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你的蓋頭來

掀起你的蓋頭來

《掀起你的蓋頭來》是王洛賓先生根據在甘肅河西走廊採集的維吾爾族民歌《亞里亞》(又一說為烏茲別克族民歌《卡拉卡西烏開姆》)改編而成的,最初由“青海兒童抗戰劇團”的孩子們用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青海兒童抗戰劇團成立不久,在西寧崑崙回民中學任音樂老師的王洛賓就忙著為孩子們編寫演出節目。他找出了自己在河西記錄的那支民歌《亞里亞》,打算採用這個鄉土遊戲的音樂和舞蹈素材,為劇團的孩子們編寫一個邊唱邊跳的歌舞節目。按照習俗,娶親時新娘子的蓋頭只能掀開一次。可是王洛賓卻別出心裁地讓新娘子的蓋頭連續被掀起了四次。在舞台上表演的時候,每掀起一次蓋頭來,都會有一次不同的藝術效果。

基本信息

背景

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

此曲產生於前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原名《亞里亞》(《卡拉卡西烏開姆》)。1932年,亞美尼亞作曲家哈恰圖良(A.Khachaturian)就曾在《鋼琴三重奏》第三樂章中採用過這段鏇律。與此同時,這首歌也傳到中國,為西部諸民族流播,1939年由王洛賓在甘肅酒泉所蒐集。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末,王洛賓跟隨“西北抗戰劇團”在甘肅的河西走廊宣傳演出時,他從來自新疆的維吾爾族商人那裡記錄了一首名叫《亞里亞》的新疆民歌。這是一支流傳在南疆地區的民歌。

王洛賓在自己的“音樂札記”中,曾經記錄了這支民歌的起源:“這個舞是南疆的一種鄉土遊戲。秋收時節,在麥場上休息的時候,由一位上年紀的老漢穿上婦女的服裝、戴上蓋頭,然後作出扭捏的動作。一個青年在他身旁邊唱邊跳,最後掀開蓋頭,卻看見蓋頭裡原來是一位白髮老漢,大家哄堂大笑,然後繼續勞動。”這種鄉土遊戲,起源於南疆農村,是人們在勞動時為了逗樂解乏而發明的娛樂形式,本身並無多少藝術價值。

歌曲歌詞

掀起你的蓋頭來譜曲掀起你的蓋頭來譜曲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細又長呀

好像那樹梢彎月亮

掀起你的蓋頭來

掀起你的蓋頭來

你的眉毛細又長呀

好像那樹上的彎月亮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眼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樣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樣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臉兒看看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眉

你的眉毛細又長呀

好像那樹梢彎月亮

你的眉毛細又長呀

好像那樹上的彎月亮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眼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樣

你的眼睛明又亮呀

好像那水波一模樣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臉兒

看看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臉兒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臉兒

看看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掀起了你的蓋頭來

讓我來看看你的臉兒

看看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你的臉兒紅又圓呀

好像那蘋果到秋天

歌曲賞析

原詞

第一段,男孩要看看女孩面紗後的眉毛,女孩回答:“燕子有一雙黑翅膀,親愛的哥哥,你和我不是見過嗎?”

第二段,男孩又要看她的臉蛋,女孩回答:“巴紮上賣的小圓帽,親愛的哥哥,你和我不是見過嗎?”

燕翅和圓帽似為推諉之詞,然前者靈動飛揚,後者豐滿香甜,顯然是繞著彎的明喻。一聲“親愛的哥哥”,愈見女孩的嬌矜嫵媚。準此而言,從看眉毛到看臉蛋,也頗有“得寸進尺”之意,而兩段間的留白更予人遐想。

王洛賓版

在四段歌詞中,每段歌詞都用“掀起你的蓋頭來”作開頭。接下來,再用誇張和比喻的手法將蒙在蓋頭裡的那位新娘的眉毛、眼睛、臉兒和小嘴,分別描繪得栩栩如生。

歌曲影響

維吾爾族民歌維吾爾族民歌

很多新疆人都會唱以“掀起蓋頭”為內容的原生態民歌,但是他們所唱的和王洛賓改編的《掀起你的蓋頭來》,完全是不同的版本。經過王洛賓改編之後的《掀起你的蓋頭來》無論是在歌詞的口語化,還是在鏇律上都顯得更加專業,更加藝術化,更加便於傳唱。

流傳範圍

該歌曲最初是由“青海兒童劇團”的孩子們用群歌群舞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的。之後有人將《掀起你的蓋頭來》連同《達坂城的姑娘》、《在那遙遠的地方》等一起帶到了抗戰時期的陪都重慶來傳唱,這批來自大西北的民歌,立即受到重慶及國內音樂愛好者的歡迎。

抗戰勝利後,這些膾炙人口的西北民歌又漂洋過海,流傳到了東南亞各國和世界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