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漢字]

悔[漢字]

悔,huǐ,單音多義,一般表示懊惱過去做得不對。常用詞有後悔、悔恨等。

基本信息

詞典解釋

部首:忄部外筆畫:7總筆畫:10

五筆86:NTXU五筆98:NTXY倉頡:POWY

四角號碼:98057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094

基本字義

懊惱過去做得不對:後~。懊~。~改。~恨。~悟。追~莫及。

詳細字義

動詞

1.(形聲。字從心,從每,每亦聲。“每”意為“一種有機體自身滋長並籠罩在其表面的灰暗事物”。“心”與“每”聯合起來“一種心裏面自發產生的陰鬱心情 ”。本義:陰鬱心情。不高興。引申義:懊惱。懊喪。惱恨) 同本義 [regret;repent of]

悔,恨也。——《說文》

宜無悔怒。——《詩·大雅·雲漢》

此講之悔也。——《戰國策·秦策》

悔不殺湯於夏台。——《淮南子·泛論》

雖九死其猶未悔。——《楚辭·離騷》

懷王悔,追張儀,不及。——《史記·屈原列傳》

天其以禮悔禍於許。——《左傳·隱公十一年》

可悔故也。——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悔其隨之。——宋·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乾嚴譴而不悔。――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己為有悔。

可以無悔矣。

2.又如:悔親(因反悔而廢棄婚約);悔謝(悔過請罪);悔心革命(痛改前非);悔悟心行(反省思想、行為);悔尤(悔恨與過錯)

名詞

1.過失;災禍 [fault or disaster]

庶無罪悔。——《詩·大雅·抑》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易·繫辭》

尚速有悔於予身。——《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

2.又如:悔亡(禍害消除);悔吝(災禍);悔咎(過錯;禍殃);悔戾(罪過)

3.惡運[bad luck;misfortune]。如:悔氣(壞運氣,倒霉)

常用詞組舉例

1.悔不當初huǐbùdāngchū

[regret having done sth.] 因今日的不幸結果,而後悔當初的錯失。

早知如此,悔不當初。

2.悔改 huǐgǎi

[repent and mend one's ways] 悔過,改正。

3.悔過 huǐguò

[repent one's error;be repentent]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感到懊悔。

4.悔過自新huǐguò-zìxīn

[repent and make a fresh start;repent and turn over a new leaf] 悔改錯誤,重新做人。

劍南有光火盜,夜掠人,晝伏山谷。元常喻以恩信,約悔過自新。——《新唐書·馮元常傳》

5.悔恨 huǐhèn

[regret deeply;deplore;repent;be remorseful] 對過去的事後悔怨恨

悔恨自己的錯誤

6.悔婚 huǐhūn

[break the promise of marriage] 訂婚後一方廢棄婚約

7.悔棋 huǐqí

[retract a false move in a chess game] 棋子下定後收回重下

8.悔痛 huǐtòng

[regret deeply] 懊悔痛苦

他知道自己錯了,悔痛地低下了頭

9.悔悟 huǐwù

[realize one’s error and show repentance;awake to one's errors] 後悔覺悟

10.悔之晚矣huǐzhīwǎnyǐ

[It is now too late to regret;be too late for remorse] 待後悔為時已晚

不然,我親自引兵來屠大梁,那時悔之晚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11.悔罪 huǐzuì

[show repentance] 悔恨自己的罪惡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唐韻》荒內切《集韻》《韻會》呼內切《正韻》呼對切,音誨。《說文》悔,恨也。《玉篇》改也,恨也。
又《廣韻》《正韻》呼罪切《集韻》虎猥切,音賄。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讀上聲。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讀去聲。今人混讀者,非。
又葉許里切,音喜。《詩·大雅》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旣受帝祉,施於孫子。
又葉火五切,音虎。《陸機·凌霄賦》判煙雲之騰躍,半天步而無旅。詠凌霄之飄飄,永終焉而弗悔。
又葉許旣切,音戲。《班固·奕旨》淨泊自守似道意,隱居放言遠咎悔。

英文翻譯

to regret; to repent

拼音是hu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