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

柑桔炭疽病是一種世界性的、為害較重的病害。可引起落葉、枝梢枯死,果實腐爛及落果。帶病果實常在貯運期間發生腐爛,所以又是一種重要的采後病害。

症狀

葉片感病:①病斑多從葉尖開始,初呈水漬狀暗綠色,後變為淡黃色或黃褐色,以後小斑迅速擴展為不規則形大斑,邊緣不明顯,似雲紋狀,其上產生大量朱紅色帶粘性的小液點,病葉易脫落;②葉尖或葉緣出現半圓或近圓形黃褐色病斑,以後擴大成不規則形,病健組織分界明顯。天氣潮濕時,病部出現朱紅色帶粘性小液點,天氣乾旱時,乾枯病部呈灰白色,表面密布同心輪紋排列的小黑點。病葉脫落較慢。枝梢感病:①病梢由上而下枯死,多發生在寒害後的枝梢上,初期病部為褐色,後呈灰白色,其上散生許多小黑點,病健組織分界明顯。②多從葉柄基部腑芽處或從受傷皮層開始發病。病斑初為淡褐色,橢圓形,後變長梭形,當病斑環繞枝梢時,病梢由上而下枯死。花開後,病菌侵染雌蕊柱頭,呈褐色腐爛,引起落花。幼果受害,初呈暗綠色油漬狀不規則形病斑,後擴展至全果。天氣潮濕時,病果上長出白色霉狀物及淡紅色小液點,以後病果腐爛乾縮成僵果,不脫落。長大後的果實受害,其症狀表現有乾疤、淚痕和腐爛3種類型,果梗受害,造成“枯蒂”,果實隨之脫落。苗木多在離地6~10cm處或嫁接口處開始發病。病斑深褐色,形狀不規則,嚴重時可引起上部枝梢死亡。

防治方法

農業措施:①加強栽培管理,柑桔園要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時排灌、防旱保濕及防蟲;②及時修剪衰弱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強抗病能力;③剪除病梢、病葉、病果梗,清除落葉、落果,清園後噴1次波美1~2度的石硫合劑或40%滅病威500倍液;④采後處理,防止貯藏期發病,用特克多浸果。化學防治:在落花後及落花後一個半月內進行噴藥,每隔10d左右噴1次,連續噴2~3次,在7、8月間再噴1次,以防落果。藥劑可用40%滅病威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50%多菌靈800倍液。

預防

柑桔炭疽病是一種世界性的、為害較重的病害。可引起落葉、枝梢枯死,果實腐爛及落果。帶病果實常在貯運期間發生腐爛,所以又是一種重要的采後病害。

柑桔炭疽病為害葉片有兩種症狀類型:急性型(葉枯型)症狀常從葉尖開始,初為暗綠色,像被開水燙過的樣子,病、健部邊緣處很不明顯,後變為淡黃或黃褐色,葉捲曲,葉片很快脫落。此病從開始到葉片脫落不過是3-5天。葉片已脫落的枝梢很快枯死,並且在病梢上產生許多朱紅色而帶粘性液點。慢性型(葉斑型)症狀多出現在成長葉片或老葉的葉尖或近葉緣處,圓形或近圓形,稍凹陷,病斑初為黃褐色,後期灰白色,邊緣褐色或深褐色。病、健部分界明顯。在天氣潮濕時,病斑上出現許多朱紅色而帶粘性的小液點,在乾燥條件下,則在病斑上出現黑色小粒點,散生或呈輪紋狀排列。這是該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和分生孢子。病葉脫落較慢。

枝梢受害後也有兩種症狀,一種是由梢頂向下枯死。多發生在受過傷的枝梢。初期病部褐色,以後逐漸擴展,終致病梢枯死。枯死部位呈灰白色,病、健部組織分界明顯,病部上有許多黑色小粒點。另一種是發生在枝梢中部,從葉柄基部腋芽處或受傷皮層處開始發病,初為淡褐色,橢圓形,後擴展成梭形,稍凹陷,當病斑環割枝梢一周時,其上部枝梢很快全部乾枯死亡。

花開後,如果雌蕊的柱頭受害,呈褐色腐爛,引起落花。果實受害,多從果蒂或其它部位出現褐色病斑。在比較乾燥的條件下,果實上病斑病、健部分邊緣明顯,呈黃褐色至深褐色,稍凹陷,病部果皮革質,病組織只限於果皮層。在空氣濕度較大時,果實上病斑呈深褐色,並逐漸擴大,終至全果腐爛,其內部瓤囊也變褐腐爛。幼果期發病,病果腐爛後,失水乾枯變成僵果懸掛在樹上。

防治

柑桔急性炭疽病對柑桔樹為害極大。病情發展非常迅速。一個生長很好、枝葉濃綠的柑桔園,幾天后出現大量落葉、尤其是樹冠頂部的枝梢落葉更為嚴重,病葉葉色無光澤,灰暗,像是被熱水燙過一樣,葉捲曲,已經落葉的枝梢很快枯死。若是天氣潮濕在枯死的枝梢上產生許多朱紅色而帶粘性的液點。一個長勢很好的柑桔園幾天時間就變成一個滿樹枯枝,滿地落葉的果園。為什麼會產生柑桔急性炭疽病?和該病的病原菌的特性有密切關係。

柑桔炭疽病的病原是一種真菌,稱為盤長孢狀刺盤孢菌。上述病部上出現的小黑點,就是病菌的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成熟時隨著一種朱紅色的粘液從孢子盤湧出而成液點狀。該病菌是屬於一種典型的潛伏侵染菌。病菌在嫩葉及幼果期就已經侵入到柑桔組織內部。病菌的第二個特性就是寄生性較弱,即樹勢健壯的不發生或少發生炭疽病,若樹勢生長弱,抵抗力下降就會發病嚴重。其實,那些外表完全無症狀,生長濃綠的葉片、幼果的組織內都可能已潛伏著病菌。炭疽病是否發生決定於外界的環境條件和樹體本身的抗病能力。在管理條件好,樹勢健壯的情況下,處於潛伏狀態的炭疽病菌不易繁殖擴展,病害就不會出現。若遇上自然災害或管理上某一個環節影響樹體的抵抗力下降,潛伏的病菌就會大量繁殖、蔓延,在短時間就會造成病害大發生。這是急性炭疽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防控策略

根據柑桔炭疽病菌具有潛伏性侵染的特性,根據去年病害發生流行情況,結合當前田間病情,防治上應以適時採收,加強栽培管理,注重修剪,及時排灌,增施機肥,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的抗病能力為主,在做好清園工作的基礎上,適時噴藥保護,同時防止蟲害、凍害、日灼和機械損傷等,使柑桔樹勢生長健壯整齊,是防治本病的關鍵措施。

技術措施

測報

即根據菌量、品種抗病性、天氣和栽培條件等有關因素預見今後一定時期的病情(靜態預測)或今後流行發展的變化(動態預測)。不定期進行調查採樣,分離病原,做好測報工作。田間監測  即在植物病害流行的研究和綜合治理中,對田間流行實況進行系統、全面、連續的定量觀測。田間監測所提供的科學信息最為全面和真實,是試驗研究和推廣套用之間的必要橋樑。

適時採收

改變果農無限期延長採收期為在正常成熟期內抓緊採收,及早恢復樹勢。

清園

改變果農不清園或清園不徹底為及時徹底清園,可結合冬春修剪,剪除病蟲枯枝,摘除、撿拾落葉、落果,並集中燒毀,剷除病原菌,減少病原菌的積累。

科學修剪

改變果農不修剪的習慣,果園栽植過密,成園後樹冠密蔽交叉,有利於病蟲害的滋生繁殖,且防治難度大,收果後要及時修剪枝條,通過合理、科學修剪,防止樹冠郁蔽,使樹形呈開窗型以利通風采光,惡化病害的滋生繁殖條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以及果實內含物中有機養分的積累。

均衡施肥

改變果農偏施複合肥、氮肥的習慣,通過配方施肥,增施菌肥,均衡施肥,減施氮肥,調節樹體營養,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提高果品質量。要改進傳統農作習慣,重視越冬肥,做到及時足量施入,此期施肥應達到全年總施肥量40-60%,以有機肥為主,適量配施速效肥,於采果前後7-10天內施完,每棵樹可溝施 1.5 斤漚熟花生麩和 1 斤速效複合肥(按產量 100 斤果樹計),以保證結果樹的樹勢恢復壯旺,促進花芽分化。果園樹體營養及春梢肥水要管理好,春節前春梢及花芽抽出前 10 天左右,追施一次速效水肥,用來促春梢及加快春梢老熟,及時恢復樹勢,增強抗病力。各產區還可根據土壤特性、結合土壤墒情和施肥時期適時翻耕,增施有機肥。

排除積水

炭疽病發生偏重的桔園都存在地勢低洼、積水多的問題,水田、平地桔園要特別加強排灌渠道建設,以降低濕度,控制病害發生,水田建園最好起壟栽植,平地果園應根據地勢挖40cm深縱橫交錯的排水溝,以有效地防止“大水漫灌”和颱風雨造成的“積水”危害。

調節劑

改變果農盲目大量使用各種葉面肥、保花保果劑、激素的習慣,推行科學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保花保果。

噴藥防治

改變果農盲目用藥、濫用農藥、超常用藥的不良習慣,變為科學使用農藥,預防為主、對症下藥,及時有效最大限度地殺滅病原菌控制病害發生和流行。在春夏秋梢期各噴1~2次殺菌劑,或在初發病時開始噴藥防治,施藥間隔10~15天,連續噴藥2~3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