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文物珍品陳列館

武當山文物珍品陳列館

武當山文物珍品陳列館有廟房15間,建築面積345平方米,占地面積3506平方米,紅牆周護,青石墁地。由大門、正殿、左右配房組成三合院。

基本信息

(圖)玉虛宮遺址玉虛宮遺址

簡介

老營鎮又名"武當山鎮",是遊覽武當山的必經之地,也是遊覽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的集散中心。
此鎮位於武當山麓北邊,海拔180米左右,為武當山風景區管理局所在地,是景區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明代大建武當山道場時,這裡是工匠的大本營,故稱為老營。自明代以來這裡流傳著兩句順口溜"南岩景致紫霄杉,到了老營不想家",可想當時繁榮景象。如今,這裡電氣化的襄渝鐵路、漢十公路橫貫東西,交通便利。
到了此鎮,頗有到了"洞天福地"之中的感受。山勢美如青翠寶盆,萬木隱蔽華麗山鎮。永樂路一棟棟高樓大廈林立,外古內洋,新型街道縱橫有序。玉虛路現存武當最大宮殿遺址--玉虛宮,新近又建成"永樂盛世"一條街。這裡飯店、旅館、商店聯片成行,小吃店、小賣攤、攝影部等鱗次櫛比。在鎮上,建有十幾座武當武術館。
在玉虛宮前,建有一處紅牆翠瓦的院落,古名為“泰山廟”或“東嶽廟”,現在為武當山文物珍品陳列館。

藏品

武當山珍品文物陳列館位於老營鎮玉虛街。該館陳列自唐代以來的各式神像、法器、供器、道教樂器、碑刻等140餘件.其中有金龍、山簡、玉壁、真武修真全圖、六手現音坐像等稀世珍品。這裡陳列的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物精品達千件以上,匯集了武當山文物、字畫的精華。
明永樂十年(1412)敕建;清代修葺;1986年,文物部門修繕,恢復原貌。有廟房15間,建築面積345平方米,占地面積3506平方米,紅牆周護,青石墁地。由大門、正殿、左右配房組成三合院。其內陳列著許多珍貴的神像、供器、法器、書法、繪畫等文物珍品,都是從全山各宮觀及岩廟中蒐集而來,還有許多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第一山”

廟記憶體放著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為武當山題寫的“第一山”石碑,高2.28米,寬0.86米,行書,有“寶墨縱橫不可攀”之氣勢,後人讚揚“第一山”三個字寫得好,編了一個順口溜:美人綰髻不用簪,“第”字好像青絲盤;游龍戲水“一”最好,仙人打坐寫成“山”。看了“第一山”三個字後,仔細揣摩,“第”字真像女人頭上美麗的髮髻,“一”字正如水裡遊動的蛇,而“山”字恰如老道士打坐那樣穩若泰山。書法專家認為“第一山”三個字兼有“鐘王之清潤、歐虞之簡潔、顏柳之端嚴”的風格。

玉雕真武像

玉雕真武像,為元代雕制,像高0.67米,披髮盤坐,身著道服,作凝神修煉狀,為武當山現存唯一玉石像。銅鑄武當山模型,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鑄造,高1.31米,直徑0.53米,整體圓錐形,象徵天柱峰;四周布滿三角形圖案,象徵“七十二峰朝大頂”。底座四周鑄五龍護峰,從山腳至金頂鑄一條飾欄蹬道,蟠曲於峰巒岩澗之間,峰頂鑄一座“金殿”,周圍鑄“黑虎巡山”、“五龍捧聖”、“梅鹿銜花”、“獼猴獻桃”等真武修仙的故事圖案,形象生動,為全國稀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