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臘

方臘

方臘(公元1048-公元1121年),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縣萬年鄉(今淳安)堨村人,一說宋代歙州(治歙縣,即徽州)人,後遷至睦州青溪縣萬年鄉(今淳安)堨村,北宋末年持異見者反叛領袖。方臘利用明教(又稱摩尼教)組織民眾,於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舉行起義,聚眾百萬,攻占六州五十二縣,方臘自稱“聖公”,年號“永樂”,設定官吏將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宋徽宗派童貫統西北精兵十餘萬南下鎮壓起義。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義軍最後一個據點青溪梓桐洞被宋軍攻破,方臘父子等52名首領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臘被朝廷處死,反叛失敗。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方臘方臘

方臘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是浙西明教的教主。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方臘被處死後,歙縣和淳安的一些地方的人還是很敬重這位農民起義的領袖。為了紀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許多地名,至今這些地方還有“方臘洞”、“方臘寨”等。 有一首“水氽童家店,方喇出二遍;水浸鱉背石,方臘又造反”的民謠不僅指明了他居住的村子(歙縣金川鄉金川村的小阜舍村,有明末的徽州大儒鄭玉詩歌為證,復船山(主峰擱船尖,如今還有完整的這新明教總舵廟宇的遺址,寶樹王,生命之樹,和尚尼姑合葬墓)的天子基---石門九不鎖的第二關,這裡是陳碩真起義的原址),還說明他的起義動機。宣和年間,農民茶葉賣不出去,賣了還不夠交稅。農民只好不採茶,采了的也忍痛倒在溪里。時值浙西大旱,七八月都不見有雨,禾苗焦黃,秋收無望,而官吏卻逼稅。方臘在宣和二年10月揭竿起義。方臘旗幟鮮明,主張實現真正的平等,“劫取大家財,散以募眾”,決心徹底推翻宋朝,解脫天下所有勞苦大眾。宣和三年四月,方臘在起義根據地復船山的六甲嶺上與宋軍決戰敗北(盧俊義大戰昱嶺關),被迫帶親信退往洞源村東北的石洞中躲藏,由於叛徒當嚮導,最後不幸被捕,被解往汴京。按照《六甲天書》的天機,方臘起義打下了六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半壁,從根本上動搖了北宋王朝的統治,北宋王朝從此一蹶不振,不久就全軍復滅,南山改名為復船山,歙州改為徽州。方臘最後堅守的石洞被稱為"方臘洞"。

方臘墓碑

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皇帝喜花石竹木,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派朱勔等爪牙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向汴京,每十船組成一綱,時稱“花石綱”。青溪多產竹木漆,是應奉局重點酷取之地。這種沉重的負擔都轉嫁到農民身上,尤其是靠出賣勞動力度日的赤貧者身上。方臘身為傭工,更痛感這種剝削壓迫之苦,因而對宋王朝的反動統治懷有刻骨仇恨,遂起反抗之心。

人物事跡

漆園誓師

方臘方臘

宋史記載,方臘是青溪縣一家漆園的主人(一說漆園傭工),信奉摩尼教。青溪地勢險要,境內林木茂密,

山谷幽險,有梓桐洞、幫源洞等天然山洞,是富饒之地。方臘家裡有漆園,朝廷設立的造作局屢次強行索要,方臘心中怨恨但不敢貿然發難。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朝廷派人到東南各地搜刮民間的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貪官朱勔等乘機敲詐百姓,大發橫財。百姓怨聲載道,人人思亂。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方臘積極聯絡青溪一帶的摩尼教徒,準備起義。他們的秘密活動被裡正方有常發覺,並向縣官告發,方臘發現事泄,就殺死告發者。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初九,方臘集合眾人在漆園誓師,宣布起義。

方臘起義軍以誅貪官朱勔為名,以幫源、梓桐為據點,不斷向外擴展,數日後,起義隊伍的人數增加到幾萬人。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初,方臘建立自己的政權,自號“聖公”,與北宋王朝分廷抗禮。以方肥為宰相,汪公老佛為軍師,楊八桶、方七佛、鄭魔王等為大將,置官吏將帥,級別分為六等,以不同顏色的頭巾相區別,士兵則一律扎紅巾作標誌。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一月底,起義軍在青溪息坑(今浙江淳安西)擊敗兩浙路常駐宋軍數千人,殺將官蔡遵等人,乘勝攻占青溪縣。

方臘起義軍方臘起義軍

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初,起義軍攻陷睦州,殺官兵千人,占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二月末,方臘揮師向西,攻克歙州(今安徽歙縣),宋將郭師中戰死。婺源、績溪、祁門、黟縣官吏聞風而逃。起義軍隨後攻克富陽、新城,進逼江南重鎮杭州。杭州是兩浙路的首府,又是造作局所在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杭州知州趙震見起義軍隊伍浩浩蕩蕩,棄城逃走,起義軍進入杭州後殺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和廉訪使趙約。

積怨已久的民眾見官就殺,又發掘蔡京祖父墳墓,暴露其骸骨。節節勝利的起義軍獲得廣大民眾的擁護和回響,蘭溪靈山的朱言、吳邦,剡縣的裘日新,仙居縣的呂師囊,方岩山的陳十四,蘇州的石生,歸安縣的陸行兒等也揭竿而起,回響方臘起義。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初,起義軍又攻克婺州、衢州、旌德、處州等地。短短几個月時間,起義軍就占領了六州五十二縣,起義軍人數已在百萬以上。

起義軍勢如破竹,東南大震。淮南發運使陳遘上疏稱情況危急,求朝廷派兵增援。宋徽宗大驚,急忙撤銷造作局和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勔官職,企圖安撫民心。同時任命譚稹為兩浙制置使,童貫為江淮荊浙宣撫使,調集兵馬十五萬,水陸並進鎮壓起義軍。

史載生平

童貫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是北宋精銳部隊,宋軍渡江後兵分兩路,由王稟、劉鎮等率領,一路直趨杭州,一路殺向歙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派大將方七佛率眾六萬進攻秀州(今嘉興),秀州統軍王子武乘城固守,不久宋軍援兵趕到,大敗起叛軍。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二月,宋軍包圍杭州,宋徽宗下詔“招撫方臘”,被方臘拒絕。方臘親自指揮抵抗,由於城中缺糧,起義軍被迫撤出杭州。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三月,方臘率起叛軍再次進攻杭州,在城外被王稟打敗。杭州失守,形勢急轉直下,叛軍從節節勝利變成節節敗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最後退守幫源洞。此時起叛軍尚有二十萬人,但戰鬥力大大下降,“與官兵力戰而敗。”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包圍幫源洞。方臘在石洞中躲藏起來,由於石洞極為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在宋軍中任裨將的韓世忠偵查到路徑,便率驍勇進入方臘所藏洞中,格殺數十人。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宰相方肥等人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宗所俘虜,藏匿在洞中的七萬起義軍被殺,方七佛等人逃走。方臘等人被押往汴京,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臘被殺。雖然反叛軍領袖方臘被俘,但剩下的起義軍繼續轉戰浙東各地,與官軍一直戰鬥到公元1122年(宣和四年)年三月。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至此才落下帷幕。

方臘之亂,“凡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洞逃出,裸而縊於林中者,相望百餘里。”

為政措施

《李雲中水滸人物譜》中的方臘《李雲中水滸人物譜》中的方臘

方臘是浙西摩尼教的教主,居住地區是摩尼教在浙西一帶的活動中心。方臘性情豪爽,深得人心,有較強的組織才能,自身又出身貧苦,所以能號召很多生活困苦的農民。他還參與傳教,吸收了大批教徒,這些人後來成為起義軍的骨幹力量。摩尼教主張“是法平等,無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時還主張吃素斷葷,節省錢財,教友中實行互助。在起義軍內部,政治上彼此平等,不分上下尊卑,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經濟上凡錢財物用一概公共享受使用,沒有你我之分。

人物評價

方臘餘部堅持鬥爭,直到次年三月,方臘起義才被最後鎮壓下去。方臘起義打下六州五十二縣,威震東南半壁,從根本上動搖了北宋王朝的統治。方臘作為農民起義的傑出領袖,永遠被人們懷念。方臘最後堅守的洞源石洞被稱為“方臘洞”。全省各地,乃至近鄰安徽等地都有紀念方臘的方臘洞、方臘廟。

八大天王

第一名,兵部尚書王寅:此人頗通文墨,有些謀略,被方臘加封做了文職,官爵是兵部尚書,管領兵權之事。王寅原本是歙州山里石匠出身,慣使一條鋼槍,這條槍神出鬼沒,萬夫莫擋。坐下有寶馬良駒名喚轉山飛,這匹寶馬登山渡水,如行平地。因為位高職重,王寅在戰場上拼殺的機會並不多,在歙州大戰,他敗中求勝,設計坑殺掉了梁山的神火、聖水二將。城破之時,他匹馬單槍往外突圍,槍起馬到,馬踩擋道的李雲;石勇截住廝殺,數回合之內就枉送了性命。王寅又奮勇力敵孫立、黃信、鄒淵、鄒潤四將,並無懼怯。直至又加上豹子頭林沖,五人合力才將王尚書亂戳殺死。由此可見王尚書武功之強堪稱方臘帳下之翹楚也。

第二名,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歙州僧人,名號寶光如來,俗姓鄧,法名元覺,使一條禪杖,乃是渾鐵打就的,重達五十餘斤,人皆稱為護國的國師,鄧元覺有萬夫不敵之勇。曾酣斗魯智深五十餘合,不分勝敗,不過鄧元覺已經占了上風。行者武松恐魯智深有失,不得不殺出助戰,面對梁山步兵頭領中武力最強的兩大煞星鄧元覺方才敗回。可惜這位國師被宋江等設計,帶入籠中,由小李廣花榮從側面近距離一箭射中其面門,墜下馬去,被被宋軍亂刀殺死。鄧元覺沒有機會展示出他的全部武勇,但與花和尚一戰已可推知其悍勇不可力抵也。

第三名,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是福州人氏,使一口寶刀,名為劈風刀,可以裁銅截鐵,遮莫三層鎧甲,如劈風一般過去。還慣使一個流星錘,百發百中,騎一匹瓜黃馬。大戰關勝二十回合突然回馬,關勝勒馬回陣,宋江不解,關勝說:“石寶刀法,不在關勝之下,雖然回馬,必定有計。”能夠得繼承了武聖傲慢的大刀關勝認可的武將在《水滸》中絕對的屬於鳳毛麟角!石寶砍死過梁山的鮑旭,走線錘錘打八驃騎之一驍將急先鋒索超;五十回合殺敗呂方(看似石寶的污點,其實不然,呂方雖然在地煞星之列,其武功並不弱,外號小溫侯,堪比呂布。在俞萬春的《蕩寇志》一書中,呂方也是一個能夠與那些一流高手扳扳手腕的角色。)石寶一口刀,戰呂方、郭盛兩枝戟,沒半分漏泄,直至又加上朱仝一條槍,才敗走。

第四名,護國大將軍司行方:《水滸》中關於方臘手下的這位五虎上將之一的猛將介紹並不多,只知道他是太子方天定手下四大元帥之一,但他在德清縣南門外,三十回合就斬掉了梁山水泊步兵統領里的五虎將插翅虎雷橫,司行方的勢力由此可見一斑了。可惜司行方很快就因為兵敗墜水而亡了,沒有來得及展示更多的本領。

第五名,皇侄方傑:慣使一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他年紀後生,精神一撮,一枝戟使得精熟,與秦明連鬥了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在助手杜微飛刀的幫助下,一戟將霹靂火聳下馬去,使秦明死於非命。在最後一戰中,方傑戰關勝不過十數合,宋江又遣花榮出陣,雙戰方傑。方傑力敵二將的夾攻,全無懼怯。雖然難見輸贏,方傑已經只能是遮攔躲避。李應、朱仝又驟馬出陣,並力追殺。見四將來夾攻,方傑這才撥轉馬頭敗走。卻被臥底的柴進截住了退路,方傑下馬逃命,讓柴進一槍戳中,燕青趕上一刀結果了性命。

第六名,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初次出場就給梁山迎頭痛擊,一刀斬掉周通;李忠帶傷走了。十個回合殺敗左手負傷的雙槍將董平。厲天閏最出彩的是借著松樹的掩護,一槍搠倒梁山馬軍八驃騎之一的沒羽箭張清。厲天閏在兵潰之時,與盧俊義大戰三十回合,心態失衡,被盧俊義挑於馬下。

第七名,龐萬春:人送綽號“小養由基”,是江南方臘國中第一個會射弓箭的。他初次出場就技驚四座,颼的一箭,正中梁山馬軍八驃騎之一的九紋龍史進,撞下馬去。指揮部下亂箭齊發,滅掉了梁山一流的驍將拚命三郎石秀及陳達、楊春、李忠、薛永等五員水滸將佐,以及二千多名軍卒。連珠箭射死以接暗器而聞名的歐鵬。龐萬春的神射乃方臘手下的一絕也。

第八名,樞密呂師囊:原來是歙州富戶,因獻錢糧與方臘,官封為東廳樞密使。呂師囊幼年曾讀兵書戰策,慣使一條丈八蛇矛,武藝出眾。部下管領著十二個統制官,名號“江南十二神”。他率部進行的頑強抵抗是梁山噩夢的開始。 但屢敗屢戰,心情比較悲憤的呂樞密只不過二十回合就被梁山馬軍八驃騎之一的金槍將徐寧覓得破綻,肋下刺著一槍,搠下馬去,魂歸了陰曹地府。

相關資料

《宋史》卷二十二

《宋史》列傳第一百一十

《續資治通鑑長編拾補》卷四十二

家族成員

妻子:邵氏(邵小榮)

兒子:方書、方亳

後世紀念

方臘洞方臘洞

方臘起義遺址方臘洞:位於浙江省淳安縣葉家鄉洞源里村西南2.5公里。原名幫源洞,是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領袖方臘失敗後避難之所。洞口朝南偏西7度。進深(除去底部二室)總長22.1米,平均高度3米左右,寬度0.7米。從洞口至9米處最狹,僅0.36米。至22.1米處分為兩岔,往下垂直3米為第一室,長1.8米,寬0.9米。往南向下7.1米為第二室,長3.4米,寬2.3米。離洞口20米處豎有“方臘洞”一碑,是郭沫若於1964年題寫。

相關文學作品

《方臘傳》

《蕩寇志》

《水滸傳》

《方臘反》上

《方臘反》下

《方臘反宋血戰記》

藝術形象

小說《水滸傳》里虛構了宋江奉詔征討方臘的故事,描述與史書記載有所不同。小說《水滸傳》中是這樣描述的:“卻說這江南方臘造反已久,積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此人原是歙州山中樵夫,因去溪邊淨手,水中照見自己頭戴平天冠,身穿袞龍袍,以此向人說自家有天子福分。因朱勔在吳中征取花石綱,百姓大怨,人人思亂,方臘乘機造反,就清溪縣內幫源洞中,起造寶殿、內苑、宮闕,睦州、歙州亦各有行宮,仍設文武職台,省院官僚,內相外將,一應大臣。睦州即今時建德,宋改為嚴州;歙州即今時婺源,宋改為徽州。這方臘直從這裡占到潤州,今鎮江是也。共該八州二十五縣。那八州: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那二十五縣,都是這八州管下。此時嘉興、松江、崇德、海寧,皆是縣治。方臘自為國王,獨霸一方,非同小可。原來方臘上應天書,推背圖上道:“十千加一點,冬盡始稱尊。縱橫過浙水,顯跡在吳興。”那十千,是萬也;頭加一點,乃方字也。冬盡,乃臘也;稱尊者,乃南面為君也。正應方臘二字。

影視劇中的方臘影視劇中的方臘

四大寇

四大寇,是孫中山、陳少白、尤列、楊鶴齡四人的昵號。清末時期,他們常在香港中環歌賦街二十四號的楊鶴齡祖產商店楊耀記處會面,並議論中國時政,大談反清逐滿及太平天國遺事,倡言革命,鼓吹共和。其所言無忌,聞者動容,因此親友都呼孫中山為洪秀,稱孫、陳、尢、楊四人為“四大寇”。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原名孫文,字德明,號逸仙,流亡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後人稱其為“中山先生”,其後此稱謂便逐漸演化為孫中山。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人。
陳少白(1869-1934) 原名聞韶,後改名白,字少白,號夔石,廣東新會人。18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於江門市郊外海鎮南華里一個基督教牧師家庭。
尤列(1865—1936)廣東順德人。字令季,別字少紈。號小園,晚號缽華道人。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出生於順德杏壇北水新基坊的一個書香世家。
楊鶴齡(1868-1934)字禮遐,廣東香山(今中山市)人。與孫中山同村,自幼相識。1886年入廣州算學館,與尤列同窗,又與孫重逢相聚。
註:四大寇又指的是北宋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淮西王慶、河北田虎、山東宋江、江南方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