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莊

李家莊,隸屬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賈村鄉,位於萬榮縣西南,有550口人,125戶,2個居民組,耕地面積711畝。2004年李家莊被確定為移民新村,是新農村建設的典範。

榮縣賈村鄉 李家莊

賈村鄉李家莊位於萬榮縣西南,有550口人,125戶,2個居民組,耕地面積711畝。2004年李家莊被確定為移民新村,2007年遷移工作全部完成。是新農村建設的典範,硬化路面2000平米,安裝路燈20盞,栽植花草樹木5000餘株。支村委一班人員齊心協力,為李家莊的新農村建設再做貢獻。

海陽市 李家莊

概況 明崇禎年間(1628-1643年),李姓來此定居建村,以姓命村名李家莊。後有胡、張等姓自外地遷來定居。 李家莊位於海陽市城區北部,地處東經121°11′,北緯36°48′。東北鄰道南村,東接車村,南靠西哲陽村,西與新興村相望。距市政府駐地2公里,隸屬方圓街道辦事處。 全村轄區總面積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7公頃,山嵐3.3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有小麥、玉米、花生、大豆、蔬菜、蘋果、梨、桃等。 2002年,全村125戶,350人,有李、胡、張、趙、王、於、姜等姓,均為漢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是李姓。
大事記 1942年本村解放。 1954年本村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60年與車村分治,成為行政村。 1965年村投資3萬元,修建水庫1座。 1981年村投資3萬元,用上電網供電。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94年村投資10萬元,村民用上自來水。 2000年全村安裝上有線電視。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24年,成立李家莊國小,教師1人,學生10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僅有20%。1973年,村出資新建校舍12間,設5個班,教師2名,學生30人。後併入車村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5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100公斤左右,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有10人扛活,3人討飯。解放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2000元,有運輸車輛10輛、機車50輛、電話150部、彩電150台。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村民住房全是草房。1985年,村統一規劃街道和房屋建設。2002年,村民全住上瓦房,人均居住面積達25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7年,實行幼兒免費入園。1978以來,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村民福利逐步提高。本年,村投資3萬元購置發電機,村民用上照明電,後又用上了電網供電。1994年,村投資10萬元,安裝自來水設施。2000年,村民看上有線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5年,張全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60年前,與車村為一個黨支部。1960年,本村成立黨支部,胡成訓任黨支部書記。1968年,張信任第二任黨支部書記。後有於德勝、胡丕生、張洪利、李德京、李榮道、孫彥華、張福奎、胡丕祿等任黨支部書記,2000年8月起,胡京寶任黨支部書記。2002年,全村有黨員23人。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60年前,與車村為一個行政村。1960年起,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維進、張信、李瑞德、李德京、張洪利、李德和、李瑞德、張福奎。

寶雞市 岐山縣 益鋒村李家莊

益店鎮李家莊位於岐山縣東南,有1240口人,300戶,2個居民組,耕地面積1700畝。2011年李家莊被確定為新農村模範村,並撥款休整通過路面鋪設2000米直達益店鎮街道和附近的閻家莊,車頭破破,西堡子等。對李家莊以後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大的促進發展,以及號召國家發展水利工程,李家莊抽水站通過全新整改不僅解決了全村自來水吃水問題,而且為稻田的灌溉提供的更有利的保證,通過一年的發展,李家莊通往益店的水泥路將橫跨一條高速公路,這對未來帶動李家莊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李家莊將在未來的幾年裡發展,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