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體癌

扁桃體癌

扁桃體癌是齶扁桃體常見的惡性腫瘤,常與吸菸、飲酒有密切關係。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癌瘤多發生於扁桃體上極,常有淺表潰瘍,也可有浸潤,經扁桃體上窩及舌齶弓向軟齶侵犯,進而向下侵及舌根,並常有頸淋巴結轉移。病理類型可用鱗狀細胞癌、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腺癌等,以鱗癌多見。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扁桃體癌是齶扁桃體常見的惡性腫瘤,常與吸菸、飲酒有密切關係。 通常其首發症狀為咽喉疼痛,常放射至耳部。癌症擴散至頸淋巴結可引起頸部包塊,可在其他症狀之前發生。早期症狀不顯,只用咽部不適,異物感或輕微疼痛。晚期可用明顯咽痛,吞咽時加劇,並可放射到同側耳或面部。常有口臭、出血及張口困難等症狀。取扁桃體組織作病理檢查即可確診。因飲酒、吸菸可引起其他癌症,所以,應作喉鏡、氣管鏡、食管鏡檢查。 治療包括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應切除整個扁桃體、頸淋巴結及部分頜骨。50%的患者可存活5年。

症狀體徵

1.早期症狀不顯,只用咽部不適,異物感或輕微疼痛。晚期可用明顯咽痛,吞咽時加劇,並可放射到同側耳或面部。常有口臭、出血及張口困難等症狀。

2.一側扁桃體明顯腫大,呈結節狀或菜花狀,或表面有潰瘍、壞死、假膜。腫瘤發展快,常侵犯周圍組織,出現吞咽、呼吸障礙。

3.早期常用頸淋巴結轉移,出現同側或雙側頸淋巴腫大、質硬、固定。

檢查

扁桃體活檢查癌細胞,應作喉鏡、氣管鏡、食管鏡檢查。

一側扁桃體明顯腫大,表面潰爛,不光滑或呈結節狀隆起,觸之較硬,易出血,扁桃體與周圍組織粘連。同側下頜角下方可觸及腫大淋巴結,質硬不活動,無壓痛。

診斷鑑別

診斷依據

1.根據上面三點症狀和體徵。

2.扁桃體活檢查癌細胞。

成人出現單側扁桃體明顯腫大,表面潰爛,質地較硬,不活動,伴有同側下頜角下方淋巴結腫大,診斷較易。但如遇一側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面光滑者,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應特別警惕,必要時取活檢確診。

併發症

可能會引起鼻咽部的一些癌變。

疾病治療

治療原則

1.放射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法。

2.手術治療以早期扁桃體癌為宜。

3.手術治療+放療。

4.化學治療。

用藥原則

扁桃體癌扁桃體癌

1.對病源型扁桃體摘除需在併發症得到控制後,並於手術前、後選用“A”項中藥。

2.對不宜施行手術者,可選“B”項中藥化療。

下列症狀是扁桃體癌早期的臨床信號:

(1)咽喉部異物感。可以由感冒等誘因引起,感冒治癒後仍有此感覺存在。

(2)咽喉部疼痛。初診時有65%的患者有此症狀,開始是隱痛不適,有燒灼樣,逐漸影響進食,嚴重時可放射至耳部。

(3)咽部腫物。早期患者就發現扁桃體區有腫大的外生物,局部變硬、增大,或發生表面小的潰瘍。到了晚期可以出現吞咽困難,呼吸困難、咽喉出血等症狀。

(4)上頸淋巴結腫大。占54%~85%。有時扁桃體窩內小的病灶沒有被發現,就可能出現上頸淋巴結轉移。

預防

扁桃體癌早期症狀輕微,易被忽略。凡40歲以上,長期咽部不適,異物感,持續性輕微咽痛,經抗炎治療無效而症狀加重的病人,應懷疑有扁桃體癌存在的可能。必須作詳細檢查,以早期作出診斷,早期治療。

療效和預後

扁桃體癌單純放療的5年牛存率為32%—83%不等。I,D期療效較好,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為局部未控、復發,其次為遠處轉移。影響預後的主要因素是原發灶大小、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局部治療成功與否對生存率影響很大,故局部足量放療可以提高生存率。

詳細介紹

讓我們試著張大嘴巴,將舌頭壓低一點,發出一聲“啊”,鏡子裡你會看到咽 喉處的肉團,那就是扁桃體。扁桃體雖小但作用極大,作為活躍的免疫器官, 扁桃體有抗細菌抗病毒的防禦功能。說起扁桃體,很多人會第一個想到發病率 很高的扁桃體炎,或是扁桃體肥大等病症,但對於扁桃體癌卻非常陌生。

專家表示,扁桃體癌是人體頭頸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並不是很高,大多數人對其了解不夠,常常是病發時才引起注意,但也往往延誤了早期的診治時 間。

“扁桃體癌多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專家表示,研究 發現,扁桃體癌的發病具有一定的性別傾向性,男性發病率要高於女性,這樣 的比率在年老患病者的身上體現的更明顯。導致扁桃體癌的發病原因中,長時 間的喝酒、吸菸,以及吸入有害的刺激性氣體,占了很重要的位置。

據專家介紹,這主要是因為,扁桃體受到侵襲後其黏膜變得充血、水腫,比較 容易發生癌變。

檢查方法

1.對一般扁桃體癌病例,其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B”為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