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塔瓦州

波爾塔瓦州

波爾塔瓦州(烏克蘭語:Полтавськаобласть;英語:Poltava Oblast)是烏克蘭中部的一個州,首府波爾塔瓦。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首府 波爾塔瓦
面積28,800Km2
人口 1,584,446人(2005年)
人口密度 55人/Km2

簡介

波爾塔瓦波爾塔瓦
在第聶伯河支流沃爾斯克拉河畔。人口30.2萬(1985)。1430年見於史籍。公路和鐵路樞紐。附近養豬業發達。工業以肉類加工和皮鞋業著名,還製造肉類加工設備、運輸機、電機、針織機械和人造金剛石。有養豬研究所及烏克蘭科學院天文台。設有多所高校。波爾塔瓦1100多年歷史,曾經1709年彼得一世在此與北歐軍隊大戰,大勝。所以立碑。市內有彼得一世戰爭紀念館。是著名作家果戈理的故鄉。由於是文化城市,所以空氣很好。波爾塔瓦有歐洲很有名的口腔醫學院。

工業

市中心市中心

波爾塔瓦州是烏克蘭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的中心,在其地界上有許多石油鑽井和輸油管道。烏主要的石油精煉廠就位於該州的克列緬丘格。同時,重要的鐵礦石處理設備也位於該州。
據信,標準烏克蘭語就是以波爾塔瓦州當地農民使用的方言為基礎的。不過,現在該州至少有一半人或者講俄語或者是俄語與烏克蘭語的混合語。這主要是由當年俄對烏的工業遷移引起。

歷史介紹

歷史圖片歷史圖片

烏克蘭首都基輔以東340公里,有座風光秀美的小城波爾塔瓦。波光粼粼的沃爾斯科拉河繞城而過,城市四周是一望無垠的綠色平原,綠蔭如蓋的街心花園給小城增添了安謐和溫馨。然而,約300年前這裡曾發生過一場震驚歐洲的激烈戰役,波爾塔瓦也因此而遠近聞名。
1700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為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發動了對瑞典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戰爭初期,年輕氣盛的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率領“不敗之師”,屢屢戰勝雄心勃勃的彼
得一世。總結失敗教訓後的彼得一世,重整軍隊,趁卡爾十二世轉戰波蘭之際,再度出兵,誘使決戰心切的瑞典軍隊孤軍深入烏克蘭。1709年6月,長途奔襲且不斷遭到俄軍襲擾的瑞典軍隊來到波爾塔瓦城下,此時卡爾十二世統領的7.1萬人的精銳之師,已銳減至2.7萬人,而等候他們多時的4萬餘俄軍早已構築好層層工事。6月27日,波爾塔瓦戰役打響。戰鬥中彼得一世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俄軍以極小的代價將昔日歐洲最強大的瑞典軍隊一舉全殲。此役之後,瑞典再也無力與俄國在歐洲大陸上爭雄,彼得一世也將他治下的國家帶入了歐洲強國之列。
如今走在波爾塔瓦城中,依舊可以感受到當年戰爭的氣息,城內眾多古蹟都與這場戰役息息相關。市中心的圓形廣場上聳立著一座高大雄偉的光榮紀念碑。這座青銅紀念碑是1809年為紀念波爾塔瓦戰役100周年而興建的。紀念碑為尖頂圓柱形,碑頂一隻金色的雄鷹展翅欲飛,象徵著俄國在勵精圖治的彼得一世帶領下,正融入歐洲,走向富強;碑身上雕刻有俄國歷史上第一支正規軍隊使用過的鎧甲和兵器;碑座下方的18門火炮,向世人展現著當年那支俄國新軍的神威。
城內至今保留著彼得一世作戰前曾休憩過的救世主教堂。據說戰役前彼得一世曾在此祈禱勝利,並與全城的守軍宣誓與敵血戰到底。教堂外的廣場上有座建於1849年的紀念碑,碑頂的俄軍青銅頭盔、寶劍和盾牌在月桂花環的映襯下熠熠生輝,碑身和碑座上雕刻精美的雙頭鷹和雄獅,彰顯著彼得大帝的光榮與夢想(見上圖,譚武軍攝)。
僅有32萬人口的波爾塔瓦擁有7座風格各異的博物館,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位於城郊瑞典墳墓路的波爾塔瓦戰役遺址博物館,每年有超過20萬的遊客慕名而來。占地300公頃的古戰場遺址上豎立著11座方尖碑,以此紀念在這裡犧牲的1345名俄國士兵。博物館內收藏有俄瑞兩軍使用過的大量兵器、戰服、作戰條令和軍事文書等。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彼得一世曾使用過的車床、穿過的無袖上衣等。館內反映當年戰況的油畫,場面恢宏,栩栩如生。站在畫前,不由得想起普希金在他最後一部浪漫主義長詩《波爾塔瓦》中曾描繪的戰爭場景:“東方升起新的朝霞,平原的山岡上炮聲隆隆,片片火光直衝雲霄。迎著清晨的霞光,部隊開始合圍,灌木林中傳來陣陣槍聲,炮彈呼嘯而過,子彈啾啾作響,冰冷的刺刀已經上槍”。在描繪波瀾壯闊的戰役場面的同時,普希金還在詩中不惜筆墨熱情歌頌彼得大帝:“他像神一樣降臨,他神采奕奕,……在戰場上,他在軍隊前面飛奔而過,像戰神一般愉快而威嚴……在北方大國人民的心中、在他南征北戰的命運里,只有你,波爾塔瓦的英雄,給自己建立起一座豐碑。”

烏克蘭的24個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