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氏

毛利氏家系眾多,主要有大江系毛利氏(代表人物毛利元就、毛利輝元)和尾張系毛利氏(代表人物:毛利勝信、毛利勝永)。 大江系毛利氏是日本氏族,原姓大江,是鎌倉時代大江廣元四男大江季光的後代。大江系毛利家最初在越後國生活,後來遷往至安藝國。後來,從國人成為了戰國大名,最旺盛的時代曾占領七國。在關原之戰後,領地只剩下長門國及周防國兩國,成立長州藩並維持到幕末。

簡介

毛利氏本來是安藝國的小豪族,在東邊大諸侯尼子和西邊大諸侯大內中間艱難地生存著。毛利元就是毛利氏振興之祖,他向東擊敗尼子,向西於嚴島合戰中消滅篡奪大內實權的陶晴賢(此戰與北條的川越合戰、織田的桶狹間合戰,被並稱為戰國三大夜戰),基本統一日本本州西部。元就傳孫輝元,臣服於正在向天下霸主位置邁進的豐臣秀吉,保存自己的家系直到近代。毛利氏水軍非常厲害,一度在瀨戶內海縱橫無敵。

崛起

毛利家是個有悠久歷史的名門。毛利氏的祖上可追溯到鎌倉幕府初建立時,出仕源賴朝,擔任政所長官的大江廣元。廣元死後,四子毛利季光因戰亂輾轉流落到安芸藩國。毛利一族就在安芸繁衍生息了下來。1497年4月16日,毛利元就出生於安芸的吉田郡山城,乳名松壽丸,是毛利家家督毛利弘元的次子。當時毛利家只是一個在周圍諸大名之間的夾縫中艱難求存的一個小大名,名義上的宗主乃是周防藩國的大內家。1499年,被“半將軍”細川政元趕出京都的第十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稙投奔大內家。為建立自己在京都的勢力,大內家決定出兵幫足利義稙討還將軍位。可是膽小的毛利弘元不敢得罪細川政元,便匆匆地將家督位傳給長子,年僅7歲的毛利興元,就躲起來隱居,以圖躲過危機。1506年,心力交瘁的毛利弘元突然病死。在擁有龐大勢力且野心勃勃的各路大名窺視下,弱小的毛利家就更顯得風雨飄搖了。這一年,毛利元就才10歲。

雖然毛利興元也才14歲,但他仍勇敢地挑起了家督這副重擔。1507年,細川政元被他兒子們暗殺,京都大亂。大內家家督大內義興見時機成熟,便簇擁著足利義稙,出兵上洛。毛利興元也以大內家臣的身份隨軍出征。1508年6月,大內軍打跑了足利義澄,重立足利義稙為征夷大將軍。1511年8月,足利義澄捲土重來。可是沒等和足利義稙開戰,義澄就病死了。擁立義澄的軍隊戰意全無,在船岡山被義稙和大內,尼子,毛利聯軍打得大敗。年僅19歲的毛利興元也可說是久經戰陣了。

1512年,毛利興元回到領國,就聯合安芸藩國里的各路豪強,締結了一個盟約,約定共同進退。毛利家在安芸的勢力又暫時穩固了下來。可是在繁重的壓力下,興元染上了酗酒的毛病。1516年9月21日,飲酒過度的興元暴斃,年僅24歲。眾家臣擁戴了興元年僅2歲的兒子幸松丸繼任家督。此時毛利元就20歲。

主少臣弱,周圍的各路大名又禁不住開始打毛利家的主意了。如右圖所示,此時安芸藩國周圍豪強並立。尼子和大內兩家爭雄,安芸的各豪強毛利,吉川,武田等等就象牆頭草一般,看誰勢力大了,就倒向誰,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見毛利家衰落了,同在安芸的武田家家督武田元繁首先發難,欺負孤兒寡婦。1517年2月,武田軍出兵5000攻打毛利家盟友吉川家妄圖先斬斷毛利家的左膀右臂。10月13日,武田軍包圍了有田城,毛利元就率兵增援吉川家。這就是元就的初出茅廬第一戰。

10月22日,武田軍先鋒,猛將熊谷元直500騎與毛利吉川聯軍大戰於有田城外。徒有匹夫之勇的熊谷元直一馬當先,結果不幸中箭落馬,被吉川軍砍了首級。10月28日,欲為愛將報仇的武田元繁親自出馬,大戰毛利吉川聯軍於又打川。在武田軍的猛烈攻勢面前,毛利元就不停叱吒激勵聯軍士氣,終於成功擊退了武田軍。不甘失敗的武田元繁親率數騎向聯軍衝鋒,以圖挽回頹勢。可是毛利元就等的就是這一刻,埋伏在後方的弓兵同時搭弓,一齊射向 武田元繁。一通箭雨過後,有“項羽”之稱的元繁身中數十矢,戰死於又打川河畔。安芸武田家從此一蹶不振,毛利氏復興,而毛利元就的智勇也響遍了整箇中國地方。毛利聯軍以弱勝強,所以這場“有田中井手之戰”也被後世稱為“西國的 桶狹間”。

毛利元就以此戰一舉成名,儼然已是毛利家的主心骨。1523年8月,可憐年僅9歲的幸松丸夭折,毛利元就就成了眾望所歸的家督了。可是毛利的敵人尼子氏不願見毛利家座大。尼子家家督尼子經久暗中煽動了元就的親弟弟相合元綱,並數位重臣一齊謀反。毛利元就當機立斷,斬殺了相合元綱等人,以除後患。毛利元就 家督的地位確立。

由於尼子家在家督問題上作梗,毛利元就心中懷恨,一開始就倒向了大內家,對抗尼子。1529年,毛利元就攻滅地方豪族高橋家,勢力更加壯大。這更引起了尼子家的不安。

此時尼子經久已83歲高齡,臥病不起,其孫尼子晴久繼任家督。1540年,尼子晴久發兵3萬,從居城月山富田城出發,殺向毛利元就的吉田郡山城。吉田郡山城之戰打響。

6月,尼子軍開到備後藩國的八幡山城,妄圖渡過可愛川攻打毛利家的安芸藩國。不料,毛利的盟友宍戸家據險固守,尼子軍無功而返。

8月10日,尼子晴久再次出兵,繞道石見藩國,終於殺到吉田郡山城附近,於城北40公里處風越山下寨。尼子軍左翼為大將湯原宗綱,右翼為高尾久友,吉川興經等,兵強馬壯,威風凜凜。毛利元就見尼子軍來得勢大,急遣使求救於大內家,同時在吉田郡山城堅守不出。盟友宍戸氏也堅守本城五龍城,福原氏堅守鈴尾城,小早川氏和大內軍大將杉隆相進駐豐島,以為策應。同時宍戸氏和大內家的部分援軍也都開進了吉田郡山城。就算如此,吉田郡山城也僅有精兵2400,加上臨時湊起的農民商人,才勉強有8000雜牌。敵我實力懸殊,毛利家危在旦夕。

9月5日,尼子軍出兵吉田郡山城下,四處縱火,卻被毛利軍擊退。12日,尼子軍再出,卻中了毛利元就的伏兵,大將高橋元綱戰死。23日,毛利元就趁尼子軍兩翼出戰時的空隙,突襲了尼子軍大本營,燒掠而還。尼子晴久不得以移大本營於 青山。26日,尼子軍大將湯原宗綱攻擊小早川氏和杉隆相,毛利元就急遣大將粟屋元良馳援,與小早川軍夾擊湯原宗綱。尼子軍大敗,湯原宗綱戰死。10月11日,尼子軍改變策略,以步步為營之計進逼吉田郡山城。毛利元就派遣大將渡邊通國司元相,桂元澄等分左右兩邊分別埋伏,元就親自率兵與尼子軍激戰於城下。當兩軍激戰正酣時,毛利軍伏兵從兩邊殺出,尼子軍再次大敗。潰兵被毛利元就一直追殺到到大本營青山,尼子軍大將三澤為幸等戰死。

11月26日,大內軍大將陶晴賢率援軍1萬趕到,這大大地激勵了毛利軍士氣。而尼子軍因屢戰屢敗,士氣低沉。越明年,1月13日,毛利大內聯軍發起總攻,首先殺向尼子軍宮崎長尾部。毛利元就次子大江元春初次上陣就顯出了非常人的勇武,在敵軍陣中來往衝突,驍銳莫當。在城外小早川軍的呼應下,尼子軍高尾久友部被全殲,高尾久友戰死。尼子軍黑正久澄部潰逃,只有吉川興經部力戰得脫。這時陶晴賢已率大內軍殺到尼子晴久大本營,兩軍喊殺震天。人數較少的大內軍漸漸有支撐不住之態。這時毛利軍突然從背後殺上 青山,尼子軍頓時大亂,陷入總崩潰邊緣。尼子晴久的爺叔尼子久幸奮力反擊,終於為晴久贏得撤退的寶貴時間。久幸頭部中箭,不幸戰死。尼子軍倉惶逃回出雲藩國,毛利大內聯軍大獲全勝!因大雪阻擋,聯軍未能遠追。此戰毛利元就憑著出色的謀略,頻出奇兵,終能大敗強敵。從此毛利元就的威名天下震動!而臥病的尼子經久聽說慘敗的訊息,也氣得在年底一命嗚呼。

1453年1月,大內家家督大內義隆趁尼子家新敗,親自出兵出雲藩國,攻打尼子家居城月山富田城。毛利元就雖也跟著出兵,卻沒出死力,消極怠工,保存實力。結果大內軍 出戰不利,連養嗣子大內晴特也不幸戰死。大內義隆心灰意懶,退兵。從此大內家也漸漸衰落了。尼子大內拼了個兩敗俱傷,反而成全了在兩大勢力之間艱難周鏇的毛利家。往日在夾縫中求存的小草,在毛利元就的統領下,終於擺脫了附庸的地位,茁壯成長成了參天大樹!

為了確立西國霸主的地位,毛利元就需要拉攏各地方豪族的勢力為其效力。首先被元就盯上的是吉川家。雖然吉川家家督吉川興經在幾次大戰中都與毛利家作對,但興經的姑姑是元就的正室。憑著這層關係,元就於1550年挑撥了一大批吉川家家臣,硬把次子大江元春塞到吉川家做了養子,逼吉川興經隱居。大江元春改名吉川元春。不久,元就為消除後患,把吉川興經和其子一齊殺害。元春的地位在吉川家確立。1554年,元就又將三子隆景過繼給小早川家作養子,雙目失明的小早川家家督小早川繁平出家。從此吉川小早川兩家都統一在毛利家麾下。“毛利兩川”體制建立。此時的毛利家,已是任何人都不敢輕視的一方大名了。據說,毛利元就為了保證“毛利兩川”能團結一心,曾把長子毛利隆元,次子吉川元春和三子小早川隆景一齊叫到面前,每人給一支箭,讓他們折斷。三個兒子都輕易折斷了箭桿。元就再把三支箭綁在一起,讓兒子們折。這次他們就再也折不斷了。元就以此教訓他們三兄弟應精誠團結,才能不為外人所辱。事實證明,元就 的三個兒子也謹尊了父命,團結一致,托起了毛利家這西國的超級大名。這就是有名的“三矢訓”。

為了對外擴張,毛利元就將家臣和軍隊分成三個軍團。安芸方面軍由元就及長子毛利隆元率領。山陰方面軍,由吉川元春為主帥,負責出雲,石見,因幡,但馬等藩國的攻略。山陽方面軍,由小早川隆景為主帥,負責備中,備前,周防,長門等國。周圍各國大名開始惶惶不可終日。

1551年9月,大內家家臣陶晴賢謀反,殺死了家督大內義隆及其子,並奉大內義長為傀儡家督。大內家實際上滅亡。陶晴賢一直對毛利的安芸藩國野心勃勃。得勢之後更乾脆想以武力奪取。兩家水火不容,終於引發著名的嚴島合戰。

1555年9月21日,陶晴賢率軍2萬5千,戰船500艘,攻入毛利家的嚴島,並在塔之岡布下陣勢,包圍了宮尾城。嚴島離安芸藩國僅有4公里海路。此島若失,陶軍踏上一馬平川的陸地,兵微將寡的毛利軍將難以抵擋。毛利元就決定在嚴島與陶晴賢決戰!毛利軍迅速在嚴島對岸的草津城集結了4千兵馬,與陶軍隔海對峙。元就並派密使說動了伊予海盜的兩個頭目村上武吉和來島通康助自己一臂之力。9月30日半夜,風雨大作,毛利元就率軍偷偷渡海登上了嚴島,而此時因大雨而放鬆警惕的陶軍對毛利軍 的動靜還是一無所知。10月1日凌晨天還沒亮,陶軍將士還在夢鄉,忽聞四周喊殺震天。許多士兵還沒明白過來怎么回事,就已經被毛利軍割了腦袋。陶軍大亂,倉惶退向船上,希望從海上組織反攻。可是小早川隆景率領的水軍,和村上來島的海盜們完全沒有給陶軍喘息的機會,火矢,焙烙玉紛紛飛向陶軍戰船,登時海上被燒著的陶軍艦船映得一片通紅。可憐2萬多陶軍在毛利和海賊們的夾攻下,全軍覆沒。陶晴賢僅以身免,逃到大江浦附近,一聲嘆息,剖腹自盡。

嚴島大勝後,毛利元就就老實不客氣地開始全盤接收原大內家的領地。1557年,被陶晴賢捧作傀儡的大內義長被元就逼死,大內氏徹底退出戰國舞台。

同年,毛利元就60大壽。正式把家督之位傳給長子隆元後,元就卻一點退休養老的意思都沒有。他已經開始著手對付東方的尼子家,大概決心在死前為毛利家打出一片牢固的江山。1561年1月,尼子晴久病死,新家督尼子義久懦弱無能,這給了元就討伐尼子家一個絕好的機會!

1562年,毛利元就率領著兒子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及初次上陣的孫子吉川元長,發兵1萬5千侵入出雲藩國,兵鋒直指尼子家的居城月山富田城。尼子家之前因新宮黨之亂,實力早就大不如前。 面對毛利家凌厲的攻勢,只有閉門不戰的份。1563年10月,月山富田城外的重鎮白鹿城陷落,月山富田城變成孤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堅持到第二年4月,城中糧草告馨,人心惶惶。許多家臣和將兵都開始偷偷溜出城投降毛利家,尼子家終於堅持不下去了。1564年11月21日,在得到保障生命的許諾後,尼子義久開城投降。尼子家滅亡。

但尼子家還有許多忠臣不甘被滅亡的命運。家臣山中幸盛,立原久綱等逃往 京都,找到尼子晴久才10多歲的侄子,已經出家的尼子勝久,立為新家督,並在黑暗中苦苦等待覆興主家的一天。

就在攻打尼子家的時候,毛利元就的長子隆元忽然於1563年病死。這對已是風燭殘年的元就無疑是個致命打擊。為了安慰隆元在天之靈,元就立了隆元的長子毛利輝元為繼任家督,並由兩個叔叔吉川元春與小早川隆景輔佐。1571年7月6日,戰國時代最著名的智將毛利元就病逝,享年75歲。臨死之前,元就叮囑毛利輝元,及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毛利家的目標就是奪取天下。希望爾等全心全力為毛利氏的繁榮和長存而努力!”

毛利元就死後,毛利輝元在“兩川”叔父的盡心輔佐下,登上家督位,並繼續元就未竟的事業。此時強大的毛利家控有安芸,出雲,石見,周防,長門,伊予,備前,備中,備後等十幾個藩國,國土面積居全國各大名之首。

交戰

在1575年,由小早川隆景和宇喜多直家所率領的毛利、宇喜多同盟擊敗了位於備中的三村家,從而擴展了毛利氏在那一帶的影響;與此同時,在吉川元春與尼子氏的擁護者山中鹿介的戰鬥中,毛利氏更向中國地區北海岸擴張了領土。從此時期京都的形勢已經發生的巨變這一點看來,無論怎樣,都將對毛利家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

1568年織田信長在京都擁立足利義昭為征夷大將軍,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表露無疑。作為征夷大將軍的義昭也不安於天命,企圖重振室町幕府。他背地裡從織田家周邊地區的強大家族勢力中找尋援助(即形成信長包圍網),這其中也當然包括了毛利家。在元就死亡前,他已經公然宣布與信長不再是盟友,於是年輕氣盛的輝元向信長發出了公開的挑戰。這始於毛利家自1570年來,干預信長對位於攝津的宗教勢力(一向宗)石山本願寺所進行的圍攻上。實際上,戰事並沒發生在信長(當時)的疆界上。而一直為輝元所引以為傲的毛利水軍開始行動時,信長家的水軍將領九鬼嘉隆,已經截斷了本願寺軍的海路並且封鎖了海岸。輝元命令他的艦隊在村上武吉指揮下向攝津海域前進。在那裡,毛利海軍大敗由九鬼所統領的織田水軍,並且打通了通往石山本願寺的補給線。

這一損失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信長,他不肯善罷罷休,遂命令九鬼嘉隆、瀧川一益建造了六艘巨大的戰艦(據稱船舷上至少覆蓋了一些鐵甲),並且當這些軍艦在1578年(時隔兩年)完工後,命令六艘“海怪”出發駛入內海。這些裝備了大炮的戰艦,在先前所發生戰鬥的地點,與毛利家的水軍再次發生了遭遇戰。在這二次木津川沖海戰中,嘉隆終於為自己報了仇,並趕走毛利水軍(織田水軍在九鬼嘉隆的指揮下擊敗毛利·村上水軍。毛利·村上水軍退回安藝)。以後幾年中,毛利家對打破封鎖線所做的嘗試均宣告失敗(毛利水軍六百隻戰艦前往救援石山,在木津川沖與海上封鎖的九鬼艦隊發生了交戰。儘管毛利水軍對鐵甲船發起勇猛果敢的進攻,無奈被織田軍鐵甲船上的大炮擊毀了大將船。結果織田水軍取得完勝,毛利水軍只得敗走。木津川沖海戰的勝利確立了織田軍在石山合戰中的優勢)。最後在1580年隨著本願寺的投降,石山戰爭結束。

那時輝元還遇到了個大麻煩。由於武田勝賴在長筱之戰中的敗北(敗於織田軍)與1578年“越後之龍”上杉謙信的去世,都使得信長可以更專注於同毛利軍的對戰上,他派遣了兩支具有相當規模的軍隊向西挺進中國地區。其中羽柴秀吉率軍朝有武裝抵抗的南部地區行進,而明智光秀軍則移向北部的山陰地道區。但整個進程可以說相當的緩慢。此時位於備前的宇喜多家突然叛變,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毛利家忠實的擁護者在進行英勇地抵抗:別所長治死守位於播磨的三木城直至1580年,還有鳥取城(因幡國)守將吉川元經率部抵抗200餘日。可是在全城飢餓的邊緣,兩個城堡終於投降了。

1578年羽柴秀吉占領了播磨的上月城,並將其獻與了那個由名將山中鹿介所支持的尼子家後裔——尼子勝久。後者企圖以此在出雲重建已滅亡的尼子一族。也許僅僅是受到了上月城進駐新主人的刺激,輝元差遣他的叔叔去重奪上月城。他們的確成功了,因而尼子與山中二人都在事後被斬。毛利輝元既不是如他祖父那般的領袖,也不具備像傳聞中他父親一般的人格魅力。他雖然繼承了祖父元就那超群的領導才能,卻不能聰明而機敏的去運用它。

然而1582年毛利氏的戰敗似乎是無法避免的:羽柴秀吉全軍包圍了備中的高松城。儘管城主清水宗治(原三村家臣)堅決抵抗,但假如在這裡全線失陷的話,那么將導致通往備後的門戶被打開,而再後方就是毛利家的本土了。在過去的六年里輝元還從未遇到一個能夠在自家領土內公然挑戰的侵略者,因此這次迫使他準備堅決抵抗到底。

秀吉深知高松城是塊難啃的骨頭,如果此役失利那么毛利家將會占有巨大的優勢,於是他決定趁早採取奇謀。有趣的是高松城的附近不遠處就有一條河流,秀吉便藉助地利上的優勢成功水淹了高松城,使其變成一個四面環水的孤島。此時輝元雖已調軍支持前線,但卻躊躇於是否直接攻擊秀吉的部隊(而貽誤了戰機)。城主清水從己方利益出發,向秀吉提議不要傷害城中其它民眾,表示在率眾投降後剖腹以示自己的效忠。在這危急的關頭,命運奇蹟般地介入了其中,或者可以說成是偏向了毛利一方。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變後,立刻派密使去向毛利氏報告。沒想到這密使在暗夜中迷失方向,致使密信(即信長死於光秀之手)被羽柴秀吉所截獲(此時正好是本能寺之變的第二天)。秀吉深知這條訊息的重要性,不敢輕易張揚。於是他立即同毛利舉行和談,提出除伯耆,美作與備中三地外,其餘地區皆歸屬毛利(備前為宇喜多家所有)。也許出自於對秀吉寬大的深信不疑,輝元應允了條件並允許秀吉在其它勢力行動前迅速返回領地,討伐明智光秀的叛軍。

在檢討了自己失敗的真正原因後,毛利氏不僅遵守了停戰協定,而且還成為了秀吉最忠實的支持者之一。在後來秀吉率軍征討九州島津家與四國長宗我部家的戰役中,輝元派遣了“毛利兩川”(小早川與吉川)統領軍隊支援秀吉。於1590年在秀吉攻打北條氏時,他又派遣水軍予以援助。當1592年秀吉出兵侵略朝鮮時,輝元也親率一支分隊前往——儘管他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同朝鮮游擊隊的戰鬥上。

在公元1598年太閤豐臣秀吉薨前,輝元被任命為“五大老”之一,負責商討決策共同輔佐直至幼主豐臣秀賴成年。五大老包括德川家康、前田利家、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及小早川隆景(小早川隆景死後由上杉景勝補上),其中輝元的勢力被列為第二位僅次於內府德川家康,年收入接近於一百十二萬石。

減封

在秀吉死後,他生前所遺留下來的問題導致日本即將面臨一場全國性的大動亂。一方面文吏派與武將派由於利益上的衝突,互不信任造成了兩派之間的意見不和,勢同水火;另一方面野心家德川家康認為此時終於可以擺脫豐臣秀吉的束縛,正是爭取成為天下霸者的好時機。而近江的佐和山城城主,作為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一向對德川家康不滿,為了報答豐臣秀吉提拔自己作為秀賴的攝政者,同時不甘心自己的權力被德川家康所奪,決意起兵反抗德川家康。在這樣的情形下豐臣政權趨於分裂。在1599年開始形成以德川家康及石田三成為首的兩派陣營,輝元起初曾考慮加入德川一方。不幸的是對於輝元和毛利家來講,他們還是被長久以來的客卿安國寺惠瓊所說服。他(指安國寺惠瓊)作為毛利氏的外交僧侶在毛利氏內部有一定的地位(容易拉攏毛利輝元加入西軍行列),他使得輝元深信德川家康會奪取當時的幼主——豐臣秀賴的權力地位。最終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因素。毛利輝元決意加入石田三成一方,並且被推舉為西軍總大將。可是輝元並未表示熱衷於這個新的“職務”,不僅不善於抓住指揮的時機,甚至還顧慮他自己能否勝任這個被德川家康稱之為“西軍”的統帥。三成最終讓輝元(於七月十五日由安藝的廣島城出發前往大坂),翌日進入大坂城。實質上只是讓他擔當名義上的總大將。這個致命的錯誤將演變為慶長五年九月十五日,西曆一六六〇年十月二十一日爆發的關原之戰(東西兩軍主力交戰於關之原,最終東軍擊敗西軍)。毛利集團的聯合軍(包括毛利輝元,輝元的養子毛利秀元、吉川廣家等)是石田軍中最為龐大的勢力。但是在實際的戰鬥中,他們卻幾乎是寸步難行。在固若金湯的大阪城中,輝元深信秀元所言,目下最好的措施就是堅守不出;同時指出三成的行動注定要失敗,至少迎擊是毫無價值的。吉川廣家把這些(通過黑田長政)傳達給德川家康,此前家康曾言倘若西軍無所行動的話,將會有利於東軍取得勝利。結果,事情卻發展的出乎意料。儘管起初家康對吉川廣家解釋西軍起兵與毛利輝元無關表示理解,但這似乎只是一種計策,目的在於把輝元獨自束縛在堅固的大阪城中。一旦戰役打響並且東軍能夠包圍大阪城,那么大阪城就是家康的囊中之物了。家康公然宣稱這場戰鬥是武士們的使命,特別是對所謂西軍總大將的戰鬥。戰後,輝元的土地被嚴重的削減,而且好像是個殘酷的笑話,其中的一些被轉封給了吉川(家康把毛利氏原部分的領地——中國地區岩國三萬石——封予吉川廣家以示感謝),更加令他痛苦不堪的是他不得不放棄安藝這個毛利氏的家園長達幾個世紀)。後來毛利輝元成為長州藩主。相對於保住腦袋的輝元來說,安國寺惠瓊就沒那么幸運了,他連同石田三成與小西行長一共三人在十月一日先在京都遊街示眾,後在京都的六條河原被斬首。輝元作為關原合戰西軍總大將,戰後遭到減封,只保留周防,長門領國,晚年入道號玄庵宗瑞。

尾聲

關原之戰東軍獲勝,毛利輝元沒有被處死,但是封地減少到只擁有周防、長門兩國三十六萬石的領地,這就是以後的《長州藩》。長州藩雖然土地貧瘠,但是由於成功的改革,位列江戶幕府末期《雄藩》之一,為日本明治維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又是一端轟轟烈烈的史詩。

返回:日本戰國大名

進入其他相關條目:
今川氏(Imagawa)
北條氏hojo
織田氏(Oda)
島津氏(Shimazu)
武田氏(Takeda)
上杉氏(Uesugi)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