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印社

嶺南印社於1992年春節籌建,於2003年4月6日在廣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觀舉行第一次理事活動。

嶺南印社歷史

嶺南印社於1992年春節籌建。1992年春節,汪新士先生自海南三亞至廣州,寓番禺大石李海家中,與屈平共議印事,三人研究為弘揚印事,以結社為宜,於是商討成立嶺南印社。議定由李海牽頭,汪先生擔任印社名譽社長兼導師,屈平暫負一些對外聯絡事宜。汪先生隨即題寫“嶺南印社”社名篆書條幅,並於1992年11月26日在廣州註冊,同年12月將社址移至廣州市海珠區瑞寶村

1993年10月,汪新士先生赴杭州出席西泠印社九十周年紀念會議,受李海、屈平委託,由先生當面聘請西泠印社老前輩及部份著名篆刻家為嶺南印社導師及顧問。他們是:名譽社長兼導師:汪新士先生,導師及顧問:錢君匋徐家植王京盙葉一葦劉江韓天衡林乾良傅嘉儀。嶺南印社自籌建之日起,由於種種原因,沒有正式舉行成立大會,僅以各種書畫交流方式或傳授篆刻技法在廣州地區活動。由於袁敬淵、陳正一、易福平、路欽、朱壽松等人極力推動,2003年春印社活動正式啟動。

嶺南印社於2003年4月6日在廣州市惠福西路五仙觀舉行第一次理事活動。會議推舉李海為社長,袁敬淵為常務副社長,梁振愚、周南海為副社長,路欽為秘書長,屈平、陳正一、張曉東為副秘書長。印社於2008年11月23日舉行第二屆理事會,推薦曲斌為社長,李海任執行社長。2013年11月曲斌連任社長,李海任顧問。社址變更到廣州市白雲區九太路2888號大院2號樓。2008年11月嶺南印社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廣州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成立的社團機構。

嶺南印社理念:

倡立嶺南印派,為繼承和發展嶺南地區傳統文化藝術,實現傳播優勢廣東、強盛廣東的目標而構築相互交流的平台,以展示嶺南篆刻學術和實踐創作水平。為進一步加強實現理論和創作並進的立社宗旨而設立嶺南藝術節。以打造嶺南藝術大講堂、嶺南學堂、印說嶺南、嶺南說印、嶺南紅等品牌項目為主旨來推動嶺南地區印學理論和篆刻藝術的發展;為更好地弘揚嶺南地區傳統文化藝術、傳播文化優勢廣東、強盛廣東;以“走出去、請進來”的印社方針為指引;以設立“紅棉杯”,實施“紅棉獎”為動力,而達到與全國各地同道交流的工作常態。嶺南印社精神:1、繼承創新;2、走出去,請進來;3、耕種試驗田。

嶺南印社社記:

嶺南之有印社,亦如西泠之有印社也。壬申元日,汪新士倡始,迄至今兮,二十有四年矣。其間,聘西泠前輩、當今印壇耆宿大賢錢君陶、徐家植、王京盙、葉一葦、劉江、韓天衡、林乾良、傅嘉儀等於首座,教授以大法。設篆刻創作研究之平台,秉印學發展傳承之理念。於是,印社構成。如今鵲起於中華印壇,承載嶺南之印學,使人矚目。

之於印學,時人未之許也。篆刻之為制,非小道也。回溯發端,古人云:“肇始殷商,而盛於秦漢。此後,踔萬風發,連綿相屬。有遵矩守規,不稍苟率者。有瑰詭縱盪,窮態盡變者。有純任自然,如天籟之適意者等。凡千百餘種,淵泫溟澄,令人難測其涯矣。”何能以小道薄之耶。

自元人吾丘衍,為印學奠基。其後,明之何震,發印之深邃。至於近代,印壇有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諸大師。可謂澤被後學者也。

之於印法,明沈野《印談》言:“制印莫難於刀法,章法次之,字法又次之。”漢因秦制而變其摹印篆法,其法方正,篆與隸相通,此之為變也。因古求變,須遵六義而得其法,蒼拙圓勁脫者是也。文有朱白,印有大小,字有疏密,畫有曲折,皆不可率意也。刀有十三法,收拾理當小心。

之於印趣,可於方寸之中,吐納山河,俯仰乾坤,寄予襟抱,宣洩悲歡。騁夫志,搖夫情也。倘將詩詞入印,或可放情詩酒,追夢霓虹。沽酒向漁樵,品茗聽鸝雁。曠達生於兩腋,逸興起於刃端。嶺南印社得其要也。

嶺南印社,有山水之宏闊,有林泉之幽雅。地處穗城之東,帽峰之谷,太和之間,白雲之表。得天地之氣,具靈秀之神。丹霞相映,珠江圍護。東攬贛閩,西觀雲貴,北摩雲夢,南敧天涯。狀勝況於嶺南,集英才于海內。

嶺南印社,亭台樓閣,既有印之內涵,又有自然之精靈。西泠因山勢高低,錯落有致建有柏堂、竹閣、仰賢亭、還朴精盧,處西湖之畔。嶺南則依山傍水,縱橫聯袂築有千秋亭、名曲亭、三公印壇、四君社台、五車書屋、十里碑廊,在南國之鄉。千秋亭,望千家印派,秋榜紅泥。名曲亭,可銘傳印業,曲度玄聲。五車書屋,借螢光雪影,讀詩吟詩。更三公印壇,可領略筆意刀鋒,朱深白淺。十里碑廊,懷松香十里,玉石千秋。實乃是林林總總,不可盡述也。

倘印家談印,盡致物化。觀山川之勢,可得筆意。賞亭台之美,可得刀法。若揮刀勒石,神韻得之也。倘詩家言詩,盡得理趣。處江湖之遠,而憂家國。步山林之幽,而生隱逸。若引亢嘯歌,聲情並之也。倘遊人縱游,定嘆迂曲有度,靜謐無聲。一壺酒,一杯茶,快然為之陶醉。此入嶺南印社之大觀也。

立社有先後,成就有大小,嶺南印社將後發而先至也。有詩云:金章紫綬春秋事,篆韻籀風吟雅篇。錦繡帽峰勻俊賞,文章古粵煥雲天。時將方寸築佳構,每把鈐封作綺緣。亭閣借來閒琢月,清流為我洗朱箋。

嶺南印社組織架構:

一、顧問人員名單(2008年11月以前聘請的顧問):

名譽社長兼導師:汪新士先生,導師及顧問:錢君陶、徐家植、王京盙、葉一葦、劉江、韓天衡、林乾良、傅嘉儀。

二、顧問人員名單(2008年以後聘請的顧問):

王貴忱、陳永正、徐暢、區大為、黃惇、陸康、黃大同、歐廣勇、袁裕陵、李海、劉斯翰

學術顧問:林陽、吳雪

三、現任顧問和導師:

1、顧問(按聘請先後時間排序):劉江、韓天衡、林乾良、李海、徐暢、黃惇、陸康、袁裕陵、王貴忱、陳永正、區大為、黃大同、歐廣勇、歐初、劉斯翰、侯堅

2、學術顧問:林陽、吳雪

3、導師(按姓氏筆畫排序):

許雄志、朱培爾、蘇金海、陳道義、陳明德、陳斯鵬、李夏榮、張煒羽、羅光磊、范正紅、魏傑

四、社長:曲斌

五、副社長(按姓氏筆畫排序):

盧德銘、李國樑、吳慧平、吳曉懿、黃文啟、曾嶸、謝光輝、靳繼君、蔡顯良、黎向群

六、秘書長:曲競鋒

七、副秘書長(按姓氏筆畫排序):

鄺以明(常務)、劉輝球、劉帥、曲競舟、張厚全、金鑫、屈平、陳苗夫、羅澤河、屈旭偉、曾德冠

八、理事(按姓氏筆畫排序):

盧德銘、鄺以明、曲斌、曲競鋒、曲競舟、朱圭銘、劉作勝、劉代安、劉輝球、劉帥、牟明磊、李國樑、吳慧平、吳曉懿、吳鴻發、李吾銘、楊鷹、張文峰、張厚全、陳苗夫、蘇璧郎、陳鍇生、歐傑、佃耀奎、金鑫、屈平、羅澤河、屈旭偉、林旭升、洪權、鍾銘樞、徐海東、徐學毅、徐亮節、鄧偉明、郭守運、梁基永、黃文啟、曾嶸、謝光輝、曾德冠、舒鳴、靳繼君、譚文選、蔡顯良、黎向群

九、專業委員會人員名單:

社務委員會:曲競鋒(兼主任)、屈旭偉(兼副主任)

宣教委員會:郭守運(主任)、劉代安(兼副主任)、劉帥(兼副主任)、曲競舟(兼副主任)、鄧敏儀(委員)

學術委員會:吳曉懿(兼主任)、李吾銘(副主任)、劉作勝(委員)

篆刻委員會:譚文選(主任)、牟明磊(副主任)

書法委員會:朱圭銘(主任)、洪權(副主任)

國畫委員會:曾嶸(兼主任)、鄺以明(兼副主任)、陳星(委員)、陳文安(委員)、謝瑩(委員)

鑑藏委員會:梁基永(主任)

發展(國學)委員會:陳苗夫(兼主任)

十、社員(按入社先後時間排序):

黃康新、邱逸曼、謝佩霖、李麗、吳天澤、李文婷、李岸枚、譚穎儀、張德應、佃耀奎、鄭元堅、倪清、盧劍強、周保衛、鄧俊峰、黃潤鋒、梁嘉欣、羅光強、潘慎剛、趙輝、侯俞伊、趙廣青、李慶、林澤凱、張援、肖麗、李林賢、鄭創新、雷雅男、劉興一、賴朝陽、段永成、彭本科、何毓敏、蘇德華、張國風、劉運強、陳曉、狄騫、侯成輝、金丹、房戈、蔣兆香、劉諦均、

王長立、顏楊柳、吳智勇、蔡碧珍、陳穎君、陳文妍、莊謙之、張曉、石懷佐、饒一凡、陳永良、劉永勝、花仕旺、崔鏇、蘇永峰、李維、林星、王碧鳳、藍俊強、許遠林、舒綱旭、張聿欣、高強、雷韻、王長立、汪蘭亭、孫波、趙浩民、鄧曉玲、梁國鋒、張志桃、陳中華、黃燕、王皓月、李依、湯志鵬、張木原、吳金秀、葉婷婷、潘婷婷、曾玲、李思敏、李皓明、李怡君、

李倩、盧雅瑜、許嘉亮、杜世浩、葉茂、張政、毛峰、王豪健、李立鵬、朱康輝、葉煉勇、李雨桐、查穎蕾、李俊平、顏碧輝、洪四海、吳頌華、黃景波、鄧海林、黃亮、任晗婷、黃建文、曾如影、石英

十一、團體會員【廣東第二師範學院(花都)書法協會)】:

蔡旭榮、曹靖、陳劍君、丁天健、侯雪瑞、李菁、李景信、李仁聰、李瑞祥、李子怡、林君明、林玉婷、盧練嬌、王素心、王小艷、謝法榮、楊義成、張淑玲

嶺南印社現職人員簡介

劉 江:男,1926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兼顧問,西泠印社執行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韓天衡:男,1940年05月出生,嶺南印社導師兼顧問,西泠印社副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林乾良:男,1932年10月出生,嶺南印社導師兼顧問,現任浙江中醫學院教授。精通中醫藥學、金石書畫、科技史

李 海: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協,西泠第三代傳人,著名篆刻家

徐 暢:男,1941年04月出生,嶺南書畫院顧問,嶺南印社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副社長

黃 惇:男,1947年03月出生,嶺南印社顧問,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陸 康:男,1948年出生,現為嶺南書畫院、嶺南印社顧問,世界美術文化交流(澳門)協會副理事長,上海書法家協會會員,澳門頤園書畫會理事,澳門書法家協會副理事長,澳門美術協會會員,香港中國美術會會員,澳門書法篆刻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西泠印社創作委員會副秘書長,澳門印社社長,珠海印社名譽社長

袁裕陵:男,1950年07月出生,嶺南印社顧問,中國著名楹聯家,南京市楹聯會會長

王貴忱:男,1928年07月出生,常用筆名:可居、銀州。遼寧鐵嶺縣城(今為鐵嶺市銀州區)人。現為嶺南書畫院顧問、嶺南印社顧問,是中國著名的古文獻版本學家、古錢幣學家、金石學家、歷史學家及書法家,是中國當代學界的一位通才式學者

陳永正:男,1941年12月出生,現居廣州,現為嶺南印社顧問、中山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所研究員、中文系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華南文獻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嶺南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第四、五屆副主席,廣東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中華詩教學會會長

區大為:男,1947年出生,嶺南書畫院顧問,祖籍廣東省雲浮縣,現居香港。曾任香港浸會學院校外進修部書法課程導師;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書法篆刻課程導師;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兼任講師;出版有《區大為印譜》、《區大為的書畫印》、《區大為印譜之二——一刻難忘》、《區大為印譜——石也能言》、《區大為書法山水集》等

黃大同:男,1949年08月出生於廣州。嶺南印社顧問,篆刻作品入選全國首屆篆刻藝術展、西泠印社首屆全國篆刻作品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曾任嶺南篆刻學會會長,著名篆刻家、書法家

歐廣勇:1940年出生,又名廣涌,廣東德慶縣悅城人。現為嶺南印社顧問,中國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書協副主席,嶺南書法篆刻藝術研究會會長,嶺南詩社副秘書長。曾任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創作評審委員,全國中青年書展評審,華南文藝成人學院教授,《臨池津梁》報主編等職。

歐 初:男,1921年出生,嶺南印社顧問、嶺南書畫院顧問,詩人、書畫家、收藏家;是中山五桂山抗日根據地、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解放區的主要創建人、領導人之一;建國後曾任廣東省政府秘書長、中共廣州市委書記、廣州市常務副市長、市人大主任、中共廣東省委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等職;出版有《五桂山房詩文集》、《歐初書畫集》、《歐初自用印及藏印集》等書;晚年創建“歐初文化教育基金會”致力於慈善助學,連續兩年資助了近200名貧困大學生,並出資捐建了四川汶川地震災區廣元市的國小。

劉斯翰:男,1947年出生,號童軒,嶺南印社顧問、嶺南書畫院顧問、嶺南著名詩人、學者。出版過《曲江集校注》、《海綃詞箋注》、《漢賦:唯美文學之潮》、《史與詩》等著作十多種,有《童軒詞》一卷待出版。曾任廣東省《學術研究》雜誌社主編,現任廣州《詩詞報》總編輯。

侯 堅:男,1958年,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擅長書畫篆刻,古典詩詞。現為嶺南印社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珠海印社副社長、嘉應學院客座教授等。

林 陽:男1958年出生,現任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人民美術出版社總編輯,嶺南書畫院學術顧問,嶺南印社學術顧問。中國美協會員,中國編輯學會美術編輯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版協美術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連環畫藝委會秘書長,文化部等十部委聘任“扶持動漫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

吳 雪:男,1959年07月出生,安徽省文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嶺南印社學術顧問

許雄志:男,1963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協篆書委員會委員、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書協副主席兼篆刻委員會主任、河南省文字學會理事、《華豫之門》終評鑑寶專家

朱培爾:男,1962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嶺南書畫院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國書法》雜誌主編,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西泠印社理事,南京印社副社長,北京大學等首都16家高校聯合體書法教授,江南大學客座書法教授,江蘇省中國畫院、南京書畫院特聘畫家等

蘇金海:男,1952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西泠印社社員,南京印社副社長

陳道義:男,1959年12月出生,嶺南印社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蘇州市書法協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東吳印社社長、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篆刻代表人

陳明德:男,1961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協篆刻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成都畫院客座藝術家

陳斯鵬:男,1977年03月出生,廣東澄海人,現為嶺南印社導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從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撰有《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等專著和《論周原甲骨和楚系簡帛中的“囟”與“思”》等論文多篇。

李夏榮:男,1964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南京印社社員、南通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青年書法家協會理事藝術創作委員會委員、南通印社社長

張煒羽:男,1964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師從韓天衡先生研習書法篆刻藝術、印學理論、古文字學和西泠印社社史等。當代篆刻九家之一,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篆刻專業部委員、上海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羅光磊:男,1959年出生,嶺南印社導師,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長沙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長沙市篆刻研究會主任,湖南省甲骨學會副會長,湖南省政協書畫室特聘創作員,嶽麓印社社長

范正紅:男,1964年05月出生,嶺南印社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山東印社社長、西泠印社社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篆刻委員會主任、山東書畫學會副會長、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山東省高校書畫研究會副主席、山東省藝術品鑑定委員會鑑定專家

魏 傑:男,1962年09月出生,嶺南印社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西泠印社社員,終南印社副社長,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曲 斌:男,1963年02月出生,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嶺南印社社長,嶺南印學研究中心主任,嶺南書畫院院長,嶺南國畫研究院院長,嶺南古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知名文化人藝術鑑賞、評論家,書畫、篆刻家,古玩鑑賞、鑑定家

盧德銘:男,1958年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嶺南書畫院副院長,嶺南古玩研究中心副主任,廣東省美協原理事,省書協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著名古玩鑑定家,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李國樑:男,1948年05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書畫鑑賞家,評論家

吳慧平:男,1973年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書法碩士生導師,科研創作處副處長,書法研究所副所長。書法地理學概念的最先提出者、藝術文化地理研究的先行者、廣州美術學院書法教育研究的引領者。

吳曉懿: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華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後,中山大學博士,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翰墨薪傳工程專家、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員、廣東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廣東高校書法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語言文字名師工作室主持人。

黃文啟: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書畫鑑賞家,評論家

曾 嶸:男,1954年出生,國家級美術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嶺南國畫研究院執行院長、嶺南印社副社長兼國畫委員會主任、嶺南書畫院副院長、廣州海日書畫研究會會長、廣州書畫學院教授、著名畫家。

謝光輝:男,1964年02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文字學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委員、教育委員會委員,廣州市天河區文聯副主席、天河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靳繼君:男,1962年出生,現任嶺南印社副社長,教育部、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項目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高校書法學術委員會委員。

蔡顯良:男,1969年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暨南大學藝術學院書記、博士研究生導師。

黎向群:男,1962年出生,嶺南印社副社長,廣東省書協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書法理論(2010-2013)獲全國第四屆“康有為將”書法理論獎。

曲競鋒:男,1986年08月出生,研究員、嶺南書畫院、嶺南國畫研究院、嶺南印社、嶺南古玩研究中心秘書長、書、畫、篆刻鑑賞家、評論家

鄺以明:男,1980年01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常務副秘書長兼國畫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劉輝球:男,1975年8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秘書長、嶺南書畫院事秘書長、嶺南古玩研究中心副秘書長

劉 帥:男,1989年10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秘書長兼宣教委員會副主任,廣東教育出版社書法編輯,廣州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藝術專長:書法篆刻創作、史論研究、藝術策展

曲競舟:男,1988年04月出生,研究員、嶺南書畫院、嶺南國畫研究院、嶺南印社、嶺南古玩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書、畫、篆刻鑑賞家、評論家

張厚全:男,1959年11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秘書長

金 鑫: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秘書長

屈 平:女,年月出生,嶺南印社副秘書長,篆刻家,書法家

陳苗夫:男,1976年出生,現為嶺南印社副秘書長兼發展(國學)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會員、廣州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汕頭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美術館培訓中心書法教師。

羅澤河:男,1975年10月出生,研究員、嶺南書畫院、嶺南國畫研究院、嶺南印社、嶺南古玩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書、畫、篆刻鑑賞家、評論家

屈旭偉:男,1988年05月出生,研究員、嶺南書畫院、嶺南國畫研究院、嶺南印社、嶺南古玩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書、畫、篆刻鑑賞家、評論家

曾德冠:男,1973年11月出生,研究員、嶺南書畫院、嶺南國畫研究院、嶺南印社、嶺南古玩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書、畫、篆刻鑑賞家、評論家

朱圭銘:男,1978年02月出生,現任嶺南印社理事兼書法委員會主任,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美術系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書法院特聘書法家、嶺南書法院首席書法家、嶗山畫院特聘書法家、廣東書法評論家協會理事、深圳書法院特聘研究員、廣東藝壇書畫院學術委員、九三學社廣東省委文化委員會委員。

劉作勝:男,1969年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日本福岡教育大學教育學碩士,九州產業大學藝術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書法教育教研室主任

牟明磊: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兼篆刻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硬筆書法協會會員。現任職於東莞市博物館。

吳鴻發:男,1973年06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院特聘書法家,康有為書學院特聘書法家,惠州市書法家協會理事,惠州市城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惠州學院各座教授。作品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惠州市博物館,惠州市檔案館等單位收藏。

李吾銘: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嶺南師範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書法系系主任。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楊 鷹: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

張文鋒:男,1972年出生,嶺南印社理事。

蘇璧郎: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美術學院專業教師,廣州美術學院書法篆刻碩士研究生畢業。

陳鍇生: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書法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廣州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教師。2016年廣東省第五屆“南雅獎”書法篆刻展銅獎;2016年首屆廣東省書法研究生論壇優秀獎。

歐 傑: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

佃耀奎:男,1953年出生,現任嶺南印社理事,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市文化事業公司供職。

林旭升: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

洪 權:男,1979年出生,書法學博士。嶺南印社理事兼書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小欖印社理事、廣東書法批評家協會理事,現為四川大學藝術學院書法學博士,廣州美術學院書法專業教師。

鍾銘樞: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嘉應學院美術學院書法教研室主任

徐海東: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講師,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歷史學博士後。

徐學毅: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西泠印社社員,已申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州市從化區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

徐亮節:男,年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理事,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韶關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鄧偉明:男,年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理事,韶關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講師;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韶關書畫院副秘書長;韶關市美術家協會秘書長。

郭守運:男,1979年10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兼宣教委員會主任,華南師範大學城市文化學院院長助理、副教授,美學碩士生導師,文化部珠江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廣東省中國文學研究會、廣東省美學學會、廣東省書法評論家協會會員。

劉代安:男,1964年10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理事兼宣教會副主任,書法家,書畫鑑賞家,攝影家。

梁基永:男,1991年10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理事兼鑑藏委員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

舒 鳴:男,1984年10月出生,現為嶺南印社理事,中國人民大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譚文選:男,年月出生,嶺南印社理事兼篆刻委員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教師、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訪問學者、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 星:廣東潮安人,出生於廣州。2009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擅長工筆人物畫。現為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講師,嶺南印社國畫學術委員會委員。

陳文安:現為嶺南印社國畫學術委員會委員。

謝 瑩:女,現為嶺南印社國畫學術委員會委員,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國畫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城市學院,廣州市海珠區政協書畫創作室畫家,廣東九三畫院畫家。

社員(按入社先後時間排序):

黃康新、邱逸曼、謝佩霖、李麗、吳天澤、李文婷、李岸枚、譚穎儀、張德應、佃耀奎、鄭元堅、倪清、盧劍強、周保衛、鄧俊峰、黃潤鋒、梁嘉欣、羅光強、潘慎剛、趙輝、侯俞伊、趙廣青、李慶、林澤凱、張援、肖麗、李林賢、鄭創新、雷雅男、劉興一、賴朝陽、段永成、彭本科、何毓敏、蘇德華、張國風、劉運強、陳曉、狄騫、侯成輝、金丹、房戈、蔣兆香、劉諦均、王長立、顏楊柳、吳智勇、蔡碧珍、陳穎君、陳文妍、莊謙之、張曉、石懷佐、饒一凡、陳永良、劉永勝、花仕旺、崔鏇、蘇永峰、李維、林星、王碧鳳、藍俊強、許遠林、舒綱旭、張聿欣、高強、雷韻、王長立、汪蘭亭、孫波、趙浩民、鄧曉玲、梁國鋒、張志桃、陳中華、黃燕、王皓月、李依、湯志鵬、張木原、吳金秀、葉婷婷、潘婷婷、曾玲、李思敏、李皓明、李怡君、李倩、盧雅瑜、許嘉亮、杜世浩、葉茂、張政、毛峰、王豪健、李立鵬、朱康輝、葉煉勇、李雨桐、查穎蕾、李俊平、顏碧輝、洪四海、吳頌華、黃景波、鄧海林、黃亮、任晗婷、黃建文、曾如影、石英、陳星、陳文安、謝瑩

社團體會員:

蔡旭榮、曹靖、陳劍君、丁天健、侯雪瑞、李菁、李景信、李仁聰、李瑞祥、李子怡、林君明、林玉婷、盧練嬌、王素心、王小艷、謝法榮、楊義成、張淑玲

嶺南印社楹聯: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俱;

南方喬木,東壁圖書,融會貫通開派,秦漢千年一脈傳。

社邀天下客;

印記嶺南春。

社立嶺南佳絕處;

印追江左聖賢風。

倚壁放歌,嶺上白雲添趣;

沖刀逐夢,印中美意延年。

墨潤泉聲,清泠一枕山間月;

石涵雲氣,舒捲千年刃底風。

秀壑奇峰,明滅雲霞,一幅仙圖開梓版;

大家高手,精深學識,百般神采待楓秋。

以石代土,變耜為刀,方寸田疇耕錦繡;

把地當師,將天作范,大千世界化神奇。

金刀鍥玉,白朱弄巧,匠心追夢宗秦漢;

雅趣流風,方寸寄情,藝道探源法自然。

刀下現龍章,耀古輝今,其源可溯先秦璽;

嶺南開印社,集賢立派,此處長縈大雅風。

師千秋厚重,鐵筆巧施,方寸之間涵氣象;

集三法妙微,匠心獨運,詩書以外見精神。

問白雲誰是主人,當如斯南國俊才,西泠風物;

繼青史我猶來者,且對此蒼峰寫意,曲水放懷。

開論壇,聚印社,翹楚嶺南來,大雅扶輪知己議

倚藜杖,攀帽峰,流雲天上涌,清新融石篆心生

重巒疊巘,玉瀑珠泉,煙霞花草記時,福地千秋聞粵海;

明月流鶯,彩雲舞蝶,畫印詩書作伴,帽峰一夢到桃源。

嶺南雁陣,海上鷗盟,爾何釣水耕雲,同書化境留春意;

梓里龍章,寰中鳳彩,我亦點睛釋懷,相印自然綴錦圖。

篆嶺南特色,刻史上古風,鐵筆生花,一方好印映霞彩;

抱溢韻丹心,研傳奇國粹,大師開派,千載人文散雅香。

嶺耀龍書,泉流鳳篆,問誰能立異標新,鴻雪千秋憑領略?

南金抱璞,東壁襟瑜,看我敢築壇結社,琳琅萬類任平章!

坐落帽峰山麓,寄情水木清華,印社領新榮,匠心獨具人文氣;

賡揚嶺表派流,寫意宋元韻致,刀鋒承古樸,異彩紛呈國學工。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南溟紫氣,東圃紅棉,造物風情描畫,日月重光六合開。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名高淡後,功見窮時,能有冰心悟道,憂樂千年一例同。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心頭黃埔,夢裡紅山,古韻今情溢彩,詩畫五羊萬卷新。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帽巔綠樹,峰谷彩霞,造化神工入畫,風月無邊萬古流。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案頭彩墨,印底紅泥,鬼斧神工入畫,經典千金一刻成。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南方金石,東浙仙風,傑出名流結社,日月兩輪一印修。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胸間意氣,刀下功夫,鬼斧神工應手,金石一方萬象生。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筆端見性,刃底傾情,卓爾匠心悟道,金石兩間千古存。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印承秦漢,業肇輝煌,世事風情付梓,金石群雄萬國歸。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廣東明月,山麓玉泉,是以冰心為印,今古多元三昧全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南溟浩瀚,東壁精深,卓爾帽峰共墨,金石千年一脈承。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壇前清韻,印里紅泥,鐵畫銀鉤寫意,圭臬六書八體精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樹邊紅日,郭外青煙,隨意風流出色,畫印三維五彩生。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刀尖流韻,石罅傳聲,鬼斧神工篆籀,德藝千山萬壑銘。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案前妙品,筆底新風,真草隸行綴錦,金石千年一脈香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石間紫氣,刃下金風,妙手匠心在印,篆籀一方六藝傳。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名城風采,飽學經倫,印社精華集萃,今古二廳四絕珍。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刀頭漢韻,筆底秦風,鬼斧神工治印,南北一宗三絕奇。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胸有古風,手無俗韻,翰墨因緣入印,金石多情一處收。

嶺上白雲,澗中碧水,自然天趣成文,春秋四美二難並;

南方高士,東土名流,福地仙家結社,華夏千年一印傳。

嶺南印社景點楹聯:

三公印壇楹聯

筆意刀鋒,弛張有度;宏深清竣,品學無瑕。

四君社台四君社台

四君社台楹聯

來向坫壇爭一席;願將德業付終生。

五車書屋楹聯

到此誰堪夸學富;來今自可育才高。

九曲虹橋楹聯

端似螮蝀沉澗壑;恍聞荘惠辯濠梁。

十里碑廊十里碑廊

十里碑廊楹聯

日上廻廊書香十里,道存貞石墨韻千秋。

萬印石巢楹聯

巨細密疏,刀法須從章法;端荘平正,自然而得天然。

養心池養心池

養心池楹聯

養正以臨鑒;心誠自悟真。

自知亭楹聯

自強不息勉君子;知易行難鑄棟材。

名曲亭名曲亭

名曲亭楹聯

名傳華國文章業;

曲度鈞天廣樂聲。

千秋亭千秋亭

千秋亭楹聯

千川萬睿齊宗海;

秋月春風自永年。

嶺南印社詩詞:

《巫山一片雲》題嶺南印社

千載雕龍術,於今駐嶺南。天開圖畫徑三三,奧秘此中探。

鑿石刊成印,揮刀作筆談。得心應手自眈眈,學海駕風帆。

《菩薩蠻》開卷亭

縹緗史籍芬芳馥,好書夤夜燈前讀。學欲究天人,毋令染俗塵。

忻然脫穎出,豈能久雌伏?將相本無門,乾坤意氣伸!

《卜運算元》名曲亭

雅調自相依,清響回幽谷。卓立何人一曲歌?聲振芳林木。

征羽角宮商,感慨膺中出。有貫有條有所懷:天賜蒼生福!

《採桑子》千秋亭

通靈日月光先到,亭號千秋,佇看春秋。海色山嵐翠黛浮。

古來至理名言在:水可載舟,或亦覆舟。化雨和風潤九州。

七絕·三公印壇

金石為箋筆是刀,縱橫馳騁舞回飈。

相師心手得天法,樂在人間走一遭。

七絕·四君社台

俊才儒雅挹清氛,瀟灑文壇脫俗塵。

三絕四君書畫印,傳承薪火是誰人?

七絕·五車書屋

清芬滿室泛書香,六藝五經萬卷藏。

莫道英豪天子重,如今誰不愛文章?

七絕·九曲虹橋

兩岸雲屏碧一條,玉欄九曲斷虹腰。

我非題柱長安客,踏過花溪第幾橋?

七絕·十里碑廊

青瑛白壁好書丹,精彩紛呈足大觀。

篆籀章行真草隸,逶迤十里到山關。

七絕·萬印石巢

黃嫩紅鮮豆半色,壽山昌化更青田,

幾回把玩白雲下,樂道津津喜欲癲!

七律·嶺南印社

方寸可知天地小,龍章鳳璽起邊兵。伏刀金石圖三事,鈐印硃砂注七情。

南粵曲園開籀宇,西泠竹閣向殷征。閒來把顆玄黃物,萬里山河一處明。

雙調南歌子·養心亭

小徑迴廊繞,池鷗逐碧飛。雨亭獨坐卻無思,那是養心去處莫題詩。

遠望生鴻夢,孤斟滿月時。醉看嶺外好天氣,漫把春容摘片綴鶉衣。

五律·自知亭

曹參唯飲酒,劉備失吞吳。鄭變憂如樂,顏回訥似愚。

東廂何率性,南郭怎吹竽。古往過來者,長亭酒一壺。

清平樂·名曲亭

春風燕剪,雨打芭蕉亂,隱隱或如襄子嘆,忽撫琴聲乍斷。

雲根送來清音,誰言山水無心。月夜風鳴翠竹,更聽蟲在輕吟。

古風·千秋亭

千秋何其短,人生應快哉。

扶頭一盞酒,兩袖籠夢來。

洛陽牡丹不可得,我把浮雲作別裁。

白髮三千愁不起,蒼顏一夜莫生哀。

長簫吹皺閒池水,短蓬舞動鳳凰台。

終南山里仙何去,嶺表亭上望蓬萊。

君知否,操盡浮生數十載,怎將換取少年回!

七律·三公印堂

金石為開千百世,文章得著應心成。胸中本有空靈意,手底其無玉紐情。

遊刃馳騁天地小,雕蟲剔透細微生。印壇恃有三公在,何怕嶺南無盛名。

七絕·四君社台

環顧行吟入社台,芳林雅閣砌雲來。文壇四士誰堪比,聖手書成萬壑開。

七律·五車書屋

胸中自有藏書屋,學富五車心始安。刺股全為征國用,投梁不是沐猴冠。

五經甚解非文士,六藝融通乃俊翰。八斗之才曹子建,一生常握雜書看。

鵲橋仙·九曲虹橋

長虹初起,浮雲方去,渺渺銀瀾去處。不知此夕是何時,問織女,還思得渡?

人間天上,仙從雲跡,多少離情別緒。莫為相別把愁傷,夜寒也,留心風雨。

轉調踏莎行·十里碑亭

筆入芳叢,書臨碧樹。神遊天地外,風雲路。方家詩韻,新人詞句,長廊上十里龍蛇舞。

勒石新題,教人停步。顏公成太息,深嘉許。文章曠代,有誰能留住?追者斷不忍空空去。

七律·萬印石巢

綬帶曾將權作柄,荊山鑿得玉生靈。秦王用此琢皇璽,百代持之建帝延。

天下如能運以掌,太平或可說來聽。文人書畫殊顏色,壓個閒章做館銘。

嶺南印學研究中心楹聯:

數字涵天地,

一方鑑古今。

做手下功夫,畫韻書風能入印;

修嶺南絕藝,白雲紫氣自成文。

嶺南印學美術館楹聯:

一方宇內尋常印;

千古嶺南獨特心。

卓絕鏤功,三千歲月刀鋒處;

宏深印學,十萬山河方寸間。

嶺南印社品牌項目:

1、嶺南藝術節;2、嶺南藝術大講堂;3、嶺南學堂;4、印說嶺南;5、嶺南說印;6、嶺南紅;7、紅棉杯;8、紅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