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盤面

春盤面

春盤面,中國元代興起的傳統小吃。春盤面由麵條、羊肉、羊肚肺、雞蛋煎餅、生薑、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種原料構成。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

歷史

古代六朝時,人們元旦講究吃五辛盤(即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五種辛葷蔬菜),說是食用這些食物後,人可發五臟之氣,利於健康。唐代,餅與生菜以盤裝之,稱春盤。由於春盤是由五辛盤發展而來的,因此也叫辛盤。宋代,春盤改叫春餅,現在叫薄餅荷葉餅、片兒餑餑等。到了元代,又有了“春盤面”。 元·《飲膳正要》中記載:“春盤面”由麵條羊肉、羊肚肺、雞蛋煎餅生薑蘑菇、蓼芽、胭脂等十多種原料構成。明、清時在餅與生菜外兼食水蘿蔔,謂能去春困。整個嘗新活稱為“咬春”。卷春餅的菜稱為“和(huo)菜”,其中必有綠豆芽冬粉、菠菜心、韭黃雞蛋

製作

主料

小麥麵粉(3000克) 

輔料

羊肉(瘦)(1000克) 羊肚(500克) 雞蛋(350克) 蘑菇(鮮蘑)(200克) 韭黃(250克) 白菜(500克)

調料

姜(5克) 鹽(3克) 胡椒粉(2克) 黃酒(5克) 醋(2克)

過程

1、將羊肉羊肚洗淨,切成2厘米見方的小;蘑菇洗淨,一切兩塊;白菜心洗淨,切段;韭菜洗淨,剁碎等用。
2、將白麵粉用水發透,放入韭黃、食鹽,揉成麵團,用擀麵杖擀薄,切成麵條
3、將羊肉塊,羊肚塊放入鋁鍋內,加入生薑(切絲)、蘑菇,置武火上燒開,然後將麵條下入,燒開,放入食鹽、料酒、醋、胡椒粉即成。

作用功效

春盤面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補脾胃作用強,適用於脾胃氣虛、消化吸收功能減退、營養不良的消瘦、乏力倦怠、短氣懶言、不思飲食等。

營養元素

熱量 (667.58千卡) ·蛋白質 (133.08克) ·脂肪 (2197.70克) ·碳水化合物 (74.38克) ·膳食纖維 (1220.00克) ·維生素A (1279.70微克) ·胡蘿蔔素 (10.87微克) ·硫胺素 (6.88毫克) ·核黃素 (134.58毫克) ·尼克酸 (196.70毫克) ·維生素C (70.51毫克) ·維生素E (1734.94毫克) ·鈣 (9190.66毫克) ·磷 (3084.28毫克) ·鈉 (1897.83毫克) ·鎂 (131.36毫克) ·鐵 (301.89毫克) ·鋅 (16.33毫克) ·硒 (51.89微克) ·銅 (0.00毫克) ·錳 (0.00毫克) ·鉀 (259.20毫克) ·碘 (168.58微克) ·膽固醇 (1257.10毫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