橢圓新園蛛

腹部長卵圓形,多數個體有一大的灰色葉斑貫穿前後,兩後端色濃呈灰黑色。 雄蛛體長3.50―4.20。 體長3.95者,頭胸部長1.75,寬1.60;腹部長2.40,寬1.80。

形態描述

雌蛛

體長5.20―7.50。體長5.40者,頭胸部長2.40,寬2.00;腹部長3.40,寬2.90。背甲頭區褐色,胸區黃褐色,邊緣黑灰色。頸溝、放射溝明顯,頭部略隆起,中窩縱向,呈三角形內陷,其前方直達後中眼一對平行細紋深褐色。
胸甲中央褐色,邊緣較暗並向內放射狀延伸,螯肢前、後齒堤均3齒。顎葉、下唇灰褐色,觸肢步足黃褐色,觸肢的脛、跗節色較暗,步足有黑色環紋,尤以第1、Ⅱ、Ⅳ步足的腿節、膝節和脛節遠端處明顯。
腹部長卵圓形,多數個體有一大的灰色葉斑貫穿前後,兩後端色濃呈灰黑色。不同個體此斑有變異,其色彩或深或淺,其輪廓或明或隱,有的斑紋中段兩側緣模糊有的個體甚至無此斑,斑的兩側淡色,其上有深褐色斜紋。腹部腹面正中淡褐色,兩側白色長斑為界。紡器周圍有3對白色小斑,余皆深褐色。外雌器寬短,是我國新園蛛屬中最短者,三角形,尖端及側緣加厚。納精囊橢圓形。交媾管較直,交媾孔大。

雄蛛

體長3.50―4.20。體長3.95者,頭胸部長1.75,寬1.60;腹部長2.40,寬1.80。色澤較淡,斑紋與雌蛛相同,螯肢前齒堤較雌蛛多一齒。觸肢器的頂部。頂血囊退化,頂突較細,插入器(基部稍寬,末端尖如錐,引導器形如大刀,遠端稍凹入,膜質。靜止時插入器尖端藏納其中;中突(ma)小,腹正中觀近似泳鴨狀,背緣前、後端稍突出呈齒狀。盾片大,環狀。

特徵

本種多棲息於稻田及小溝邊雜草中,據王洪全等(1983)觀察,它是“我國江南丘陵稻區優勢種蜘蛛之一,其發生量超過茶色新園蛛Neoscoma theisi和霍氏新園蛛Neosconahilmi”。在室溫25―28 c飼養,一年發生五代。
本種分類位置頗令人困惑,經過大量標本觀察比較,作者認為隸屬於新園蛛屬Gen.Neoscona無誤,主要依據有二:一是外雌器呈短匙狀,二是觸肢器頂部的頂血囊退化,這是新園蛛屬。

地理分布

國外分布:印度。
國內分布:中國(江蘇、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