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歷史中心

布拉格歷史中心

布拉格歷史中心是捷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位於該國的中波希米亞州、伏爾塔瓦河流域。

簡介

布拉格布拉格

該市地處歐洲大陸的中心,在交通上一向擁有重要地位,與周邊國家的聯繫也相當密切(特別是在地理上恰好介於柏林與維也納這2個德語國家的首都中間)。2006年3月,布拉格歷史中心的面積為496平方千米,人口為118.3萬。1992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基本信息

布拉格歷史中心培密索爾和莉布絲
中文名稱:布拉格歷史中心

英文名稱:Historic Centre of Prague

國家捷克

所屬洲歐洲

批准時間:1992

批准標準

1992 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i) (iv) (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評為遺產的報告: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報告。

概述

布拉格歷史中心國家博物館

布拉格歷史中心是一座歐洲歷史名城。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1345—1378年,在查理四世統治時期,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兼波希米亞王國的京城,而達到鼎盛時期,並興建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15世紀和17世紀,在布拉格先後由於宗教原因發生2次將人扔出窗外的事件,分別引發了胡斯戰爭和影響深遠的歐洲三十年戰爭(1618年-1648年)。

工業革命以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布拉格曾屬於歐洲工業較發達的城市之一,在奧匈帝國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時布拉格也曾是一個多民族混居的城市,多元文化是其顯著特色,不過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布拉格已經基本上成為單一捷克民族的城市。在冷戰時期,布拉格又發生過數次震動世界的事件:1948年共產黨奪權、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和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布拉格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市內擁有為數眾多的各個歷史時期、各種風格的建築,從羅馬式、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其中特別以巴洛克風格和哥德式建築更占優勢。布拉格建築給人整體上的觀感是建築頂部變化特別豐富,並且色彩極為絢麗奪目(紅瓦黃牆),因而擁有“千塔之城”、“金色城市”等美稱,號稱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1992年,布拉格歷史中心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布拉格歷史中心也是歐洲的文化重鎮之一,歷史上曾有音樂、文學等諸多領域眾多傑出人物,如作曲家沃爾夫岡·莫扎特、貝多伊奇·斯美塔那、安東尼·德沃夏克,作家弗蘭茲·卡夫卡、瓦茨拉夫·哈維爾、米蘭·昆德拉等人在該城進行創作活動,今天該市仍保持了濃郁的文化氣氛,擁有眾多的歌劇院、音樂廳、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電影院等文化機構,以及層出不窮的年度文化活動。

歷史變遷

布拉格歷史中心19世紀的布拉格

早期歷史:培密索爾莉布絲,雕於1881年自從舊石器時代起,布拉格所在的地方就已經有人類定居。大約公元前500年,凱爾特人的波伊(Boii)部落居住在這一地區,他們將這個地區稱為波希米亞。後來,日耳曼人趕走凱爾特人,移居到這一地區。到公元6世紀,日耳曼人部落多數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斯拉夫部落乘機從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亞地區,他們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根據傳說,布拉格的創建者是莉布絲公主和她的丈夫,農夫培密索爾,並以培密索爾的名字命名,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Pemyslid)。傳說公主在她位於中波希米亞的莉布新(Libusin)城堡中說了許多預言(得到7世紀以前考古學發現的證實)。其中一個預言說,她預見到了布拉格的榮耀。一天,她在異象中“看見一個偉大的城市,它的榮耀能達到天上的繁星!我看見它在在森林中伏爾塔瓦河畔陡峭的懸崖之上,那裡有一個男人,他正在為房屋鑿出門檻(prah),在那裡要建起一座名叫布拉格(Praha)的城堡。王子和公爵們都要在門檻前彎腰,他們要向城堡和環繞它的城市低頭。它將得到尊敬,得到人所共知的榮譽,整個世界都要讚美它。”無論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布拉格確實是以9世紀在伏爾塔瓦河右岸居高臨下建造的高堡(Vyehrad)為核心,而逐漸形成的。後來在河對岸建造了另一座城堡,就是今天的布拉格城堡。不久布拉格成為波希米亞的首都,並成為歐洲南北商路上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吸引了許多猶太人。973年,該市成為一個教區中心。

13世紀,在布拉格城堡周圍的3個居民點獲得了市鎮的特權。1257年,在布拉格城堡以南新建了小城(MaláStrana),這是德意志人居住的地區,擁有自治權。緊鄰城堡西面和北面的布拉格城堡區(Hradany)在1320年獲得自治權。伏爾塔瓦河對面的布拉格老城(StaréMesto)則早在1230年就已獲得自治權。

查理四世時期:14世紀,布拉格在神聖羅馬帝國盧森堡王朝的查理四世統治下達到鼎盛時期。查理四世是捷克公主和盧森堡的約翰的長子,於1316年出生在布拉格,1346年當他父親去世時成為波希米亞國王。由於他的爭取,布拉格教區在1344年升格為總教區。1355年,查理在羅馬加冕,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京城。查理希望布拉格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他將布拉格建成帝國境內最為輝煌的城市,而位於該市最為顯赫的建築就是聖維特主教座堂,在中歐首先採用了宏偉的哥德式,室內裝飾採用了獨立的藝術風格,稱為波希米亞學派。1348年4月7日,他建立了中歐、北歐和東歐的第一所大學,今天稱為查理大學,是捷克最古老的大學,也曾是德國第一所大學。同年,他還在老城的旁邊建立了布拉格新城(NovéMěsto),並在新城和小城之間架起了查理大橋。他還新建了許多教堂。當時,布拉格是歐洲的第三大城市,擁有一個造幣廠,德國和義大利的商人和銀行家聚集於此。1402年起,查理大學的神學教授胡斯在伯利恆小教堂用捷克語布道,讓平信徒與神職人員同領聖體和聖血,而被教庭裁定為異端,1415年7月6日在康斯坦茨處以火刑。4年以後,布拉格發生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了胡斯戰爭

哈布斯堡時期:擲出窗外事件自1526年起,波希米亞開始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之下。魯道夫二世在位時(1576-1612年),再次將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設在布拉格。他除了熱衷於占星術和魔法,同時也熱愛藝術,使得布拉格成為歐洲的文化之都,聚集了克卜勒等一批天文學家、畫家。1617年,狂熱的天主教徒,皇帝斐迪南二世登基,決意不再容忍新教徒。1618年,布拉格再次發生扔出窗外事件,引發了殘酷的三十年戰爭。1621年在城外不遠處進行的白山戰役中,捷克軍隊戰敗,27名新教徒貴族在老城廣場被處死。1648年,瑞典軍隊攻占並洗劫了布拉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將宮廷遷往維也納,此後布拉格進入一段蕭條時期,城市人口也從戰前的6萬下降到2萬。

布拉格歷史中心擲出窗外事件

擲出窗外事件:1689年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布拉格,隨後該市得以重建。在18世紀,該市經濟持續上升,到1771年擁有8萬居民,其中有許多是貴族和富裕的商人,在城內興建了許多宮殿、教堂和花園,它們普遍採用裝飾華麗的巴洛克風格,在全世界贏得了聲譽。1784年,原來的四個自治鎮——城堡區(Hradany,位於城堡西面和北面)、小城(MaláStrana,位於城堡南邊)、老城(StaréMěsto,亦位於城堡東邊,與城堡區隔河相對)和新城(NovéMěsto,位於東南方),正式合併為一個城市。19世紀的布拉格1806年,根據拿破崙的命令,神聖羅馬帝國解散了,皇帝弗蘭西斯二世放棄神聖羅馬皇帝稱號,改稱奧地利皇帝弗蘭西斯一世。1848年革命震撼了整個歐洲,同樣也震撼了布拉格,但被猛烈的鎮壓。第二年,捷克民族主義運動(反對另一個民族主義政黨,theGermanone)開始興起,直到在1861年在市議會中贏得多數。19世紀,布拉格城市繼續擴張。1850年,猶太區(Josefov)併入布拉格市。1883年,布拉格市又添加了高堡(Vyehrad)區。工業革命對布拉格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因為附近地區有煤礦和鋼鐵工廠,對開設工廠很有利。波希米亞成為奧匈帝國境內最富裕的地區。第一個郊區Karlín形成於1817年,20年後人口就達到10萬。1842年,布拉格興建了第一條鐵路。

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戰敗,布拉格成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城堡則成為總統府。這一時期,布拉格仍以工業發達聞名歐洲。1922年初,周邊37座自治城鎮劃歸布拉格,居民驟增至676,000人。1930年人口達到85萬。到1938年,布拉格人口增加到100萬。1939年3月10日,希特勒命令德國軍隊占領了布拉格,成立波希米亞摩拉維亞保護國。1945年5月5日,布拉格的捷克人發動了反對納粹占領的布拉格起義。同一天,美軍攻占了距離布拉格只有一小時路程的比爾森(而蘇聯軍隊尚在摩拉維亞邊境),帕頓將軍意圖解放布拉格,但被艾森豪將軍阻止。根據此前在雅爾達會議上達成的秘密協定,波希米亞將由紅軍解放。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投降的第二天),蘇聯坦克開進了布拉格。戰後,布拉格再次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許多捷克人真誠地感謝蘇聯士兵。戰爭結束數月後,蘇聯軍隊離開捷克斯洛伐克,但蘇聯保持了對捷克強烈的政治影響。1948年2月,共產黨發動非流血政變獲取了布拉格政權。

布拉格長期思想活躍的知識分子群體無法適應戰後的高壓控制,1967年,該市舉行的第四次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協會大會上,米蘭·昆德拉等許多作家開始批評共產黨。1968年1月5日,捷克新領袖亞歷山大·杜布切克開始政治民主化運動,即布拉格之春。同年8月20日,蘇聯及華約成員國武裝入侵捷克,撲滅了這場運動。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後,布拉格街頭擠滿了人群,開始了天鵝絨革命,捷克斯洛伐克擺脫了共產黨和和蘇聯的影響。1993年,捷克斯洛伐克分治後,布拉格成為捷克共和國的首都。此後布拉格日益受到全球化的影響,2000年爆發了15000人參與的反對全球化的抗議活動。2002年8月,布拉格遭受嚴重的洪災,城中多處毀壞。幸好主要的景觀(如查理大橋)無恙。

城市結構

布拉格歷史中心魯道夫宮

布拉格歷史中心建於11至18世紀之間,老城、外城和新城主要是在14世紀時神聖羅馬帝國查理四世統治時期建造的。中心擁有諸如荷拉德卡尼城堡聖比圖斯大教堂查理橋以及數不勝數的教堂和宮殿等絢麗壯觀的遺蹟。自中世紀起它就以其建築和文化上的巨大影響而著稱於世。除了布拉格城堡和鄰近的霍拉卡尼地區以外,歷史中心是圍繞三個重點地段發展起來的:河北岸山丘上的小城(馬拉.斯特拉那)、河南岸平原上的舊城 (斯塔爾.麥斯托) 和新城。自中世紀以來,河兩岸保留了不規則的曲折布局,狹長的瓦茨拉夫廣場座落在新城,它的歷史可以追尋到14世紀,它是布拉格的焦點。塔樓的廢墟還能顯現出已遭毀壞的城堡布局。整個城市建築壯麗宏大,整個城市藝術景觀包含了從羅馬時代到現代的各種藝術風格,其中,尤以數量眾多的中世紀構造巴洛克式傑作與哥德式藝術精品相互輝映。

皇宮、教堂、修道院、帶拱頂的房屋和花園表現出罕見的緊湊感。站在裝飾著雄偉雕像的查理大橋四外望去,景色格外賞心悅目。布拉格向世人展示出從中世紀開始的城市擴建過程。從14世紀起,由於布拉格在中歐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豐富多彩的建築和藝術傳統為大多數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城市發展提供了榜樣。城市及其建築質量贏得了公認的國際聲譽。布拉格在中歐基督教發展史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吸引了歐洲各地的建築師和藝術家。從查理四世時起,布拉格一直是中歐地區發展領先的文化知識中心

大事年表

布拉格歷史中心劇院
870年:布拉格城堡興建。
1085年:布拉格成為波希米亞首都。
1344年:布拉格教區升格為總教區。
1346年:查理四世統治,布拉格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首都。
1348年:查理大學成立。
1415年:胡斯在康斯坦茨受火刑。
1419年: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
1583年:魯道夫二世登基,布拉格第二次成為神聖羅馬帝國首都。
1618年:第二次擲出窗外事件,引發三十年戰爭
1621年:白山戰役後,27名捷克貴族在老城廣場被處死。
1648年:布拉格西岸被瑞典軍隊攻占並搶劫。
1741年:被法國-巴伐利亞聯軍占領。
1744年:被普魯士軍隊占領。
1848年:1848年革命。
1890年:大洪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布拉格成為捷克斯洛伐克首都。
1922年:布拉格合併一些郊區和鄰近城鎮。
1938年:法國和英國在慕尼黑協定中出賣捷克,德國占領蘇台德區,1939年占領全國。
1945年:美國空軍誤炸布拉格,造成數百人死亡。(目標是134千米外的德勒斯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布拉格起義抵抗納粹德國占領,隨後紅軍到達,驅逐德國人。
1948年:共產黨接管政權。
1968年:布拉格之春,蘇聯軍隊入侵,撲滅政治自由化。
1989年:布拉格成為天鵝絨革命的主要中心,共產黨政權倒台。
2002年:布拉格遭遇歐洲洪水,部分城市被淹,但主要標誌建築倖存。

地理氣候

布拉格歷史中心布拉格歷史中心

氣候資料布拉格位於歐洲的中心部位,捷克的西部,伏爾塔瓦河河畔,伏爾塔瓦河在北面40千米處的梅爾尼克注入易北河。布拉格向北110千米、向西170千米,均可抵達德國邊境;向南170千米,就可抵達奧地利邊境;向東北170千米,可抵達波蘭邊境;向東320千米,則可到達斯洛伐克邊境。布拉格與柏林、維也納、慕尼黑、弗羅茨瓦夫、布拉迪斯拉發等外國大城市的距離都在200-300千米;距離布拉格最近的外國大城市則是德勒斯登,距離布拉格只有130多千米。

布拉格的氣候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潮濕。7月平均氣溫為19.5攝氏度,1月為-0.9攝氏度。記錄的最低氣溫是17攝氏度(2006年),最高氣溫為35攝氏度。

人口

布拉格布拉格

在布拉格歷史中心的大部分歷史時期中,一直處於多種族雜居狀態,主要是德國人、捷克人和猶太人(說意第緒語或德語)。納粹德國占領布拉格後,該市大部分猶太人遭受屠殺,活到戰後的少數猶太人也紛紛移居以色列(1948年成立)。戰前布拉格有5萬猶太人,到1990年代初,僅剩約800人。在19世紀,布拉格的德意志人與捷克人人數幾乎相等,工商業和文化事業基本掌握在德意志人手裡。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捷克獨立建國,布拉格德意志人的比例有所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住在布拉格的德意志人基本全部被驅逐出境[5],在這過程中曾發生過對德意志人的集體屠殺,但已經無法確知受害者的數目。此後,布拉格基本上是捷克單一民族的城市。2006年,布拉格登記註冊的人口為118.3萬,約占捷克全國人口(1060萬)的11%。人口密度為2392人/平方千米。

文化設施

布拉格歷史中心布拉格歷史中心橋樑

布拉格歷史中心是歐洲傳統的文化中心之一,文化藝術氣氛濃郁,擁有有數以百計的音樂廳、畫廊、電影院和音樂俱樂部。著名的文化設施有布拉格國家歌劇院(StátníoperaPraha)、布拉格國立劇院(NárodníDivadlo,Prague)、魯道夫宮(設有捷克愛樂樂團)、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美術館等。年度文化活動一年中,布拉格每個月都要主辦一些國際性的文化活動,其中尤以各種音樂活動最為顯著。布拉格之春國際音樂節是一個有國際影響的音樂盛事,開始於1946年,在每年的5月12日(斯美塔那逝世紀念日)開幕,每次開幕演出的序曲都是斯美塔那的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

此外,布拉格每年舉辦的音樂活動還有布拉格之冬古典音樂、歌劇和芭蕾舞表演(每年1月)、國際捷克莫拉維亞銅管音樂節(每年6月)、老音樂之夏(每年7月)、布拉格和恩(每年8月)、國際四重奏音樂節(每年8月)、國際風琴音樂節(每年8-9月)、國際小銅管樂節(每年9月)、布拉格之秋國際音樂節(每年9-10月)、聖瓦茨拉夫節民間頌禮音樂節(每年9月)、國際爵士樂節(每年10月)、國際學生管弦樂節(10月、11月)、傳統的布拉格城堡古典音樂節(10月-12月)、國際耶誕音樂節(每年11-12月)等。每年在布拉格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也有3項之多,包括當代歐洲電影節(每年1-2月)、國際影視視頻節目節(又譯為菲比奧國際影展,每年3月)、同一個世界國際電影節(每年4月)。自從1999年起,布拉格每年5月還舉辦國際流浪文化節,呈現出濃郁的吉普賽風情。此外,在布拉格舉行的年度文化活動還有布拉格世界國際圖書展、國際木偶節、布拉格作家節(國際作家筆會)、莎士比亞之夏、維爾蒂傳統歌劇節等。

音樂:在布拉格可以聽到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包括來自美國的爵士樂的潮流,布拉格有不少高水準的爵士樂俱樂部,甚至在查理大橋也有爵士樂隊露天演出。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首次訪問捷克時,也曾與捷克總統哈韋爾合作演奏爵士樂。不過更能代表布拉格品位的還是傳統的古典音樂,歷史上,布拉格是莫扎特、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音樂家重要的活動場所,《唐璜》等多部著名歌劇在此首演。

經濟與教育

布拉格歷史中心城堡夜景

經濟:市中心查理大橋附近布拉格是捷克的經濟中心。傳統上,布拉格的工業以機械製造為主,產品有運輸機械(汽車、機車和車輛)、工具機、電機等。工業區位於城市的西南郊和東南郊。1990年代以來,布拉格的經濟結構發生巨大變化,重工業比重明顯下降。2004年,布拉格的人均GDP為33,784(購買力平價),超過捷克共和國全國的兩倍,為歐盟平均水平的157.1%。布拉格在歐盟最富裕的地區中排名第12位。不過其價格水平仍然顯著低於同類城市。該市也成為許多跨國公司的歐洲總部。自從1990年代末,布拉格成為包括好萊塢在內許多外國電影公司的熱門外景地。

與許多歐洲城市不同,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受嚴重破壞,該市經常被用來表現其他戰前歐洲城市,例如阿姆斯特丹或倫敦。建築、低成本、避稅和現有的電影基礎設施,這些結合起來,對國際電影製片公司產生了相當的吸引力。教育:布拉格擁有10所大學和學院。其中查理大學(UK)成立於1348年,是中歐和東歐最古老的大學。其他9所大學與學院分布在城中,包括捷克技術大學(CVUT,成立於1707年),美術學院(AVU,成立於1800年),藝術、建築與設計學院VUP,成立於1885年),布拉格化工學院(VCHT,成立於1920年),戲劇學院(AMU,成立於1945年),捷克農業大學(ZU,成立於1906年/1952年),布拉格經濟大學(VE,成立於1953年),布拉格紐約大學(UNYP)、資訊理論與自動控制學院(UTIA,成立於1959年)。

交通

布拉格布拉格

公共運輸:布拉格的公共運輸設施是一個完整的交通系統,包括捷運、電車、公共汽車、一條上Petín山的索道,以及布拉格動物園的架空纜車。該市的捷運於1974年開始投入使用,現有A、B、C3條線路,總長20多千米,總計有54個車站。電車開通於1920年代,其中包括著名的91路“懷舊電車”。所有這些服務使用一個共同的售票系統,並都由首都布拉格交通公司(Dopravnípodnikhl.m.Prahy)統一運營。

評價

布拉格布拉格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布拉格歷史中心建立於公元9世紀,位於波希米亞中心地區,伏爾塔瓦河與易北河交匯處上游的一個河流轉彎處。布拉格是西歐與斯拉夫世界之間進行交流的門戶,還是早期許多條商路的交叉點。歷史上的布拉格是藝術、貿易、宗教中心,現為國家首都

該中心建於11至18世紀之間,老城、外城和新城擁有如荷拉德卡尼城堡、聖比圖斯大教堂、查理橋以及數不勝數的教堂和宮殿等絢麗壯觀的遺蹟,普臘蓋在神聖羅馬帝國查理四世的統治下達到了建設的鼎盛時期,自中世紀起就以其建築和文化上的巨大影響而著稱於世。

來歷

布拉格布拉格

布拉格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這裡就是捷克王國的政治中心,從公元13世紀成為捷克王朝的第一座王城算起,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從13世紀到15世紀是中歐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依山傍水,古蹟眾多,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文物達2000多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老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見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築物,如始建於1344年的著名聖維特教堂,建於1357年的伏爾塔瓦河上的聖像林立、藝術價值無比的查理大石橋,建於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查理大學以及金碧輝煌的布拉格宮和歷史悠久的民族劇院等。老城區的一些偏僻寧靜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街道用石塊鋪成,街燈是古老的煤氣燈式,許多房屋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老城區的許多街道已經顯得過於狹窄,只準許汽車和電車單行通過。

老城中心的老城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民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於1338年,是一座哥德式建築。廣場南面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築物。卡羅利努姆宮附近有著名的伯利恆教堂。火藥門樓,是老城13座城門中的僅存者。廣場上有一座建於1410年的鐘樓,儘管鐘樓的外牆牆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鐘而聞名於世。凡是到布拉格的遊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鐘樓,路經鐘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錶。每到整點,鐘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鐘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視窗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複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鐘,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準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 新城區是繁華的商業區,這裡有著名的瓦茨拉夫廣場、德沃夏克博物館等。

另外,還有保存著中世紀風貌的小城區,這裡有許多以巴羅克式風格為主的宮殿式建築。城區大多是彎曲狹小的街道,這裡最著名的建築是建於17世紀至18世紀的聖尼古拉斯教堂,被稱為布拉格巴羅克式宗教建築的典範。

布拉格廣場

布拉格布拉格

布拉格廣場一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讓人們知道了昆德拉,隨即知道了他的祖國捷克。捷克,這所文學的家園,今天的童話依然在繼續中。在捷克,城堡固然是布拉格的主角,但也是它的背景,沒有它作為背景,畫面也少了主題。電車很有節奏的在街巷中行駛,街道兩旁儘是風格各異的建築,一幢連一幢,流光異彩般從車窗閃過。 最漂亮,最奪目的是賣水晶的店鋪;最可愛的是那些賣木偶的店鋪,而熱情的店老闆會教你如何操作他們。女巫造型的木偶,穿著黑麻布袍,戴著尖尖帽,騎著掃帚,本應讓人感到恐怖,但這些木偶女巫卻一幅倒霉相,實在滑稽。 出來找到查理大橋上,這是連線古堡和舊城的一座古橋,而橋下就是湍急的伏爾塔納河。查理大橋上最為著名的就是那一尊尊古老的雕塑。橋上遊客眾多,加上小販,好不熱鬧。橋兩端是高高的橋塔,在古時起著極其重要的守衛和防禦作用。站在橋塔的最高處,整個布拉格城盡展在你眼前了。

布拉格傍晚的舊城廣場熱鬧非凡,在路邊的咖啡館要杯咖啡,就坐在廣場的角落裡看著夕陽落山,設計獨特的天文鐘一到整點就會有耶穌十二門徒的木偶輪流出來報時,同時下方的死神還會牽動銅鈴。整個過程以雄雞的鳴叫結束。 入夜的布拉格如同一個精靈的城市。舊式馬車載著好奇的遊客穿梭在廣場,馬蹄撞擊著石板路發出清脆的得得聲;城堡的閣樓忽明忽暗閃爍的燈火,仿佛故事裡的公主會隨時出現在視窗;酒館裡嘈雜的音樂和清脆的玻璃杯的碰撞聲,讓人感到溫暖與親切。此時仿佛置身在中世紀的歐洲,抑或是一個童話的世界,遊人會本能地忘卻時間的存在,掉進了時空隧道迷失在布拉格廣場。

著名景點

布拉格布拉格

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的丘陵上,已有1000多年歷史,60多年來歷屆總統辦公室均設在堡內,所以又稱“總統府”,城堡包括以下部分。 布拉格城堡畫廊新近重新整建完畢的布拉格城堡畫廊(Obrazarna Prazskeho Hradu)必須另外付費才可進入,其內收藏了許多古典繪畫,最早從16世紀開始,而以16到18世紀繪畫為主,涵括了義大利、德國、荷蘭等各國藝術家作品,共有4,000餘幅。 布拉格城堡畫廊的原址是城堡馬廄,在改建為城堡畫廊的過程中,發掘出布拉格城堡最早的教堂-聖女教堂,部份遺蹟存放在城堡畫廊中。

聖維塔大教堂聖維塔大教堂(Katedrala sv. Vita)是布拉格城堡最重要的地標,除了豐富的建築特色外,也是布拉格城堡王室加冕與辭世後長眠之所。聖維塔大教堂歷經3次擴建,西元929年的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在西元1060年時擴建為長方形教堂,西元1344年查理四世下令建造目前的哥德式建築,卻一直到西元1929年才正式完工。 聖維塔大教堂的幾個參觀重點包括20世紀的彩色玻璃窗、聖約翰之墓和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走進教堂入口,左側色彩鮮麗的彩色玻璃就是布拉格著名畫家穆哈的作品,為這個千年歷史的教堂增添不少現代感;繞過聖壇後方,純銀打造、裝飾華麗的是的聖約翰之墓,他是1736年的反宗教改革者,因此葬在聖維塔大教堂中,並以純銀華麗的裝飾作為紀念。

布拉格布拉格

繼續往前就是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相較於前面純銀的聖約翰之墓,聖溫塞斯拉斯禮拜堂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光彩,從壁畫到聖禮尖塔都有金彩裝飾,相當具有藝術價值。從外觀來看,哥德式的聖維塔大教堂有許多經典建築特色,例如大門上的拱柱和飛扶壁,都裝飾的相當華麗。 舊皇宮舊皇宮(Stary Kralovsky Palac)是以往波西米亞國王的住所,歷任在位者對不同部份進行修繕。整個皇宮建築大致分為3層,入口一進去是挑高的維拉迪斯拉夫大廳,也是整個皇宮的重心,往上層的新領地大廳有許多早期書記的圖像;下層有哥德式的查理四世宮殿,和仿羅馬式宮殿大廳,大多數的房間在西元1541年的大火中受到毀壞,因此部份是後來重建的遺蹟。聖喬治教堂聖維塔大教堂(Bazilika sv. Jiri)後方有雙塔的紅色教堂就是聖喬治教堂,聖喬治教堂是捷克保存最好的仿羅馬式建築,920年完成後擴大修建多次,最近一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教堂的基石和兩個尖塔從10世紀一直保存至今。

一旁的聖喬治女修道院是波西米亞第一個女修道院,曾在18世紀被拆除改建為軍營,現在為國家藝廊,收藏14至17世紀的捷克藝術作品,包括哥德藝術、文藝復興和巴洛克等不同時期的繪畫作品。 火藥塔這裡的火藥塔(Prasna Vez-Mihulka)與舊城廣場的火藥塔一樣,原本都是作為守城護衛的要塞,後來則為存放火藥之用。16世紀時,國王讓術士居住於此研究煉鉛成金之術,18世紀後改為聖維塔大教堂儲藏聖器的地方,現在則是展出中古藝術、天文學和鍊金術文物的博物館。

黃金巷黃金巷(Zlata Ulicka)是布拉格古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觀光客的擁擠程度與查理大橋不相上下,卡夫卡曾居住過的22號,目前是一家小巧可愛的書店,當然也販售卡夫卡的作品集。 黃金巷在聖喬治教堂與玩具博物館之間,拐進一條小巷後到了這個小屋林立的黃金巷,宛如童話故事內的小巧房舍,是布拉格最詩情畫意的街道。黃金巷原本是僕人工匠居住之處,後來因為聚集不少為國王鍊金的術士,因而有此名稱,然而在19世紀之後,逐漸變成貧民窟。 20世紀中期重新規劃,將原本的房舍改為小店家,現在每家商店內可看到不同種類的紀念品和手工藝品,例如16號的木製玩具、20號的錫制布拉格小士兵、21號的手繪衣服,19號的外觀最有看頭,是花木扶疏的可愛花園小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