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品

替代品

對於兩種物品,如果一種物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的增加,則這兩種物品被稱為替代品(Substitute Goods)。互為替代品的交叉價格彈性大於0。戰略管理中的替代品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產品。如:公車和私人轎車、洗衣粉和肥皂。當交叉彈性係數為正值時,即一種產品價格的提高(銷售減少)會引起另一種產品需求量的增加,這時兩種產品是替代品。

基本信息

性質


代品指能帶給消費者近似的滿足度的幾種商品間具有能夠相互替代的性質,若A商品價格上升,則顧客們就會去尋求相較於A商品便宜的,並且能帶來相似滿足度的
B商品購買。例如在火車票價格持續上漲到一定的高度時,人們會轉向乘坐飛機。或者,在牛奶價格上漲時略微少購買一些牛奶,這欠缺的一部分需求轉以奶粉來代
替代品的威脅替代品的威脅

替。替代品是指兩種產品存在相互競爭的銷售關係,即一種產品銷售的增加會減少另一種產品的潛在銷售量,反之亦然(如牛肉和豬肉)。替代品與互補品是相互對立的概念。對替代品的判別亦可根據交叉彈性係數的正負號來進行。顯然,當交叉彈性係數為正值時,即一種產品價格的提高(銷售減少)會引起另一種產品需求量的增加,這時兩種產品是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之間能夠相互替代以滿足消費者的某一種欲望,則稱這兩種商品之間存在著替代關係,這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替代品指的是那些同現有產品具有相同功能的產品。世界上有許多東西都可以替代,但有替代的可能並不見得就發生替代。
替代品是否產生替代效果,關鍵是看替代品能否提供比現有產品更大的價值/價格比。
所以,替代產品的
實際功能,是對現有產品造成了價格上的限制,進而限制行業的收益。用經濟學術語來說,替代品影響著行業的總需求彈性。如果替代品能夠提供比現有產品更高的
價值/價格比,並且買方的轉移壁壘很低,即轉向採購替代品而不增加採購成本,那么這種替代品就會對現有產品構成巨大威脅。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替代產品與現有產品的價值/價格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替代品產業的發展初期,它對現有產品的替代率往往十分緩慢。但現有產品的生產企業切不可掉以輕心,因為尚未大規模替代並不意味著替代品與現有產品相比沒有競爭力,可能只是由於顧客出於轉移成本的考慮,或者出於其他非經濟方面原因的考慮,暫時處於觀望狀態。一旦替代品被確證比現有產品有優勢,那就會形成對現有產品的迅速替代。大概過程可用下圖來表示。
替代品由上圖可以看出,P點是替代過程的拐點。在P點之前,現有產品的生產企業面臨著一個艱難的戰略抉擇,要么對現
有產品和工藝流程進行大規模改進以降低成本(低成本戰略),要么增加現有產品的特色以吸引顧客(差異化戰略)。只有這樣才能抑制替代品的增長。一旦越過了
上圖中的P點,企業採取的防禦措施就不能成功地抑制替代品。一旦出現大規模替代,且原產品處於衰退期,那么就應當儘快對現有產品實行退出策略,或者逐漸轉
向替代品的生產。
兩個處於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可能會由於所生產的產品是互為替代品,從而在它們之間產生相互競爭行為,這種源自於替代
品的競爭會以各種形式影響行業中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首先,現有企業產品售價以及獲利潛力的提高,將由於存在著能被用戶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
五力分析要素框架圖中替代品威脅五力分析要素框架圖中替代品威脅

二,由於替代品生產者的侵入,使得現有企業必須提高產品質量、或者通過降低成本來降低售價、或者使其產品具有特色,否則其銷量與利潤增長的目標就有可能受
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強度,受產品買主轉換成本高低的影響。總之,替代品價格越低、質量越好、用戶轉換成本越低,其所能產生的競爭壓力就強;
而這種來自替代品生產者的競爭壓力的強度,可以具體通過考察替代品銷售增長率、替代品廠家生產能力與盈利擴張情況來加以描述。

定義

“替代品”在學者的學術文獻中的解釋有如下幾種:
excel的替代品wps表格1、所謂替代品是指那些能夠實現同種功能的其它產品。一般說來一個行業中的幾乎所有企業都會受到替代品的威脅從而限制了企業的潛在利益獲取。
2、替代品是指假如有兩種物品A與B,如果A物品的價格上升加大了B物品的需求,同時,反過來也成立,那么物品A與B就互為替代品。
3、這裡的替代品是指具有市場價值並能取代專利產品使用的產品。僅僅存在競爭的事實不能說明就有可獲得的替代品。如在RadioSteel訴MTD案中,侵權人認為輪椅已使用多年,其功能是一樣的,許多廠商在市場上銷售,因而是可接受的替代品。
4、所謂替代品,是指那些能夠實現與本行業提供的產品具有同種功能的其他產品,因而會產生對客戶、消費者同類需求的爭奪。一般替代品的價格越低,越有競爭力。
5、.替代品的威脅從目的上講,替代品是指同該行業生產的產品一樣可以滿足相同需求的物品。如果該替代品在價格上或性能上具有吸引力,那么一些買主會被其吸引而改變習慣。
6、所謂替代品是指功能或用途基本相同的不同種類的商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時可相互替代,它們之間互稱為替代品,網路信息商品的替代品包括傳統信息商品,如圖書、期刊、廣播、電視及其他聲像資料等。
7、替代品是指具有與該行業當前產品(或服務)相同或類似功能的產品(或服務),其威脅取決於替代品的盈利能力、替代品生產企業的市場策略以及購買者的轉換成本。
8、替代品是指一種物品的價格上升引起另一種物品需求增加的兩種物品,如冰激凌和冷凍優酪乳,二者都是冷而甜的奶油食品,它們滿足相似的欲望。
9、替代品是指在功能上能部分或全部替代某一種產品的產品。

關聯

互補品

互補品是指共同滿足一種欲望的兩種商品,它們之間是相互補充的。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來滿足同一種欲望的兩種商品,它們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聯繫

兩種商品有可能既是互補品同時又是替代品。對於需求來講,替代品是同向,互補品是反向;對於供求來講,替代品為反向,互補品為同向。在經濟學裡,有替代品和互補品。比如說左鞋和右鞋是互補物品,而麵包和饅頭就是替代品,麵包貴了,消費者對饅頭的須求就上升,而左鞋貴了,消費者對右鞋的須求會隨著下降。

不同

替代品與互補品是不同的,替代品是從使用功能角度考慮的,而互補品則是從發展角度著眼的。互補品生產對企業之間的競爭強度和整個行業盈利潛力有著重大影響。一個企業所銷售的產品常常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一些產品在滿足顧客需求方面互為補充。如汽車與汽油即為典型的互補品,如果汽油價格上漲,必然會影響汽車蘇-17M3配X-27反輻射飛彈,X-28的替代品的銷售。在現實中,一些產品銷售不暢,也與互補品(包括配套產品或服務)不能很好地滿足顧客需求有關,如電腦普及率低或操作要求較高等原因,使電腦軟體業的發展緩慢,等等。互補品與企業的產品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作用關係。因此,企業要圍繞顧客價值尋求企業競爭新途徑,密切注視其產品與互補品的關係,使自己的行為能適應競爭各方的發展,擴展顧客的需求,增加顧客的價值,從而建立一種自覺不自覺的使用關係,共同開拓市場。否則,企業與互補品生產之間就會相互制約,甚至相互損害。

威脅

替代品的威脅包括三個方面:替代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替代品質量和性能的滿意度;客戶轉向替代品的難易程度。替代品對企業不僅有威脅,可能也帶來機會。如果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能夠率先推出性能價格比高的新產品,就可以在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
潛在的進入者
當一個行業經營得非常成功,行業的吸引力很高,即它的增長力非常高的時候,會有很多企業想進入到裡面,或者已經開始進入。前者叫做潛在的進入者,後者叫新進入者,這對於行業中現有的企業來講,就構成了進入威脅。
新的替代品
過去喝茶,現代社會中的年輕一代喝可樂這類軟飲料,這裡軟飲料就是一個替代品,替代品也構成了一種威脅。市場價值的轉移,就是由於替代品的出現,造成了原有產品的價值被替代品轉移。例如可樂的包裝,最開始替代品的威脅[1]是玻璃瓶,後來被鋁罐代替,後來又出現塑膠包裝。由於包裝材料的不同,原來做玻璃瓶的企業受到鋁業和塑膠業的威脅,價值發生了轉移。也就是說,玻璃行業的價值轉移到鋁業和塑膠業上來,所以替代品的出現對行業現有企業來講,就構成了一種威脅。
以前,我們中國人比較喜歡喝茶,但是中國也引進了一些洋快餐、洋飲料,對傳統茶文化產生很大的衝擊。替代品的威脅實質就是一個市場價值的轉移,它和你現有的競爭、現有行業的競爭是不一樣的。

威脅因素

價值


是替代品相對價格的表現。一罐可樂的價格和咖啡的價格相比,在消費者心裡有一個基本的標準,覺得還值。這個是一罐一元多美金,那個一罐也是一元多美金。但
用人民幣可能相差得就比較大了,星巴客的咖啡一杯是十幾元,可樂只有三元多。這個差距比較大,可樂也就很難被替代。但是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可以發生變化,這要看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五力分析要素框架圖中替代品威脅價格敏感中常講鹽和糖,這兩個彈性不大,糖可能價格便宜,大家消費得多一點;而鹽的價格不管怎么變化,都是剛性的——就是說它的消費量是一定的,不可能鹽便宜了,大家多消費,鹽貴了,大家就少消費。價格對於替代品來講起到很大的作用,但也要看到一個彈性和剛性的問題。

轉換成本

替代品就是不使用原來的產品而使用替代產品。例如可樂的包裝,過去是玻璃瓶,如今用鋁,這個轉換成本代價高不高?加工、生產用別的材料,別的設備、技術是不是需要重新更換?如果需要,代價也很高的話,可能替代品就不會起很大的作用。

顧客傾向

顧客是否願意使用替代品,對於替代品的偏好如何?北京傳統的中式快餐已被洋快餐替代了很大一部分,這就表示顧客在選擇快餐上出現了新的傾向,更多地採用過去沒有的替代品,這也是對國內企業的考驗。進入WTO以後,會有更多的替代品的出現,企業做出什麼樣的決策,如何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求,防範替代品的進入,就需要你認真地去研究。
購買者討價還價能力如果高於企業的這種能力,即購買者處於一種壟斷地位,那么也會降低產品的價格,使企業的利潤下降。在行業中,供應方和購買方也構成了競爭力量。通常競爭是講行業內部的競爭,所以把它放在中心部分,這同樣是一個很重要的競爭力量。
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歸納為:
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替代品是否質量更好。
客戶購買替代品的可能性和積極性。
替代品的相對價格和性能。
轉換使用替代品的成本:替代轉換是否很容易

壓力

記事本替代品Notepad24.1.24替代品是指那些與客戶產品具有相同功能的或類似功能的產品。如糖精從功能上可以替代糖,飛機遠距離運輸可能被火車替代等,那么生產替代品的企業本身就給客戶甚至行業帶來威脅,替代競爭的壓力越大,對客戶的威脅越大,決定替代品壓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1)替代品的盈利能力。
(2)替代品生產企業的經營策略。
(3)購買者的轉換成本。
行業中的每一個企業或多或少都必須應付以上各種力量構成的威脅,而且客戶必面對行業中的每一個競爭者的舉動。除非認為正面交鋒有必要而且有益處,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場份額,否則客戶可以通過設定進入壁壘,包括差異化和轉換成本來保護自己。當一個客戶確定了其優勢和劣勢時(參見SWOT分析),客戶必須進行定位,以便因勢利導,而不是被預料到的環境因素變化所損害,如產品生命周期、行業增長速度等等,然後保護自己並做好準備,以有效地對其它企業的舉動做出反應。

價格策略

替代產品是指基本用途相同的產品。替代產品價格策略即指行銷企業有意識地安排本企業消費替代性產品間的價格比例,用以實現某種行銷目標。
具有替代關係的產品,降低一種產品的價格,不僅會使該產品的銷售量增加,而且會同時降低替代產品的銷售量。例如,一個企業生產不同型號的汽車,不同型號的電冰櫃、不同型號的照相機就屬這種情況。企業可以利用這種效應調整產品結構。如企業為了把需求轉
移到某些產品上去,它可以提高那些準備淘汰的產品價格,或者用相對價格誘導需求,以犧牲某一品種,穩定和發展另一些品種;企業也可以利用這種效應,提高某
一知名產品的價格,突出它的豪華、高檔、創造一種聲望,從而利用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增加其他型號產品的銷售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