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色澤烏黑,內質色白,煮成粥為深棕色,味道濃香,營養價值甚高。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洋縣黑米洋縣黑米

秦嶺南坡、漢江北岸的陝南洋縣,特產一種珍稀黑米,其外皮墨黑,內芯卻是雪白的。珍在味美,稀在色異,貴在質優。古稱“粳谷奴”,早有“黑珍珠”、“世界米中之王”的美稱。洋縣黑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和滋補價值,為米中珍品,世界稻米中的名姝。馳名天下,蜚聲海外。

洋縣黑米色澤烏黑,內質色白,煮成粥為深棕色,味道濃香,營養價值甚高。據1981年陝西省糧油檢測站化驗分析:黑米含蛋白質8.5%,比普通大米高1.7%;含賴氨酸等八種胺基酸,比普通大米高15%。另據商業部有關部門化驗分析:黑米每百克內含維生素b10.21毫克,b20.16毫克,含脂肪2.8%,另外含磷、鈣、鐵、鋅等無機成分也比較高。常食洋縣黑米,具有滋陰補腎、益氣強身、明目活血的作用。若用洋縣黑米與陝北紅棗煮粥,更是味美甜香,被人們稱之為“黑紅雙絕”。用洋縣黑米配以白果銀耳核桃仁花生米、紅棗、冰糖、苡米做成“黑米八寶粥”,是難得的高級滋補美食。如能長期服用,可以益壽延年。

歷史文化

洋縣黑米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歷史悠久。據《洋縣誌》記載,黑稻原產洋縣,據傳系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的西漢博望侯張騫選育而成。他將其奉於武帝,帝大悅,遂列為“貢品”。自漢武帝以來,歷代帝王都將洋縣黑米列為“貢品”,而成為皇室貴族的珍餚美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庚子之變”,儘管慈禧太后如喪家之犬逃到西安,仍念念不忘洋縣黑米的滋補奇效和誘人香味,親自下旨,令漢中知府進獻。

洋縣黑米是中國最早食用的優質稻米之一。《詩經·大雅·生民》中,就有“誕降嘉種,維秬維柸,維糜維芑。恆之櫃柸,是獲是苗”的詩句。據漢中師院李星教授考證,秬、柸之類乃黑糯的前身,黑糯即由此繁衍培育而成。史書稱黑谷為黑黍。《毛傳》稱:“櫃是黑黍之大者”。晉代崔豹《古今注》謂:“稻之粘者為黍”。宋代羅願《爾雅翼》述:“庶人薦黍,有露仁、矮人、馬尾、黑谷、罩粒五種”。就其種植範圍,又述:“稷、黍、稷、稻,梁之屬皆該有之也”。梁州,即今漢中地區。故黑米出漢中,據今約有3000年以上種植歷史。這比傳說中張騫培育黑糯要早得多。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洋縣范壩村發掘春秋平王姬宜臼年間的古墓時,發現墓葬內有此米。可見,早在2600多年以前,洋縣范壩村一帶的先民就已種植並食用黑米了。《洋縣誌》稱:“黑米、香米、薏米、桂花米,乃貢米也”。把黑米列為洋縣“四種優質奇米”之冠。洋縣黑米、香米、寸米,又被稱為“米中三珍”,可見黑米的稀奇珍貴了。

營養價值

黑米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據商業部食品檢測科研站和陝西省糧油檢測站、西北農業大學中心化驗室分析測定:黑米含蛋白質9.56%~11.8%,比普通大米高37%,比國際大米質量標準高3.81%;含脂肪2.37%~2.8%,比中國大米質量標準高2.9倍,比普通大米高1.3%~2.5%;還富含16種胺基酸,平均高於普通大米15.8%。每百克含纈氨酸754毫克、亮氨酸1261毫克、賴氨酸249毫克、蘇氨酸419毫克、異氨酸357毫克、精氨酸915毫克、組氨酸385毫克、苯丙氨酸518毫克,這8種胺基酸含量平均較普通大米高15.85%;每百克中尚含有維生素B10.21毫克、B20.16毫克。此外,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其它營養成分,如鐵、鈣、鋅、鉬、硒等多種礦物質的含量,亦大大高出普通大米。因此,有“世界稻米之王”的美稱。

藥用價值

洋縣黑米洋縣黑米

洋縣黑米還以其獨特的藥用價值而倍受青睞。更以其滋補而著稱。祖國醫學認為:黑米有“滋陰補腎,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作用,有提高人體抵抗力的功能。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黑米主治“走馬喉痹,調中氣,主骨節風,癱瘓不遂,常年白髮”症。治療體質虛弱,頭昏貧血,白髮、眼疾,腰酸膝軟,四肢乏力,奏效較快。是理想的食療、滋補佳品,兒童食用可增強智力,中年人則可壯筋骨、生力氣,老年人則可延年益壽。對腦力勞動者來說,更是一種物美價廉的保健滋補晶。故又有“藥米”之稱。難怪歷代帝王將它列為貢米盡情享用。民間對黑米藥用價值早有認識,如漢中人將“黑糯”稱之為“接骨糯”,將它加入跌打中草藥敷在患處,接骨療效良好。城固、洋縣一帶的產婦坐月子,親朋鄰里都要來送禮賀喜,禮物就是雞蛋、甜酒、紅棗、黑糯米之類的營養品。故黑米又稱之為“月米”。產婦食後有利於產後組織的恢復和增加乳汁。

現代醫學證實了黑米的醫療價值,即能治療頭昏貧血、白髮、腰膝酸軟、視力不良等症,特別是還有防癌作用。最近報導,黑糯米含有“強心甙”,可作為心力衰弱病人及產婦的滋補品。湖北仙桃市醫院對缺鐵性貧血兒童臨床試用,服黑米食品 1月後,患兒食慾增加、精神狀態改善、睡眠安寧、出汗減弱,血紅蛋白、紅細胞和紅細胞容積、紅細胞壓積明顯提高。對厭食、佝僂病水腫肝炎等,均有一定療效。

食用方法

黑米入食,煮成米飯,深棕帶黑,疏鬆爽口,味美醇香,不粘不膩,入口有嚼頭,富清香,風味獨特,易於消化。黑米煮粥,深棕帶紫,黝黑醇香,晶瑩透亮,可與瓊漿玉液媲美。以文火慢煮成粥,其效能最佳。黑米與紅棗相煎,謂之“紅黑雙絕”,有喜慶之色,其味甘醇,營養價值頗高;如果再配上百合、天麻、銀耳、白果、核桃仁、花生仁、薏米、冰糖等,便成為難得的“黑米八寶粥”,是一種高級滋補美食。陝西已將“黑米粥”列為招待外賓的風味食品。許多外國首腦、高級官員和各國知名人士品嘗嘗後,無不交口稱讚。1990年9月江澤民總書記親點要用洋縣“黑米快餐粥”招待貴賓。黑米燉雞(子雞),別具風味,營養極佳,曾被列為皇宮“御膳”之一。近年來,秦洋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漢中地區米廠,將黑米加工成“快餐黑米粥”、“黑米羹”、“黑米糕點”和“黑米酒”等方便食品、飲料,暢銷國內外,深受消費者歡迎。美國紐約的西班牙餐廳,用黑米和墨魚一齊烹煮,上面澆上稠濃的大蒜汁,成為轟動一時的名菜佳肴。

生長環境

洋縣黑米洋縣黑米

洋縣地處漢中盆地東端,北有秦嶺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漢江由西向東橫貫其中,形成東南北三面環山,中部低平的小盆地。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溫暖濕潤、雨量充沛的氣候特徵,為黑稻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黑稻分布於該縣漢江北岸的馬暢、湑水、戚氏、城關一帶。其海拔460—480米,年乾均氣溫14.7℃,年降雨量813.6℃,年日照時數1824.6小時,無霜期239天。與漢中相比較,冬季稍暖,夏季稍涼。黑稻生長、開花時期的氣溫多在25~30℃之間。全縣23萬畝水田均適宜黑稻種植,尤以縣境西部湑水河畔5萬畝老田區為理想的黑稻生產基地。該區水資源豐富,水利設施良好,光熱充足,土壤肥沃,以沖積沙質黃壤為主,有機質子均含量3.78%,PH值7.4,硼、鋅、錳、銅等微量元素齊全。土壤色澤青黑,生產出的黑米墨黑透亮,米質細密。

洋縣黑稻屬禾本科(Gramineae)、稻屬,其傳統品種為秈、糯兩種。傳為西漢張騫選育而成。相傳,張騫青年時代,勤奮好學,總想將來成才立業。一日他在故鄉渭水河畔(洋縣和城固交界處)柳林內讀書睏倦,依柳而眠,悠忽入夢,夢見天上文曲星,即向文曲星求教。文曲星答曰:“你看到黑米之日,就是你發跡之時”。從此,張騫不辭辛苦,不避寒暑,除刻苦攻讀外,一有時間,就到田野稻穀叢中去尋找黑谷。找了整整一年,找到了1株帶有濃香味的稻穗,這就是後來傳下來的香米。又找了兩年,終於在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隨父耕作時,發現了l株黑稻,剝開後,米粒全是黑的。這時,正值漢朝鼎盛時期。漢武帝為了消除匈奴對北方的威脅,想和大月氏族建立友好關係,於是公開徵聘能擔當此重任的人才。漢建元二年,張騫應招,這就是“張騫通西域”的開始。由於黑米是張騫飛黃騰達的徵兆物,此後就精心培育種植,又經過歷代勞動人民的選育,一直繁衍至今。如今在陝西關中、四川寧夏安徽湖南湖北上海、廣東及廣西“安家落家”。這個傳說帶有神話色彩,但它說明了一個事實,黑米和香米在洋縣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

栽培方法

洋縣現在大面積種植的黑谷,是洋縣農業科技人員選育的矮黑谷新品種,被陝西省命名為“秦稻一號”。株高93~98厘米,株型緊湊,葉短而直,莖稈粗壯,不易倒伏,分櫱力較強,穗長18~20厘米,每穗粒數100~130粒,千粒重25~26克,穎殼淺褐色,米皮紫黑髮亮,胚乳白色,呈圓筒形,比香米略扁長。生育期135~140天,畝產300~350公斤。在豐產栽培條件下,畝產可達450~500公斤。洋縣黑谷屬中遲熟品種,糯性中等。感溫、感光性較強,本縣栽培需活動積溫 3100℃左右,有效積溫1450℃左右,光照時數700小時左右。較抗惡苗病,易感稻瘟病。

其栽培方法:一是適時播種,培育多櫱壯秧。一般在4月中旬播種,畝播量25公斤左右,做到稀播、勻播,秧齡30天,培育出帶3~4個分櫱的壯秧。二是早茬栽培,插足基本苗。在兩熟稻區應以中早茬為主,選用早、中茬品種,5月中、下旬插秧,實行小株密植,按(29.7+16.57)X16.5厘米規格寬窄行插植,畝插2,5萬穴,每穴2~4本帶櫱壯秧。三是實行配方施肥。一般畝施農家肥2500公斤,純氮7.5~8.5公斤,基肥占總施肥量70%以上,增施磷、鉀、鋅肥。追肥堅持“前重、中控、後補”的原則,促花追施氮磷鉀複合肥。抽穗揚花期每畝葉面噴施稀土微肥一包或2%的磷酸二氫鉀1~2次。四是科學用水,適時曬田。插秧後灌7厘米左右深水護秧,分櫱期濕潤灌溉,插秧後20~25天退水曬田至泥面出現雞爪紋後復水;孕穗保持3厘米左右的淺水,圓柱期薄水至蠟熟。整個生育期不能幹水。乾水後,米粒變紅,影響品質。五是重視稻瘟病防治。在插秧期每畝用20%三環唑7.5~10克,常量噴霧或低容量噴霧,防治苗瘟和葉瘟;本田期水稻破口前2~5天噴藥防治穗頸瘟。六是適時收穫。當全田稻穗90%的穀粒完全由黑色變為深褐色,米粒變硬,皮變黑後的黃熟期即可收穫,不能過早收。

特產特色

黑米之“黑”,主要是因為米內,特別是糊粉層中富含有大量的黑色素。其主要成分為吡咯素,它是黑米的精華。

黑米為名貴稻米,種植黑米經濟價值高。每公斤售價:產地4元以上,西安8元,上海12元,廣州16元,香港76港元,美國8美元。據有關部門統計,洋縣黑米及其製品行銷全國19個省市與日本、德國、新加坡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鳳飛海外,深受外賓及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現已成為拳頭產品。1991年10月國家主席楊尚昆出訪巴基斯坦、伊朗兩國,選定洋縣黑米為出訪饋贈禮品。

特產榮譽

洋縣黑米有濃厚的“鄉土觀念”。過去主要在洋縣渭水鄉一帶種植,近年種植面積有所擴大,全縣已發展到2萬畝,畝產360公斤以上,最高達470公斤,總產700多萬公斤。洋縣黑米除產于洋縣外,還產於城固、南鄭等縣。近年關中的周至縣、安康地區部分縣和廣西南寧市邕寧縣百濟鄉開始引種成功,產區擴大。但由於水土和氣候的關係,黑稻引種他鄉往往會異化變質。所以洋縣農牧局良種場專門開展黑米品種提純、復壯業務,供應產區生產用優質良種。1985年,洋縣黑米在陝西省農產品選評會上,被評為省級優質特種米;同年,農牧漁業部授予全國優質特種米稱號,並頒發獎狀。1992年被載入《秦巴山區土特名產》一書。1992年洋縣農牧局良種場選育成功黑米新品種,正式命名為“洋縣黑香粳糯”,給黑米家族增添了一名新秀。為了更好開發黑米產品,1993年正式組建了“洋縣黑米名特作物研究所”,它將對黑米生產、品種選育、系列產品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起重要的科技先導作用。

盤點陝西省特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