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休斯頓

山姆·休斯頓

山姆·休斯頓(Sam Houston,又作Samuel Houston),(1793年3月2日-1863年7月26日),美國最出名的牛仔之一。少年就流浪成為印第安酋長養子,婚姻失意後辭去田納西州長職務再次入籍印第安部落。後大破墨西哥軍隊,以戰功任德克薩斯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德克薩斯併入美國後任德克薩斯州州長。美國第四大城市休斯敦即以他命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793年, 法國大革命最血腥的一年,山姆·休斯頓生於維吉尼亞州藍嶺山區,他的父親塞繆爾·休斯頓(Samuel Houston)是一名陸軍少校,母親為伊莉莎白。祖先可以追溯至來自於蘇格蘭-愛爾蘭地區的移民。他是家中的第五個男孩,童年時他在一家當地學校學得一些簡單的知識,他父親的事業並不順利,所以他決定全家西遷至田納西州。他個人先到田納西州購置了土地,但來不及搬家就於1807年去世。當時休斯頓才13歲,他的的母親是一個堅毅能幹的女人,繼續執行原定的計畫,變賣了房地產,得1000英鎊及3600美元,她租了3輛大篷車,一個人帶著九個孩子和幾名黑奴及許多牲畜,出發去了田納西。一路艱辛,最後他們一家安全地到達了目的地。他們一家在田納西州東部的馬里維爾附近的一條溪流邊經營著一家農場,山姆和他的兄弟就在當地波特學校上學,但他並不好學,1809年冬,16歲那年,他忽然失蹤,原因時是不願意當店鋪小職員,投奔到田納西河附近的印第安人部落切羅基人那裡去了,而且得到印第安人的收養,還起了個印第安人的名字,叫拉文。他哥哥在印第安人部落中找到了他,只好回家一次,但沒過多久,又回到了印第安人部落。他學會了不少印第安語,並與印第安人建立了友誼,他前後在那裡呆了一年多,並被酋長利喬收養為義子。這段經歷使得休斯頓對印第安人充滿了同情。他是一個有名的主張用和平辦法解決印第安土地問題的決策者。

民兵生涯

1811年離開切羅基人後,休斯頓回到波特一家學校教書,儘管他本人的學問也非常有限,當然,他教的是國小生。1812年美英第二次戰爭爆發後,田納西州的民兵司令安德魯·傑克遜招募民兵,休斯頓報名參加。因為作戰英勇,休斯頓被安德魯·傑克遜在戰場上提拔為田納西州的民兵少尉。從此,休斯頓一生追隨傑克遜,永矢忠貞。作戰負傷後,休斯頓去醫院治療,醫生覺的他必死無疑,竟然不讓治療。休斯頓回到旅館躺了一星期,傷勢有所好轉。再去醫院時,醫生覺得他有了治癒的希望,接受了他。但他的傷病並沒有完全治癒。於是又去華盛頓治療。在華盛頓,休斯頓見到了英國軍隊在首都的惡行,心中十分氣憤,同時也大大增漲了他對聯邦的熱愛之心。加上休斯頓對傑克遜的忠貞不渝,一直到美國的內戰時期他都以傑克遜的名言“聯邦必須保持”為其一生的座右銘。在華盛頓,休斯頓的傷病並未完全治癒。一八一七年休斯頓被招回田納西州,成為田納西州民兵中尉,這次休斯頓回田納西州是為了對印地安人作戰,政府決定把田州的印地安人遷往阿肯色。休斯頓很清楚,印地安人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自動遷走要么被武力驅逐。兩害取其輕,自動遷走為上策。於是他主動請纓去到印地安人部落談判。休斯頓成功地說服了他的義父酋長僑力,但是部落里有一部分人不同意遷走的條件。休斯頓就和僑力一起去華盛頓談判。在華盛頓見到陸軍部長約翰·卡德威爾·卡爾霍恩,終於達成協定。

但休斯頓本人在華盛頓卻遇到麻煩,卡爾霍恩指責他穿著印第安服裝招搖過市,要對他進行國家忠誠的調查。當年休斯頓在印第安部落時曾與一些奴隸販子作對,如今這些人中有人告他是走私犯。休斯頓大怒,要求在詹姆斯·門羅總統面前澄清事實。雖然事情搞清楚了,但休斯頓覺得軍屆有人在暗中和他做對,一八一八年,休斯頓放棄了五年軍齡,回到了田納西州。

風雲人物

1818年,他辭去軍職向詹姆斯·特林布爾(James Trimble)法官學習法律,休斯頓認真地學完了《美國憲法》和布拉克斯東的法律著作,學習期間,休斯頓對美國憲法和聯邦有了深入的認識,成了聯邦和《美國憲法》的堅決捍衛者。特林布爾很滿意,只6個月,他就認為休斯頓已經夠律師資格,這樣,休斯頓就成了律師。在某一意義上來說,休斯頓是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他在印第安人部落中就能與他們打成一片,在納什維爾地區的公訴律師任上大得人心,1823年當他30歲時,被選為田州聯邦眾議員,從此步入政壇。在出任眾議員期間,休斯頓曾面見前總統和獨立宣言的作者托馬斯·傑弗遜,儘管傑弗遜當時對已經不能休斯頓給予任何幫助了,但這不失為一種榮耀。1827年,連任了兩屆眾議員的休斯頓回到了田州競選州長。同年十月,休斯頓順利當選。自從休斯頓當上聯邦眾議員之後,他的主要精力就是幫助安德魯·傑克遜競選總統。但沒多久,因愛情問題,休斯頓突然改變了他的政治走向。把周圍的人都弄得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愛情失意流浪

1963年發行的休斯頓紀念像 1963年發行的休斯頓紀念像

原來他在約翰·艾倫上校家認識了艾倫的女兒,18歲少女埃莉薩·艾倫。並愛上了埃莉薩。據傳說,埃莉薩本來有一見鍾情的男友,他並不想擯棄舊人。但他的父母希望埃莉薩嫁給休斯頓。埃莉薩屈從父母之命,同意了這起婚事。但在結婚的第二天,埃莉薩就逃回了家,據說休斯頓侮辱了她的人格。休斯頓接著趕到岳父家,求埃莉薩原諒,一同回家,但為埃莉薩所拒絕。關於這件事,新聞界傳說紛紜,休斯頓一直在說,埃莉薩是貞潔的女子,對她的誹謗絕不可信。但他本人卻為此受到很大的打擊,天天喝酒,喝的酩酊大醉。1829年4月16日休斯頓寫信辭去了州長的職務,隨後踏上坎伯蘭河岸的一條汽船,順流而下。正如他當初上學時逃學一樣,7月份他回到了切羅基的部落並認識了一位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印第安女子蒂納·羅傑斯。10月時他獲得了印第安人的承認,成為了他們的一員。12月中旬他作為切羅基人的代表前往華盛頓談論貿易事項。之後又遊覽了美國東部多個地區,還在1830年1月遇見了安德魯·傑克遜,31年8月母親去後世休斯頓再度回到了家鄉,後來在一條汽船上休斯頓還遇見了法國作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直到1832年,休斯頓才作為印地安人的法律顧問來到首都華盛頓。在華盛頓,他遇到了在報上誹謗他的一位眾議員。休斯頓提起手仗就打,對手回身對他開了一槍,休斯頓又掄起手仗把對方打傷。於是對手在眾議院對休斯頓提出控訴,由於對方無法拿出證據,眾議院只判處休斯頓藐視眾議院,當場釋放。在整個過程中,傑克遜始終支持休斯頓,並給了他五百元置衣費,因為休斯頓是穿著印地安人服裝來華盛頓的。休斯頓最終聽從了華盛頓朋友們的勸告,決定去德克薩斯去闖一闖。

孤星共和國

1832年冬天,休斯頓來到了德克薩斯,他花了375美元購進了4428英畝土地,接著陸續購置了上萬頃土地,成了德克薩斯地主。當時的德克薩斯不是一個獨立州,而是墨西哥的一個聯合州。為了使德克薩斯成為墨西哥的一個獨立州,史蒂芬·奧斯丁來到了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請願。墨西哥當局竟然把奧斯丁關押了起來。於是,在1835年3月,德克薩斯的官員們一起在聯合州首府批評墨西哥首腦聖安納和他的稅收政策。聖安納聞訊後,派軍隊驅散了德克薩斯的官員會議。聯合州州長維阿斯下令撤回到聖安東尼奧,並派軍隊駐防阿拉莫城堡。聖安納(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派軍隊逮捕了州長維阿斯,並把他押回了墨西哥城。於是,德克薩斯各地紛紛成立保全委員會,軍事衝突迫在眉睫。休斯頓當選為家鄉南柯道奇的保全委員會主席,但他無一兵一卒。於是,他變賣了4000英畝土地,用所得的2500元裝備了一支軍隊。他還從紐奧良定製了一套將軍制服。同時又去鄰州路易斯安納招兵買馬,宣言中說:“在德克薩斯,為保衛我們權利而作戰已經不可避免,如果來自美國的志願兵願意與德克薩斯的兄弟一起戰鬥,他們將會獲得豐厚的土地作為報酬。請參軍的人每人自帶一支來復槍和一百發子彈,並速速前來,我們的口號是:不自由,毋寧死。”

休斯頓在德克薩斯境內也發出一份告人民書,墨西哥的內部革命的後果已產生一名獨裁者,德克薩斯為保衛其人們的生命財產,不得不起來從事保衛性戰鬥。

這時,奧斯丁已被墨西哥放回。墨西哥當局認為奧斯丁是溫和派可以緩和當時的局勢。但奧斯丁在墨西哥城的經歷讓他徹底改變了他對墨西哥的態度,成了一個堅決的主戰派。奧斯丁被任命為德克薩斯保全委員會主席,在一八三五年十月的全德克薩斯大會上,奧斯丁主張德克薩斯必須完全獨立。同月,德克薩斯臨時政府成立,亨利·史密斯為德克薩斯總督,奧斯丁為德克薩斯總司令,休斯頓為東德克薩斯總司令。稍後,奧斯丁因不諳軍事,請辭總司令並被派往華盛頓求援。十一月初,休斯頓被任命為德克薩斯總司令。牛仔出身的休斯頓在打仗這件事上異常冷靜,他知道面臨的是以寡敵眾的局面。因此,決不可以乘匹夫之勇,必須等待時機以智取勝。但休斯頓的部下認為他膽小無能。同年十二月,竟然有三百名士兵在本米倫的帶領下冒然進攻阿拉莫城堡,僥倖獲勝,一千多守軍投降。阿拉莫城堡易手,休斯頓意識到聖安納一定會派兵報復,決定從阿拉莫城堡撤兵。奇襲的勝利,讓德克薩斯軍隊忘乎所以,以至於沒人聽命於休斯頓。為此,休斯頓被迫回家休假。阿拉莫城堡留下了將近二百名士兵在屈維的率領下,負責保衛阿拉莫城堡。聖安納率領六千士兵於一八三六年二月對阿拉莫城堡進行圍攻。阿拉莫城堡的德克薩斯軍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二月底,終因寡不敵眾,阿拉莫城堡被攻陷。為了報仇,墨西哥軍隊殺死了阿拉莫城堡的所有美國人。這一屠殺大大地刺激了德克薩斯人和美國人。緊接著,在三月一日,德克薩斯議會在華盛頓(徳州地名)開會,宣布德克薩斯獨立。休斯頓再任德克薩斯總司令,休斯頓手裡終於有了一支一千四百人的隊伍。休斯頓再次要求哥利亞的德克薩斯軍隊避免同墨西哥軍隊開戰,哥利亞守軍首領帆寧不聽,三月底凡寧被迫投降。

休斯頓在聖哈辛托戰役 休斯頓在聖哈辛托戰役

當時的美國軍隊駐紮在美國與德克薩斯的邊境,因美國總統有令,不得進入德克薩斯救出德克薩斯的美國人。四月,德克薩斯全國會議再次致書休斯頓,要求他即刻開戰。但休斯頓頭腦很冷靜,他知道敵眾我寡,只能智取,不能硬來。在聖安納孤軍深入到聖哈奇托灣時,休斯頓直取聖哈奇托灣的戰略要地林奇渡,在那裡布下重兵,等待聖安納的到來。休斯頓熟知墨西哥人有睡午覺的習慣,就在對方午睡時發起了攻擊。對方倉促應戰,戰鬥異常激烈,休斯頓身中三槍,一直堅持指揮,直到戰鬥結束。墨西哥軍隊大敗,死傷一千多人,而德克薩斯方面僅三人受傷,二人死亡。聖安納隨敗軍逃亡,第二天被抓。

聖安納受傷和向薩姆休斯敦投降 聖安納受傷和向薩姆休斯敦投降

接著,發生了類似西安事變活捉蔣介石的爭論。幾乎所有的人都要求立即槍斃聖安納,因為他殺的美國人太多了,特別是被害人的家屬,非要報仇不可。但冷靜的休斯頓知道聖安納是個寶,是德克薩斯取得獨立之寶,是決不能一殺了之的。多虧了休斯頓,聖安納活了下來,。他被迫下令他的後援軍隊撤回墨西哥,並同意德克薩斯獨立,但他要求暗中立約,不要公開,因為一公開他就回不去了,即使回去也不會再有權了,休斯頓並沒立即放他回墨西哥,而讓他成了人質。今天在聖哈奇托灣戰場遺址上的碑刻上有所記載:“聖哈奇托灣戰役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由於這一仗,休斯頓的地位乃得以奠定。 從其結果上來說,這也是一場非常有效的戰役。由於這次戰役的勝利,德克薩斯得以獨立,加入美國。因之而起的美國墨西哥戰爭導致了三分之一的美國現有領土易主,近一百萬平方英里的領土因之改變了主權。這些領土使得美國的西北邊界一直向西北延伸,直到太平洋和加拿大邊境。

從聖安納的隊伍里,休斯頓搜出了價值一萬二千美元的黃金。休斯頓把黃金平分給了所有的部下,自己分文不取。打完了這場德克薩斯獨立的關鍵一仗,休斯頓因傷病,前往紐奧良治療。在上船時,因新任的陸軍部長與休斯頓有矛盾,竟然不讓他上船。休斯頓手下的士兵幾乎譁變。休斯頓對他們勸道“一名士兵最重要的是要服從上級和國家法律,只有這樣才能享有最高的公民權力。我很遺憾有人對事件表示不滿,如果這種不滿是因我而起,那就請大家行行好,不要再為此不滿。”

1836年9月,休斯頓當選為德克薩斯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德克薩斯共和國法律規定總統不得連任。休斯頓又當選為第三任總統(1841-1844)。在休斯頓擔任總統期間,他全力使德克薩斯能夠加入聯邦。他很清楚,墨西哥是一定要奪回德克薩斯的。但因為德克薩斯實行奴隸制,美國國會內的北方議員,為了平衡國會內的南北勢力,強烈反對德克薩斯加入聯邦。並且,還有一個非常好的理由:如德克薩斯加入聯邦,勢必引發美國同墨西哥之間的戰爭。儘管安德魯·傑克遜一向支持德克薩斯加入聯邦,但在其總統任期內,也不敢公開表示贊同。直到1845年2月,在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任總統時,德克薩斯才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拒絕內戰

薩姆休斯敦作為美國參議員 薩姆休斯敦作為美國參議員

德克薩斯加入聯邦之後,休斯頓擔任了13年的聯邦參議員。直到一八五六年,休斯頓退出聯邦參議員競選。在參議員任內,他曾指責南方屯積軍火,並指出分裂聯邦就是判亂。一八五七年,休斯頓競選徳州州長,未果。1859年,休斯頓當選為徳州州長。內戰前,南方各州州長簽署了一個分裂計畫,惟獨不給休斯頓。因為他們知道,休斯頓必然反對。休斯頓還曾為保持聯邦作過呼籲:“所有分裂的言論都是叛亂性的,即便林肯當選總統也一樣。聯邦比林肯比總統要珍貴的多。我們要為憲法而戰,我們要在聯邦的大前提下作戰,為保衛聯邦而戰。”

休斯頓晚年 休斯頓晚年

1861年,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南方各州紛紛脫離聯邦,只有徳州遲遲不動。徳州議會要求宣布德州脫離聯邦。休斯頓採取拖延政策,宣布要由全州公民投票來決定徳州的去留。最後的公投結果是多數人贊成脫離聯邦。州長休斯頓在宣布公投結果時稱德州將回到獨立而不是加入南方各州的叛亂。此舉使徳州議會大怒,給了休斯頓一個最後通牒,要他在兩天內加入南方各州的叛亂,否則罷免。休斯頓凜然不屈,並對徳州議會的作法發出抗議。最後,徳州議會還是以多數罷免了休斯頓的徳州州長。於是德州成了叛亂州之一。當時一批擁戴休斯頓的人不服,要和州議會動武。休斯頓出來勸阻道“你們難道都瘋了嗎?你們難道不知道內戰的結果會有多可怕嗎?當我們指責他們的愚蠢和邪惡時,你們真想為一個即將入土的老人能多做幾天州長而在徳州的土地上流德州人的血嗎?不,決不。告訴他們,我為他們的友誼和他們的忠誠而驕傲。但為了正義,請他們解除武裝回家。”

那一年,休斯頓68歲。完成了休斯頓夫人瑪格麗達的心愿解甲歸田,從和休斯頓結婚的那一天起,瑪格麗達就一直希望休斯頓遠離政治解甲歸田。這時侯,他們真的休息了。休斯頓於1863年7月26日病逝。他預言南方必敗,但他沒有能夠活到預言成真的那一天。

世界著名軍事家

本任務是盤點需要協作的一些世界軍事家的人名詞條,有的需要添加摘要或信息模組,有的需要創建或協作內容,歡迎大家一起整理、完善這些詞條。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約瑟夫·史達林
山本五十六
腓特烈二世
居魯士大帝
阿道夫·希特勒
約翰·約瑟夫·潘興
帖木兒
卡爾·菲利普·戈特弗里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弗里茨·埃里希·馮·曼
東條英機
大流士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劉裕
拓跋燾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
菲德爾·卡斯楚
奧利弗·克倫威爾
衛青
尤利塞斯·辛普森·格蘭
豐臣秀吉
凱末爾
霞飛
獅心王理查
西蒙·玻利瓦爾
葉卡捷琳娜女皇
征服者威廉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
東鄉平八郎
山姆·休斯頓
穆斯塔法·凱末爾
摩西·達揚
愛德華一世
朱里奧·杜黑
埃爾文·隆美爾
戴維·格拉斯哥·法拉格
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
約翰·邱吉爾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
武元甲
斐迪南·福煦
弗朗西斯·德雷克
霍雷肖·納爾遜
漢尼拔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
山下奉文
安德烈·伊萬諾維奇·葉廖緬科
戴維·本-古里安
米切爾·內伊
托馬斯·喬納森·傑克遜
查理曼
霍拉肖·納爾遜
塞利姆一世
查理十二世
德懷特·大衛·艾森豪威
沙卡
樺山資紀
亞瑟·韋爾斯利
喬治·杜威
庫特·斯圖登特
費迪南·福煦
艾爾弗雷德·塞耶·馬漢
赫爾南多·柯台斯
約翰·弗雷德里克·查爾
享利.德·拉·土爾·奧
米哈伊爾·瓦西利維奇·伏龍芝
全奉準
艾倫·弗朗西斯·布魯克
讓·巴普蒂斯特·瓦克特
奧馬爾·納爾遜·布拉德
拉爾夫·艾伯克龍比
H·羅曼·施瓦茨科普夫
亞歷山大·瓦西里維奇·蘇沃洛夫
路易斯·亞歷山大·貝蒂
伊萬·斯泰帕諾維奇·科涅夫
科林·坎貝爾
匈奴王阿蒂拉
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
哥伯哈德·勒勃萊切特·馮·布呂歇爾
卡爾·古斯塔夫·馮·曼
H.H.阿諾德
A·H·若米尼
約翰·阿巴斯諾特·費希
朱利葉斯·愷撒大帝
蓋奧爾吉·康斯坦蒂諾維
阿瑟·韋爾茲利
古斯塔夫斯·阿道弗斯
安東萬·亨利·約米尼
薩伏伊·歐根
每因茲·古德里安
啥羅德·魯珀特·亞歷山
費爾南德茲·岡薩洛··哥杜巴
雷納德·托爾斯滕森
霍雷肖·赫伯特·基奇納
爾·鄧尼茨
塞巴斯提·勒·普瑞斯崔
加內特·約瑟夫·沃爾斯
弗雷德里克·斯萊格赫·羅伯茨
弗朗西斯哥·皮薩羅
世·德·波旁
溫菲爾德·斯科特
喬治·S.巴頓
艾布·穆斯林·阿卜杜·拉赫曼·本·穆斯林
西辟奧·阿弗里卡納斯
托馬斯·考克瑞恩
約翰·切爾科拉斯·馮·蒂利
埃德蒙·亨利·H.艾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