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七星公園

桂林七星公園

桂林七星公園位於灕江東岸,占地120多公頃,是桂林市面積最大、景致最集中的綜合性公園。在解放橋向東望去,可見由普陀山四峰與月牙山三峰組成的七座山峰,其排列布局宛若北斗七星,總稱七星山,公園因此而得名。園內山峰秀麗、流水清澈、石林奇峻、洞穴幽深、風韻獨特,薈集了山、水、洞、石、庭院、動植物、文物等精華,其主要景觀有花橋、普陀山、七星岩、駝峰、月牙山、龍隱洞、桂海碑林、“華夏之光”廣場等,是旅遊者的必游之地。

基本信息

桂林七星公園桂林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景點位於桂林市灕江東岸,它被小東江流貫其間,占地面積600餘畝,景點因七星山的七個山峰,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而得名。它為桂林最大,遊客最盛,歷史性最長的一個綜合性公園。

簡介

桂林七星公園桂林七星公園

七星公園位於灕江東岸,占地面積600畝,是桂林市最大、遊客最盛的綜合性公園。因七星山的七座山峰猶如天上的北斗七星墜地,因而得名。

公園內有“北斗七星”、“駝峰赤霞”、“月牙虹影”、“普陀石林”等勝景,占有山、江、洞、石之美。著名景點有七星岩、龍隱洞、月牙岩、曾公岩、駱駝山、龍隱岩和花橋、月牙樓、兒童樂園、動物園、三將軍及八百壯士墓、清真寺、盆景藝苑、桂海碑林等。

七星山位於灕江東岸,距市中心1公里,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普陀月牙,一東一西,相互連屬,其分布猶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因此而來。

七星岩在七星公園普陀山腹,又稱棲霞洞、碧虛岩等,七星岩之名起於宋代。如今已是桂林最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七星公園因山而得名,它薈集了山、水、洞、石、庭園、林木、文物等精華,主要景觀有花橋、駝峰、普陀山、七星岩、月牙山以及桂海碑林等,是人們的必游之地。

七星山

桂林七星公園七星山

七星山在灕江東岸,距市中心1000米,由普陀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4峰與月牙山玉衡、開陽、瑤光3峰組成,海拔依次為265、255、248、245、255、241、250米,7個山尖幾乎擺在一個水平上。

普陀月牙,一東一西,相互連屬,分布如太空北斗七星,山名以此而來。山體面積51.5公頃,以岩多洞奇著稱。七星岩而外,有元風、玄武、白鶴洞和四仙岩、曾公岩等幾十個岩洞。普陀山的石林,突兀崢嶸。駝峰下的盆景苑,集桂林石木之勝,蒼勁挺拔,氣度非凡。

更為珍貴的,有隋唐以來石刻500餘件。

七星岩

桂林七星公園七星岩

又名棲霞洞、碧虛岩、仙李岩,位於灕江之東普陀山腹。根據地質考察,這裡原是一段地下河道。由於地殼運動,河道上升露出地面,形成岩洞。在成為岩洞之後,雨水長期沿岩石縫隙滲入,溶解石灰岩,並不斷在洞內結晶,從而形成許多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形成蔚為奇觀的自然景致。從1000多年以前的隋唐時候起,七星岩已經開發,宋人羅大經在《游南中岩洞記》中,對游七星岩有一段記述:“列矩數百,隨以鼓吹,市人從之者計以千數。”七星岩有各種題刻120多件,唐宋居多。

岩洞長約1100米,寬處50米,最高處20米。洞分上中下三層,現在供遊覽的是中層,分六個“洞天”,遊程800多米,最寬處43米,最高處27米,洞內恆溫為20℃左右。岩洞雄奇深邃,瑰麗多姿,有象人,象物,象獸;有如海外奇談、歷史故事、童話世界般的意境,形神皆備,栩栩如生,被譽為“神仙洞府”。

七星岩如今是桂林最著名的遊覽勝地之一。

花橋 

桂林七星公園花橋

花橋位於七星公園小東江靈劍溪匯流處。據《靜江府城圖》石刻的繪製,宋代已有此橋,石砌五孔,橋式和橋亭大致與現在的水橋部分相同。花橋多有易名,宋代,因建於嘉熙間,名嘉熙橋;明代,以附近花木繁茂,更名花橋;清代,因東端有小山平坡突起,形如柱,改名為天柱橋

元末明初,該橋被洪水沖塌。明景泰七年(1456),桂林知府何永全在原來的橋基上“架木為橋”。嘉靖十九年(1540),靖江安肅王妃徐氏,重修為現存的四孔石橋,同時增旱橋6拱,以加強排洪。橋分東西兩部分,東段為水橋,長60米、寬6.3米、高8米;西段為旱橋,長65.20米。1965年整修時新增一孔為七孔。平常兩江之流從水橋緩緩南去,汛期洪水則從旱橋排泄。整修後,橋亭及旱橋勾欄均改為混凝土結構。

花橋自古景色迷人,山光水色,幽雅綺麗,讓人心曠神怡。北望花橋,水橋四孔與倒影,通圓如四輪明月,有“花橋虹影”美譽,甚為壯觀,在這裡,有月看水中映月,無月看橋孔影月。四孔臨水,圓月可數,正是:花橋常有月,慧眼數團圓。

普陀山

桂林七星公園普陀山

普陀山是七星公園的主體。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四峰組成。海拔265米,因山上供奉觀音菩薩,俗稱之為普陀。普陀山景觀豐富,岩洞、亭閣很多。其中七星岩最為著名,亭閣則以棲霞亭、碧虛亭一組構築尤為別致。山的西麓有元風洞,盛夏酷暑,此處卻涼風習習,從這裡沿桂花林蔭道北行不遠是普陀門,入門上山。山上有普陀石林、普陀樓、觀音洞、玄武閣等多處景觀。直至天磯峰上的摘星亭,登亭極目四望,便可觀賞到宋代大詩人劉克莊所寫的“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壯麗景色。

棲霞亭在普陀山四仙岩口。始建於宋,名“簪帶”,劉克莊《簪帶亭》有“上列青林杪,憑欄盡桂州”之句,清代重建後易名“倚嵐”,後改“碧虛亭”。普陀山石刻是桂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七星岩、四仙岩、玄武岩、普陀岩、元風洞,以及棲霞寺故址一帶的石刻作品,共有251件。計隋代1件,唐代6件,五代1件,宋代48件,元代7件,明代61件,清代107件,民國5件,無年代及姓氏可考的15件。有證事,題詩、填詞、題名、題像、銘文等。碧虛閣在普陀山七星岩口,因閣中函碧虛亭而得名。普陀山門在普陀南麓,建於1972年。登上普陀山的第一道大門,是仿亭式的建築,由一堵通花矮牆分隔著山體與平地,中間開一個圓形拱門,上面是硬脊翹檐坡頂,綠色琉璃瓦。普陀石林在普陀半山腰的普陀精舍前,高9米,面積約150平方米,呈不等邊多邊形。相傳,唐代地方官員在這裡選石進貢朝廷,深得唐太宗李世民喜愛,視為“瑞石”,鐫刻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於其上,潛藏宮中。李靖出任桂州總管時,唐太宗囑咐他考查“瑞石”產地,得悉產於普陀山,敕命建慶林觀,並御書“慶林觀”賜額。普陀石林,林峰嶙峋,突兀崢嶸,最為奇美,為桂林三大石林之冠。

普陀山文物古蹟甚多,僅石刻就有200多件,最珍貴的有唐代顏真卿的“逍遙樓”、宋代范成大的《碧虛鳴》、明代的“龜蛇合一”浮雕。

駱駝山

桂林七星公園駱駝山

駱駝山(駝峰山)位於普陀山後,其狀酷似一隻蹲在地上的駱駝。又因其像一隻古代的酒壺,又稱它作壺山或酒壺山。因其狀態酷似駱駝,遂名之。明代末年有江南名士隱居於此,遍種桃花。每年春天,桃花繁盛,花開如紅霞一片,仿佛給駱駝山披上赤霞,景色極其優美,古人稱之為“駝峰赤霞”的景觀,是桂林十大景之一。1998年7月,美國總統柯林頓在山旁的盆景藝苑內與中國民間人士舉行環保座談會後,在駱駝山前的草坪上,發表了環保演說,並一邊手搖一把桂林的摺扇一邊說,並詼諧地稱之為“節能空調”。

每當晨昏,霞光映耀山石,色澤斑斕,頗為壯觀。明清以來,山下遍植桃樹,若逢春至,桃花爛漫,江霞紫務,分外妖嬈。因此,“壺山赤霞”為清代桂林新八景之一。現山周圍辟有動物園、盆景藝苑、花圃茶室等亭台樓閣。駱駝山與雷酒人有關,雷酒人又與酒有關。雷酒人,原名雷鳴春,號亮工,明末江南儒生,後流落到桂林,駐在山下。雷鳴春喜歡喝酒,常飲不醉。人們有又稱他為“雷酒人”。他能詩善文,著有《大文參》、《桂林田海志》等著作。他還在山前山後,變奏植桃花,每當春天,“桃花年年爛漫開”時,駝峰在花叢中,更加生氣勃勃,精神抖擻。雷酒人死後,葬於駱駝山下。文林郎廣東臨高縣知縣樊庶於康熙五十二年在駱駝山的駱駝頸部刻上“雷酒人之墓”五個字,對與他樂於助人,講義氣、重節操表示敬仰。桃花依舊,桂樹成林,花果滿園,“壺山赤霞”更加絢麗多姿。

棲霞寺

桂林七星公園棲霞寺

位於城東七星岩下壽佛洞前。唐代名棲霞寺,明萬曆間重建名壽佛寺(庵),南明間渾融和尚擴建,復舊名。其時殿宇宏偉,結構逸致,有山門、大雄寶殿、準提閣、韋馱殿、阿難殿、環碧堂、修竹亭、白蓮池、放生池、迴廊等。

渾融(161—1708),本姓張,湖南沅州人,自國小得文武,因不滿明朝的腐朽統治,在衡州出家,法名本符,崇禎末年來桂住普明庵。南明時,曾與抗清名將瞿式耜張同敞等常聚這裡,曠論國事。他出於憂國憂民,曾投人撫粵將軍劉起蛟部,出謀劃策抗擊清兵,衡州失守後回寺住持。翟、張二公成仁後,他仗義收屍,並在寺北建二公祠,常在此誦《浩氣吟》;在寺南建聽月亭,表示他思念明朝之情。後來,寺全毀於戰火,僅存山門及其遺址。現住持修復部分,可供進香。

解放橋

桂林七星公園解放橋

位於解放東路東端、自由路西端,是桂林市城區橫跨灕江最早的橋樑。始建於1939年,時抗戰軍興,桂林屢遭敵機襲擊,為疏散城區人口,建成鋼木桁架上承式橋梁,定名“中正橋”。長181米,寬11米,5孔,每孔跨36米,木橋面,荷載10噸。1944年10月,日本侵略軍壓境,炸毀2、3孔橋面。1945年7月,占領軍潰敗時炸斷2、3號鋼樑。1946年2月修造“中正浮橋”。1951年7月,在原址重修鋼木桁架結構,更名解放橋。1957、1962年先後兩次維修。

1972年,解放橋保留下部結構,加固橋墩,拆除上部結構,擴寬橋面,改建為空腹式混凝土雙曲拱橋。全長239.3米,其中主橋215.3米,引橋14米,高4.36米,5孔,每孔跨徑34.9米;橋面寬15.5米,其中車道9.5米,人行道南北各3米;荷載汽—13級,拖—60級。擴建後極大地便利了兩岸交通,為桂林人民生活、生產作出重大貢獻。

其他景點

桂林七星公園桂林七星公園

護碑亭

在普陀山南麓山門東側。1974年興建,以保護同刻在陰陽兩面的唐顏真卿書“逍遙樓”和宋李彥弼《湘南樓記》珍貴石刻,故名護碑亭。因“逍遙樓”出自大家手筆,碑亭又被稱作“逍遙亭”。亭高4.5米,長6.7米,深4.6米,面積30.6平方米,為鋼筋水泥結構的4柱、單檐、綠瓦仿古建築,簡樸、典雅,不與名碑爭勝,兼有護碑、會景的作用。步入碑亭,欣賞書法藝術,瀏覽方誌資料,兼得園林勝景之趣,實在是賞心的樂事。亭內原來還有明包裕《重修廣西省城碑記》,現已他移。

摘星亭

位於海拔248米的七星山天璣峰頂,單檐、8柱8角,混凝土結構,長寬各5.2米,高6.5米,面積27.04平方米,建於1958年。摘星亭是七星山7座山峰唯一的高亭,立於亭上,可以曠觀。東可眺堯山、天聖、屏風、貓兒山,北可望虞山、疊彩、仗波、老人諸山及清澈的灕江,西可賞象鼻、南溪諸勝,故曾有“曠觀亭”之名。

天柱石

桂林七星公園桂林七星公園

在七星公園西,花橋東。石挺拔矗立如柱,故有“天柱”之名。又如未放的芙蓉,亦名“芙蓉石”。石高約10米,上刻“毛澤東思想萬歲”7個大字。北臨靈劍江,江中磯石上築有小亭。東南茂樹蔥蘢,濃蔭簇擁。石顛有小葉榕,亭亭如蓋。天柱北面刻有崇寧五年(1106)和光緒十一年(1885)的洪水標記,是研究古代水文的重要資料。晚清著名臨桂詞人況周頤曾住天柱峰下,有“天柱峰下人家”小印一枚,常蓋在詞箋上。

三將軍墓

在普陀山半山腰的博望坪。1944年11月,在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桂林防衛戰中,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防山軍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桓、第131師師長闞維雍壯烈犧牲。1946年,國民黨政府建“三將軍墓”以示紀念,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均有題字。1982年重修,墓地呈葫蘆形,寬16米,長20米,占地320平方米。

月牙山

位於普陀山南面,由七星山南面七座山峰組成,因山腰有一月牙岩石,遠眺如一彎新月而得名。月牙山有月牙樓,此地的素食有百年歷史,尼姑面最為著名。沿山麓小道西南而行,可上到伴月亭,由此觀看花橋倒映於清澈的小東江中,極富詩意。再向前不遠即可達月牙岩和襟江閣。順山勢南下便進入龍隱洞。洞頂上有條天然蜿蜒的

桂林七星公園桂林七星公園

龍形石槽,洞口書有“破壁而飛”四個大字,傳說此處為矯龍騰空而去所留下的“神龍遺蹟”,古人由此而留下“飛騰不知幾千載,至今點點龍鱗開”的詩句。

桂海碑林龍隱洞以及附近龍隱岩內碑刻如對,以至於“壁元完石”,故稱桂海碑林。碑林共有石刻220多件,內容涉及經濟、軍事、文化、民俗等,形式多樣,有詩、文、歌、賦、對聯、圖象等,書體有楷、草、隸、篆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書法藝術欣賞價值。

月牙樓

在月牙山的玉衡峰北麓。3層,下為餐館、小賣部,中為素食館,上為宴會廳、觀景樓。主樓長31米,深13米,總面積近1200平方米。樓後有架空的走廊與後山涼亭相通。整個建築由樓、亭、廊組成,高低錯落,起伏有致,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這裡的素食有100多年的歷史,獨具一格。登樓品嘗地方風味的同時,還可以觀覽普陀山、博望亭、普陀精舍、花橋、展覽館以及遠山近景。郭沫若1963年題詩讚美:“月牙樓是畫廊樓,八面奇峰豁遠眸。毋怪樓中無一畫,畫圖難及白然優。”

“華夏之光”

廣場位於普陀山與月牙山之間,總面積13520平方米。它有兩件大型藝術品:一是華夏之光石雕壁畫,全長106米,高5米,由100多個石雕組合而成,集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科學技術等先進成果為一圖,反映了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之精華;二是世紀寶鼎,其高4.6米,四足舉鼎,立於圓形的花崗岩台座內,象徵著國泰民安。大鼎重達24噸,是用整塊曲石雕刻而成。這兩件藝術品構成七星公園的新景觀。

玄武洞

在普陀山北半山腰,與白鶴洞相連。洞口向西北,高5~6米,寬2~15米,深21米,面積230平方米。洞呈喇叭形,前大後小。洞中有全真觀,為元代所建,明改名真武閣,後因避諱又改為玄武閣,洞亦更名玄武洞。玄武客

桂林七星公園心愿樹

早廢,抗戰勝利後重蓋,1989年拆除原格,重新修建。一偏一正,分別為45、100平方米的仿古混凝土結構,飛角、單檐,高6.5米。偏客南向,正閣西向,均有“玄武閣”匾額。從偏閣登10數級石階,達正閣,為8柱大廳,前可憑欄眺望普陀山麓秀色,後通白鶴洞,經四仙岩,達名聞遐邇的七星岩。透過閣樓南窗,可以看見明代浮雕《龜蛇合一》。

元風洞

古稱玄風洞,俗稱勞動量荽岩。在普陀山西麓,洞口西向,高3~24米,寬2~15米,深250米,面積1945平方米。元風洞與普陀山其它洞占相通,形成空氣對流,洞口有一股強勁氣流,洞內空氣清新。由於日照,山體熱量的聚散,山洞的氣溫終年保持在20℃左右。洞外溫度,夏日最高達39℃,冬天最低-5℃。洞內外溫度相差15℃左右。洞內題刻的“溫涼別況”以及田汝成的《遊記》中“冬時溫如火,蓋陽伏之徵也”的記載,準確地概括了元風洞冬暖夏涼的特點及其原因。宋詩人趙少隱曾在洞口建“來風亭”,明呂調陽曾築“七星庵”,清改為“大賢庵”,現已無存。

配套設施

桂林七星公園著名小吃“姑子面”

住宿:

公園在市中心,住宿非常方便,市內有低、中、高檔各種賓館,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選擇,但最低住宿費也需要四、五十元。

美食

七星公園最有特色的小吃就是月牙樓的“姑子面”,是用清水將面煮熟再澆湯,湯是很講究的,吃起來很鮮很爽口。

門票價格

桂林動物園套票145元預訂價85元(動物園+七星公園)
桂林動物園門票70元預定價50元
七星公園門票75元預定價60元點擊預定>>>
1、取票方式:動物園單獨在景區駝峰大門售票處;套票在七星駝峰門口或花橋門口均可
2、取票憑證:訂單提交成功後,會免費獲取訂單簡訊,作為取票憑證
3、門票說明:
【動物園】位於七星龍隱路駝峰門右側
①桂林動物主題樂園實行一票制,購買門票後除了可看到眾多珍惜野生動物(含國寶大熊貓)外,還可免費遊玩松林飛鼠、碰碰車、自控飛機、大青蟲、空中漫步、狂呼、搖頭飛椅、鏇轉木馬、激戰鯊魚島、小火車等十多項遊樂項目13次
(以下優惠政策,需到景區自行購買)
②身高1.2米以下兒童免費,身高1.2--1.4米之間兒童購景區優惠票
③學生持學生證購景區優惠票;60歲以上老人持老年證或身份證購景區優惠票;軍官持軍官證購景區優惠票
桂林動物園景區開放時間:8:00—17:30

交通

公園位於市中心的灕江東岸,是桂林市最大的公園,在市內乘坐11路公車可到達。

桂林動物園地址:廣西桂林市七星區七星路1號
桂林動物園自駕車路線:
①桂廣高速--大圩(陽朔)—三里店—景區駝峰門②機場高速--市中心—解放橋—龍隱路—景區駝峰門
桂林動物園乘車路線:
乘11路18路公車都能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