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精彩解讀:品三國

圖書信息

作 者:易中天 著
出 版 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6-7-1

作者簡介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首播即獲熱評。2007年,易中天以6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3位,引發廣泛關注。

內容簡介

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割據,從三國鼎立到重歸統一,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史記錄,野史傳說,戲劇編排,小說演義,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評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是非真假眾說紛紜,成敗得失疑竇叢生,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先生,站在平民立場,通過現代視角,運用三維結構,以故事說人物,以人物說歷史,以歷史說文化,以文化說人性,一家之言品三國。
三國是一個風雲變幻,滄海橫流,英雄輩出,令人神往的時代,不知多少蓋世英雄在那裡大顯身手,叱吒風雲,正可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曹操就是其中一位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他生前威震天下,他死後罵名最多,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奸雄。
在歷史的記載中,為什麼他的所作所為總是自相矛盾,眾說紛紜?曹操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在他前期有著什麼樣的功過得失?易中天教授將從平民角度為您解讀。

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品三國》(下)的第三部“三國鼎立”12集,央視“百家講壇”已經播出,講述了魏、蜀、吳三大集團在赤壁之戰後,又經歷了幾次戰爭,誰也吃不掉誰,劉備入蜀,曹操勢力再無法擴張到南方,孫權獨霸江南,三大集團這才各自稱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

第三十七集

劉備病逝於永安後,繼位的劉禪只當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把所有的軍政要務都交給了諸葛亮,蜀漢政權從此進入“諸葛亮時代”。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劉禪和諸葛亮也是一對非常君臣。那么,他們的關係究竟如何?在這種特殊的關係背後,又有什麼歷史的隱秘呢?
非常君臣(1)
非常君臣(2)
非常君臣(3)
非常君臣(4)
非常君臣(5)
非常君臣(6)
第三十八集
劉備病逝於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個“亮正嚴副”的輔臣結構,即託孤於諸葛亮,並以尚書令李嚴為副。但是,劉備去世後,李嚴並沒有能夠起到輔臣的作用。相反,他還在八年後被廢黜和流放。那么,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做?在這種斷然的決定背後,又有什麼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難容水火(1)
難容水火(2)
難容水火(3)
難容水火(4)
難容水火(5)
難容水火(6)
難容水火(7)

第四十二集

公元263年劉禪君臣的不戰而降,是蜀漢史上最後一個不解之謎。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有職無權的光祿大夫譙周。譙周為什麼要極力主張投降曹魏?劉禪又為什麼要聽他的?蜀漢朝野,為什麼只有少數人主張抵抗,多數人並無鬥志?在蜀漢迅速滅亡的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政治背景和政治原因呢?
無力回天(1)
無力回天(2)
無力回天(3)
無力回天(4)
無力回天(5)
無力回天(6)
無力回天(7)

第四十八集

孫權與士族、名士的矛盾衝突,在曹操、劉備、諸葛亮那裡同樣存在。因為魏、蜀、吳三國,都是由非士族出身的人建立的。他們也無意建立一個士族地主階級的政權。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建國之路不會平坦,也決定了他們的政權終將滅亡。那么,他們的道路有什麼相同與不同,魏、蜀、吳三家又為什麼會同歸於晉呢?
殊途同歸(1)
殊途同歸(2)
殊途同歸(3)
殊途同歸(4)
殊途同歸(5)
殊途同歸(6)
殊途同歸(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