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白皮[植物]

桑白皮[植物]
桑白皮[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 (拉丁學名:Morus alba L.) 的乾燥根皮。別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主產於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秋末落葉時至次春發芽前採挖根部,颳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取根皮,曬乾。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桑白皮 桑白皮
桑白皮 桑白皮

桑屬落葉灌木或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1--2.5厘米;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厘米,寬4--10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柔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1--2cn,被毛,總花梗長5--10毫米;雄花序長1--2.5厘米,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枚。雄蕊4枚,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枚,基部合生,柱頭2裂。瘦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合果,長1--2.5厘米,初時綠色,成熟後變為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份,果期5--6月份。

分布範圍

主產於河南省、安徽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廣東省。以河南省、安徽省產量大 ,並以亳桑皮質量佳。

河南商丘,安徽阜陽、亳州等地,隨著經濟的發展,其產區也在逐漸轉移。商品主要來源於河南,浙江的臨安、桐鄉、建德,江蘇泰興等地。此外,四川、湖南、河北、廣東、湖北、廣西等省區亦產主為栽培。

亳桑皮:產於安徽亳州一帶者。

嚴桑皮:產於浙江者。

北桑皮:產於江蘇者。

桑白皮:各地所產桑白皮的統稱。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稍耐蔭。氣溫12℃以上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25-30℃,超過40℃則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則停 止生長。耐旱,不耐澇,耐瘠薄。對土壤的適應性強。

繁殖方法

用種子、嫁接和壓條繁殖。種子繁殖:採收紫色成熟桑椹,搓去果肉,洗淨種子,隨即播種或濕砂貯藏。春播、夏播、秋播均可。夏播、秋播可用當年新種子。播前用50℃溫水浸種,待自然冷卻後,再浸泡12h,放濕砂中貯藏催芽,經常保持濕潤,待種皮破裂露白時即可播種,按行株距20-30cm開溝,溝深1cm,每1hm2用種量7.5-15kg。覆土。約經10d出苗。苗高3-4cm間苗,去弱留強,並補苗。春、秋季按株距10~15cm定苗。嫁接繁殖:袋接法,於嫁接前20d剪接穗,濕沙貯藏,使砧木剪口處的皮層和木質部分離成袋狀,然後插入接穗,以插緊為止。芽接,春、夏季用“T’形芽接或管狀芽接(套接)。壓條繁殖:早春將母株橫伏固定於地面,埋入溝中,露出頂端,培土壓實,待生根後與母體分離。春或秋季進行定植。按行、株距2m×0.4m開穴,穴徑0.5~0.7m,穴底施入腐熟廄肥,上鋪薄土一層,栽入,填表土後,將植株向上提一提,使根部舒展,再填心土,壓實,澆水。

定型後通過修剪、疏芽、摘心,養成一定樹型(如地桑、低桑、中於桑、高於桑、喬木桑等不同類型)。修剪可用拳式修剪法,每年在基部伐條,利用潛伏芽萌生新條,數年後在修伐處形成拳狀的樹疙瘩。另有無拳式修剪法、留技留芽修剪法等。

栽培技術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桑萎縮病、桑疫病、桑褐斑病、桑根結線蟲病等,蟲害有桑螟、桑蟥、桑象蟲、桑白蚧、桑天牛、桑薊馬、桑始葉蟎等。

品種分類

魯桑Morus alba L. var. multicaulis (Perr.) Loudon

華桑Morus cathayana Hemsl.

華桑(原變種)Morus cathayana Hemsl. var. cathayana

貢山桑(變種)Morus cathayana Hemsl. var. gongshanensis (Z. Y. Cao) Z. Y. Cao

荔波桑Morus liboensis S. S. Chang

奶桑(原變種)Morus macroura Miq. var. macroura

毛葉奶桑Morus macroura Miq. var. mawu (Koidz.) C. Y. Wu & Z. Y. Cao

黑桑Morus nigra L.

吉隆桑Morus serrata Roxb.

長穗桑Morus wittiorum Hand.-Mazz.

鑑別

顯微鑑別

粉末 淡灰黃色。纖維甚多,成束或單個散在,多碎斷,直徑13~30μm,壁極厚,非木質化或微木質化,孔溝不明顯。草酸鈣方晶直徑10~32μm。石細胞成群或散在,呈類圓形、類方形、類多角形、長圓形或紡錘形,直徑22~52μm,長可達95μm,壁厚,紋孔及孔溝明顯,孔溝有的分支、胞腔內有的含方晶。含晶厚壁細胞常與石細胞連結,紋孔不明顯。乳汁管偶可見,內含顆粒狀分泌物。木栓細胞偶見 (註: 石細胞、含晶厚壁細胞及木栓細胞在除淨外皮的幼嫩根皮中不易察見)。

理化鑑別

(1) 取本品3g分置三支具塞試管內,分別加入乙醇、鹽酸溶液 (3→100)、水各10ml,浸漬1h,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2滴點於濾紙上,晾乾,置紫外光燈 (365nm)下觀察,乙醇液斑點顯淡紫色螢光,鹽酸液、水浸液斑點顯灰藍色螢光。

(2) 取粉末5g,加苯20ml回流提取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用少量氯仿溶解於小試管中,加冰醋酸數滴,沿試管壁漸漸加入濃硫酸使成二層,界面顯紅色環。

(3) 取粉末0.2g,加乙醇8ml,水浴加熱5分鐘,濾過。取濾液2ml,加鎂粉少量及鹽酸數滴,溶液顯櫻紅色。

主要價值

成分

桑白皮的圖片 桑白皮的圖片

含黃酮類成分: 桑素 (mulberrin),桑皮色烯素 (mulberrochromene),環桑素 (cyclomulberrin), 環桑皮色烯素 (cyclomulberro-chromene),桑根皮素 (morusin),環桑皮素(cyclomorusin),氧化二氫桑根皮素 (oxydihydromomsin),桑黃酮 (kuwanon) A、B、C、D、E、F、G (即albanin F,moracenin B)、H (即albanin G,moracenin A)、I、K、L、Y、Z,桑白皮素 (moracenin) C、D,桑根酮 (sffnggenone) A~P。又含桑呋喃 (mulberrofuran) A、B、C、K、N、0、M、P、Q,樺皮酸 。香豆素類:5,7-羥基香豆素(5,7-dihydmxycoumarin) 傘形花內酯 (umbelliferone)、東莨菪內酯 (即東莨菪素,scopoletin)、莨菪內酯等成分。多糖類:粘液素、桑多糖、甲克素、殼聚糖。還含α-及β-香樹精、谷固醇、揮髮油、鞣質等。

藥理作用

1. 降壓作用 桑白皮的醇提取液5~6mg/kg,對麻醉兔、犬十二指腸給藥可使動物血壓明顯而持久的下降。而對實驗性腎性高血壓的動物20g/kg口服,亦能產生明顯的降壓作用。切斷兩側迷走神經或於第5~6頸椎部位切斷脊髓,其降壓作用不變。桑白皮用乙醚、熱水或溫甲醇的提取液,對兔皮下注射1g(生藥)/kg時,可使血壓下降2~3.3kPa。從桑白皮中提得一種物質[熔點(分解)為144℃],給家兔靜注10mg/kg,血壓立即顯著下降,切斷頸迷走神經或頸椎,此作用仍存在,故推斷提取物中可能是乙醯膽鹼樣物質。桑白皮提取物能抑制離體蛙心、興奮兔離體腸管,而降低血壓作用可被阿托品對抗。提示此種降壓抑制,可能是抑制了血管運動中樞而出現的,降壓同時對腎血流量似有增加。從桑白皮中分離出的桑根酮靜注家兔,即能顯著降壓,環桑皮素、桑皮呋喃C等都有降壓作用。

2.利尿作用 桑白皮煎劑2g/kg,給家兔口服或桑白皮水提取液及正丁醇提取物300~ 500mg/kg,給大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顯著的利尿作用。使尿量及尿中的氯化物 (Na、 K 在6小時內排出量均顯著增加。本品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3.鎮靜鎮痛作用 桑白皮的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脂溶性溶媒的提取物給小鼠靜注,能減少小鼠的自發活動,並有抗驚厥的作用。桑白皮水或正丁醇提取物50mg/kg以上腹腔注射小鼠,可使動物自發活動減少,觸覺及痛覺反應降低,瞳孔散大,並能輕度抑制小鼠電休克的發生。

4.抗炎作用 桑白皮水提取物給大鼠口服或注射對角叉菜膠及葡聚糖所引起的腳腫脹有抑制作用。

5.抗菌作用 桑白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傷寒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也有輕度的抑制作用。桑皮呋喃A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分歧桿菌均有較強的抑菌活性。環桑皮素也有抗真菌作用。

6.抑制血小板聚集 桑白皮中所含酸性物質,可影響血小板內的環氧合酶,從而抑制了 TBX的生物合成,或抑制12-HETE的生成,通過改變花生四烯酸的代謝,影響血小板的聚集。

7.降糖作用桑白皮中分離並證實了降血糖成分Moranoline(脫二氧亞胺基葡萄醇)和MoranA降糖物質,經過試驗,已經證實了,MoranA對四氧嘧啶誘發的高血糖小鼠(血糖250~450mg/dL)有劑量依賴的降糖效果

8. 其他作用 桑白皮熱水提取物體外試驗,對人子宮頸癌JTC-26株的抑制率為70%左右,具有誘生干擾素作用。桑白皮能興奮離體兔子宮,輕度促進兔耳下腺的分泌。並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有導瀉作用。桑白皮水提取物對豚鼠有輕度鎮咳作用,正丁醇提取物也有鎮咳作用,還具有一定降溫作用。以桑白皮為主藥的解熱清腦糖漿也有較好的解熱、祛痰止咳作用。

安全性與毒理學評價

桑白皮經石油醚、乙醇、醋酸酐、水、乙酸、乙酯等反覆處理,所得黃色粉末給小鼠靜脈注射,LD為32.7mg/kg。而正丁醇提取物或水提物給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10g/kg或靜脈注射5g/kg均未引起死亡。醇提取物無論一次大劑量或多次小劑量給藥,對實驗動物均未發現不良影響,故認為本藥毒性較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