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君

帝君

帝君,漢族民間信仰對神中位尊者的敬稱,如:文昌帝君;關聖帝君等。帝君是一個尊稱,也是一個古代權利地位的象徵,帝君位於玉帝之下,古代帝君有多位,不同的帝君掌管不同的職能。主掌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東王公,仙人升品也要拜東王公《塵外記》所說與《列仙傳》略同,稱東王公居方諸山上,並說方諸山在東海之上,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錄天上人間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東嶽大帝是盤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與妻彌綸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

基本信息

讀音

帝君 dì jūn ㄉㄧˋ ㄐㄩㄣ

神靈等級

dì jūn

帝君

舊時對神中位尊者的敬稱。《漢武帝內傳》:“聞命之際,登當命駕,先被太帝君敕,使詣玄洲。” 唐李商隱《寓懷》詩:“長養三清境,追隨五帝君。”如:文昌帝君;關聖帝君。《文昌帝君陰騭文廣義節錄》中記載:“帝君位次,尚在玉帝之下,夫以玉帝而望菩薩,猶遠之又遠,況帝君之於佛乎?若雲現今即證斯果,則欲尊帝君而適以誣帝君矣。”

東華帝君

仙人東華帝君。領導男仙,常與領導女仙的西王母並稱。姓倪,字君明。在天下蒼生未始時,生於碧海之上,創造萬物。在東方主理陰陽之氣。亦號“東王公”。凡升仙的,要先拜木公(即東王公)後拜金母。方得升九天,入三清殿,拜太上老君,見元始天尊。在仙界的地位十分高。

按全真五祖,以東華帝君為祖師,續之為鍾離權、呂純陽、劉海蟾、王重陽,其呂純陽系東華帝君降世之說,應為附會。

東華帝君乃是西王母之夫,男神之王。主掌仙籍,凡男子成仙必要先拜東王公,仙人升品也要拜東王公《塵外記》所說與《列仙傳》略同,稱東王公居方諸山上,並說方諸山在東海之上,其諸司命三十五,所以錄天上人間罪福,帝君為大司命總統之。

出處說法不一。

一說東華帝君或號東王公,一說或號“青童君”,或號“青提帝君”。

一說東華帝君領導男仙,與領導女仙的西王母並稱。帝君姓倪,字君明。在天下蒼生為始時,生於碧海之上,創造萬物。在東方主理陰陽之氣。其誕辰日為農曆的二月初六。“東嶽帝君”(東嶽大帝),名金虹氏,為東華帝君弟。

一說東華帝君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東華帝君之前身。

一說東華帝君名王玄甫,“正陽真人”鍾離權的師傅,相傳是“純陽真人”呂岩(呂洞賓)的前身。該說法多見於明清小說以及降鸞書、勸善文中,如《八仙得道傳》、《東遊記》等。《金蓮正宗記》云:自太上傳之於金母,金母傳之於白雲,白雲傳之於帝君(王玄甫),號“東華子”,稱東華帝君或紫府少陽君、東華紫府少陽帝君,為北五祖之第一祖。關聖帝君關聖帝君,即在中國道教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的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五虎上將之首,字雲長,美須髯,武勇絕倫,與劉備、張飛結義於桃園,即所謂桃園三結義。平定西蜀,督師荊州,曾經大破曹軍,他的忠義大節,永垂青史。民間宗教信仰自漢朝以來,漸漸融合儒、釋、道三教而為一的民間信仰。然而民間所信仰的神明,大多數可分出其所屬的系統,如媽祖屬於道教,孔子屬於儒教,觀音屬於佛教,神明的界限相當清楚。但是,關帝聖君乃儒、釋、道三教均尊其為神靈者(很多商賈都會去洛陽的關帝閣專門請關公),在儒家中稱為關聖帝君外,另有文衡帝君之尊稱,佛教以其忠義足可護法,並傳說他曾顯聖玉泉山,皈依佛門。因此, 關帝閣開光關公尊他為護法伽藍神、蓋天古佛,於道家中,由於歷代封號不同,有協天大帝、翔漢天神、武聖帝君、關帝爺、武安尊王、恩主公、三界伏魔大帝、山西夫子、帝君爺、關壯繆、文衡聖帝、崇富兵君等,民間則俗稱恩主公。

東嶽帝君

東嶽大帝是道教因襲民俗崇奉的泰山神。泰山古稱東嶽,自古受著人們的崇拜。其後,人們將其擬人化,給它取姓氏名諱,定婚配子女。漢代緯書稱:東方泰山君神,姓圖名常龍。每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是東嶽泰山神的生日,全國各地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以示慶賀。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其身世眾說紛紜,有金虹氏說、太昊說、盤古說、天孫說、黃飛虎說等。

泰山神作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於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根據中國古老的陰陽五行學說,泰山位居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也是萬物發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職能,並由此延伸出幾項具體職能:新舊相代,固國安民;延年益壽,長命成仙;福祿官職,貴賤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統。

東嶽指的是今山東省的泰山。東嶽大帝就是泰山神。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東嶽大帝是盤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與妻彌綸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犧氏時封為太歲。至神農朝,賜天符都官,號名府君。漢明帝時,封為泰山元帥。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東嶽為「神岳天中王」。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又尊為「天齊君」。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詔封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又尊為帝,稱「東嶽天齊仁聖帝」。對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其中五嶽之長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稱為岱宗。

《風俗通義》引孔子語稱,「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當指王者功成封禪,以告天地的意思。漢魏以後,道教沿襲古制,奉祀東嶽大帝。據東方朔撰《神異經》所言:盤古終世之時,其子名赫天氏。時有三皇代出,赫天乃人居一山,於此時代代相傳,故其山後即名岱宗泰山。赫天有子前勃氏,骨勃子玄莫氏生二子,長名金輪王,次子少海氏。少海氏妻彌輪仙女。彌輪仙女夜夢吞二日入腹,覺而有娠。生二子,長回金蟬氏,後稱東華帝君;次子金虹氏,後稱東嶽帝君。金虹氏積德之初,因在長白山中佑民有功,伏費氏時即被封為太歲,掌天仙六籍,遂以歲為姓,以崇為名,先被尊稱為太華真人,彌輪夫人乃水一天尊之女。據說神農時,泰山神被賜天符都官,名號府君,後至堯、舜、禹、場周秦漢魏之世,也一直都在天都府君之位。

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斗魁前,一說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文昌封為帝君,並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忠主孝親

文昌帝君除有抗擊戰死、忠主救民之功績外,《梓潼帝君化書》稱,張亞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為吮之,並於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後值瘟疫流行,夢神授以《大洞仙經》並法籙,謂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驗。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親的楷模。成書於宋元時的《文昌帝君陰騭文》列舉古代士人行善得福的事例,說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近報則在自己,遠報則在兒孫的因果報應,勸人行善積德。

文章司命

《文昌帝君陰騭文》稱,文昌帝君曾七十三次化生人間,世為士大夫,為官清廉,從未酷民性烈,同秋霜白日之不可侵犯。濟人之難,救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因此,天帝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凡世間之鄉舉里選,大比制科,服色祿秩,封贈奏予,乃至二府進退等等,都歸文昌帝君管理。

奉祀

元明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規模化和制度化,對於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漸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宮、文昌閣或文昌祠,其中以四川梓潼縣七曲山的文昌宮規模最大。一些鄉間書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間雖時有興廢,但因文章司命,貴賤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舊時每年二月初三日為文昌帝君神誕之日,官府和當地文人學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奉祀,或吟詩作文,舉行文昌會。

出生地

越西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誕生地,亦是文昌帝君張亞子的故鄉,其影響深遠,歷史悠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建造的文昌宮、閣樓、殿,數以千計,遍布大陸和東南亞一帶。

據越西廳志載:“張亞子晉太康八年,七十一化降生在中所盧林溝張老夫婦家中,後勤學苦練,羽化成神”。常騎――“驢特”(文昌的坐騎,傳說生得“四不像”)往來四方,講學雲遊。越西金馬山上曾留有勝跡“紫府飛霞洞”、“上馬石”等。上馬石上鐫刻有“文昌勝跡”四字。另刻字“泉涌月明”相傳為神親書。又有鐫字於帝君賞憩處:“金闕化身”守泉涌月明數字。

越西中所水鎮

古時水觀音泉邊山崖上,生長有一株婆娑古樹,開的花兒如桃花,春天嫣紅,秋天翠碧,掩映著水潭。此樹人們稱血滕樹,傳說枝條折斷後,帶淌出血漿樣的汁,甚是奇異。樹的石崖另有一處刻字“勝景清絕”。 文昌帝君張亞子踏腳的石上曾留有腳印,據說是踏石“上驢特”留下的印跡。 在文昌的另一修道地梓潼也有許多關於張亞子的記載。如《文昌化書》、《清河內傳》、《文昌本傳》記載,張亞子原籍越西,生於晉太康八年(287年)二月初三,後徙居梓潼,在七曲山修道勸善數十年,直至終生。因此梓潼成了越西借善士張亞子的第二故鄉。 歷朝歷代的帝王對文昌帝君張亞子十分尊奉。唐朝時,玄宗僖宗因避安史之亂來到四川,將士皆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一大批。玄宗皇帝十分著急,在夜裡夢到張亞子得治病藥方一帖,治好了大軍。玄宗僖宗加封張亞子為“左丞相”、“濟順王”,以萬乘之尊向張亞子叩拜。從此張亞子身價百倍,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故世間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 之後,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後加封張亞子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英顯王”,“神文聖武孝德忠義王”等。

中所水鎮

元代仁宗又加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明清兩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學官,皆去文昌祠。並修築大量的文昌宗廟,隆重祭祀……。 道家又把天上的星神與張亞子合而為一,封張亞子為文昌帝君,屬二十八宿中的文曲星,傳說主“文運”、“司科舉”。道家與張亞子合而為一的年代,應是宋朝。道教那時大舉,人們尊神而輕佛。後人又將蛇神、龍神與文昌帝君重合,使文昌帝君聲威大震,成為影響全國的、掌管人間福祿的神祇。 歷史上,文人士子,儒、佛、道都十分崇拜張亞子,還借文昌帝君之名,降寫了大量著述,據不完全統計達80餘部,數百種之多。這些經語中許多是勸善勉學的詩章。昌帝君

小說作者

耽美小說作者,完結作品有《父子關係》、《老天我恨你》、《鬼說》、《滅天》。《 逐月》 JJ和魚羊網都有連結

小說作品

《帝君》耽美原創完結文。人人都說神仙好,卻不知神仙也有神仙的煩惱。例如眼下的東華帝君……

總教首領

在哈瑪教歷史中,帝君是哈瑪教的總教首領,帝君名義管理著哈瑪教各分教宗派。是宗教的各代教主。當然哈瑪教的帝君是順教時代的教主,先順時期叫法又不相同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