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炭疽病

棗炭疽病

炭疽病以棗園管理粗放、樹勢弱的發病重。主要為害棗果,造成棗果味苦,甚至不能食用。病原稱膠孢炭疽菌,7月中下旬開始發病,病果先從果肩部變淡黃色,出現水浸狀斑點,以後擴大成黃褐色斑塊,中間凹陷呈圓形病斑。病斑擴展連成片呈紅褐色,果實脫落。病果著色早,潮濕時產生黃褐色點粒狀子實體。尤其是雨季,若陰雨天持續期長則會造成大量爛棗。採收後的曬棗過程中,病害繼續發展,造成較重的經濟損失。

棗炭疽病俗稱焦葉病。分布於四川、雲南、廣西、貴州等省及北方各棗區。以山西梨棗和新鄭灰棗受害最重。炭疽病多在果實近成熟期發病,果實感病後常提早脫落,品質降低,嚴重者失去經濟價值。

棗炭疽病辣椒棗
靈寶棗區因炭疽病危害,一般年產量損失20%—30%,發病嚴重時損失高達50%—80%。該病除侵害棗樹外,還能侵害蘋果核桃葡萄、桃、杏、刺槐等。

症狀

主要侵害果實,也可侵染棗吊、棗葉、棗頭及棗股。果實受害,最初在果肩或果腰處出現淡黃色水漬狀斑點,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黃褐色斑塊,斑塊中間產生圓形凹陷病斑,病斑擴大後連片,呈紅褐色,引起落果。病果著色早,在潮濕條件下,病斑上能長出許多黃褐色小突起,即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分泌粉紅色物質,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團。剖開落地病果發現,部分棗果由果柄向果核處呈漏斗形、變黃褐色,果核變黑。重病果曬乾後,只剩棗核和絲狀物連線果皮。病果味苦,不能食用。輕病果雖可食用,但均帶苦味,品質變劣。
葉片受害後變黃綠色、早落,有的呈黑褐色焦枯狀懸掛在枝頭上。棗吊、棗股、棗頭等營養枝感病後一般不表現症狀,處潛伏狀態。經離體保濕培養後,均能長出粉紅色粘液狀分生孢子團。

病原

棗炭疽病棗炭疽病
半知菌亞門、膠胞炭疽菌。病原菌的菌絲體在果肉內生長旺盛,有分枝和隔膜,無色或淡褐色。直徑3—4微米;分生孢子盤位於表皮下,大小213—142微米×350微米,由疏絲狀菌絲細胞組成;分生孢子盤上著生黑褐色的束狀剛毛,剛毛長29.2—116.6微米,寬2.7—5.3微米,無分隔或一個分隔;分生孢子梗著生於分生孢子盤的頂部,無色,短棒狀,單胞,長15—30微米、寬3.5—4.8微米。分生孢子長圓形或圓筒形,無色,單胞,長13.5—17.7微米,寬為4.3—6.7微米,中央有1個油球、或兩端各有1個油球。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果、病枝葉上越冬。借風雨、昆蟲傳播,從傷口、氣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初次侵染從花後幼果期開始,以後能反覆侵染多次,雨季早、雨量多的年份和地區,成熟期前或成熟期溫度較高、濕度大時,易引起大發生。

病害循環及流行

炭疽病菌絲體潛伏於殘留的棗吊、棗頭、棗股及僵果內越冬。翌年,分生孢子借風雨(因病菌分生孢子團具有膠粘性物質,需要雨水、露水溶化)、昆蟲傳播,從傷口、自然孔口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幼果期即可侵染,但通常要到果實近成熟期和採收期才發病。該病菌在田間有明顯的潛伏侵染現象。潛伏期的長短除受氣候條件影響外,與棗樹的生命力強弱密切相關。發病的早晚和輕重,取決於當地降雨時間的早晚和陰雨天氣持續時間的長短。雨季早、雨量多,或連續降雨,陰雨連綿,田間空氣的相對濕度在90%以上時,發病早而重。棗果實不同的加工方法與發病程度也有密切關係。採用曬棗法加工乾棗,感病的果實,經過日曬夜堆,容易形成高溫高濕條件,病情可迅速發展,嚴重者損失50%以上。採用炕烘法加工乾棗,將鮮棗在55—70℃溫度下,烘烤10小時後,再行攤曬,可減輕發病,確保豐收。

棗炭疽病棗炭疽病

發病與棗樹生長勢強弱有關,樹勢強發病率低,樹勢弱則發病率高。管理粗放的棗園發病重,重病年份,甚至絕收。

防治方法

(1)結合修剪細緻清園剪除殘留在樹上的棗吊、病蟲枝及枯枝,結合施基肥,清理落地的棗吊、棗葉等,埋於施肥坑底部,並進行冬季深翻,清除病原。
(2)加強棗園綜合管理增施有機肥料,冬季每株施人糞尿30千克或其他農家肥料50千克,6月份雨後每株追施硫酸鉀複合肥2--3千克,增強樹勢。科學使用“天達2116”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合理間作棗園內間作花生、紅薯等低稈作物,降低園內空氣濕度,減輕病害發生。
(4)改變棗的加工方法採用炕烘法,防止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促進發病。
(5)藥劑防治結合防治棗鏽病,於5月下旬至8月上旬,適時噴灑200倍倍量式波爾多液,保護果實。

1、加強田間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性。 
2、清除地面上的棗吊、棗葉和病果。
3、在進入白熟期之前開始噴藥防治。

(1)做好清園工作:早春、秋季采果和落葉後,使用(潰腐靈)200-300倍液+有機矽進行全園噴施,殺滅病菌,營養樹體。
(2)生長期定期噴霧:(靚果安)300-400倍+適量內吸性藥劑(如大蒜油等復配)+適量滲透劑如有機矽進行噴霧保護。
(重點用藥時期:花後、幼果期,同時雨季連續噴藥:遵循雨多多噴、雨少少噴、無雨定期噴施的原則)。
備註:(1)在防病治病的同時添加適量葉面肥——(沃豐素),補充營養,強壯樹體,增強植株免疫力。
(2)從事綠色有機生產的可將(奧力克靚果安)濃度提高到150倍液使用。
4、加強樹體管理,增施農家肥料,增強樹勢,提高抗病能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