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喻時代

後喻時代

所謂後喻時代,指的是在當今高科技時代的某種條件下,晚輩(或學生)由於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識新技能,給先輩(或教師)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時代。文化反哺是後喻時代的最基本特徵。

基本信息

簡介

後喻時代後喻時代

美國社會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三個時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並喻文化”中晚輩和長輩的學習都發生在同輩人之間。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使整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社會由此進入了長輩反過來向晚輩學習的“後喻文化”時期。“如果說過去存在若干長者,憑著在特定的文化系統中日積月累的經驗而比青年們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卻不再如此”。米德在文章中如是總結道。

在“後喻時代”,學生通過網路或其他手段會比家長、老師更早、更多地獲得信息,當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與教師所教知識發生衝突時,學生會大膽或無情地對教師的“教育”進行評價或批判。

形成背景

世界正朝著高科技、網路化、信息化、全球一體化迅猛發展,進入到了一個知識創新和“學習型社會”時代以及“後喻文化時代”。人們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很多孩子在網路技術、信息獲取能力等方面都已超過父母。有人說當下家庭中出現了一種“後喻”現象,即孩子開始在信息技術、文化消費和娛樂方式等方面影響著父母,出現了“孩子教父母”的現象。

表現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新浪網進行的一項調查(1750人參與,“70後”占38.5%,“80後”占39.7%)顯示,56.5%的人表示“後喻現象”比較常見或很常見,認為不常見的只有25.1%。

遇到重大問題,63.3%的人首選同齡朋友次選父母

調查中,77.6%的人認為是因為年輕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66.7%的人表示年輕人更容易學到新技術,38.6%的人認為是家長受學歷、水平等限制,難以教導孩子。調查顯示,41.5%的人認為“後喻”是好事,35.4%的人認為沒好壞之分,僅有8.4%的人認為是壞事。
當人生遇到重大問題時,你最願意向誰求助?63.3%的人首選同齡朋友,其次才是父母(46.2%),26.6%的人選擇自己解決。其他的求助對象還包括網友(16.9%),教師(15.6%),領導(7.8%)。

社會觀點

廣州市從事設計工作的“80後”鄭南英表示,“後喻”現象在某種意義上是社會的進步,青少年更快速地學到了新知識。但親職教育依舊重要,長輩的教育是言傳身教,設身處地地傳授知識。網路信息畢竟良莠不齊,不良信息也遍布網路,孩子還沒有成熟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靠這個學習知識風險太大。

湖北省親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周運清認為,“孩子教父母”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單向教育模式親子模式是互動模式,獨生子女要和家長共生、共享、共同成長。最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親職教育應該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周運清指出,當前的親職教育沒有跟上孩子成長的發展形勢。與過去相比,孩子的成長環境變了,培養目標提升了。雖然孩子的成長環境包括家庭、學校、社區、友群和大眾傳媒五個方面,如今影響最大的卻是大眾傳媒。這是因為,我們的親職教育方式和內容太陳舊,大眾傳媒和孩子的成長需求密切聯繫,友群的互動和傳媒結合,比家長、學校、老師的力量更加強大。而儘管孩子在家天天與父母親密接觸,但親子之間缺少心靈溝通。

教育改變

後喻時代--教育觀念的轉變後喻時代--教育觀念的轉變

隨著信息網路的迅速發展,知識傳授的方式和教育主客體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化。構建新型師生關係,更新觀念,不斷完善自我,是後喻時代當好教師不可迴避的問題。面對後喻時代,教師的信息量和信息提前量少與學生獲得信息的手段先進和信息超前構成了一對矛盾。時代要求教師轉變傳統觀念,樹立教師既是學生的導師、學生的朋友,也是學生的學生的新觀念。不恥下問將成為教師的普遍美德。同時,教師要重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

由於種種條件的限制,教師的思想、知識往往會停留在一定的基礎上,而學生通過網路或其他手段會更早、更多地獲得信息。當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與教師所教知識發生衝突時,學生會大膽或無情地對教師的“教育”進行評價或批判。這時,教師必須以良好的心態放下架子恭聽,並予以評判或吸取,同時要講究對學生評價的藝術。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後喻時代教師觀念的轉變更是教學觀的轉變。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不再是輸與吸的活動,而是通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動機,讓學生挖掘自身潛力而實現掌握知識的目標的雙邊活動。教師也應當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網路時代,教師的角色會被學生自己、學生父母、網際網路等所取代。學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輸知識的教師,而是引導者,即告訴學生應該學什麼,往哪兒發展,剩下的就靠學生自己創造性地發揮了。課堂教學離不開思想性,教師通過具體的教學,指導學生辨別是非、真假、善惡,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任何枯燥的說教都是事倍功半的。後喻時代教師的知識觀轉變也不可或缺。知識就是真理的時代已經遠去。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0年11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0年十一月IN辭彙總吸血鬼時間 |灰色技能 | 裸辭 | 裸糖生活 | QQ體 | 憶嬰現象 | 35歲危機 | 剩女西遊 | 月老族 | 荒時代 | 待命假日 | 給力 | 後喻時代 | 大象員工 | 素歷 | 雙核家庭 | 白領腔 | 冰淇淋文學 | 奈特爾家庭 | 公家男人 | 暈輪效應 | 鮎魚路徑 | 色酬定律 | 山寨婚姻 | 富福利 | 辦公室祥林嫂 | 亞快樂 | 盲約 | 西裝乞丐 | 幻醜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