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學

渤海大學

渤海大學(BOHAI University)簡稱渤大,位於渤海之濱的歷史文化名城遼寧省錦州市。是遼寧省政府舉辦的綜合性大學,由錦州師範學院與遼寧商業高等專科學校於2000年4月5日合併組建而成,時學校暫定名為錦州師範學院。2003年4月,更名為渤海大學。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占地2000畝,總建築面積50餘萬平方米,圖書館館藏圖書208萬冊,儀器設備充分滿足教學科研需要。設有16個二級學院,44個本科招生專業和10個專科招生專業,擁有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經、法、教、文、史、理、工、管、藝等學科門類,有專任教師1200人,碩士研究生、本專科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武書連、網大網、校友網、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等國內高校評價機構對高校實力排名結果顯示,渤海大學綜合實力和專項指標,在中國近800所本科公立高校中排名接近二百強,在省屬高校中接近十強。在2012年中國大學ESI-TOP論文排行中,位列中國百強高校第68位,在遼寧省省屬高校中位列第一。

基本信息

歷史發展

學校前身錦州師範學院
1950年2月17日,遼西省省委省政府決定成立“遼西工農速成中學”。1958年7月,在工農速成中學基礎上,建立“錦州師範專科學校”。1958年11月20日,錦州師範專科學校升格為“錦州師範學院”,同時開始招收本科生。1959年8月至1962年3月,錦州師範學院經歷了兩改校名、兩改學制,並降格為專科。
1962年4月,遼寧工農師專併入錦州師範學院,同時將旅大師專、鞍山師專、撫順師專、本溪師專、朝陽師專的物理、化學等教研室也併入錦州師範學院,學校正式由三年制專科升格為四年制本科。
1970年1月8日,遼寧省革委會決定停辦錦州師範學院。1973年10月3日,經遼寧省革委會批准,恢復錦州師範學院建制,更名為“遼寧第一師範學院錦州分院”。1978年11月26日,遼寧省轉發國家教育部檔案,決定遼寧第一師範學院錦州分院恢復原校名“錦州師範學院”。
遼寧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1951年8月,經東北人民政府東北貿易部批准,成立“錦州商業技術學校”,隸屬於遼西省商業廳。
1961年5月,學校更名為“遼寧商業學校”。
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遼寧商業學校升格為“遼寧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合併以後20
1渤海大學
00年4月5日,遼寧省教育廳、省發展計畫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印發遼教發[2000]3號檔案,決定將錦州師範學院與遼寧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合併後暫定名為“錦州師範學院”。
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下發教發函[2003]141號檔案,決定由錦州師範學院與遼寧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的錦州師範學院更名為“渤海大學”。2004年10月16日上午,渤海大學舉行揭牌、新校區落成暨建校五十四周年慶典大會。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

辦學條件

教學單位
1渤海大學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渤海大學文學院、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渤海大學數理學院、渤海大學化學化工與食品安全學院、渤海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軟體與服務外包學院)、渤海大學工學院、渤海大學經法學院、渤海大學管理學院、渤海大學旅遊學院、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渤海大學教育與體育學院、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渤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韓國分院)、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渤海大學新能源學院、渤海大學金融與商貿學院、大學計算機教研部、大學外語教研部、大學體育教研部、渤海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渤海大學海事學院、渤海大學繼續(成人)教育學院、渤海大學培訓學院、渤海大學研究生學院,另外還建有一個獨立學院——渤海大學文理學院。
師資力量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專任教師1200人,其中教授200人,博士近400人。專任教師中,有長江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入選者、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遼寧省攀登學者、遼寧特聘教授、遼寧省優秀專家、遼寧省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者、遼寧省院士後備人選培養工程人選、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入選者、千人層次入選者、省級優秀科技人才、省級教學名師、省級專業帶頭人、省級優秀教師等近百人。
2013年武書連704所大學教師學術水平排名渤海大學位列全國高校227位,省屬高校第8名,有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套用創新團隊、套用語言學創新團隊、農(水)產品貯藏加工與安全控制”創新團隊等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
學科建設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食品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數學等3個省重點學科特色項目、馬克思主義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課程與教學論、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中國古代史、理論物理、套用化學等7個省重點學科培育項目,3個一級重點學科下涵蓋14個二級學科,即省級重點二級學科總計21個,省重點學科數量位列省屬高校第6位。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高校第39名。
擁有1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涵蓋經、法、教、文、史、理、工、管、藝等學科門類[2][7-8]。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6個)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與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軟體工程、工商管理、美術學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1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教育學原理、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史、比較教育學、學前教育學、高等教育學、成人教育學、職業技術教育學、特殊教育學、教育技術學、文藝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新聞學、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理論物理、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原子與分子物理、電漿物理、凝聚態物理、聲學、光學、無線電物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導航、制導與控制、計算機系統結構、計算機軟體與理論、計算機套用技術、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套用化學、工業催化、食品科學、糧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軟體工程、會計學、企業管理、旅遊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美術學、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科學技術哲學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
教育碩士(教育管理、學科英語、學科語文、學科歷史、學科數學、學科物理、學科化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工程碩士(化學工程)

學院設定

工學院
工學院是在原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涵蓋工學領域多個新興學科、發展勢頭強勁的二級學院。現包括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動化三個專業。
文學院
文學院由原渤海大學中文系、新聞與傳播學院整合組建而成。原中文系是學校建設最早的院系之一,原新聞與傳播學院於2000年成立。文學院下設中文系、新聞系2個教學單位,渤海大學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等3個專業研究單位,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等12個教研室。東北修辭學會、遼寧省語言學會等學會掛靠在文學院。
數理學院數理學院是由數學系和物理系合併組建而成,其數學系和物理系均始建於1958年,是該校最早設定的教學部門之一。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非師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軟體服務與外包。
管理學院
管理學院於2010年11月,由原渤海大學會計學院、管理學院及原商學院的電子商務專業合併,成立了新的管理學院。下設兩個系:行銷管理系、會計系,一個物流規劃研究所。現有工商管理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本科專業7個、專業方向1個,分別為工商管理專業、市場行銷專業、物流管理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電子商務專業、會計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財務管理(法務會計)專業方向。
化學化工與食品安全學院
化學系,食品檢測與工程系,化學工程技術系,環境工程與技術系,超精細化學品研究所,遼西生態環境研究所。
經法學院
經法學院前身為渤海大學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金融系和政法學院法律系,2010年11月起經學校學科整合後,更名為經法學院,現行的經法學院包括經濟與貿易系和法律系。
旅遊學院
旅遊學院是東北地區創辦旅遊專業較早的院系之一,1987年開始招生。具有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二個層次。
新能源學院
為了滿足社會對新型能源優秀人才的迫切需要,新能源學院於2012年7月12日正式成立,現已開設微電子學與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兩個專業。
外國語學院下設英語系,亞歐語系,套用英語系等。
國際交流學院
國際學院(國際交流處)全面負責渤海大學對外國際交流工作。包括,對外宣傳招收、管理來華留學工作;聘請管理外籍教師;外國專家及留學生公寓的管理工作;國際合作辦學;派送師生出訪、接待來訪團組等國際教育交流工作。
馬克思主義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是在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的基礎上於2010年11月正式成立,包括三個研究生專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政治與歷史學院
政治與歷史學院前身是1958年創辦的史地專業,1960年設立政教系,1976年改為政史系,1994年改為政法系,2006年更名為政法學院。2010年11月,又重新整合併更名為政治與歷史學院。
教育與體育學院 教育與體育學院是渤海大學集教學、科研、技能訓練於一體的二級學院,它的前身是1979年2月原錦州師範學院成立的教育直屬教研室,於2002年7月更名為教育學院。2010年11月,在學校院系整合中又更名為教育與體育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是由原藝術學院與新聞傳播學院部分專業整合後建立起來的教學單位。99年開始招收本科生,本科專業和方向逐步發展到12個,美術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油畫、中國畫、書法、美術史論四個研究方向。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國家級、省級特色(示範)專業11個,建設國家級、省級精品資源課程37門,國家級、省級精品教材13部,獲得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60項,居遼寧省省內高校前列。有7個省級教學團隊,有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視頻公開課:公關與溝通(2012年)、管理學基礎(2003年)
遼寧省示範專業:思想政治教育、數學與套用數學、旅遊管理、會計電算化、市場行銷等
遼寧省特色專業:物理學、市場行銷等
遼寧省省級教學團隊:食品質量與安全優秀教學團隊、套用數學研究室、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市場行銷教學團隊、商務管理教研室、語言學教研室、中國史教研室
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旅遊管理
遼寧省高校本科重點支持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市場行銷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新聞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電工電子實驗教學中心、物理實驗教學中心、公總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等
遼寧省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渤海大學-北京中軟國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遼寧省精品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
2003年精品課程 管理學基礎 單鳳儒 語言學概論 夏中華
市場行銷學 李福學 中國畫 呂德全
2004年精品課程 毛澤東思想概論 師吉金 現代漢語 姚曉波
導遊實務 周鳳傑 大學英語 孟麗娟
2005年精品課程 飯店管理概論 張利民 旅遊服務禮儀 谷玉芬
2006年精品課程 中國古代史 崔向東 C語言程式設計 秦玉平
2007年精品課程 零售學 孫曉紅 學科教學論(思想政治) 孟慶男
大學英語精讀 史梅 財務會計 賈永海
2008年精品課程 消費者行為學 閆濤 數學分析 錢偉懿
管理學 單鳳儒 國際貿易實務 尚玉芳
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 王淑芳 ---------- --------
2009年精品課程 總量經濟學 張玉明 外國文學 鄭麗娜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張天華 ---------- --------
2010年精品課程 電動力學 高亞軍 公共關係學 趙文晶
油畫風景畫 王雷 商場銷售實務 張艷玲
2011年精品視頻公開課 公關與溝通 單鳳儒 ----------- 內容來源於學校官網
2012年精品視頻公開課和精品資源共享課 遼朝歷史與文化解讀 吳鳳霞 精品視頻公開課
公關與溝通 單鳳儒 精品資源共享課
語言學概論 夏中華 精品資源共享課
合作交流
學校與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蒲隆地等國家的63所高等院校、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校作為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委託培養院校,共接收41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來校學習,互派學者講學,同時選派中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到國外進修或攻讀學位,與蒲隆地大學合作建立了孔子學院,首屆漢語班已結業。

碩士學位

語言學
渤海大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學科始建於1962年,現有現代漢語教研室、古代漢語教研室、對外漢語教研室三個教學單位和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一個科研機構。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在2004年批准為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批准為遼寧省創新團隊、遼寧省教學團隊,2008年批准建設成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本學科點現有科研人員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講師9人,具有博士學位9人,碩士學位10人,35歲以下14人,36-45歲6人,46-55歲4人,56-60歲2人。研究人員在中國語言學會、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修辭學會等各級學術團體中擔任理事以上職務17人次,其中在國家級學會擔任常務理事以上職務的8人次。本學科建設語言套用研究、西方語言理論與漢語研究、現代漢語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漢語語法學、漢語修辭學、文學語言研究、訓詁學等研究方向。
本學科點從199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截至2008年已經有畢業生74人,其中13人獲得了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3人已經在博士後流動站工作。畢業研究生主要在高校、出版社、黨政機關等部門工作。2000年以來,本專業研究生在讀期間在《漢語學習》《語文建設》《修辭學習》《漢語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編撰詞典1部。
基礎數學
基礎數學現為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該學科始建於1958年,1962年招收本科學生,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為基礎數學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是渤海大學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之一。
該學科於2000年被渤海大學評為校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經過多年來的建設,現已形成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緣結構和職稱結構比較合理師資隊伍,該學科現有梯隊人員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人,在讀博士4人,具有碩士學位教師13人,碩士生導師7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該學科一直追蹤基礎數學學科前沿動態,主要有三個研究方向,分別為微分方程、不確定性理論和非線性分析。三個方向的帶頭人分別為宋燕教授、王長忠博士、張樹義教授。微分方程方向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若干重要數學物理方程精確解析解的研究和向量場分岔理論的研究;不確定性理論方向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基於粗糙集的數據挖掘理論與方法的研究;非線性分析方向主要研究非線性運算元的不動點理論與非線性運算元方程解的存在性問題。
2010年以來,該學科在《數學學報》、《數學進展》、《數學研究與評論》、《數學季刊》、《Chaos,Solitons&Fractals》、《Phys.Lett.A》、《J.Phys.A:Math.Theor.》、《純粹數學與套用數學》、《微分方程年刊》、《ImpulsiveDynamicalandApplications》、《數學實踐與認識》、《數學理論與套用》、《東北數學》、《FIXEDPOINTTHEORYANDAPPLICATIONS》、《大學數學》等國內外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六十多篇,其中被三大檢索系統收錄五十多篇。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參加國家級項目4項,主持遼寧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和渤海大學科研項目近20項。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論文類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套用數學
渤海大學套用數學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學科。始建於1958年,自1980年以來一直被確定為學校重點學科,2002年被確定為遼寧省省重點學科。該學科在“立足發展、服務地方、強化特色、科學規劃、保障有力”原則下,通過學科建設,研究方向特色更加鮮明,水平優勢更加突出,學術隊伍力量更強,在省內具有一定的影響,並形成一定的規模。為把學校建設成為省內一流大學奠定基礎。
該學科經過多年努力,本學科擁有一支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精幹高效、富有活力的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該學科一直追蹤套用數學學科前沿動態,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最最佳化理論與套用,(2)控制理論與套用,(3)生物信息學,(4)數學物理。該學科成果豐碩。2009年以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71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檢索論文124篇,出版專著5部,教材3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參與教育部項目2項,主持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遼寧省教育廳項目21項。現有“信息與計算科學實驗室”、“數學建模實驗室”、“智慧型控制實驗室”、“計算機網路智慧型實驗室”及“重點學科實驗室”5個實驗室,其中“計算機網路智慧型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圖書8萬多冊。
該學科今後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提高科研能力,產出一些重要的標誌性成果,使該學科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吸引人才,加強學術隊伍建設,使隊伍結構更加合理。爭取在近5年內獲得本學科博士授予權。
套用化學
套用化學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學科,2003年,經國務院學位辦審批為碩士學位授權點,下屬套用化學實驗室於2004年被評為遼寧省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2007年功能化合物合成與套用團隊被評為遼寧省高等學校創新團隊;2008年功能化合物合成與套用重點實驗室被評為遼寧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在學科梯隊建設上形成了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的人員隊伍,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講師2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2人,碩士學位教師2人。
套用化學學科一直追蹤套用化學學科前沿動態,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1)石油化工產品的開發及綜合利用;(2)精細化工產品的合成及其產業化;(3)套用光化學與光催化;(4)聲化學在化學反應中的套用。
本學科始終堅持學科帶科研,科研促進學科發展的方針,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並重,產、學、研密切結合,力求降低生產成本,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提高產品質量,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先後負責主持1項教育部重點項目、3項軍工項目、12項省部級課題、4項市科技局課題、6項橫向課題。其中獲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中石化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遼寧省科技進步獎2項、錦州市科技一等獎、錦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多項;頒布1項國家軍用標準、6項發明專利、技術轉讓3項,發表學術論文180餘篇,其中有40多篇被SCI、EI收錄。
本學科今後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從重視理論創新向理論加技術創新的轉變;實現由重視科研成果向重視科研成果轉化的轉變;實現由重視發表論文向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的轉變,使該學科的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更好地為地方科技發展和經濟建設服務。
中國化研究
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是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是渤海大學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實踐中形成的一個研究力量雄厚、科研成果豐富、特色明顯、在學術界影響較大的學科。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科是渤海大學比較早的學科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學校建立之初。到20世紀60年代,開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被確定為學校重點扶植學科,2004年開始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2005年,申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碩士學位授權點,2006年獲得批准,2007年開始招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碩士研究生。2008年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
本學科現有成員2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講師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者8人,具有碩士學位者14人。
本學科教師取得了一批有影響的成果。2000年以來,出版了《構建與嬗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當代社會之變遷》《從馬克思到江澤民論社會主義基本問題》《歷史的接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先秦儒家的精神修養》《我們是誰——中國傳統精神生活的迷失與回歸》《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社會發展專題研究》《毛澤東思想專題研究》《鄧小平理論專題研究》《“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專題研究》等30餘部著作;在《中共黨史研究》《光明日報》《江漢論壇》《武漢大學學報》《毛澤東思想研究》《理論與改革》《江西社會科學》《黑龍江社會科學》《高校理論戰線》《天津社會科學》《思想理論教育導刊》《黨史研究資料》《黨史研究與教學》等國核心心期刊和其他刊物上發表了相關文章300餘篇。
本學科成員獲得全國第三屆黨史、黨建、革命史研究生優秀論文李大釗獎一等獎、遼寧省教學名師獎、遼寧省精品課程、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遼寧省第八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二等獎、遼寧省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首屆政府獎)、遼寧省紀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優秀論文三等獎等科研獎勵80餘項獎勵,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中國古代史
中國古代史是遼寧省重點建設學科,學科帶頭人為崔向東教授。
渤海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學科設定於1977年。 本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形成了先秦秦漢史、遼金契丹女真史、中國古代旅遊文化與遺產保護和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四個研究方向。四個研究方向各據特色和優勢,先秦秦漢史方向在省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唐宋遼金契丹女真史和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方向側重遼金契丹女真史和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中國古代旅遊文化與遺產保護將歷史學與旅遊學結合起來,開闢了歷史學研究的套用領域。這四個研究方向聚集了一批中青年學者,科研能力強,他們都有高質量的博士學位畢業論文,研究成果在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出版了《漢代豪族研究》、《豪族與兩漢社會》、《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明》、《先秦荒政研究》、《戰國農業》、《耶律楚材》、《遼西地區契丹女真史料匯釋》等著作20餘部;在《史學集刊》、《河北學刊》、《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中國史研究動態》、《文博》、《西南師大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50多篇;先後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博士後基金項目、遼寧省社科規劃項目、遼寧省教育廳項目等30餘項。學術成果多次獲國家、省、市各級獎勵,一些學術觀點被轉載引用,在學術界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中國古代史專業現已招收5屆研究生,在校研究生45人,研究生勤奮刻苦,參加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
課程與教學論
渤海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具有良好的學術傳統和科研基礎。渤海大學的前身——錦州師範學院是以教師教育為歷史傳統和學科優勢的師範院校,原有的8個師範專業的本科生教學工作為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90年代中期,渤海大學(原錦州師範學院)啟動了申辦碩士學位授權點工作,並於1997年獲得錦州師範學院歷史上第一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教育學原理。2001年,課程與教學論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權點。 由此,開啟了渤海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省級重點學科建設的征程。
2007年9月,渤海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在眾多學科競爭中,title依靠自己的科研優勢和學術實力被遼寧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重點扶持學科。在此基礎上,2008年在新一輪的評比中,通過專家的認真評議,課程與教學論學科被遼寧省教育廳確定為遼寧省重點學科。渤海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基礎紮實、專業水平較高的學術隊伍目。從學歷層次及職稱上看,本學科點共有專職教授13人,副教授11人,講師9人,其中博士後人員1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0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者2人,碩士學位者27人,平均年齡41周歲。在郝德永、孟慶男等教授的帶領下,本學科在課程理論、教學理論、學科課程與教學論等領域開展了創造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學術成果。
經過幾年的發展與壯大,本學科科研與教學水平獲得了顯著的提升。2004年-2008年,本學科研究人員出版學術專著8部,教材7部,以郝德永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團隊,湧現出《課程研製方法論》、《課程與文化——一個後現代的檢視》等高水平的學術專著;研究團隊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課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刊物上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112篇,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獎勵21人次。本學科點在“十一五”期間,承擔國家級、省部級教育科研項目8項,其中郝德永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當代課程改革:方法的檢視與超越(BHA060036)在國內課程與教學論研究領域處於領先水平。本著為地方基礎教育服務的精神,本學科成功舉辦了“全國學科課程與教學研討會”等重要學術會議,並承擔了“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高中新課程改革”等省級骨幹教師培訓任務,富有成效地為基礎教育培訓了大量的中國小師資。
馬克思主義原理
渤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學科源於1960年的政治教育專業(本科),1994年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2003年被批准授權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碩士學位研究生,2004年開始招生。2005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下發了《關於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將馬克思主義理論上升為一級學科,並設立了五個二級學科,原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被分別調整為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所屬的2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為此,從2007年開始招收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本學科在2008年被批准為遼寧省重點學科。本學科作為省級重點學科,正積極圍繞所確立的新的研究方向,在整合科研力量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相關領域和問題的科學研究,以期使本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上一個新台階,為實現建設省內一流,國內先進水平的學科發展目標而努力奮鬥。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成立了食品科學研究院,下設五個研究所(對應五個研究方向):水產品貯藏加工研究所、果蔬貯藏加工研究所、糧油食品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肉品科學與技術研究所、食品質量與安全研究所;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下設:區域經濟研究所、金融研究所、法經濟學研究所、文化產業研究所、網路經濟研究所等研究機構以及商智企業研究院[27]。2012年7月1日成立了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研究院。
另外還建有超精細化學品研究開發中心(研究所)、遼西生態環境研究所、影視藝術研究中心、渤海大學套用語言學研究中心、遼寧省語言學學會、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中外文化比較研究所、現代物理研究所、數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所、教育哲學與基本理論研究所、教育技術研究所、學科教學研究所、石刻書法研究所、遼西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研究中心、渤海畫派研究所等科研機構[29][13][15][30-31]。
遼寧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食品貯藏加工及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遼寧省高校套用語言學研究基地
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研究基地:渤海大學課程理論與教學實踐研究基地(課程與教學理論研究所、基礎教育研究所、教師教育研究所、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
遼寧省農村教育區域統籌與均衡發展研究基地:渤海大學農村教育研究中心
省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光電功能材料檢測與技術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功能化合物的合成及套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微電子工藝控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食品安全重點實驗室
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食品質量安全與功能性食品研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計算機網路智慧型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高校套用化學重點實驗室
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協同創新中心
省部級研究中心:遼寧省矽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生鮮農產品貯藏加工及安全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遼寧省光伏發電控制與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光伏發電控制與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超級電容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建設成果2007年,實現遼寧省科技進步獎零的突破。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十一五”以來,全校教師主持完成及在研國家“863計畫”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科技部、教育部和遼寧省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1434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各類科研成果獎勵769項。截至2012年年末,發表論文8700餘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檢索收錄論文657篇;出版專著254部;獲得專利37項。2011年至2012年年末,共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0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項、科技部項目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及重點科技項目18項。有省高校創新團隊4個,建設了國家火炬計畫錦州矽材料及太陽能電池產業基地公共檢測中心。
2010年,學校累計獲準科研項目190項,獲項目經費558.61萬元
,科研經費同比增長57%,其中,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科技部、教育部項目10項,經費總額200餘萬元;橫向項目16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勵151項,其中省級科研獎勵33項,包括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二等獎3項、三等獎10項。SCE、EI、ISTP三大檢索收錄論文103篇,出版專著53部。
2011年,學校獲得國家863計畫項目1項,實現該項目零的突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國家級項目立項19項,在省屬高校中排名第10位,科研經費總額首次突破2000萬元。學術論文被三大檢索收錄243篇,其中EI論文39篇、CPCI-S論文28篇、SCI光碟版論文76篇、網路版論文100篇,比上年增長61%。三大檢索論文中,SCI-CDE全國高校排名第158位,SCIE全國高校排名第164位。
2012年,學校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25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位列全國高校第123位、省屬高校第3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位列省屬高校第9位。學校還獲得遼寧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基礎理論課題3項,套用課題1項。學校科研總經費達到了3126.18萬,其中縱向科研經費2233.98萬,橫向科研經費892.2萬。中國校友會網2012年中國大學ESI-TOP論文排行中,渤海大學位列全國百強高校第68位,省屬高校第1位。獲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5項,三等獎12項,出版專著60部,獲得授權專利24項,申請省科技成果鑑定2項。截止2012年末,已獲科研經費1094萬元,國家級科研課題7個,專利22項,發表高水平論文137篇,其中權威核心19篇,主要核心61篇,通過省科技廳鑑定成果2項,其中一項申報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8]。
2013年,學校共獲得國家級項目35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7項(含重點項目1項)、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級項目總量比2012年增長了40%,兩金項目數量排名位列遼寧省省內高校第9位;科研經費總額首次突破6300萬元,比2012年增長了1倍,是2010年的近30倍;共發表三大檢索文章235篇,比去年增長了27.3%,其中SCI論文132篇,位列全國高校第171位;獲得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商業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學校為國務院綜改辦起草的“國家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示範試點”項目獲批准,國家下撥經費4000萬元,項目將對接農業產業項目36個。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4年4月圖書館官網顯示,渤海大學圖書館館藏圖書總量為200多萬冊,每年訂購中外文期刊1,400餘種,電子文獻資料庫24個,聲像資料32,900多件。是國家圖書館、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以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的協定用戶。
學術刊物
《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由遼寧省教育廳主管,渤海大學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理論刊物。1980創刊,2010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科技服務、化學化工、數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等方面具有一定學術水平和學術價值的論文,包括基礎理論研究和套用科學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讀者為科學研究工作者、高等學校理科教師和研究生、中等學校理科教師、有關科學研究和教學管理人員等。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前身是1979年8月10日,經遼寧省教育局批准出版的《錦州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原《錦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更名為《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原《遼寧商專學報》刊號由遼寧省新聞出版局收回。《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多次被全國高校學報研究會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報,被遼寧省新聞出版局評定為省一級期刊。2007年被全國重點文摘類期刊轉載、複印、文摘論文14篇,同暨南大學、寧夏大學、蘇州大學並列,排在全國綜合類大學的第51位;2008年被轉載、複印、文摘15篇,與東北大學、南通大學並列,排在全國綜合類大學的第45位;2009年被轉載、複印文摘9篇,排名有所下降;2010年被轉載、複印、文摘12篇,排在全國綜合類大學第42位;2011年排名第56位。

文化傳統

學校校訓多學博見,和而不同。
多學博見:中西知識兼容並蓄,廣泛的學習和涉獵,成就廣博的知識。
和而不同,出自《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與人和諧相處,不同,有自我獨特見解;和,不與人針鋒相對,作無謂的爭辯,不同,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和,協調好各類矛盾,不同,發展區別於人的個性特徵。既要和諧相處,又要有獨立個性和思想。
社團活動學校建有腳踏車協會、心聲劇團、蓓蕾手語協會、蒲公英協會、政策與法律宣傳協會、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究會、無動力飛行協會、數學建模協會等100餘個社團,開展了“大學生社團文化藝術節”和“大學生創新與創業項目評選”等學生第二課堂活動。
其中“渤海大學腳踏車協會”獲得全國高校優秀社團榮譽稱號,“大學生三農問題研究中心”被中央宣傳部門、中央文明辦、教育部門、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三下鄉先進團隊,大學生藝術團榮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二等獎”。“精英大學生打造平台”、“陽光工程”活動獲得遼寧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動(A類)榮譽稱號。
渤海大學學生會
渤海大學學生會是渤海大學學生的自治組織,是學校與學生進行溝通的橋樑與紐帶。校學生會下設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學術交流部、文化交流部、國際部、宣傳中心、權益部、體衛部等部門。
渤海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
渤海大學學生社團聯合會是渤海大學團委領導下的學校最高一級學生社團組織。下設辦公室、評議部、聯誼部、競賽部、活動部、調研部參事部等部門。
大學生藝術團
渤海大學大學生藝術團是由學校具有一定文藝基礎並熱愛藝術的在校大學生組成的民眾性文化團體。藝術團下設演出中心、管理中心、舞蹈團、聲樂團、器樂團、演藝團等職能組織。藝術團自組建以來,積極組織參與學校各類大型文藝晚會的演出活動,“校園歌手大賽”“校園戲劇大賽”、“歡送畢業生晚會”等[46]。

現任領導

黨委書
記:秦秋田
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延東
黨委副書記:趙暉
副校長:方鴻志、勵建榮、周景雷、錢建華、張守波
紀委書記:李清林
副校級調研員:林國志

地址交通

錦州市松山新區科技路19號郵編:121013
4路
運營時間:5:55--19:30票價:一元
路線:南山-站前
渤海大學站名:渤海大學
8路
運營時間:6:05--18:30票價:一元
路線:渤海大學-渤海大學東區專科學校
渤海大學站名:渤海大學(終點)
113路
運營時間:6:05--18:30票價:一元
路線:二高中-後五里
渤海大學站名:渤海大學
210路
運營時間:6:30--18:30票價:一元
路線:錦華街-金峰輪胎
渤海大學站名:渤海大學(西門)或實驗學校(北門)

遼寧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