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陵

永安陵

南北朝時期陵墓遺蹟,南齊篡位暴君明帝蕭鸞為其父所建的陵墓,現存一對石麒麟,有雙翼,造型扭曲,張目對日,均保存極好,為南朝陵墓石刻代表作之一,位於胡橋鄉東苗圃村東北樹林邊緣。

永安陵

永安陵永安陵
南北朝時期陵墓遺蹟,南齊開國皇帝高帝蕭道成為其父所建的陵墓,現存一對石麒麟,有雙翼,作昂首闊步狀,高大威猛,其一保存較好,另一缺頭頸。位於胡橋鄉張莊村東側農田中。

修安陵

永安陵永安陵
南北朝時期陵墓遺蹟,南齊篡位暴君明帝蕭鸞為其父所建的陵墓,現存一對石麒麟,有雙翼,造型扭曲,張目對日,均保存極好,為南朝陵墓石刻代表作之一,位於胡橋鄉東苗圃村東北樹林邊緣。金王陳村失名墓(根據墓室磚畫以及歷史、文化等眾多因素比定為南北朝時期陵墓遺蹟,南齊篡位暴君明帝蕭鸞的陵墓——興安陵):現存一對石麒麟,有雙翼,體形較小,其一保存較好,另一由於風化作用,已面目全非,位於建山鄉東金家村王家村之間的田野中。南朝由於政權更迭頻繁,帝侯眾多,陵墓實難考辨。目前,基本能確認且經過發掘的主要有齊景帝蕭道生修安陵(丹陽胡橋鶴仙坳)、齊宣帝蕭承之永安陵(丹陽東北獅子灣胡橋)、齊東昏侯蕭寶卷墓或齊和帝蕭寶融恭安陵(丹陽東北經山金家村)、梁桂陽王蕭融墓、梁安成康王蕭秀墓(南京棲霞山甘家巷)、梁建安郡王蕭偉墓(南京堯化門)等,其中以齊景帝修安陵最具代表性。 齊景帝蕭道生為明帝之父,系死後被尊為帝,生前並沒有享受帝王之尊, 但其陵寢——修安陵卻獨具豪華。陵墓雖曾被盜,破壞嚴重,仍可見地宮設計嚴謹,布局合理。陵前的天祿、辟邪神獸仿佛還在講述舊時的威嚴。 全墓用330種不同形制的10萬餘塊磚砌成。地宮由封門牆、甬道、墓室和附屬建築四部分組成。封門牆有2道,每道寬7.6米,高2.6米,厚0.6米,為防潮濕,二牆之間還由厚0.25米的石灰隔開。甬道為券頂,內有兩道由內向外開啟的石門,門額呈半圓形,砌在甬道券頂上,墓室為長方形,長9.04米、寬4·97米、高4.35米,墓室四壁嵌有拼砌的大幅模製磚畫多幅,周圍壁面用飾有蓮花等紋的各種花紋磚精巧排列砌成,紋飾華麗,仿佛宮中織錦壁衣。 雖經盜掘破壞,墓室內磚畫有的仍保存完整,清晰可見。東西兩壁有“羽人戲虎”、“騎馬武士”、“執乾侍衛”、“持扇侍從”、“竹林七賢”等5幅。其中以“羽人戲虎”畫幅為最大,保存最完好,畫面全長為230厘米,高90厘米。畫中一虎位於畫面中央,昂首翹尾,四足奔騰,威風抖擻,虎前有一羽人回身與虎戲。此畫系想像仙境中仙人戲虎的情景而繪製, 也反映了當時人們渴望升仙的思想。

景安陵

永安陵永安陵

南北朝時期陵墓遺蹟,南齊武帝蕭賾(高帝蕭道成之子)的陵墓,現存一對石麒麟,有雙翼,造型修長優雅,文飾精美,其一保存較好,另一由於風化作用,已面目全非,為南朝陵墓石刻代表作之一,位於前艾鄉東新民向北至建山鄉的公路西側(石雕西側有一磚瓦廠)。

相關記載

永安陵殘石刻永安陵殘石刻
據《考古》1964年第11期的郭湖生等人調查,永安陵,保存情況最差。其東南約半里處有水沖溝,雨後山水夾泥砂而至,淤積甚厚,石人像僅胸部以上露出地面。陵台門闕,埋沒大半。無祔葬遺蹟。從附表可以知道永安陵保存的石刻有望柱1,客使2,殘毀的石刻有角端1,石馬2,石虎1,石羊2,共9件。
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載:永安陵位於河南鄭州鞏義市西村鄉常封村西。祔墓有太祖王后、賀後,太宗尹後、符後。陪葬子孫121人,冢均無存。陵園南北長520米,東西寬230米, 面積1.96萬平方米。陵台高5米, 現存石刻4件。
據《北宋皇陵》:永安陵現由上宮、孝惠賀皇后和淑德尹皇后陵組成。其下宮和陪葬墓地面已不存形跡。陵區南北長約1000、東西寬650米,方向186度。
永安陵上宮僅存陵台及神道石雕像4件。由於近年平整土地,陵園地面由南至北形成四階台地,每階落差1.1-1.4米。陵台略呈方形覆斗狀,下部四周被削成陡壁。現存底部東西長27米、南北寬22米,頂部邊長3米,高6.9米。在陵台向南185米處的神道東側,現有石雕像4件,由南向北依次為控馬官1、石虎2和石羊1。據當地村民介紹,該陵前原立有東、西兩行石雕像,60年代後期才遭到毀壞。
與郭湖生的調查相比,最大的問題不是石刻少了5件,而是石刻種類發生了變化。郭的調查里,沒有控馬管,而《北宋皇陵》卻多出了控馬官?從《考古》雜誌上的照片可以看到,在望柱以北,有三個石刻,根據書中所說,分別是角端和石馬。照片拍得很清楚,角端的頭殘缺,石馬旁沒有控馬官。石刻越來越少,控馬官不可能在60年代以後新冒出來。那么只有一個是對的,是誰?
永安陵祔葬後陵到底有哪些,二書也有分歧。《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在永安陵條下還記錄了宋太祖王后陵、宋太宗符後陵、宋太宗賀後陵。這裡有個錯誤,那就是賀後是宋太祖的皇后,所以這肯定是錯誤。此外,據《北宋皇陵》,陪葬永安陵的只有宋太祖賀後和宋太宗尹後。而實際考察也只看見了一處,當是賀後,因此《文物地圖集》肯定是錯誤的。
實際考察,永安陵陵台周長82米,石刻全無 。由於沒能爬上陵台頂端,所以高度沒有測量。在永安陵南側的路邊看到了一些略大的碎石塊,不知道是否永安陵石刻殘件。
據《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永安陵祔葬四個後陵,但是現在只找到一處,其餘的都記載於此。
宋太祖王后陵[永安陵北·北宋]據《宋史·禮志》載:太祖王后葬安陵之北。該陵只殘留墓冢,高2米。
宋太宗符後陵[永安陵西北·北宋]據《東都事略》載:“太宗懿德皇后符氏,葬於安陵之西北。”陵園只殘留墓冢高1米,周長5米,石刻1件。
宋太宗賀後陵[永安陵西北·北宋]陵園坐北向南,南北長233.50米,東西寬110米,面積2.5萬平方米。陵台高5米,長寬各10米,現存石刻30餘件。 (後陵的石刻即使不缺,也沒有30餘件,文物部門的記載如此不可靠)
據《北宋皇陵》,另一處陪葬的是宋太宗尹後,石刻數量16件。這么多數量的石刻,如果存在,不可能看不見。既然沒看見,就是不在了。由於尹後陵與馬路距離很近,而這條馬路較寬,懷疑是近年拓寬時遷移了石刻。這是猜測。
1982年,與其他宋陵一起被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考古》1964年第11期,《北宋皇陵》
經緯度:N34°39'50.51”,E112°57'42.19”
考察時間:2009年10月29日

遼朝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祖陵遼寧省林西巴林左旗
遼太宗耶律德光懷陵遼寧省林西巴林左旗
遼義宗耶律倍顯陵[遼]遼寧省北鎮醫巫閭山
遼世宗耶律阮顯陵[遼]遼寧省北鎮醫巫閭山
遼穆宗耶律璟懷陵遼寧省林西巴林左旗
遼景宗耶律賢遼乾陵遼寧省北鎮醫巫閭山
遼聖宗耶律隆緒永慶陵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
遼興宗耶律宗真永興陵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
遼道宗耶律洪基永福陵內蒙古自治區昭烏達盟巴林左旗
遼順宗耶律浚玉峰山
遼天祚帝耶律延禧遼寧省北鎮醫巫閭山
遼宣宗耶律淳永安陵北京市香山

五代十國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後梁肅祖朱黯興極陵
後梁敬祖朱茂琳永安陵
後梁憲祖朱信光天陵
後梁烈祖朱誠鹹寧陵
後梁太祖朱溫宣陵河南省洛陽市范登堡
後梁末帝朱友貞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懿祖朱邪執宜永光陵
後唐獻祖朱邪赤心長寧陵
後唐太祖李克用建極陵山西省代縣
後唐莊宗李存勖雍陵河南省新鄭
後唐惠祖李聿順陵
後唐毅祖衍陵
後唐烈祖李琰奕陵
後唐德祖李霓慶陵
後唐明宗李嗣源徽陵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閔帝李從厚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末帝李從珂河南省洛陽市
後晉靖祖石璟義陵
後晉肅祖石彬惠陵[後晉]
後晉睿祖石昱
後晉獻祖石紹雍昌陵
後晉高祖石敬瑭河南省洛陽宜陽縣
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寧省開原
後漢文祖劉湍懿陵
後漢德祖劉昂沛陵
後漢翼祖劉僎威陵
後漢顯祖劉琠肅陵
後漢高祖劉知遠睿陵[後漢]河南省登封測景台
後漢隱帝劉承祐穎陵河南省禹縣玉橋
後周信祖郭璟溫陵
後周僖祖郭諶齊陵
後周義祖郭蘊節陵
後周慶祖郭簡欽陵[後周]
後周太祖郭威崇陵河南省新鄭廓店
後周世宗柴榮慶陵[後周] 河南省新鄭廓店
後周恭帝柴宗訓順陵河南省新鄭廓店
吳太祖楊行密興陵
吳烈宗楊渥紹陵
吳高祖楊隆演肅陵
吳睿帝楊溥平陵
蜀高祖王建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門
蜀後主王衍陝西省西安市三趙村
楚武穆王馬殷湖南省衡陽市
楚廢王馬希廣湖南省衡陽市
楚恭孝王馬希萼
楚後主馬希崇
吳越太祖錢鏐浙江省蕭山區矛山
吳越世宗錢元瓘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成宗錢弘佐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忠遜王錢弘倧浙江省紹興市秦望山
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河南省洛陽市
閩太祖王審知 宣陵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太宗王延鈞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康宗王昶福建省福州市胭脂山
閩景宗王延曦福建省福州市
漢太祖劉安仁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代祖海曲陵
漢烈宗劉隱德陵[南漢]
漢高祖劉龑康陵[南漢]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中宗劉晟昭陵廣東省廣州市
漢後主劉鋹廣東省曲江越王山
南平武信王高季興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文獻王高從誨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湖北省江陵龍山
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省成都市磨盤山
蜀後主孟昶河南省洛陽市
唐義祖徐溫興陵
唐烈祖李昪永陵[南唐]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元宗李璟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後主李煜金陵河南省洛陽市北邙山
漢世祖劉旻山西省太原市交城縣

北宋時期君主陵墓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