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年症

恐年症

恐年症,一項調查表明有近9成的人卻覺得年關似乎變成了“錢關”和“情關”,過半的人認為自己有“年關恐慌症”,他們或為節日沒完沒了的人情而煩惱,或為仍然單身無法面對親朋好友而焦慮,或為年終獎縮水而困惑,恐年症已經變成了一種都市流行病,面對“年關恐慌症”,職場白領首先要下定決心有所改變,通過重新進行職業規劃、調整角色定位,進一步學習培訓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及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

概述

恐年症恐年症
恐年症,對許多都市白領來說,過年再也沒有了小時候那樣的期待,不少年輕人甚至把過年變成了“過關”,年關成了他們心裡最難過的“天下第一關”,一項網路調查表明只有11.01%的人仍然期待過年,過年時會覺得很幸福和興奮。而近9成的受訪者卻覺得年關似乎變成了“錢關”和“情關”,過半受訪者甚至認為自己有“年關恐慌症”,他們或為節日沒完沒了的人情而煩惱,或為仍然單身無法面對親朋好友而焦慮,或為年終獎縮水而困惑,恐年症已經變成了一種都市流行病

被剩單身

1、單身難以逃脫,單身貴族們,在平常常常以“被羨慕”自居,而到了過年,他們的心情可就輕鬆不起來了。因為在父母、親戚的眼裡,他們還是逃不開“被剩”的標籤。年關來了,剩男剩女們頭痛的一樁大事兒來了。到哪兒去給爸媽找個媳婦或女婿呢?假期又該如何面對家人的嘮叨和相親總動員?這兩年每到年關,父母總是先打電話來詢問是否已有帶回家的人選,如果說沒有,就會聽到家人的一聲長嘆。
2、很多漂泊在城市中的大齡男女們都面臨著這樣的困惑:回到家,父母逼婚,親戚朋友見面就打聽終身大事,家裡千方百計安排各種相親,不管靠不靠譜都得乖乖地去,跟自己一起長大的朋友早已經結婚生子,同學聚會的時候都帶著另一半,每次見面都覺得很難堪。
3、針對單身男女們年關將近的最大困惑,國內最大的婚戀網站世紀佳緣日前特別推出“30天告別單身計畫”,幫助單身的人們在這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挑戰尋愛能力,雙雙回家過年。
4、但對許多剩男剩女來說,30天告別單身回家過年似乎是一項不可能的艱巨任務。於是租個男(女)友回家應付一下成為無奈之舉。網路調查顯示,近一半人贊成租個男(女)友回家這一應對辦法。

催婚犯愁

恐年症恐年症
1、年關將近,被父母催婚多次的李磊選擇租一個女友回家。日前在網上發帖租女友,稱吃住全包、日租400元,表現好還有1000元獎金。網友多懷疑其誠意,網友稱只把此事當做工作任務,會先跟對方簽訂協定。大學畢業後在東莞從事金融行業,收入不錯。因為國慶回家的時候,父母下了“死命令”,過年必須帶個女友回家,當時他就想如果到年底沒有其他解決辦法,就選擇租個女友。
2、有人贊成的同時,也有人豎起了反對牌,認為租對象不是真孝順,若謊言被父母識破,只會讓他們更傷心。“逼婚的前提,是有結婚對象!”一位網友說我父母對我只是無奈,為了不讓這種無奈轉化成見面時的嘆息,我去年春節就找了個理由沒回家。
3、從租對象回家過年這個現象中,我們看到了年輕人孝順的一面,也看到了欺騙的一面,而更多的是“80後”的無奈。這些人迫於生活的壓力,沒有時間去談戀愛,沒有時間去找對象。不少人在青春時期,迫於壓力都拚命工作,為成家做各種物質的準備,等真到了結婚的年齡,就錯過了真正相愛的機會。租對象回家這一現象的產生,是年輕一代所受壓力的體現,也是社會的一大“怪圈”。
4、當“被租方”看在金錢的份上,把愛情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了,就完全是把愛情作為盈利的手段,這純粹屬於一種商業行為,這是對愛情的褻瀆。此外租對象回家的行為不受法律保護,即便真的有人應徵,雙方之間達成的“租賃契約”也是無效的。根據民法的基本原理,人身不能作為債權的標的物,也就是說人的身體是不能拿來出租的,因其違背了公序良俗,所以以人身為標的物的租賃協定不受法律保護。如果提出與“女友”必須同處一室,即使在“契約”中保證不會“占便宜”,但事實上“同處一室”就是非法同居。

遊子恐歸

1、在春節這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講究團聚的日子,回家團圓這個本應讓每個人期待的時刻,在一些人眼裡卻成了壓力巨大希望逃避的“關卡”。“又快過年了,荷包空空;在外面一年,忙忙碌碌;物價上漲,人情難卻;回家怎么辦?來年又如何?”這首打油詩,或許多少代表了眾多在外遊子年關前的心聲。
2、網友“痛快的傷”在網上發帖稱,離春節不到一個月了,他已在為回家的支出頭疼。按照預算在廣州打工的他,回山東老家過年,自己和妻子的飛機票就要6000元,加上給父母的紅包5000元、分給親戚的紅包3000元,和朋友吃飯、買年貨等1000元,加起來已超過15000元,硬生生用掉了“兩個月的收入”。
3、儘管感慨支出高昂,但“痛快的傷”表示,自己肯定是要回家的———父母都在老家,過年不回家可是“大不孝”,忙碌了一年,劉小姐終於盼到春節假期可以回家過年了,可是一想到春節里的大筆花銷和各種同事、上司的應酬,原本預期的輕鬆變成了鬱悶。“想想過節還要給領導拜年、給家人購買新衣新鞋、給親戚準備各種禮品,真讓人心煩的。”由此,她開始失眠,整日焦慮。
4、另一位網友的自述更有點“悲情”:去年回家過年,算上給父母、親戚長輩的紅包、給親友的禮物和一次就近旅遊的支出,小夫妻倆總共花去了28000多元,把一年的積蓄花得差不多了。她在帖子裡無奈地表示,儘管今年非常非常想回家,但想到“按揭的貸款”,還是不得不傷心地跟父母說,今年不回家了,她表示,自己雖然今年才24歲,還年輕,但是現實的壓力下,讓她也認為,不回家過年,是一個“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現象剖析

恐年症恐年症
1、除了經濟成本,害怕有負家人期望,也讓不少年輕人在春節臨近時“近鄉情怯”。一名網友寫了《一個漂泊在外的應屆畢業生寫給農民工父親的懺悔信》,講述自己因為大學畢業後收入還不如做農民工的父親而不敢回家的痛苦,引發了許多年輕人的共鳴。以前總期待著工作了能夠給父母更好的生活,但如今畢業半年,自己幾乎“月月精光”,手頭只有幾百元積蓄,真不知道過年回家怎么面對殷切期盼的父母。其實對很多父母來說,兒女能不能掙到大錢並不重要,兒女健康、走正道,心裡有爹娘,比啥都重要。
2、“恐歸族”並不是剛剛出現的新鮮事物,因為種種原因不願意或者說不敢回家過年的現象,雖然恐歸族已經日漸成規模,但其人群主體還是以80後和90後為主,尤其以工作時間不久的年輕白領居多。因為這部分人群往往受過良好的教育,承擔了家庭較高的期望,並且80後由於是獨生子女,因此來自家庭的期望和關注就會更高,這也無形中加大了這部分群體對過年回家的恐懼感。
3、恐歸族除了經濟、精神等各方面的壓力之外,也和社會生活的多樣化轉變有關。在過去,休閒生活單一化的時代,國人過新年的方式選擇性極小,往往只能是一家人圍在飯桌前看春晚,但隨著社會服務的豐富性,越來越多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傾向於一種多元化的過年方式,更看重的是過年的休閒氛圍,而不願意面對人情來往的“繁文縟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日益龐大的恐歸族。
4、過年“恐歸”多數還是受“人情債”的困擾。對付“人情債”,中國有句古話,“禮輕情意重”。回歸送禮的本意,量力而為,更重要的是送出的那份心意。當真心送出一份禮物,哪怕就是一個簡訊,也會有不同的結果,真心的祝福可以讓人莞爾,可以讓人感動。在經濟上給自己減壓的同時,也讓對方鬆一口氣,因為在這個文化中,收禮也不是一件那么輕鬆的事情啊!

擔心前途

1、都說年關難過,對一些白領來說更是如此。年終獎兌現、人事調整、崗位變化、跳槽與去留……這些職場上事關白領切身利益的敏感事宜往往都在春節前後見分曉,令職場人士關注、焦慮。近日,中華英才網對IT、金融、製造業等15個行業的1500餘名企事業職員進行的調查顯示,認為年終焦慮的主要原因是“一年碌碌無為”的最多,占28.40%;26.70%的人認為是“計畫的目標沒有實現”;另有17.1%的職場人認為今年工作不順,擔憂年齡漸長的占14.5%。
2、按照慣例公司要對員工進行考核後再定年終獎,這幾天大家都在抓緊準備即將到來的公司年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公司的年考,領導也沒告訴我們具體考核什麼內容,哪些是重點。再加上事關薪資收入、今後公司對自身的評價,因此很多同事都十分緊張,就怕過不了關,影響以後升職,很多人急得上了火。最近一周自己吃飯沒味、睡覺失眠,腦子成天想著考試、年獎,快要崩潰了。由此患上焦慮症。
恐年症恐年症

3、其實無論是職場新人,還是職場老將,面臨年終考核,難免會患得患失,畢竟大部分人的自我價值、自尊,和經濟收入、他人認同都會相關。與其惶惶不可終日,不如調整心態,積極應對考核,輕鬆表現成績,圓滿完成年底的任務,同時展望新年,做好新年的工作計畫,相信每個領導都是會讚賞走在時間前面的員工的。另外,要客觀看待自己,降低對結果的過分關注。
4、年終對女性白領來說,隨著年齡增大,更易患上“年關恐慌症”。在一家外貿公司上班的黃女士過了年虛歲就35歲了。日曆一天天向兔年翻,她卻沒幾分喜氣。
5、面對“年關恐慌症”,職場女性首先要下定決心有所改變,通過重新進行職業規劃、調整角色定位,進一步學習培訓等方式,提升自己的職場競爭力及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同時在暫時無法消除“年關恐慌症”的情況下,保持充足睡眠、儘量讓自己生活得有規律、向好友傾訴一番,都是能幫助緩解年關恐慌的“技術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向好友傾訴要達成一種“不打斷、不指責對方、聽過算數”的默契,千萬不可變成三五閨蜜一同開“訴苦大會”,否則只能徒增年關恐慌情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