊率即達30萬人次,創下了亞運官方網站的日點擊率紀錄。截至活動結束當日,逾60萬人次點擊票選網頁,超過12萬人參與投票。經過24天的PK,“潮流”和“進取”兩款火炬終於分出高下。據統計,在參與投票的126000多人中,支持“潮流”的超過90000人,超過總票數的70%。
亞組委把投票結果作為重要參考依據,結合專家評審意見,最終甄選出了本屆亞運會火炬形象“潮流”。同時根據網民的修改意見,對火炬作了適當的調整,讓“潮流”火炬造型更加精巧靈動,內涵更加豐富。
“潮流”火炬採用具有廣州民間特色的象牙雕鏤空工藝,以水的和諧與火的激情交相凝聚為理念,既折射出廣州不同歷史時期的獨特定位,又寄託了對廣東繼續引領科學發展的時代潮流,與亞洲人民共同推進和平與發展的期望。

設計說明

廣州亞運火炬“潮流”廣州亞運火炬“潮流”
廣州亞運會火炬靈感來自於人類文明的最初記憶——火與水。火促進了人類走出蒙昧和野蠻,開啟文明進程;蜿蜒的珠江和藍色的海洋孕育了獨特的嶺南文化。水的和諧與火的激情,共同凝鑄成聖火的載體。
“潮流”火炬借鑑了廣州牙雕剔透玲瓏的特點,結構上分為里外兩層。外層主體色為木棉紅到中國紅的過渡,既體現廣府風情,又反映國家形象;鏤空裝飾既可理解成升騰、飄逸的火焰,與本屆亞運“五羊聖火”會徽、“火人”運動圖示高度統一,又似生生不息的珠江水,寓意兼容並蓄、變化常新的嶺南文化精神。內部採用稻穗的金黃色,象徵主辦城市“穗城”,期待廣州亞運留給亞洲人民豐富的精神財富。螺鏇發散狀的出火口,象徵太陽聖火與亞運精神的傳播。
“潮流”一詞來自百姓。“潮”是發端於粵港、流行於全國的年輕人的語言;漲潮在民間有“發財、興旺發達”之意,漲潮時分通常被視作舉行各種儀式和重大活動最為有利的時機。
“潮流”火炬既折射出廣州不同歷史時期的獨特定位——從“海上絲路”的起點、到改革開放的弄潮兒,又寄託了對於廣東繼續引領科學發展時代潮流、與亞洲人民共同推進和平與發展的殷切期望。

背後的故事

潮流火炬潮流火炬

廣州亞運會火炬傳遞中山站傳遞活動2010年10月13日就要舉行。市民在關心火炬傳遞的同時,也對"潮流"火炬這支在中山製造的火炬是怎樣"煉成"的充滿興趣。中山華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易洪斌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揭秘了廣州亞運火炬背後的故事。
五大部分締造“潮流”

人們常常在報紙、電視上看到的都是一支完整的火炬,而火炬分解後,又將是什麼樣子呢,這些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是一件非常神秘的事。在易洪斌的辦公室,記者第一次見到了“潮流”火炬分解的全過程。

易洪斌一邊分解“潮流”火炬,一邊向記者介紹說,由華帝承制的第16屆亞運會火炬長720mm,頭部最大尺寸72.8mm,其結構主要包括外部殼體、頭飾件、內部燃燒系統、燃料控制閥和燃料瓶等部件,火炬所用的材料都是既環保又利於保存收藏的。“潮流”採用丙烷作為燃料,燃燒後的產物為水和二氧化碳,更加環保全全。火炬的火焰高度一般為30-35cm,單個火炬的燃燒時間可達10分鐘。

據易洪斌介紹,“潮流”火炬的加工工藝方面也有很大突破,在外殼成型、表面處理等方面採用了很多特殊的工藝方法,比如潮流紋的雕刻工藝等。

“潮流”無懼風和雨

易洪斌告訴記者,較之華帝以往製造的火炬,“潮流”身上添加了華帝近兩年研發的眾多創新科技,使其在燃燒器、閥、燃氣瓶開關的結構製造上都技高一籌。

連日來我市多陰雨天氣,市氣象台預測,該市局部有短時陣雨。那么,遇上這樣的天氣“潮流”火炬燃燒效果如何?易洪斌笑著說這完全不用擔心,“‘潮流’火炬的燃燒性能十分優異,它能適應幾乎各種極端惡劣天氣。可以說,潮流火炬的性能又有了質的提升。”據他介紹,“潮流”只用了一個燃燒器,燃燒更加穩定。另外,遇陰雨天氣,“潮流”火炬會採用先進的“冷態點燃”技術,在每小時50毫米雨量的雨天下也不會熄滅,“抗雨量能達到亞組委規定的8倍,抗風量達到了11級大風。

據易洪斌說,底氣是來自於無數次的努力和測試,“除了沒在高海拔地區進行測試外,我們先後做了大風、車載、淋浴、倒灌風等一系列的測試。”

“潮流”-會徽局部“潮流”-會徽局部

倫敦奧運會拋來“橄欖枝”

華帝與火炬有著不解之緣。2001年,華帝開始了火炬設計製造,從此,屢屢與運動盛會結緣,開啟了華帝的火炬歷程。

憑著與運動會一樣的拼搏精神,從九運會、十運會再到北京奧運會,華帝傳遞著運動之火,成功製造了三屆全國運動會、一屆奧運會的火炬。2009年,華帝火炬製造走出國門,製造了青奧會的火炬。廣州亞運會,華帝再次與火炬“親密接觸”。

“這些火炬都各有各的特點,都是各個時期的代表。”易洪斌參加了這些火炬的製造過程,所以這些火炬在他的眼裡就好像自己的小孩一樣,他都很喜歡。“硬是要挑自己特別喜歡的話,就是九運會和北京奧運會的火炬。”易洪斌說,火炬製造的精良程度、工藝精湛程度越來越高,越是往後製造的火炬就越好,“因此我們也在不斷突破,對火炬各方面進行突破。”

據透露,2012年倫敦奧組委給華帝發來了一份調查函,了解華帝製造火炬的情況。華帝已經回復,並詳細介紹了他們製造過哪些火炬,並且有什麼樣的技術保障。目前,華帝已將2012年倫敦奧運會火炬研發與製造提上了工作日程。

媲美祥雲

“潮流”加標底部“潮流”加標底部
北京奧運會火炬“祥雲”創造的0.4%低熄滅率紀錄令人記憶猶新,而廣州亞運會火炬“潮流”將挑戰“零熄滅率”的神話
據介紹,“潮流”火炬在燃燒器、閥、燃氣瓶開關的結構製造上都較“祥雲”有所改進,技術上“更勝一籌”。
即將開始承載亞運聖火傳遞的“潮流”火炬以廣州市花木棉花紅為主體色,內殼是稻穗的金黃色,外殼設計借鑑了廣州牙雕剔透玲瓏的藝術特點,由44朵各不相同的鏤空花紋裝飾,形如升騰、飄逸的火焰,實體部分則似生生不息的流水。
“潮流”只採用了一個燃燒器,燃燒更加穩定,抗雨量能達到亞組委規定的8倍,抗風量達到了11級大風,同時單燃燒器也精簡了結構,火炬更加輕盈;同時“潮流”還延續了“祥雲”的導熱管、“呼吸孔”等的設計,二者在內部設計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差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