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鳥

泰坦鳥

泰坦鳥屬於鶴形目(Gruiformes)恐鶴科(Phorusrhacidae)恐鶴亞科(Phorusrhacinae)的巨大肉食鳥類,是恐鶴科中最後的成員,泰坦鳥屬下只有一種,稱為巨大泰坦鳥(T.walleri),由Benjamin I.Waller在1963年命名。泰坦鳥體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200-400公斤,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泰坦鳥泰坦鳥

泰坦鳥體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150公斤,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和其他的恐鶴科一樣具有巨大的,而且它的退化雙翼不可能用來飛翔,但是進化出了一對用來抓住獵物的爪,這種尖鉤爪可以輕鬆撕碎獵物。泰坦鳥的中則巨大,可以踢抓獵物。

泰坦鳥生活在上新世的北美洲,分布在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一般認為恐鶴科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連線的時候因為更進步的肉食動物的競爭而滅絕了,但是泰坦鳥卻反向進入北美洲,直到180萬年前才滅絕,但是1995年在德克薩斯州一個更新世沉積中發現了泰坦鳥化石,顯示它們是直到15000年前才滅絕的,這就是說早期的美洲人類很可能不得不面對這些可怕的肉食鳥類。泰坦鳥是恐鶴科最大也是最後的成員。它們的翅膀上有巨大的爪,而且力量十足,所以它們在其他恐鶴科滅絕後還能生存。

生活習性

泰坦鳥泰坦鳥
泰坦鳥這種搜捕獵物的巨鳥,成為頂尖掠食者,你可能會說恐龍仍在統治世界。德國一處名為蓋塞特的地點保有了幾件骨骸,而事實上,同類的鳥也居住在北美各地,所以有很多證據可以幫助我們重建它的面貌。

就它的體型看來,泰坦鳥必定是濃密的森林中悄悄埋伏的掠食者。泰坦鳥估計約高1.4-2.5米及重250公斤,但差異較大,故它們有可能是兩性異形。雖然未有發現它的頭顱骨,但從其近親可以肯定它是很大,且有像斧頭的鳥嘴。它的雙翼細小,故不可能用來飛翔,相反有一對爪可以用來抓住獵物。

整體而言,它非常似它最的近親:南美洲的恐鶴及Devincenzia。就它的遺骸所知甚少,只知道比Devincenzia的腳窄,但中趾則按比例較大。

進化特點

泰坦鳥泰坦鳥化石

按照目前的進化理論,鳥類是中生代食肉恐龍的後裔,而泰坦鳥也和其“遠親”霸王龍一樣,主要依靠頭和嘴的巨大殺傷力進行捕獵,強壯的後腿適合埋伏出擊,而前肢也就是翅膀則大為退化,這樣就能在保持身體平衡的情況下支撐更沉重的頭部。5000多萬年來,南美洲長期與其他大陸隔絕,因而保存了許多古老的生物種類,泰坦鳥的祖先曲帶鳥就是其中之一。約在200萬年前,巴拿馬地峽將南北美洲連在一起,許多南美動物被更有競爭力的北美動物擠至滅絕,而曲帶鳥卻仍然倖存下來,而且有一支挺進北美洲,其代表就是泰坦鳥。

泰坦鳥是恐鶴科最大也是最後的成員。它們的翅膀上有巨大的爪,而且力量十足,所以它們在其他恐鶴科滅絕後還能生存。泰坦鳥屬於鶴形目(Gruiformes)恐鶴科(Phorusrhacidae)恐鶴亞科(Phorusrhacinae)的巨大肉食鳥類,是恐鶴科中最後的成員,泰坦鳥屬下只有一種,稱為巨大泰坦鳥(T. walleri),由Benjamin I. Waller在1963年命名。

泰坦鳥體高可達2.5米,體重可達150公斤,是最大的恐鶴亞科肉食鳥類。和其他的恐鶴科一樣具有巨大的喙,而且它的退化雙翼不可能用來飛翔,但是進化出了一對用來抓住獵物的爪,這種尖鉤爪可以輕鬆撕碎獵物。泰坦鳥的中趾則巨大,可以踢抓獵物。泰坦鳥生活在上新世的北美洲,分布在佛羅里達州和德克薩斯州,一般認為恐鶴科在北美洲和南美洲連線的時候因為更進步的肉食動物的競爭而滅絕了,但是泰坦鳥卻反向進入北美洲,直到180萬年前才滅絕,但是1995年在德克薩斯州一個更新世沉積中發現了泰坦鳥化石,顯示它們是直到15000年前才滅絕的,這就是說早期的美洲人類很可能不得不面對這些可怕的肉食鳥類。

歷史演化

泰坦鳥泰坦鳥捕食
最早的泰坦鳥可以回溯到梅塞爾頁岩時代,即用來重建世界的始新世。但隨後,它們雖然可能是從泰坦鳥這樣的巨鳥演化而來,卻變得只有雞類大小,難以稱上“恐怖”。然而,它們在南美洲卻變成兇猛的掠食者,並在兩塊陸塊擠壓連結在一起後,移居北美。鳥類的骨頭由於構造輕巧,且呈中空狀,所以化石向來極其罕見。恐鶴雖然體型高大,但也不例外,直到最近它們的骨骸化石仍是非常稀少。最近佛羅里達發現了一處地下灰岩坑,裡頭保存了北美種恐鶴的骨頭。在這些化石中,有一隻引人注目的爪子,這似乎原是鳥翼的一部分。雖然鳥翼的其它部分已不在,鳥翼上的爪子卻不是前所未聞,所以我們可以猜想它的原貌。至於它是怎么用的,則是另一回事。阿根廷的蒙地賀摩索(Monte Hermoso)只找到恐鶴的部分化石,最近在德州、佛羅里達發現了其北美種Titanis,而拼湊出它的完整面貌。 恐鶴屬於一種稱為恐鳥(Terror Bird)的族群。已知最早的恐鳥是愛尼格瑪鳥(Aenigmavis),它是在有四千九百萬年曆史的德國梅塞爾礦床發現,體型只有現代雞類的大小。然而在南美洲,愛尼格瑪鳥的後裔變得相當巨大,而且直到貓科動物自北美遷移過來前,都是這塊大陸的主要掠食者。

泰坦鳥這種搜捕獵物的巨鳥,成為始新世森林的頂尖掠食者,你可能會說恐龍仍在統治世界。德國一處名為蓋塞特的地點保有了幾件骨骸,而事實上,同類的鳥也居住在北美各地,所以有很多證據可以幫助我們重建它的面貌。唯一的爭議是,泰坦鳥是使用它巨大的鳥喙來敲碎堅果,還是骨頭。這種鳥喙的形狀對掠食者來說很不尋常,而比較像是草食動物。但如果只是為了敲碎堅果,這樣的大型鳥喙似乎太過有力,所以,看來它很可能是把鳥喙用在較為邪惡的用途。泰坦鳥的化石在德國的蓋塞特很常見,美國也時有所現。泰坦鳥是當時最大的動物之一。對於它巨大鳥喙的用途,眾說紛雲,有的說是為了敲開堅果,另一種論點是說供作擊裂骨頭之用。就它的體型看來,泰坦鳥必定是濃密的森林中悄悄埋伏的掠食者。

退化特徵

泰坦鳥的身軀健碩,脖子很長,腦袋很小。圓鈍的喙,兩隻大大的腳趾及粗壯的大腿。泰坦鳥的前肢已經退化,只留下很小的翅膀,羽毛同鴯鶓非常相似,是一種善於奔跳而不會飛的巨鳥。

泰坦鳥是早期鳥類向大型化發展的一支代表,它同島上的其他動物一起和諧地生存了很長一個時期。人們認為泰坦鳥的肉多且鮮美,羽毛修長,可作裝飾品,過去,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常常獵殺泰坦鳥,取食它的肉,面羽毛則作為身上的裝飾品,他們還用泰坦鳥的腿骨做成項鍊,佩掛在胸前。那裡至今仍流傳著許多關於泰坦鳥的神話傳說。

物種滅絕

泰坦鳥化石泰坦鳥化石
泰坦鳥數量本來一直不多。到了17世紀,馬達加斯加島的居民數量已增至以前的十幾倍,他們很快就出現在缺衣少食的現象,這促使他們的加快了開發自然、掠奪自然資源的進度。大片的森林被砍伐,變成了家田,使泰坦鳥無家可歸,許多泰坦鳥因此死掉了,剩下的泰坦鳥有的不得不去偷食家作物,這對於還不能完全滿足自己需要的當地居民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一時間泰坦鳥就被當成了仇敵,也成了當地人主要的肉食來源,他們不但獵殺成年的泰坦鳥,就連幼鳥也不放過。隨著馬達加斯加森林的大量減少,成年的泰坦鳥也所剩無幾,幼鳥及泰坦鳥也是同樣的命運。

1649年,是當地居民能夠捕殺到泰坦鳥的最後一年。之後,人們再也沒有見過泰坦鳥。但據說200年後,在1849年,曾有人在馬達加斯加南部的森林裡發現了一枚泰坦鳥蛋,可惜的是沒有發現成鳥。自此以後,人類再也沒有發現過任何泰坦鳥的足跡,它的世界第一大鳥的稱號也在人類的干涉之下讓給了鴕鳥。泰坦鳥是恐鶴科最大也是最後的成員。它們的翅膀上有巨大的爪,而且力量十足,所以它們在其他恐鶴科滅絕後還能生存。

影視資料

《史前一萬年》
羅蘭艾墨里奇RolandEmmerich導演,史蒂芬•史崔特Steven Strait、德雷 / 卡米拉•貝爾Camilla Belle、艾沃萊特 / 克利夫•科蒂斯Cliff Curtis等主演,影片中有一個神秘殺手、身高2.5米的地棲食肉巨鳥——泰坦鳥。

世界鳥類百科

我們人類的世界多姿多彩,同樣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著一個五彩繽紛的動物王國,在這個“國度”中有哺乳類、爬行類、魚類、犬類還有鳥類等等。在科學的探索中我們不斷的去發掘新的事物,在動物的王國中我們不斷的尋覓新的生命,本次任務的主題是“世界鳥類百科”,在這裡我們收集了較多世界各國的珍奇鳥類名單,讓我們一起為它們做出最完美的名片吧^_^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