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水平

消費水平

從巨觀的角度考察,消費水平就是一定時期內整個社會用於生活消費和服務的規模和水平;從微觀的角度考察,消費水平就是單個消費者一定時期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所達到的規模與水平。消費水平可以用消費品的實物量和勞務量來衡量,也可以用獲取消費品和勞務的貨幣支出,即價值量來衡量。數據顯示高達75%的居民認為高端、健康向上的休閒文化娛樂設施還相當缺乏,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娛樂生活需要,58%的居民還認為收入低影響其文化娛樂消費水平提高。

含義

指國民經濟統計中的居民消費水平

按支出法測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分為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三大項。最終消費分為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兩項。居民消費又分為農村居民消費和城鎮居民消費。按全國人口平均計算的居民消費額,稱為“全國居民消費水平”;按農村人口平均計算的農村居民消費額,稱為“農村居民消費水平”;按城鎮人口平均計算的城鎮居民消費額,稱為“城鎮居民消費水平”。

泛指其他各種反映居民消費狀況的指標

如各種消費品和消費性服務的總量指標與人均指標。可以是全國性的指標,也可以是地區性、家庭性的指標。一個國家的消費水平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品市場的發育程度、政府的消費政策、個人的消費欲望等多種因素。

衡量標準

消費水平可以用消費品的實物量和勞務量來衡量,也可以用獲取消費品和勞務的貨幣支出,即價值量來衡量。以價值量來衡量,一般有三種標準:①計算人均的個人消費基金(扣除消費基金中的公共部分)。②計算人均的消費基金(包括消費基金中的公共部分)。③計算人均的“消費基金+非生產性積累基金”。此外,衡量消費水平,還可以考察:①消費結構的性質變動。良性變動反映著消費水平上升,逆性變動反映著消費水平下降。②勞動者自由支配的業餘時間的多寡。自由時間增加,意味著人們有更多時間去學習、休息、娛樂,滿足發展智力和體力的需求,並使單位勞動時間內的生活資料數量增加。

確定消費水平的合理依據 消費水平在一定歷史時期和社會條件下,有一個客觀的適度界限。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一些經濟還不夠發達的國家,離開生產發展這一物質基礎,盲目追求過高的消費水平,顯然是不實際的。但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消費水平也必須伴隨而提高。落後於生產的發展而遭到抑制的消費水平,不能起積極推動生產的作用,也不符合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合理的消費水平,必須同本國的物質生產發展的水平相適應;此外,還必須有利於資源的充分利用,防止浪費和生態失調;有利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有利於消費者的身心健康;有利於整個社會進步。

確定消費水平的數量界限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確定適度的、合理的消費水平,必須考察消費水平的數量界限,明確其最低界限與最高界限。確定消費水平的最低界限,要考慮:①不應低於消費者的自然生理需要;②不應低於勞動力再生產的需要;③不應低於前一個基期已達到的水平;④不應低於分配計畫中的最低消費率。最低消費率C′,應等於基期的消費基金C0加基期消費基金乘計畫期內人口增殖率△p,然後除以計畫期國民收入Y。其公式為:C′=C0(1+△p)/Y。如果計畫期消費率小於上列數值,則意味著計畫期內的消費水平比基期有所下降。

確定消費水平的最高界限,應該保證國民收入中積累基金的最低需要,它可以分為如下兩個部分:

公式公式

①生產性積累的最低需要。即:計畫期勞動者人數(包括基期勞動者人數 L0和計畫期新增勞動者人數△L)乘以基期人均生產性固定資產f0和流動資金f1定額。以A1代表計畫期生產性積累的最低需要 ,其公式為:

公式公式

生產性積累如果低於上述數值,就會造成勞動生產率的下降或使一部分勞動者不能就業。

②非生產性積累的最低需要。即計畫期內人口數包括基期人口數p0和計畫期新增人口數 △p乘以基期人均非生產性固定資產f2和非生產性流動資金f3定額。

公式公式

以A2代表計畫期非生產性積累的最低需要,其公式為:

非生產性積累如果低於上數值,將不利於計畫期內或今後一定時期內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只有使上述兩個最低需要都得到滿足,才既不會降低勞動生產率或影響就業,又不會降低和影響人民民眾的消費水平。

相關數據統計

2012年中國各大城市消費水平:

1.上海:5350.00元

2.深圳:5280.00元

3.廣州:4750.00元

4.杭州:4980.00元

5.南京:3780.00元

6.無錫:3200.00元

7.蘇州:4300.00元

8.濟南:3120.00元

9.太原:1980.00元

10.銀川:1100.00元……

相關動態

丹麥消費水平持續下降

丹麥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月份丹零售業銷售額環比下降0.1%,自2011年10月以來累積下降0.9%。專家稱,由於工資水平增速放緩,在高通脹和高稅收的共同作用下,丹麥人的實際收入減少;同時,房價的下跌也打擊了消費者信心,導致消費相關指標的持續下降。

市民文化消費水平有待提高

文化消費形式單一

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的一項調查統計數據顯示:城市居民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88分鐘,占了全部休閒娛樂時間的27%;玩棋牌遊戲的時間46分鐘,占全部休閒娛樂時間的14.4%。而居民平均每天閱讀的時間只有23分鐘,外出參觀的時間僅有5分鐘,居民休閒娛樂用於看電視、玩棋牌遊戲等傳統的文化娛樂活動耗時過多,用於新興、有趣、健康的文化娛樂時間較少,居民的文化消費形式較為單一。記者在採訪中也了解到,低收入人群大多數人除了看電視之外很少有其他的文化消費;高收入中年輕人則對網路有著高度依賴,他們每天的工作面對電腦,回家之後仍然打開電腦,上網購物、繳費,幾乎成了固定的工作生活模式。

文化設施有待改善

隨著城市建設加快,居民所在社區各種文化體育設施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滿足居民的需要。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在我市8個社區調查發現人均圖書擁有量僅0.21冊,人均休閒文化廣場面積僅0.10平方米,人均棋牌室面積僅0.10平方米;8個社區一共只有網球場3個,籃球場3個。數據顯示高達75%的居民認為高端、健康向上的休閒文化娛樂設施還相當缺乏,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娛樂生活需要,58%的居民還認為收入低影響其文化娛樂消費水平提高。30%的居民認為文化傳媒和輿論對健康文化娛樂方式引導不夠。

養成文化消費習慣

近幾年,我市文化消費氛圍不斷濃厚,但主要是娛樂性活動,知識性文化獲得則比較少。有識之士認為,我市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化旅遊資源,應緊緊抓住鹽文化、龍文化、燈文化優勢,突出自貢文化的特色和亮點,促進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同時加大對民營文化企業的引導,使其在促進市民文化娛樂消費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大對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文化廣場的再利用和開發,依託這些公共文化設施開展各項民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市社科聯工作人員李女士認為,政府應該積極引導文化企業投資,興建更多適合民眾需求的文化消費場所,同時加強文化傳媒和輿論對健康文化的引導,讓市民養成以提高文化素質、滿足精神享受和追求較高生活品質為目的的文化消費習慣。

旅遊消費水平提高 推動自助出境游市場

在經濟發展的“民生新時代”,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推進,被其他生活負擔所擠壓的出境旅遊需求加快釋放,外出旅遊特別是出境游已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而逐漸成為大眾消費品。據悉, 2011年出境旅遊人數 6500萬人次,同比增長 13%,出境旅遊花費更是突破 500億美元大關,中國已躍居全球第四大出境旅遊消費國。專家預測,未來兩年我國出境遊人數將持續保持平均 15%的增長率,而線上旅遊的網路復蓋優勢,將助力出境游市場持續保持更高比例的增長幅度。

此外,據《 2012年網民出境游意向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近半受訪者更青睞帶有自助游形式的出境游,其中近三成( 28.6%)受訪者喜歡“自助游”,兩成( 21.7%)受訪者選擇“半自助旅遊”。這兩大信號無疑不表明,境外自助游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青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