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

李府又名李氏家族舊宅、李鴻章故居、李鴻章府,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家宅,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號,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區民居建築。李府是合肥市的“十大景點”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選景點,現已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7年12月7日,安徽省景評審發布通報,公布對2011年獲評4A級景區進行五年期滿評定性覆核的情況,李鴻章[晚清名臣]故居通過4A級景區覆核。

基本信息

景點介紹

故居

李鴻章故居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前廳布置了“李鴻章生平展”,用大量的珍貴圖片與實物展示了李鴻章風雲變幻的一生,即“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中廳和小姐樓則採用復原陳列的形式展現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們的日常起居生活情況,充分表現了江淮地區的建築風格。東面的“淮系集團與中國近代化的展覽”,則是在豐富李鴻章生平展的基礎上開放的,充分揭示了這個晚清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實力的集團——淮系集團在李鴻章的領導下,對近代軍事、經濟、文化以及國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享堂

1902年李鴻章的靈柩從北京輾轉運回合肥,1903年葬於合肥東郊的大興集。李氏家族後人為祭祀他,在墓旁建造了規模龐大的享堂。1985年,享堂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享堂是對墓上建築的通稱,即在墓旁的建築群。現存的李鴻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是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名人墓園,分為享堂區、合葬區和倉房區。享堂有前、中、後三進,兩個四合院,分為門廳、前堂、寢堂。西側是李鴻章與趙氏夫人合葬墓,墓前有神道碑引導。神道碑上主要記述了李鴻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贈他和封賞李氏子孫的情況,由桐城派大家吳汝綸撰寫。東側是倉房,主要是儲藏用於維護享堂和日常開支的糧食,現布置有《江淮地區農俗陳列》。該陳列用大量的實物展現了江淮地區的農具以及農民的生活情況。

景點級別

李鴻章故居李鴻章故居
2011年8月23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與《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推薦,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合肥市李鴻章故居-享堂達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標準的要求,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研究決定,現批准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歷史變遷

李鴻章的故居位於合肥市淮河路的中段,李家的祖先由江西遷來合肥的肥東,自李鴻章這一代起開始發跡。李鴻章兄弟六人,他排行第二,其餘五人也身居高位,在當時非常地顯赫。他們聚族而居,深宅大院可以復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李鴻章死後,他家的住宅和享堂歷經百年變遷,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李鴻章故居臨街一進在五十年代分別被改建成淮河百貨公司和其他商店,門面牆及內室作了適合營業性的改動。二至四進為皖北人民銀行和安徽省人民銀行使用數十年,由合肥市工商銀行管理,當作宿舍。文革中只因李鴻章故居已被改作它用,才得以倖存,使整體風貌維持了原狀。但內部的一些珍貴用材、木雕等,被剷除變賣了。

李鴻章享堂和墓地在一九三八年五月是日本軍隊兵臨合肥時遭到第一次毀壞,第二次是五十年代末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時被破壞,享堂周圍一帶擴進工廠,享堂內的木材被拆去煉了鐵,部分房間改做了工廠的辦公室、幼稚園和庫房。而墓地則被削平,屍首未留。一九八五年李鴻章故居和享堂才被一同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沒錢修復一直處於自生自滅狀態。一九九七年十月,李鴻章故居才按照有關專家的設計方案進行修復、補齊、復原。

1999年

9月27日,李鴻章家族住宅修復工程竣工典禮暨“李鴻章生平展”、“合肥出土文物展精品展”開館儀式隆重舉行。合肥市領導李培元厲德才張雪平等蒞臨,省文物局局長章家禮等親往道賀。

10月14日,國家政協副主席李貴鮮視察了李鴻章家族住宅。視察中,他詳細詢問了住宅修復過程中的一些情況。

12月4日,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劉伯承夫人一行5人來到李鴻章故居參觀。

2000年

景點美景景點美景

3月,“九九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評選活動在北京舉行,作為安徽省唯一入選的李鴻章故居復原陳列暨“晚清軍政重臣李鴻章”陳列獲提名獎。

2002年

元旦期間,李鴻章故居推出了“李鴻章家族暨淮系集團”展覽,此次展覽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推陳出新,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國慶節期間,李鴻章故居推出了“李府-包公祠免費直通車”活動,使廣大遊客在游完一個景點後很方便地赴另一景點參觀,此舉促進了旅遊文化的流通,開創了安徽旅遊界的一個先例。

2003年

9月2日,李鴻章故居東側土地規劃設計討論會在李府召開,與會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等三家規劃設計單位設計的三個建設規劃方案進行了論證,同意對有關方案再進行修改設計後報請有關領導和規劃部門作最後的確定。

9月1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技考古系師生40餘人參觀了李鴻章享堂,並就考古發掘、文物修復及保護工作同合肥市文物管理處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

2005年

4月25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中紀委書記尉健行同志在省紀委主任楊多良,市長郭萬清的陪同下參觀李鴻章故居。

李鴻章故居李鴻章故居

5月28日,浙江省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省政協主席李金明,省委副書記喬傳秀率領浙江省黨政代表團前來李鴻章故居參觀,省委書記郭金龍,省長王金山,市委書記孫金龍前往陪同參觀。

5月29日,在市旅遊局有關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澳門蓮花衛視電視台工作組一行二人在李鴻章故居、李鴻章享堂拍攝反映中國民風、民俗的一組節目。

6月9日,省長王金山在市委書記孫金龍、市長郭萬清等市相關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李鴻章享堂。

12月31日,“淮系集團與中國近代化”史料陳列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7年

9月1日,李鴻章故居進京推介。

9月15日,新安大講堂走進李鴻章故居。本期講座邀請了《李鴻章全集》的執行編委,著名近代史專家劉申寧教授做客。

12月28日,李鴻章故居程紅館長獲安徽旅遊“十大巾幗總經理”稱號。

主要景點

李府半條街

李鴻章故居家具陳設李鴻章故居家具陳設

故居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過廳、中廳以及內眷所住的走馬樓。古色古香的故居具有明顯的江淮官宅特點。李鴻章故居建於19世紀末。故居當年規模很大,許多人用“李府半條街”來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氣勢。歷經百年的風風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獨有的風貌。改革開放後,合肥市政府對李鴻章故居採取保護措施,在原地修復重建,成為如今大家看到的模樣,只是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

鈞衡篤祜

從步行街進入大門,行數步即到過廳。廳正中是座屏風,上方高懸一塊匾額,上書“鈞衡篤祜”四個字,鈞衡,比喻國家宰相一類重臣;篤是厚的意思;祜是大福。意思是李鴻章官顯福厚。這四個字是李鴻章七十大壽時光緒皇帝御筆所賜,以褒獎他對大清帝國的功績。過廳過去為來客稍候,待傭人通報後再入中廳與主人會面之處,現兼作展廳之用。廳內展示與李鴻章有關的各種圖片、資料和實物。展覽分“李鴻章的青少年時代、李鴻章與淮軍、李鴻章與洋務運動、李鴻章與外交以及毀譽參半的一生”等五個部分。

中廳又稱福壽堂,堂高9米,是現存江淮地區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廳堂。每扇格門上都雕有造型精美、典雅的圖案,房梁全是斗榫,不用一枚釘子。大梁兩頭都雕成象頭形,寓意吉祥(象)。正上方的橫樑上雕有“佘太君祝壽圖”,人物造型栩栩如生。東西兩廂是李氏後人的書房,清雅疏闊,青磚漫地。

中廳上方的長几上,擺有一隻古鐘,左邊一面鏡子,右邊一面花瓶,寓意這具家宅“終(鍾)生平(屏)靜(鏡)”。中廳的正中,四根木柱正好構成一個開間,木柱的一左一右,各為一個開間,加上東西兩面廂房,形成了明三暗五的格局,頗具江淮地區富宅的建築特色。東廂房是書房,裡面的博古架稱為“過橋式”,左右兩部分正好可以重合在一起。原理出自中國古代陰陽互補理論。左邊擺放的楠木書架,正好可以裝下一部《二十四史》。

走馬樓

故居故居

推開把前院與後宅嚴密隔開的屏門,即是典雅古樸的小姐樓。樓與前院中間有道牆,牆中間的門,便是二門。牆門把小姐樓與外界嚴密隔開。男子嚴禁進入二門半步。小姐樓又叫“走馬樓”,是李府女眷住的地方。小姐樓後一進的樓上擺放著古老的繡床、雕花的梳妝檯、大理石面的圓凳,床、台、凳都是有著幾百年歷史的紅木家具。屋內一個漂亮的粉彩瓷礅,放在紅木梳妝檯前,古色古香。

小姐樓造型獨特,為一封閉迴廊式木樓,樓下正中的一方天井,上承天光,下接地氣,符合陰陽調合之風水學。樓上東首第一間據說是李鴻章幼女菊耦(著名作家張愛玲的祖母)所住,正中則是老夫人所居。原先的老宅有一個比現存面積大得多的後花園,但光陰荏苒,後花園早已湮沒,無法恢復,只保留下這座美麗典雅的小姐樓供人觀瞻了。

李鴻章簡介

李鴻章(1823-1901)字子黼,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是近代歷史上一位頗具爭議和個人魅力的晚清重臣。24歲中進士,後組建了淮軍,並建立淮系政治集團。1870年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後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任內興建了大批近代企業,創辦北洋海軍,派遣留學生等等,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首輪浪潮。由於國力限制以及自身認識的局限,被迫代表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1901年,病逝於北京,諡文忠,後歸葬合肥。

他被視為中國開放第一人,興辦洋務運動,第一個把電報引入中國,廢除了延續幾千年的驛遞制度,在天津辦起電報總局大樓;主持修建了中國第一條自建鐵路,儘管這條從唐山到胥各莊的唐胥鐵路全長只有11公里。同時,他又被稱為賣國賊,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等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對於李鴻章的功過是非,一直是眾說紛紜。毛澤東評價他“水淺而舟大”,梁啓超在為他撰寫的傳記中說:“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李鴻章自己則形象地稱他是“大清朝這座破屋的裱糊匠,處於內憂外患的夾縫裡,不能挽大廈於將傾”。

盤點安徽旅遊景點

微百科:安徽百科

安徽省位於華東腹地,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微百科:安徽百科

合肥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