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洛因效應

海洛因效應

人類活動中明白知道結局不好而又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成癮行為我們稱之為“海洛因效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某類癮,健康的稱之為嗜好,例如運動、閱讀、音樂藝術等;損壞健康的包括賭癮、菸癮、酒癮、毒癮、藥癮、網癮、遊戲機癮等。這些“癮”除了會對健康造成傷害,還會使人廢寢忘食,工作能力大減,破壞正常的家庭人際關係,增加經濟負擔,甚至使人失去自主能力。稱之為“癮君子”。

由來

(圖)海洛因效應海洛因效應

核心理念:

染上不良嗜好成癮而難以自拔,會傷害健康,使人失去自主能力。

要訣:

遠離誘惑,養成好習慣。

改變習慣,獲得新生。

一個婦女正在家中勞動,來了一個沒有右臂的乞丐。乞丐可憐兮兮地向女主人說:“能給我一些吃的東西嗎?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過飯了。”女主人面無表情地指著門前的一堆磚說:“你幫我把這些磚搬到屋後去吧。”乞丐看著女主人,生氣地說:“你怎么能這樣?一點同情心都沒有!難道你沒有看到我只有一隻手嗎?”女主人並沒有回應乞丐的話,而是俯下身去,用一隻手拿起兩塊磚,然後對乞丐說:“看到了嗎?我剛才不是在用一隻手搬的磚嗎?並不是非得有兩隻手才能幹活的。”乞丐怔在那裡半天沒有說出話來,最後,他俯下身子,用那只能行動的左手搬起磚來,雖然每次只能搬兩塊,但要是把這些磚全部搬完,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等搬完時,這個缺了右臂的乞丐累得一屁股坐到地上。女主人遞給乞丐一杯水和20元錢。乞丐接過錢,向女主人道謝。“你錯了,這並不是我同情你才給你的錢,而是你自己憑力氣掙來的工錢。”乞丐向女主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接過20元錢走向了遠方。

很多年過去了,女主人早已淡忘了那個沒有右臂的乞丐。一天,一個西裝革履的人來到這個庭院,他俯下身對有些老態的女主人說:“如果沒有您,我還是個乞丐,可是現在,我已經成了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他露出自己空蕩蕩的右袖管,以使女主人能想起他,但女主人還是想不起來。獨臂的董事長執意要留給女主人一筆巨款,但女主人卻說:“我們不能接受你的錢,我們一家人都有兩隻手,我們完全可以養活自己。”董事長堅持道:“是您讓我知道什麼是人格,這錢是您應得的報酬。”“那你就把錢送給連一隻手都沒有的人吧。”這個故事很感動人,發人深思。乞丐當初之所以為乞丐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雖說失去了一條胳膊,卻仍然可以靠另一隻手自食其力,在婦人的點拔下,當習慣不再習慣時,乞丐幡然醒悟,命運也從此改變了。

在飲食體現

(圖)海洛因效應油膩食物

飲食習慣

辛辛那提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Randy Seeley認為,“你一到中午就覺得餓,部分原因是你在過去的100天裡,都是在這個時間進食午餐。”是我們規律的生活,讓身體在每天的同一時間期待早飯、午飯、晚飯。
味口和胃口都是有習慣的。當你習慣食用大量的高糖高脂肪食物時,味口和胃口就會陷入貪吃的惡性循環,而當你改吃適量的清淡食物時,味口和胃口都會變小。

壓力

大多數人之所以偏好高脂食品,是因為脂肪能抑制人體內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分泌,從而改善我們的情緒狀態。處於長期壓力下的實驗小白鼠,也表現出對油脂和含糖飲料的偏好。

視覺

研究表明,人們看到喜歡和不喜歡的食物時,大腦的核磁共振成像是很不一樣的。Randy Seeley提到:“進食前,身體是有期待、會預先做好準備的。”所以,當你看到非常喜愛的食物時,會不經意地分泌唾液。

氣味

嗅覺是我們感知食物的重要途徑。一旦聞到食物的氣味,身體會分泌胰島素,餓的感覺就翩然而至。紐約大學的營養學教授Sharron Dalton說:“氣味和視覺都可以促進食慾的一連串反應。”

(圖)海洛因效應

酒精

還沒有科學根據證實喝酒會增進食慾。但是,喝太多啤酒、紅酒或白蘭地會削弱判斷力,從而使我們吃得過多。Randy Seeley發現,大多數節食中的人們都認為,如果他們正喝著酒話,就很難離開餐桌。

食物太豐富

即使飽食一頓大餐之後,我們仍會吃下一份誘人的甜點,因為對於甜點的欲望還沒有被滿足。食物的多樣性會降低人的進食自制力。人體面對品種繁多的食物,本能使然會產生去品嘗的欲望。

溫度

人們在低溫時更容易攝入過量食物,這也是餐館裡的空調溫度通常都開得較低的原因。哈佛大學的兒科教授David Ludwig認為,身體的新陳代謝降低時,便需要攝入食物,進食可以讓人暖和起來。當吃到覺得熱時,便是過飽的表現了。
離食物太近

曾有調查發現,一個朱古力就擺在自己桌上的人每天平均吃下9塊,而一個朱古力擺在離自己6米遠處的人每天平均吃下4塊。永遠不要和自己對美食的抵抗力做鬥爭,珍惜身體,“遠離”誘惑。

對食物的遠離

研究表明,長期不吃某種東西的人在遇到這種東西的誘惑時會出現“惡狼撲羊”的失控情形。

性慾

在心理案例中,很多人都會用食慾壓抑性慾,這兩者有一個此消彼長的關係,尤其是單身人士

生活中的危害

權利

權力的個性優勢放大效應會使人性與權力合勢向系統的不穩定方向偏轉,這意味著權力在操作化過程中有著一種結構性的內在衝突,即權力的秩序化目的與權力在操作化過程中必然令權力實現中介物——掌權者個性被權力聚焦效應所放大,必會產生的操作合勢偏轉。這個偏轉必致可怕的後果。

第一,權力會令掌權者產生快感、成癮、中毒、繼而權力中毒,使掌權者人性喪失。這與人所共知的,海洛因令人產生快感、成癮、中毒、中毒後喪盡天良的危害極其一致。

第二,權力對於掌權者而言,就是海洛因掌權的過程就是吸毒的過程!世界上沒有一個癮君子是靠自我戒毒成功的。成功戒毒的都是靠他人的邦助。這就是必須對權力進行制衡的根本理由!

第三,腐敗的符號世界本質是權力個性化,通俗的說法是公權私有化。這個結果是必然的,與系統的初始狀態無關。

權力海洛因效應對系統的負作用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破壞了文化背景下的已有的分配原則。這種分配原則與文化系統內個性與倫理的狀態相關連。破壞分配原則會導致整個文明系統的個性與倫理的既有狀態的衝擊,造成個性與倫理固有平衡被破壞,破壞固有的分配也就破壞了固有的平衡,從而引發系統內人與人之間;系統與人之間的相容性與排它性失衡的危機。

二,為了追求權力快感,四處出擊,瞎指揮造成無謂內耗。權力以外加力的形式,又復加劇了破壞系統的既有平衡。

三,權力由系統全覆蓋式的無因協調,退化至利益動因協調,無利益關連則不協調。權力系統協調功能喪失。

完全可以這樣說:權力對於掌權者就是海洛因。掌權的過程就是吸毒的過程,就是人性異化的過程。

如果說罌粟花的果實成為二十世紀文明社會的最可怕的物質公害,那么,善良的人們,你們必須看到符號世界裡的罌粟花之果——權力,它的潛在的危害性遠遠比海洛因更大。如果一個文明系統對掌握權力者駕馭失當,符號世界裡的海洛因比物質世界的海洛因要可怕一萬倍!

擾亂婚姻生活

長期研究婚姻生活的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教授郝麥收告訴記者,每個人都渴望新鮮、有變化的生活。就男女而言,男人的“求變”通常是想改變外部環境,而女人往往是從改造婚姻開始的。婚姻是女人的內衣。以往由於經濟不獨立,女人想換件“內衣”要前思後想。如今,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是否革婚姻的命,女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主。

如果說,經濟有保障以及數位技術的發展,讓人們心靈出軌有了載體,而有的時尚雜誌的編撰者和交友網站的經營者,就是伊甸園裡的那條蛇。他們可能不經意之間,就教授了人們如何心靈出軌、如何讓“出軌”不被發覺:千萬別讓你的另一半碰你的手機,否則,手機就有可能成為“手雷”;不要在e-mail里約定飯店名字,不要把約會安排放到草稿箱裡;給情人打完電話後最好立刻刪掉通話記錄,刪除所有收到的情人的簡訊息,不管這些話有多么動聽優美;腦子裡一定要裝好一個安全的名字,比如說同事的名字,這樣丈夫或老婆抓到“現行”時,你可以說你是在和同事商談工作;如果所有手段都失敗,就一口咬定那個電話打錯了……

郝麥收說,不論哪種出軌行為,都是因為當事者精神免疫力低下所造成的。一些丈夫或妻子,在突然面對網路化數字時代時,由於精神免疫力低下,難以抵抗其中的誘惑,一旦沉醉就不能自拔,不知不覺中忽視了現實中的家庭和親人,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在虛擬世界裡,人們不需要面對現實生活中的鍋碗瓢盆,分歧與爭吵,壓力與付出,競爭與勞累,這就是他們更願意躲在虛擬世界裡的主要動因,但這樣做的直接後果是傷害夫妻感情,破壞家庭甚至瓦解婚姻。

專家告誡說,沉迷於數位化婚外情的男女,一定要認清這種出軌行為的危害,同時,現實中的夫妻一定要積極連動,包括生活連動、思想連動、感情連動和事業連動,加強相互溝通,以營造和諧的婚姻。如果夫妻一方已走火入魔,陷入“海洛因效應”,像吸毒一樣不能自拔,就應該求助於心理學家進行強力脫敏。

電子海洛因效應危害觸目驚心

(圖)海洛因效應海洛因效應

玩“機”喪志 觸目驚心

“遊戲機病”已像瘟疫一樣在全國中小學生中蔓延。一些上癮成癖的青少年終日沉湎於遊戲機室,,難以自拔,中之深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調查發現,至少有10%的中小學生沉迷於玩遊戲機,有的城市甚至達到20%至30%。許多學生一放學就住遊戲機室跑,有的上課時間逃學去玩遊戲,有的學生甚至夜不歸家,在遊戲機室吃、睡、玩。

中“毒”成癮 誘發犯罪

毒害青少年的遊戲機之所以泛濫成災,許多家長誤以為青少年在學習之餘,玩玩遊戲機不僅可以輕鬆大腦,娛樂性情,而且可以開發智力,增長知識。

然而,專家的研究結果卻與家長們的願望大相逕庭。有關專家採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就“玩電子遊戲學生視力、大腦工作能力指數及被輻射狀況”等,對貴州省貴陽、安順、黔南三地的1434名大、中、小學生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分析後發現,電子遊戲軟碟是事先設計好的控制程式,是一種固定模式的大腦定型訓練,並不能促進大腦工作能力,而這種重複刺激反而使得大腦活動趨於條件反射,其靈活性大大降低。

許多醫學專家表示,玩遊戲機易導致近視、注意力下降,有可能誘發“兒童穢語綜合症”等怪病。同濟醫院心理學博士施其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玩遊戲機疲勞之後會產生幻覺,注意力下降,反應能力變差,影響智力發展,影響學習,長時間玩遊戲機,如果過不了某一關,在心理上會產生焦慮情緒。

武漢市公安局對5所中國小和一所職業高中2360名學生問卷調查表明,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認識到了遊戲機的危害,因而贊成規範管理或取締的學生超過半數,83%的家長反對子女玩遊戲機。對玩遊戲機,55%的人認為易導致厭學、影響學習;30%的人認為易引發打架鬥毆、賭博,造成治安不穩定因素;27%的人認為易誘發偷盜搶劫等犯罪;29%的人認為可導致道德品質下降、形成不良風氣;27%的人還認為易導致綴學。

更出乎人們意料的是,電子遊戲機無異於“電子海洛因”,是誘發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禍首。青少年一旦沉迷於遊戲機,即會產生愈來愈強烈的心理依賴和反覆操作的渴望,不能操作時便出現情緒煩躁、抑鬱等戒斷症狀。這種成癮症狀和戒斷症狀同時存在的特徵,與毒品海洛因的成癮行為特徵極其相似,故被稱為“電子海洛因”。一旦成癮,就會帶來吸毒一樣的後果,甚難戒除。由於青少年心理發育不成熟和其生理特徵,“電子海洛因”總是瞄準他們。

玩遊戲機成癮還會使青少年的人格發生明顯改變,誘發違法犯罪,一些中小學生為了玩遊戲機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導致部分學校搶劫、鬥毆案件時有發生。 

內容下流毒害學生

所謂色情遊戲就是在電腦或者電視節目中展示性。在遊戲中,有色情鏡頭,色情圖片,或者是模擬追求異性,模擬一些色情片斷等等,都屬於色情遊戲。如《同級生》《臭作》《性感沙灘》等……在電玩界、電腦遊戲交易場所,此類遊戲被稱為H遊戲,或者稱為18禁等。

專家對此憂心忡忡

此外,許多教育界人士也對色情遊戲的泛濫表示了憂心。色情遊戲對青少年的致命危害在於使原本自然、健康的性走向畸變,從而影響他們對異性的看法、處理兩性關係的態度,以及對異性吸引力的感受和戀愛觀的形成,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性心理變態或性罪錯的後果。

這位專家直言,“色情遊戲這種‘電子海洛因’是一種比其他問題更為嚴重的精神心理社會問題,更能在情感上摧毀一個人的前程。”

綜合整治 任重道遠

管理不嚴、執法不嚴是癥結所在。部門職責難分,遊戲機室的開辦需要公安、文化、工商三部門審批,三證俱全方可營業,可調查發現現在大部分遊戲機室證照不全或無證經營。

教育界人士提出,對孩子必須正確引導,培養他們建立正確的娛樂觀念和娛樂方式。在減負後,孩子們該如何合理利用課餘時間,培養良好的興趣,全社會都應來幫他們想一想

電子海洛因防治對策

(圖)銷毀電子海洛因銷毀電子海洛因

1、學校方面

第一、學校要注重素質教育,充分挖掘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激發多方面的興趣。

第二、學校和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娛樂觀念,養成正確的娛樂方式。

第三、要多關心差生。人的基本需要是一樣的,優生、差生、一般學生都需要別人的尊重與需要成功的滿足。一些差生在現實生活中無法滿足這些基本需要時,就可能會在電子遊戲中去尋找。雖然遊戲中設計的情景是虛構的,但那種成功感卻是真實的。學校和教師要更多地理解差生的這種需求,為他們多創造多種多樣展示自己的機會,關注並熱情地肯定他們那怕是一點點的進步,讓他們在現實中也能獲得成功感,需要得到滿足。

2、社會方面

第一,政府職能部門要依照法律,從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角度,從為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環境的角度,嚴格開辦網咖、電子遊戲室的審批手續。

第二,改革管理體制,嚴格執法。現行的對電子遊戲廳的管理體制在實際運行中不能很好地解決所出現的問題的現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部門職責難分,多頭管理,其結果形不成合力。所以,要改革管理體制,建立責任制;同時,要加大執法力度,對違規、違法經營的網咖、電子遊戲室,當罰則罰,當取締則取締,重拳打擊,整治、消除、關閉學校周圍的網咖、電子遊戲室。

3.家庭方面

第一,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對已經上癮的孩子,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逐步使孩子改掉不良習慣,例如第一天允許他玩1小時,第二天減少到50分鐘,以後依次遞減,逐漸脫敏,直到把他鍛鍊得到一定的自制能力。

第二,家長還應在時間上、空間上對孩子進行嚴格管理,掌握孩子上學、放學等時間,從而控制孩子的課外時間,不給他有進入網咖、電子遊戲室的時間。

第三,家長可以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孩子的合法權益,對不按法律規定,容留未成年人打電子遊戲的業主,通過法律予以解決。

總之,防止“電子海洛因”對學生的毒害,要靠全社會的努力,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的密切配合,需要政府職能部門的嚴格執法。相信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克服電子遊戲給學生帶來的影響,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好的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